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劳动关系职业学院 张玉梅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为满足自身开展业务活动或其他活动需要而控制的,使用年限和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固定资产的请购、固定资产的购置、固定资产的验收登记、固定资产的盘点、固定资产的日常维护保养、固定资产的报废处置等。
(1)由于固定资产在单位资产总额中一般都占有较大的比例,加强资产管理,可以确保企业资产安全、完整,意义重大。
(2)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可以提升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整体水平以及更好地服务与保障单位良性发展。
(3)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可能有效地保护固定资产完整无缺,挖掘固定资产潜力,不断改进固定资产利用情况,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使资产保值增值,提高固定资产使用的经济效益,促进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4)加强固定资产管理,能够使产权明确,防止资产流失,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同时有利于盘活资产,使之发挥应有的功能。
有的事业单位的领导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认识不到位,普遍存着着固定资产“重采购、轻管理”的情况。采购后对后续缺乏管理,无固定资产内部管理控制制度和措施。虽然从国家到地方出台了许多关于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办法,进一步强调一定要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以及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但长期以来形成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强的情况并未得到彻底改善。单位内部也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办法。现有的管理制度也没有效开展与实施。比如:制度规定每年至少一次或两次的全面的固定资产盘点没有很好的执行,有的单位只盘点最近两年购置的资产,由于以前年度购置的资产,没有固定资产卡片,固定资产没有编号等,导致无法盘点。资产管理人员由于缺乏必要的固定资产管理知识的学习,从根本上缺乏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认识,认为固定资产管理是财务人员的事情,财务管理部门有固定资产明细账,把记账与资产的管理混为一谈,再加上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对业务不熟悉,该建的账没建,该登记的固定资产卡片没有登记,该按规定上报核销的不报核销,导致固定资产实物存量不清、以及资产闲置、流失、浪费等现象发生。
由于固定资产管理责任不明晰,导致固定资产管理不到位。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缺乏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正确认识,甚至认为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管理也是财务部门的事情,资产管理部门只是对实物资产的管理,只负责固定资产购置、转移、处置等。认为资产的管理是使用部门的事情。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与使用部门职责不明确,导致相互间权责不明确,比如:对于固定资产的丢失、损毁,管理部门认为是使用部门的责任,使用部门认为是管理部门的责任,由于制度不健全,导致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管理的缺失,如果不及时解决,责任更难于区分。由于缺乏健全的管理机制,使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不能完全履行固定资产监督管理职责,也无法有效地组织落实固定资产管理各项工作,各使用部门也不能完全承担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不能很好地确保固定资产安全完整、高效利用。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有些单位管理制度不健全,没有固定资产管理实施办法和分类管理规定等,使具体的工作无章可循,有的单位虽有规章制度,但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形同虚设。针对固定资产验收登记、领用移交、维修保管、清查盘点、出租出借、回收处置等重点环节,由于缺乏操作规程,固定资产使流程不清晰、管理不规范、责任不明确,对于固定资产出现的毁损、丢失、盘亏等问题,无法认定责任。
内控制度执行不到位。有的单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有的有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但执行不到位,执行的有效性较差,职责不明,没有建立必要的固定资产管理使用责任制,没有建立资产清理盘点制度,固定资产保管、作用责任不清,固定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等关键环节的管控不到位。
有的单位由于领导对固定资产管理不重视,认为固定资产管理只是实物资产的管理,不需要专业知识,也不需要专门培训,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专职人员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有的甚至都不知道固定资产的定义、管理固定资产的目的,更不要说要科学、合理、高效地管理固定资产。由于对固定资产管理重要性认识不足,以及没有掌握固定资产的管理方法,致使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不能及时对固定资产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甚至可能出现工作不谨慎,使固定资产的相关业务信息没有得到完善的记录、固定资产统计不完整的情况发生,比如:在固定资产的购置、转移、报废核销等日常业务管理过程中,忘记记录的情况时有发生。致使账实不符,账账不符。如果这种情况不能被发现,差错就一直存在;如果将来某个时间被发现有差错,又不知道哪个地方出现了差错,这种情况下进行查找,也会费很多人力、物力。如果这种情况累积较多,就会产生固定资产底数不清的局面,不能真实准确地反映单位资产的实际情况。如果以后再查找核对,将带来更大的困难。有的单位人员流动性大,轮岗情况较多,由于对固定资产管理的不重视,在岗位变动的情况下,工作交接不完善,有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由于在工作中固定资产的信息记录的不完整,无法完成交接,由于领导的不重视,这种现象没有得到有效的改正,导致以后固定资产管理的混乱,会出现固定资产的丢失、账实不符的现象。还有的单位没有按制定规定的要求进行固定资产盘点,或者盘点工作流于形式,只让各资产使用部门自行盘点,将盘点情况上报,也导致本单位的固定资产底数不清的现象,如果这种现象不能得到遏制,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就是一句空话。
首先,单位领导要充分认识到科学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对本单位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固定资产管理的好坏对本单位其他各项工作的影响,以及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对本单位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的影响和目标实现的影响。领导要带头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本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要配备具有专业知识和能力的人员在固定资产管理的各个岗位,比如:对于技术复杂、精密度高的专用设备的操作人员,应在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配备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必须思想正确、责任心强、业务能力强、政策水平与管理水平较高。同时鼓励工作人员加强学习,积极参加固定资产管理知识的培训,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固定资产管理需要。积极推进建立和健全固定资产从申请购置、登记入库、保管维护、配备使用、转移、处置核销等各个环节的内控制度。其次,对于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在提高认识的同时,要自觉学习与本岗位有关的知识,了解并熟知国家对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政策及各项法律法规和相关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并在日常工作中自觉遵守该项制度,利用本专业知识,采取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保证固定资产的合理高效的使用,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再次,单位其他部门人员也要提高对固定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在固定资产使用的过程中,要遵守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比如:由于工作需要,固定资产需要转移使用部门,一定要办理固定资产转移手续,不能认为固定资产还在单位,只是改变了一下使用部门或使用地点,不用办理手续。
