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农业农村局 王友国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程度不断加深,国土资源利用及保护工作成了社会发展的重点内容。国家有关管理部门及人民群众越来越重视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在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的同时,土地管理工作中出现的管理问题,也逐步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针对上述问题,只有深入分析当前形势下我国土地整理施工出现的主要矛盾,才能够采取针对性的优化方案,更好地保护土地环境。
现阶段我国各地区土地管理工作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而人民群众在土地管理项目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国家有关管理部门通常会采取有效的宣传方式,为人民群众普及土地管理的常识与要点,这样能够为土地开发工作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和思想基础。然而,国内部分地区地方管理部门却缺乏对宣传工作的充分重视,导致宣传工作的覆盖范围以及影响的群众数量远远达不到标准要求,人民群众也不能够真正地了解到国家对于土地开发所保持的态度和政策。同时,由于宣传不当而导致人民群众丧失了对土地管理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对于我国土地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会产生极为恶劣的影响。再加上由于缺乏有效的宣传工作效果,社会各界的组织以及各个政府部门之间,对于土地管理的标准和方式也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导致国家和政府不能从宏观上有效把握土地管理工作的进程和施工效果。
土地管理工作不仅仅是一项局限于单一专业内容的管理工作,而是包含水利工程、农业发展、交通规划以及土木建设等多个专业领域内容,覆盖专业范围广阔并且实施内容复杂多样的综合性技术管理工作。因此,土地管理工作对于相关工作人员具有较为严格的专业性与综合能力要求。但是,国内土地管理行业目前处于严重的人才缺失阶段,一方面在于土地开发行业的员工薪资待遇以及岗位福利相对较少,再加上常年奔波于室外环境中进行实地勘测和信息收集,恶劣的工作条件导致很多专业技术人才大量流失;另一方面,很多施工技术人员自身的专业能力与业务水平达不到土地管理工作的岗位要求标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很多从业人员很难获得晋升或加薪的机会,因此也逐步丧失了对自身工作能力的提升以及思想意识的培养热情。由于土地管理工作从业人员能力与意识水平不足的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严重限制了我国现代化土地管理模式的落实和创新。
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以及社会发展条件下,国家对于土地的开发与利用提出了明确的严格标准,其中的重点在于土地的权属问题和土地资源开发获取到的经济效益分配问题。建设开发企业以及地方在开展土地管理工作项目时,需要严格遵循国家制定的土地法规中的标准与规范。但是由于我国整体土地面积相对较大并且在国内各地区分布较为分散,国家所提出的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只能给出较为笼统和基本性的标准,很难针对全部类型的土地开发项目做出明确的限定。这样导致了部分偏远地区以及特殊的土地开发项目存在土地开发产权关系模糊不清以及收益分配不合理等不良现象。不完善的法律法规难以保障土地开发商自身的利益,同时也滋生和助长了一些不法分子钻土地法的空子,借助土地开发项目实施谋取暴利。
受到自然地理条件以及国土资源丰富度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土地管理工程项目的主要特点在于覆盖范围广阔,并且工程量较大。大量的施工内容导致很多开发企业为了能够更快地完成施工任务,各项管理工作侧重于对土地平整速度以及工程项目数量的控制,却忽略了对开发土地的平整度、产出率以及土地营养成分平衡性的调控。质量不达标的土地管理工程项目,不但不能够对当地的农作物生产以及地方经济的增长做出贡献,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土地成分永久性失去平衡,对于自然土地资源会造成不可修复的破坏问题。同时,国家有关管理部门对于土地开发质量管控工作也缺乏足够的重视,对于一些常见的损害土地质量的不良开发现象没有进行及时的制止和根除。而很多土地开发商也变本加厉地追求利益,忽略了在开发土地资源的同时,应尽可能地保障土地开发质量以及维护好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性。
土地管理工程项目的环保效益问题一直以来饱受争议,国家环保部门采用明文规定的形式对资源开发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法律法规表明在开发土地资源的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对资源可持续利用性的保护,避免发生过度开发或浪费资源等不良现象。然而国内很多开发企业忽略了对土地开发项目环保效益的保障与提升,为了能够减少资金投入和成本支出,采用大幅度提高开发效率来缩短工期的方式进行土地开发。这种行为会导致土地资源在开发过程中被大量浪费,同时对于当地的自然水土环境和生态平衡造成严重的透支,因此会改变当地的气候环境而增加土地荒漠化发生的可能性。除此之外,部分企业为了扩大开放面积而私自占用种植园或林地面积,样不但会造成地方农业经济受到影响而持续下滑,更会阻碍当地环境保护事业的开展而降低环保效益。
开展土地管理工程项目的根本目的,在于更好地利用土地资源和更合理地规划土地空间,这样才能够有效地促进新时代发展过程中国民经济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但是很多开发企业并没有掌握土地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反而在开发过程中过于注重对土地平整度的控制和美观性的把握,却忽略了不良的土地资源开采形式,对当地河流、山地等原始生态环境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同时,在进行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当地民生生活质量的变化以及城市经济的发展趋势,尽可能做到资源利用与民生环境相适应。但是很多开发企业却采用了与现实不匹配的土地开发计划,导致了经济发展与资源节约之间的协调关系遭到了破坏,从而很难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事业的双向丰收。
