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关于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思考

2022-12-27 18:04
时代商家 2022年33期
关键词:财税税务体制

丁 玲

(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江西 赣州 34100)

财政税收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收入来源,做好财政税收体制的改革能够实现国家资源配置优化,推进我国社会朝向现代化、可持续化方向发展,对我国经济建设有着重要意义。从目前财政税收管理工作状态能够明确,财政税收改革工作取得了可观的成绩。但在实际改革阶段,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工作仍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部分企业财政税务管理工作漏洞百出,不利于财政税收改革体系的渗透和发展。为此,要不断分析推行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后出现的协调性问题,制定切实有效的处理措施,保障财政税收改革工作能够发挥出自身价值。

一、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探究

2008年起,我国调整了国内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发展所得税,调整后的比例为25%。税务比例的调整作为推进国内企业参与经济全球化竞争的主要手段,加之税收改革制度的推行,国内企业和外资企业承担的税负有所缓解,促进了国内企业良性发展。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可分为以下方面:一是,取消两免三减半地区的财税优惠政策,将该地区的税率统一调节为25%。但对于部分贫困地区的财税优惠力度进行了强化,通过改变财税政策缩小城乡经济差距。二是,推行“营改增”。财税体制改革的主要表现在于推行“营改增”,将传统营业税改为增值税,通过发票抵税的方式,减少重复纳税,缓解企业税负,推进我国社会经济良性发展。与此同时,“营改增”的推进也为我国境内企业并购重组阶段财税筹划工作提供了一定的空间,为企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前,企业在购买材料、机械、设备时,缴纳的增值税是不可进行抵扣的。在推行营改增政策后,企业购置材料、设备机械或是聘请劳务团队所缴纳的税务都可用于增值税抵扣,这在极大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税负,推进了我国财税管理朝向现代化方向发展。与此同时,“营改增”的推行也为企业财税筹划工作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空间。在“营改增”政策大力推行后,企业在开展材料采购、机械设备购买时,需不断关注国家财政税务管理政策,用过抵税的方式缓解企业税负,实现稳定发展、可持续发展[1]。

二、新时期我国推行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后显露的问题

(一)税收体制问题

我国财政税收体系需要定期结合地区经济发展态势进行改革和完善。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趋势存在显著差异,区域内人民群众的消费水准、薪资水平等都存在着差异。如小城市工资不高,但消费也不高,大城市工资高,消费也比较高。这就对个人所得税标准制定方面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极易发生不平等现象。

(二)预算及核算真实性问题

部分财政部门在编制年度预算文件或是全年经济核算文件时,存在着数据失真现象,数据的失真导致核算结果、核算文件的失真不利于后续管理工作顺利开展。例如,相关单位存在偷税和漏税的现象,或是存在虚开发票行为,一旦在此过程中涉及的金额大,将会出现严重的税收流失,地方政府税款收支降低,导致国家资产损失。

(三)纳税意识问题

纳税意识淡薄的现象较为普遍,大部分企业通过多种方式逃避纳税义务,或是在税务筹划过程中,由于不够了解税法和税收管理政策导致缴纳的税款与实际应缴纳税款不相符合。针对这一现象,税务管理部门需要强化宣传力度,让纳税人了解依法纳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通过培训的方式让每个纳税人都能拥有良好的纳税意识。同时,要建立信息化管理网站,将新出台的政策发布到平台中,向所有企业普及信息管理平台,确保企业能够及时了解到新出台的税收政策和优惠政策,提升税务筹划工作质量,保障筹划工作的合理合法。

三、新时期深化财政税务改革的方向

(一)优化税务结构

为了实现我国财政税收体制的创新,应先做好税制结构的优化,从税制建设角度着手,重视财政支出控制,引进创新型机构管理制度。在财政支出管理方面,要做好基础养老金的统筹管理,做到全国统筹;在机构管理方面,政府部门要结合“营改增”需求,设置专项改革机构,避免“营改增”后财税队伍出现资源闲置或是资源浪费,实行扁平化管理,做好简政放权工作,推行现代化机构结构改革,完善制度管理机制,提升行政效能,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朝向现代化方向发展。税务结构的优化作为财税改革的首要环节,财税部门要给予充分的重视。

