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桂林石刻开发现状探究广西石刻旅游开发新路径*

2022-12-27 22:24北海艺术设计学院潘琼王灿兰古雨晴颜雯青于毅
区域治理 2022年34期
关键词:石刻桂林广西

北海艺术设计学院 潘琼,王灿兰,古雨晴,颜雯青,于毅

石刻作为信息记载的方式之一,因其以石料为载体,与山水自然形成和谐共存,呈现出文化与自然的完美结合。我国当前各地旅游开发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主,广西地处我国西南地区,属于亚热带,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植被茂盛,拥有富丽的自然风光,当仁不让地成为我国旅游发展大省。当前广西省正在以“三地两带一中心”为推手,着力打造各区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广西石刻与当地山水自然共生共存,已成为旅游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如何转变石刻在旅游开发中的传统静态观赏模式,探索一条提高游客参与度和体验感的发展新路径,在广西实现深化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目标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广西石刻总量丰富,分布广泛,具有代表性的石刻众多。桂林石刻以其总量大、分布集中、品质高的特点成为广西石刻的名片,不论是在历史文化价值上,还是在旅游开发的经济价值上都有着典型意义。因此笔者以桂林石刻作为重点考察对象,对其在旅游开发中的现状进行分析,以期由此总结出一条有助于广西石刻在旅游开发中长足发展的新路径。

一、旅游开发中的桂林石刻

作为国际旅游胜地的桂林市,是广西省旅游开发最早的城市之一。而与桂林山水共生共存的桂林石刻也搭上了旅游开发的快车,率先进入了大众的视野。2021年7月,在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背景下,调研组对桂林石刻开展了实地考察,调研以走访、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等形式进行,七天以来,我们分别考察了七星公园、桂林石刻博物馆、独秀峰、叠彩山、伏波山、永福凤山石刻、百寿岩等相对较突出的石刻点,咨询了景区管理人员并访问了众多来桂游客,初步了解了近年来桂林石刻在旅游开发中的现状。

据管理管理人员叙述,七星岩平均每年接待的游客约有500万人次,暑假成为旅游旺季,目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观光总人数为250万左右,而同在七星公园景区内的桂林石刻博物馆每年的游客量却只有不到总人次的三分之一。七星岩之所以游客量多,在于岩洞内有丰富的钟乳石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虽然洞口有一些保存较好的石刻,且有讲解员对石刻进行解说,但大部分游客对其关注度不高,同时解说员对相应石刻了解粗浅,重视度不高,往往只简单讲解。既没有有效起到文化宣传的作用,又没有用专业的讲解艺术吸引游客的兴趣。类似现象在独秀峰、叠彩、伏波、凤山等地都很明显。由此可见,桂林石刻博物馆等位于城市中心的石刻景点尚且逃不掉被冷落的现象,更何况那些石刻资源和其他旅游资源欠缺且分散的偏远地区呢?

调查发现,在广西省旅游开发中起步早且相对成功的桂林石刻,仍然存在开发层次浅、吸引力弱等问题。具体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石刻自身层面

在石刻自身层面,存在阅读困难,抑制游客的兴趣的。具体表现为:一是阅读石刻的文化水平要求高,抑制观赏兴趣。石刻书体繁多,没标点符号且为繁体字,对游客的文化水平要求高,而游客大多为普通民众,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就连在校大学生若没有扎实的文言文阅读功底,也无法准确理解石刻内容。游客看不懂石刻,自然也就失去了兴趣。这就导致石刻文化的受众仅仅局限于石刻研究者和对石刻文化感兴趣的且有古文阅读能力的部分群体。二是受外力破坏,石刻字迹不清,造成阅读困难。石刻大部分裸露在外,受生物破坏,雨水和风化侵蚀,及人为破坏,字迹模糊甚至已完全消失了,导致人们无法完整理解石刻内容,造成阅读困难。

(二)景区开发者层面

(1)石刻旅游价值开发不充分,游客吸引力弱。具体表现为:一是开发层次浅,体验感低。目前发展相对较好的桂林石刻也只停留在观看层面,游客几乎没有参与度,体验极低。桂林山水因其秀丽迷人的自然美,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在这里人们可以游山玩水,感受大自然对心灵的荡涤,与大自然对话。或者进行拍照等简单常见的互动。然而石刻没有自然美,吸引游客来拍照是不可能的。但石刻含有的文化美却是自然风光做不到的,可这文化美偏偏得不到普通大众的青睐,只有少部分文人欣赏它的美。二是开发形式单一,二次吸引力弱。项目调研地点中唯一做到与游客互动的便是桂林市王城景区的石刻,开发者利用得天独厚的人文历史优势和地理优势,让游客在王城府内学习王府秘拓,亲手拓印“福”字,以及在太平岩洞内开展太岁祈福活动,都极大提高了游客的参与度和体验感。这的确是一些很有吸引力的互动方式,但也存在拓印“福”字单一的问题。