做好土地管理的管控工作,要从做好民众思想工作入手,通过进行有效的宣传来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和思想基础,确保人民群众能够深入了解并真正认同土地管理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因此,在现有的宣传工作进程基础上,进一步宣传工作覆盖的范围以及在社会各领域宣传的力度,将土地管理工作变成真正具有惠民利民作用的民生项目。同时,要借助宣传活动,实现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起良好的土地资源开发思想和环境保护理念,确保我国的土地整理工作能够保持高质量的状态持续发展下去。在此基础上更要科学选择宣传方案和宣传途径,借助网络平台等形式提高人民群众参与土地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以此来实现全民参与的自觉保护土地资源的调动性目的,为我国未来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土地管理工作的技术要求相对较为严格,开发企业需要具备高素质的工作人员队伍和专业性的技术人员群体,这样才能保障在制定土地整理方案以及具体落实施工的过程中,各项工序和施工内容都能够按照理想状态和标准完成。因此,首先要充分调动工作人员学习和培训的热情和积极性,为工作人员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工作氛围,在各级员工中广泛普及土地管理相关政策以及专业知识。其次,要聘请专业的培训人员对在岗员工进行经验传授和专业能力培养,确保工作人员全面了解农业、交通、水利和土木等各个领域工作的要点,这样才能维系好土地管理项目推进的速度和质量。除此之外,更要注重对员工质量控制意识和环保意识的培养。良好的思想基础,能够在实际工作中促进工作人员认真完成本职工作,同时也能够对资源浪费现象以及破坏环境的不良行为进行一定程度的规避。例如,可以以座谈、讲座或者经验分享、会议等形式,让土地管理从业人员能够系统性地学习专业知识,同时更加高效地提升自身综合能力与职业素养,使土地开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业务能力得到全面性的提升。
法律法规的约束作用对于维系土地管理施工过程的秩序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对于促进土地整理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具有不可忽视的关键性意义。地方政府和国家有关管理部门,要更加注重对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完善与建设,同时做好和开发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借助实际工程项目的开展来发现问题和收集信息,并针对实际问题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案和法规政策。在完善和健全土地管理法规的过程中,把握好法规限定的范围以及侧重的要点,针对土地问题做好土地产权权属划分,并对土地开发经济效益的分配做出公平明确的规定。除此之外,国家有关管理部门要通过政策法规的颁布和实施,从宏观层面控制土地开发的效率以及土地资源的利用率,这样才能整体性地调控国家各个地区土地的开发进度和影响效果,进而根据地方性民生问题制定更科学的开发方案。
不同的土地管理工程项目需要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而管理标准的确定是要依据土地开发的目标和规模来进行的。因此,为了确保整个土地开发施工过程,严格按照标准流程和规范操作实施,就必须要有一定的工作管理制度,对施工过程进行限制和监督。开发企业应充分参考国内外先进企业所制定的管理制度,结合企业自身所具备的经济条件和物质条件,确定一套可行标准并且内容完备的工作管理体系。同时,应指派专门的项目负责人,对现场施工情况进行实地监测和记录,重点在于找寻和发现土地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以及技术难点,通过亲自参与施工管理来实现对工程质量的严格把关。除此之外,更要结合施工现场收集到的真实信息与数据,更加深入全面地对企业现行的工作管理制度进行优化和改进。并且要更加注重对工作管理制度落实效果的把控,在各级员工群体中做好对工作管理制度内容及标准的宣传和普及工作,让工作人员清楚明确地掌握管理制度要求,避免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不符合规范和要求的个人行为。
要将生态环保理念深刻地融入土地管理工程项目的工作中。只有充分重视在开发土地资源时对施工现场所在地周边自然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才能真正实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模式的建设。因此,要进一步强化生态环保理念在各级工作人员和组织单位之间的普及力度,确保各级员工充分掌握环保工作的要求和标准,以此为基础进一步落实土地管理的相关工作。同时,良好的环保效益是以科学理论作为保障和基础的,因此在现场施工环节贯彻和落实生态环保理念的情况下,也不能忽略对科学的土地资源开发方法的调查与研究。只有真正深入地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管理以及环境保护工作的现实需求,才能够以先进的科学理论作为武器和动力,对土地管理项目开展进程中所遇到的各类难题和困境予以克服。
在不同的社会环境和经济基础条件下开展土地管理工程项目时,所设定的开发目标以及具体要求也会存在很大差异。依据我国当前的社会发展进程以及经济增长形势来看,受到土地管理影响最大的领域便是农业生产。因此要将土地管理的重点调整为对农民生活条件以及生产力的促进方面。开发企业首先要充分了解农业市场以及农作物生产的基本情况,结合当前时代背景下农业新经济发展的标准和要求,综合考量农业生产技术体系与土地资源开发之间的影响关系,为后续土地开发策略以及管理计划的制定奠定好理论基础。除此之外,对于国内部分地区农村农业发展急需的现实土地问题,应采取科学规划土地资源以及合理改变土地生产类型等方式,对农村废弃的荒地和建筑用地进行有效的改造,使土地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和开发。
采用因地制宜的设计方案,对土地管理规划项目进行改造和优化,使我国各地区土地开发的质量以及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上升到与社会经济水平提升速度相匹配的层次。在设计和优化土地管理规划方案时,要结合地域性水源特征、土壤条件以及交通情况等多方面因素,对土地管理规划方案进行综合性的评估和专业化的审核。要进一步考量开发项目的实施对于周边自然环境以及人民生活所造成的影响,深入分析影响的产生原因和解决方案,以此来保障土地开发工程设计的科学性达到国家要求的标准水平。
综上所述,当前形势下我国土地管理工作仍然存在着一些现实技术问题和理念问题,应通过有效的实践探究与理论研究,对土地开发规划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解决。要逐步提高对专业人才培养和完善工作管理制度等相关工作的重视,为我国土地管理行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制度基础和人才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