(二)树立平等科学财税体制改革观念

我国财税部门在开展税务征收后,需将征收的税款用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提升人们生产生活质量。在新时期,相关部门需做好财政税收政策改革工作,结合税务管理需求,根据基层税收信息优化税收制度,凸显税收制度的公平性,依照社会资源占据比例分配纳税义务。这样一来,既能够让占据社会资源多的纳税人多缴纳税务,也能够缓解占有社会资源少的纳税人税负。不仅能够有效提升我国纳税制度的公平性,还能够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源动力。所谓公平性,相关部门要结合市场发展状态在符合经济规律的基础上不断调节税收比例。可减低生活必需品的税收,提升享受型产品税收,在提升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保障税收达到预期[2]。此外,财税部门要降低新兴科技产品税收,增加成熟工业产品的税收,便于促进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推进各个行业朝向自主创新方向发展。在建立个人所得税财税体制时,应先结合各地区实际情况做好调查研究和分析,根据消费水平以及地区消费税平均额度扩大征收面积。财税部门还可提升奢侈品征收额度,考虑按奢侈品品牌征税。

(三)明确整体改革思路

财税征收体制的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改革内容多且复杂,财税部门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明确财政税收体制整体改革思路,做到先开展收支体制、收支策略、收支模式等的配套改革、后全面预算体制整体改革。在整个改革过程中,要做好收入体制的完善、支出体制的攻坚、预算体制的优化。改革应侧重于先进预算体制的引进、财权适应改革方面。通过建立完善的改革顺序,明确支出责任,划分改革重点,推进税收体制改革战略性调节。同时,改革需要以各级政府为主要突破口,做好责任划分,通过财力分配做好财权适应,做好支出责任和事权的划分,确保能够实现系统性、集成性改革。在改革过程中,预算体制改革也是尤为关键的,需要扩大预算范围,强化预算监督管理机制,不断提升预算体系的完整性和集成性,实现全面预算、全方位预算。首先,要以扩大预算范围为基础开展改革工作,结合实际情况分析改革成效。其次,要做好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团队建设工作,确保二者分离,重视监督管理机制的建立,保障每一项预算管理政策都能够落到实处。最后,要不断扩展预算期限,结合中长期发展规划内容与宏观经济内容,做好预算管理工作的优化。

(四)总结改革内容

在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过程中,要保障改革工作统一化、规范化、透明化,建立转移支付制度,保障改革工作的合理性有效性。在经济环境以及资金使用状态持续变化的新时期,要不断提升一般性转移支付比重。同时,要做好分税制体制的完善,确保税收体系。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保障税收体制能够符合资源节约性、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需求。在整个改革过程中,各级政府要与中央之间的收入分配体制相适应,应不断做好支出体系的优化,严格监管国家资金运转状态,避免出现财政支出结构不合规、不合理的现象。在阶段性改革完成后,要重视核算工作,结合核算内容对比预算文件,找出预算文件不合理之处,积极做好反馈工作,强化预算工作的合理性,不断提升全面预算工作的有效性,为后续财税改革工作良好开展奠定基础。还要不断调整财政层级,真正意义上实现组织结构的优化,解决部分县乡地区财政困难的情况,确保基层政府基本公共服务能够得到有效保障[3]。

四、推进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策略

(一)树立良好的观念

为保障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科学性,要先做好观念方面的改革,树立科学化改革观念,实现科学管理。结合实际税收状态,政府部门需要根据人民群众实际需求做好征收税务管理工作,将征收的税务运用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不断提升人们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促进社会良好发展。在新的时期,税务部门要在财政税收改革力度方面给予强化,强调税收制度的平衡性和公平性,结合地区以及人们的消费水平,调整行业内或是区域内的税收优惠制度。简而言之,就是从资源占有率和社会发展角度分析,对于资源占有率多的纳税人需要缴纳多种税款,对于占有率较少的纳税人缴纳的税款可以随之降低。对社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的纳税人可以少缴纳税款,对于社会发展并未起到推进作用的纳税人,需要正常缴纳税款,持续推行我国社会朝向现代化,科学化,可持续化方向发展。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工作还需要不断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根据改革后的实际税收结果和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做好后续改革方案的编制。

(二)优化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结构优化工作作为保障公共服务均一化的基础,也是核心。首先,需要不断强化资金预算管理工作,实现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各级市、县政府可以通过调节财政收支结构,做到财政支出的有效管理,实现节约支出,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社会保障金、城市基础建设、招商引资等方面,不断强化地区财政保障能力,缩小城乡县间的差距。其次,为保障地区发展具有良好的均衡性,要不断强化基础财政管理工作资金投入比例的优化工作,确保公共服务质量能够得到有效提升。受到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制约,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存在着极为明显的差异,本质上的差异为服务质量的差异。因此,各级政府需要承担辖区内政府服务职能,实现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尽可能减少人均财力间的差距,保障经济发展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确保区域内公共服务质量均衡性。针对具有良好发展潜力或是经济水平、消费水平高的地区要以培养经济成长为主要内容,保障基础服务。上级政府需要对下级政府提出指导性建议,做好财政体制改革的引导工作,不断跟进城乡服务均一化建设速度,通过设置专项资金的方式,保障各地区的主动性,以提升地方政府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加速财政转型。