事业单位应根据国家固定资产管理的有关政策、法规,结合本单位工作需要和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以及固定资产管理实施办法或分类制定固定资产管理规定,进一步细化管理要求,做到有章可循。只有有针对性地制定管理制度和规则,才能确保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有效开展。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应涵盖固定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只有具备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才能确保事业单位内部分工合作,有效开展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事业单位要认真对照固定资产的管理要求,针对固定资产购置、验收登记、移交、维修保管、清查盘点、出租、处置等重点环节,明确操作规程,查漏补缺,确保流程清晰、管理规范、责任可查。对金额较大的固定资产的购建、购置,要进行事前的可行性研究、专家咨询和专家论证。
事业单位要强化和落实管理职责,一定要责任明晰,明确固定资产管理要求。固定资产监督管理部门要履行好监督管理职责,保证资产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机制,应设有专人承担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并对所管资产的安全负责,把固定资产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固定资产使用人员也要负起爱护和使用好固定资产的责任,确保固定资产安全完整,高效利用。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要相对稳定,工作调动时要及时办清交接手续。
内部控制是保障组织规范有序、科学高效运行的有效手段。加强固定资产内控管理,对事业单位的发展尤为重要,事业单位应根据内部控制规范,强化固定资产购置、登记、使用、处置等关键环节的管控。切实做到以账控物,账实相符,加强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与采购部门、财务部门、人事部门等的沟通联系,部门之间紧密协作,共同把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做好,使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当代是信息智能化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网络技术不断发展,事业单位应利用计算机网络优势,通过计算机自动化程序,建立固定资产信息网络化管理体系,利用高效、科学、现代化的管理模式,进行固定资产的统计和管理,实现方便、高效、快捷的管理目标。
事业单位要严格落实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等要求,按规定设置固定资产账,对固定资产增减变动及时进行账务处理,并定期与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所使用的资产管理系统进行资产核对,确保账账相符;加强固定资产卡片管理,做到不论何种渠道取得的固定资产必须登记、责任到人、一物一卡、不重不漏。对于产权不属于本单位,但长期占有使用并实际控制的固定资产,应当建立并登记固定资产卡片;对于租入固定资产,应当单独登记备查,并做好维护和管理。固定资产卡片应当载明固定资产基本信息、使用信息等,并随资产生命周期管理进行更新,如实反映单位的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
事业单位要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实物管理部门具体执行,盘点应由内部审计部门进行监督,各资产使用部门密切配合,每年至少盘点一次,确保账账相符、账实相符,通过盘点全面掌握固定资产的数量、价值,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对于盘盈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等规定合理确定资产价值,财务部门按权限报批后登记入账。出现固定资产盘亏、毁损,应当查明原因,提交有关部门处理,个人因素造成的追究其责任,因不可抗力造成的,写出书面报告按权限报批后,方可报财务部门作调账处理。
切实做好固定资产产权管理,及时办理土地、房屋、车辆等固定资产产权证书,对于固定资产发生权属变动,应及时办理权证变更登记。
事业单位在摸清固定资产家底的基础上,要合理配置固定资产,从严控制。固定资产配置能通过调剂方式解决的,不要重新购置配备,如果需要重新购置,应当严格执行政府采购规定,按规定要求进行采购,合理配备。严格按规定标准配置固定资产,如:办公设备的配置,规定标准为配备上限,应结合本单位工作需要和事业发展需求,厉行节约,如果能调剂共享,则调剂和共享共用,不能调剂共享的,合理配备,以推动开放共享和高效利用,在保障工作需要的同时,提升固定资产使用效益。
事业单位要加强固定资产使用的管理,固定资产主要保障单位正常运转,支撑事业发展。要落实固定资产使用责任制,使用人要合理使用、妥善保管,出现损坏要及时报修,避免固定资产闲置浪费或者公物私用,发生岗位变动要按规定及时办理资产移交手续。
事业单位要明确固定资产处置流程,严格按规定权限履行审批程序,及时处置固定资产。资产管理部门对申请处置的固定资产,首先进行综合分析,包括使用状况、使用年限、账面价值等情况,并提出资产处置的初步意见。确实不具备使用价值的固定资产,应通过拍卖等方式公开处置。处置要做到公开、公正、公平。
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首先要树立依法管理固定资产的意识,严格遵守有关规定,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在监督方面,可以借助内部控制及绩效评价机制,规范固定资产各环节的业务活动,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所有业务活动都要用内控制度和绩效评价考核去约束和规范。对固定资产的监管,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将固定资产管理的运行效率与效果与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人的业绩考核相挂钩,定期考核责任履行情况,把固定资产真实性、完整性和保值增值作为经常性监督的重点,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对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违规问题要按规定进行处理。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任务,要做好此项工作,既需要单位领导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管理意识,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也需要各部门的相互配合,既要落实管理责任,健全管理制度,也要利用先进技术实现固定资产的科学管理,规范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行为。完善追责机制,加强监督检查,强化日常监督管理,尤其对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是否完善、基础工作是否到位等方面开展监督检查,落实管理责任,规范管理行为,细化管理要求,确保固定资产安全、完整、运转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