(2)石刻宣传力度不足,宣传渠道单一,石刻知名度低。经调查,大多数游客都不知道桂林石刻,有了解的,其信息大多来自朋友推荐和旅行社广告。可见,宣传依旧停留在传统渠道上,没有与时俱进地充分利用抖音、快手、哔站、公众号等一些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推广。

(3)景区配套服务设施不齐全,服务质量不高。一是外部服务产业链条不完善。例如在王城景区内景点众多,游客无法在短时间内逛完想去的景点,而景区内专门的餐饮和休憩服务场所几乎没有,游客无法进行短暂休息和能量补充,很多外来游客对此表示不满意,这进一步阻碍了旅游发展。二是内部人员管理有待提高。调查发现,石刻景区的信息服务质量较低。因石刻对受者的文化水平要求高,需要培养一批专门的讲解员,满足游客对石刻文化的认知需求,然桂林众多石刻景区都没有专业的讲解员。如桂林石刻博物馆里文化价值极高的石刻林立,却没有专门的讲解员为游客深入介绍,答疑解惑。

(三)游客层面

首先,旅游目的以游山玩水放松心情为主,游客自身对石刻兴趣低。其次,游客多跟团旅游,时间紧,行程赶,精疲力尽,在时间和精力上失去了仔细观赏石刻和深入了解其文化的可能性。最后,考察发现,来桂游客大多是跟团旅游,其中导游包括本身以导游为职业的一些游客,对石刻不感兴趣,对景区石刻的相关信息了解粗浅,甚至不知道所达景区有石刻存在,因而无法发挥其向游客宣传和讲解石刻相关信息的作用。

二、广西石刻在旅游开发中长足发展的新路径

基于上文对桂林石刻旅游开现状的研究分析,笔者结合广西各地的特色资源和当前广西旅游发展规划的相关政策,并广泛查找相关文献资料,为探索广西石刻在旅游开发中长足发展的新路径提出以下几点浅见。

(一)统筹资源,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马克思主义联系观强调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重视系统优化的方法,提示我们石刻的旅游发展要用综合思维,立足整体,统筹全局。正如“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广西石刻的旅游开发首先是在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的,如果没有当地旅游业的大背景,石刻也无从谈及旅游开发。因而,对广西区内各种旅游资源的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显得格外重要。石刻因其自身创新开发难度大,开发往往止于静态观赏层面,要提升其吸引力和知名度,需要统筹其他各类旅游资源联动发力,形成一系列精品旅游路线,以带动石刻旅游的发展。

一方面充分利用各区已有的旅游影响力,发挥其“游客引进来”的作用。桂北之桂林市,桂中之柳州,桂南之南宁、北海,桂西之百色,桂东之贵港等这些地区,已有了旅游业且发展较好,因此要主动发挥旅游发展中坚力量。整合旅游行业“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加强旅游及相关行业的管理,进一步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如完善酒店餐饮等配套服务设施,提升服务品质。加强旅行社管理,对一些旅游行社等公司企业未经旅游者同意在旅游合同约定之外提供其他有偿服务;虚假宣传,误导旅游者;严重失信等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惩处,维护良好高质的旅游发展和消费环境,以吸引更多游客,为石刻旅游“走出去”作保障。

一方面合理规划,制定精品路线方案。广西作为旅游资源大省,不但自然风光独特,且是少数民族集聚地,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突出,还是革命老区,红色革命文化特色鲜明。在全国有着独一无二地位的广西石刻,处在这样丰富旅游资源的环境中,在旅游开中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因此,广西石刻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资源,打造特色旅游发展模式。如桂北地区,有著名的桂林山水风光和福寿养生文化等资源,可制定山水福寿主题线路,将沿线石刻景观串联,带动其发展。就永福县而言,因其生态环境好,有饮用水源重点保护区,有全国罕见的海菜花景观,有永宁州古城遗址、崇山村古民居、彩调等人文景观,有罗汉果等农业种植基地等丰富的景观,但笔者在调研期间发现,当地没有把凤山石刻、百寿岩石刻这些品质高的石刻景点与其他优势资源进行融合,不利于进一步提高石刻的知名度。笔者认为至少可以以百寿镇为承接中心将百寿岩石刻、永宁州古城、百寿烈士园、海菜花湿地沿线景观串联起来,以便为游客推出一条可以观赏最多景点的优质旅游线路。凤山石刻和百寿石刻是该县福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这些石刻景点与其他景点串联,有利于提升其旅游影响力。

再如桂中地区则可以以柳州为引力,利用立鱼峰景区、卡乐星球欢乐世界等自然景观和现代景观,还可发挥程阳八寨、雨卜等少数民族人文景观吸引游客,为当地石刻旅游“走出去”提供契机。尤其是融水苗族自治县,石刻存量较多,将突出的石刻景点与沿线其他景点充分协调,融合发展,将对其旅游影响力的提升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如融水老君洞内有大量的摩崖、碑刻,内容涉及题诗、题字、游记等,这些石刻景观可与附近的山水景观、报恩寺等古建筑景观和苗族特色民族文化景观整合发展,将当地石刻与沿线更多的景点串联,既能丰富游客的游览体验,又能提升石刻景点的关注度。

