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上海市中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中小学美术学科的主题是“立足单元视野,优化美术课堂活动”。
针对学科教学与教研的基础,美术学科在2014年、2018年两届教学评选活动中分别提出了“关注教学设计,激发创意表现”“把握单元重点,关注理解与运用”主题,前者重在引导教师明确目标导向,注重教学目标、内容、过程与评价的一致性;特别提出学科独特的创意思维方法与创意表现能力的教学探索,以此引导教师思考学科核心素养与美术教学的关系。后者则在推广“中小学美术单元教学设计指南”以及小学、初中“美术学科教学基本要求”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单元整体规划下的课时教学实践来强化美术教师的课程意识,引导教师将单元教学作为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渠道。提出以体现学习价值的单元主旨为研究起点,以学科知识与方法的内在逻辑来组织单元内容,与所隐含的人文内涵与审美导向组成教学内容结构;以活动中的关键问题引导学生经历“理解美术语言与美术常识—掌握构思、描绘、塑造与欣赏的方法—运用知识技能、方法进行创作与表现—展示分享观点与情感”的美术学习过程,在“知识输入—内化理解—输出表现”的过程中,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此次提出比赛主题“立足单元视野,优化美术课堂活动”。首先在于持续引导美术教师注重单元教学整体设计,建构良好的单元教学结构,在此基础上进行课时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组织学习活动。其次,需要教师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优化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在教学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倡导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自主学习,促使学生艺术感知与情感体验自然发生,促进学生形成美术能力,落实素养培育。
中小学美术单元教学是学生学习、运用美术知识技能与方法,开展美术实践,提高艺术素养和创造能力的过程。教师需要强化“立德树人,以美育人”的课程意识,研究不同类型单元教学内容的学科特征与学习价值,明确单元定位,明晰单元与单元的联系,凝练单元主旨。重视单元顶层设计,依据教学基本要求,根据学情确定单元教学目标,组织单元核心内容;立足单元主旨,明确学习任务,设计学习活动,开展学习评价,同时考虑学习资源的选择与利用。使学生在欣赏、表现、创造中获得多样化艺术体验,实现审美感知能力、艺术表现能力、创造实践能力、文化理解和学习能力的提升。
课堂活动是学生进行美术学习的重要经历。教师应从落实单元教学目标,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建构的视角来设计与实施学习活动,明确活动目的、编排活动内容、创设活动情境、选择教学方式。通过活动的优化,引导学生经历有趣、有序、有益、有效的美术学习过程,促进学生提高美术学习能力,形成艺术素养。
1.拟定适恰活动目标
需要建立单元、课时与具体活动目标之间的分解与关联,也需要注意前后活动目标之间的关系。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明确目标要求,根据美术学习内容的特征来明确活动条件。如欣赏活动,侧重对视觉形象感知能力的培养,需要明确欣赏对象、欣赏方法与欣赏要求;表现活动侧重对造型与美感表现能力的培养,需要明确工具材料、表现方法与表现要求;创造活动侧重对创意思维与创作表现能力的培养,需要明确创意思维方法、创意表现方法与创作要求等。
2.合理编排活动内容
活动内容包含了活动的流程、学生在活动中的主要行为等,需要将单元教学内容分布于活动内容,如美术知识的要点与特征,美术技能的操作要点与操作流程,美术欣赏的具体内容与方法等,要注重对美术学科思想方法的研究。要使学生认识美术与自然环境、生活需求、社会现象、科技发展的关系。还可以根据需要,结合跨学科内容,使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运用其他学科知识,促进内容理解,实现能力迁移。
3.组织高效自主性活动
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建构式学习,关键在活动过程中教学的方式运用。要转变教学观念,优选教学方式,设计活动过程。可以将知识结构与学习任务、关键问题相结合来组织活动,通过开放的、复杂的、挑战性问题情境与学习任务,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呈现学生将美术知识转化为美术能力的过程。活动的组织要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和欣赏、表现、创造活动的内在规律。可以根据学习需要,合理运用个体独立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为学生充分提供独立思考的空间,发挥每一位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作用。
4.评价伴随活动环节
在活动的各个阶段,需要关注美术学习评价的设计与实施。要设计可行的评价手段、适合的评价方法来针对学生的美术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对学生在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业成果方面的表现做出判断,给予反馈,促进学习。教师既要充分发挥学习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也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评价反思教学,即时调整活动的进程。
5.技术与资源支持活动开展
在教学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教师更需要根据校情与学情,合理选择和利用信息技术,以现代化媒体终端技术或教学平台为载体,为学生提供有助于自主探究、深度参与和亲身体验的信息化学习环境或信息技术支持,使学习时间效益最大化,增强学生的美术学习体验,促使信息能力迁移。
美术教师应该具备较强的资源意识,开发各类资源。充分选择与利用教室环境资源、场馆教育资源、社会情境资源、网络资源,以及工具材料等资源,将一般资源转化为美术学习资源,利用资源支持美术活动顺利开展,保障学生充分经历美术体验与感悟的过程,促进学习理解和能力发展。
教学设计与说明、教学实施和答辩是本次教学比赛的三项内容。
“教学设计”体现教师的教学思路,也反映教师的教学理念,需紧紧围绕比赛主题,呈现单元教学设计及所执教课的课时具体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说明要从单元的视角解释课时教学目标与内容,以及对课时教学设计的具体说明。上课前将该单元教材内容、单元教学设计、课时教案、教学说明等书面材料提供给评委(一式五份)。“教学设计与说明”占总评的20%。
教学实施(课堂教学)原则上以教学设计为基础。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现场互动与反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使课堂教学彰显生成性和实效性。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的讲授要能准确把握学科知识,提问互动体现学生的理解,要充分体现信息技术对教学的支持作用。教师要有示范、板书与板绘,要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运用。课堂教学应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符合教学规律。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合理处理生成性问题;教师的教学语言要有利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质量和效益。由于现场教学有其不可预知性,如果为解决学生的实际学习问题,而不能全部完成教学预设时,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容量,不随意拖堂。“教学实施”占总评约60%。
答辩安排在课堂教学之后,约40分钟。答辩分为两个环节。
1.现场教学反思
执教教师回答评委的问题。此环节大约5分钟。
2.现场抽签说课
此环节重点考查教师驾驭不同教学内容的能力。用时大约35分钟,分为三个步骤。
(1)现场抽取教学内容
参评教师在评委提供的信封中抽取一个教学内容(参评教师所教的本年级、本学期教材中与执教课不同主题的一课内容),进行20分钟准备。
(2)模拟教学
参评教师现场完成教材分析解读(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进行现场说课,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以及教学示范等。用时约10分钟。
(3)与评委互动
评委就一些具体问题,与参评教师作简要的探讨。用时约5分钟。“答辩”占总评的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