(三)明确支出权责划分

做好支出权责划分在我国财政体制改革方面有着决定性作用。在开展支出责任划分时,要以法律法规为主要依据,对各级政府支出责任划分方面予以规范。可以考虑以国务院行政法规为基础,结合各地方政府权力和职责做好支出责任和事权划分工作。同时,结合法律法规内容做好相关责任体制细化工作,确保事权分工和职能分工的合理性。在开展财政体制改革支出责任划分时,要结合当前已经发生的支出责任问题,做好调整工作,以问题为突破口,做好优化工作,实现各级政府财政权力、财政能力的全方位优化,做好支出责任的落实。同时,对于共同承担的支出责任,要做到细化工作,尽可能避免交叉情况、重叠现象发生概率,再明确责任和职权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四)完善转移支付体制

在转移支付体系建立过程中,要明确支付体系建立的目的为缓解经济不均衡现象。目前,我国社会范围内的转移支付分为以下三类:专项转移支付、体系补助和税收返还以及财力转移支付。转移支付类别形成原因主要是在制度缺乏情况下,难以对转移支付给予强有力的管控,最终引发坏账现象发生。或者是转移支付类别不够合理,将会对区域内的经济收益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也将会对财政制度改革产生严重的负面作用。为了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需要制定切实可行且有效的转移支付体系,保障转移支付的顺利开展。税务的转移可体现在纵向转移、横向转移、纵横合并转移三个部分,无论是运用何种管控模式,都需要始终坚持公正、公平、效率为上的发展原则。在财税管控阶段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资源信息的平衡和分配,需要不断强化转移支付体制管理工作,将转移支付体制作为财政划分、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给予高度关注。目前,由于财税管控内容多且复杂,中央在纵向分配转移支付管理中已然打造出了全新的科学规范的支付管控体制,并结合财税支付管理制定出完善的监督管理约束体制,更好地发挥出了财税管理系统的作用[4]。

(五)实现税负征收合理化发展

在制定全新的财税管理政策时,要结合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发展状态不断完善财税征收标准,在深度研究调查的基础上,保障财政税收管理制度的完善性,科学性,有效性。同时,对于体制外的收入,相关人员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如何处置这项收入,也可以取消这项收入,最大限度上缓解税负。在开展税务征收管理时,相关部门还要不断强化规范化管理力度,通过积极规范管理保障税收管控均衡。在税收征收体制改革过程中,要做好所得税征收制度改革工作,结合群体特征选择有效的税收管理,不断提升制度的公正性,公平性,最大的程度上缓解纳税群体经济压力。在税收制度改革过程中,政府部门可结合目前纳税管理发展实际状态,引导纳税人在税收管理工作时运用合理恰当的手段缓解企业税负,向纳税人传输正确的节税思路。与此同时,在制度和规范共同约束的作用下,还能够更好地规范和约束企业行为,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六)提升财税管理人员职业素质

要想在新时期不断推进财税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有效落实,需要从财税管理者着手,不断促进财政税收管理的高质量、高效率运行。首先,财政税收管理部门要不断提升财税管理人员职业水平和职业素质,打造出职业水平高,综合素质良好的管理团队,确保能够应对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局面。其次,应聘请专家以及专业的法律人才做好培训工作,打造出合理完善的员工培训管理机制,做好人才培养,综合性人才培训工作。确保每一位财税管理人员都具备良好的职业水平和职业素质,能够做到综合性分析,综合性管理。此外,在不断完善员工培训管理体系的基础上,还要做好考核制度的建立工作,在制度约束下,及时发现财政管理人员在行政管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做好人才培训管理方案的调节。最后,为了能够保障财政管控制度的落实,要不断向财政管理团队传输入切实可行的落实方案,打造责任划分制度和奖惩制度,在奖罚分明的环境下,持续推进我国财政管理机构改革发展。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我国财税管理体系要做好改革工作,结合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做出切实可行的调整,通过调节使财税管理工作,推进我国社会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可持续发展。同时,财税管理工作要结合时代发展做出相应的调整,不断推行全新的完善的财税管理方案,提升财税体制革新力度,做好支付制度的优化,多管齐下,不断促进地区范围内财政税收体制良好发展。

猜你喜欢
财税税务体制
企业财税信息化管理应用研究
个人独资企业对外投资的税务与会计处理
浅析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缺陷与完善
企业内部控制与税务风险防范思考
论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核算及税务处理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财税政策助推贵州精准扶贫探讨
联合国环境治理体制
完善地方人大主导立法体制机制浅析
新政策背景下企业财税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