(二)积极创新,转变开发模式

开发层次浅,形式单一,是目前广西石刻旅游开发的普遍问题,如何化解这个卡脖子问题,是“引进来”后“留得住”的关键。一方面可与教育合作,一些石刻碑文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将其与语文课程结合,纳入当地中小学课本教材并逐渐向全国推广;同时广西石刻多为文人名家创作,具有很高的书法艺术价值,则可与书法课程结合。如范成大尚“端庄典雅”之“意”,其书风端庄典雅、缜密谨严,其中尤以其遗桂作品《范成大鹿鸣燕诗并记》较活泼,线条流美遒劲,风格雅丽精熟。书法四大家之一的苏轼,其在柳州的荔子碑也被称为“三绝碑”,这些都是书法艺术精品。在此基础上与当地各类学校开展实地研学合作,加深学生对石刻文化的了解。一方面可设计一些具有参与性的活动,如在一些具有独特书法艺术价值的石刻景点可设置书法比赛活动,以奖品为激励机制,引导游客参与互动,提升旅游体验感。这些做法不仅可以挖掘其文化艺术价值,还能提升石刻旅游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游客。

目前也不乏一些石刻景点已探索出了具有一定互动性的活动,如桂林靖江王府秘拓体验活动,有效提高了游客的参与体验感,但仍有不足之处。该活动目前只能拓印“万全福”,而太平岩内共有“最有福”“天子福”“全家福”“万全福”和“风水福”五种福字,笔者认为可以拓印多种“福”字,或增加各种寓意美好的字词,丰富样式,吸引更多的游客。虽然石刻拓印的程序很繁复,技术要求严苛,但将其应用到旅游活动中则可以精简步骤,以半成品的形式为游客提供高体验感的活动项目,对于石刻旅游发展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拓宽宣传渠道,加大宣传力度

调查数据显示,90%左右的人都不了解桂林石刻,其中20%左右的人是完全不了解。可见,要想充分发挥石刻的旅游价值,首先要打通信息渠道,利用当下各类流行的新媒体传播方式和网红效应让石刻走出“深闺”。同时还可以与各类高校合作,开展“旅游+实践”活动模式。或与各地旅行社合作,让更多导游增加对石刻文化的了解和发挥宣传作用。唯有如此,才能把更多游客引进来。

(四)完善产业链和配套服务设施,提高服务品质

外部服务因素:健全的配套服务设施是“留得住”的关键。旅游业的发展必定带动当地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尤其是餐饮等服务业的发展。据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广西住宿餐饮企业总计1160家,其中住宿行业751家,餐饮业415家。而2020年住宿餐饮企业总计也才1330家,其中住宿行业只799家,餐饮业只531家。可见,虽然总量逐年增加,但数量仍然较少,有待完善。

内部服务因素:加强内部人员管理,增强服务意识和能力,培养一批水平过硬的石刻专业讲解员,满足游客对石刻文化的深入认知了解需求。这正是解决绝大多数游客对石刻文化缺乏了解、阅读困难、不感兴趣的有效途径之一。而文化旅游接下来最大的潜在游客市场是新时代的各级各类学生,设置专业的讲解员对石刻文化深入讲解,可以培养学生对石刻文化的兴趣,吸引更多的游客资源,拓宽游客市场。

(五)政府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大资源保护力度

石刻作为一种天然的文字记录方式,常年裸露在外,易受生物破坏及雨水和风化侵蚀。考察发现,很多文献记载中字迹清晰的石刻,如今已字迹模糊甚至被人为毁坏了。如范成大的《碧虚铭》石刻,保存较为完整,大部分字迹清晰可辨,但现在已有五件疑似受到破坏,字迹不清。再如笔者调研期间发现,读书岩下有人私自拓印,手法极其随意。据王府秘拓师傅说,对石刻进行拓印首先要文物局批准方可开展,而且对拓印工具、材料、技法等都有严苛的要求,稍有不慎将会对石刻造成二次破坏。所以,对一些非法拓印行为政府及相关部门要严格管控。及时有效的保护是对石刻资源进行旅游开发并实现长足发展的前提保障,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合作,同时加大社会保护宣传力度,形成保护合力。习总书记在漓江上视察时特地叮嘱:“大自然赐予中华民族的一块宝地,一定要保护好。”广西的石刻资源是广西发展文化旅游的重要资源,也同样需要保护好。

在对广西石刻整体把握基础上,结合当前广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打造各区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的政策背景,本文以桂林石刻旅游开发为例展开对广西石刻旅游长足发展新路径的探析。以期充分发挥当地石刻文化价值蕴藏的经济价值,既扩大石刻文化影响力又提高当地旅游业的文化底蕴,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石刻桂林广西
广西贵港
西狭颂摩崖石刻
近十年(2010~2019年)辽代石刻文研究综述
桂林行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乐!乘动车,看桂林
绝句《题〈清廉〉石刻》获奖感言
桂林:击浪现代理化技术
居住桂林很潇洒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