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专业外军本科留学生跨文化能力培养探讨

2022-12-27 17:58张菲菲周毅
海军医学杂志 2022年9期
关键词:外军跨文化留学生

张菲菲,周毅

2019 年7 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国防》白皮书指出,中国军队自2012 年以来共接纳130 多个国家的上万名军事人员到中国军队院校学习[1]。海军军医大学作为其中的军事院校之一,自2011 年开始招收六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外军本科留学生,是全军唯一的医学留学生同班施训(外军学员与中国学员同受教、同受训、同实习)教学研究单位。根据教育部《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来华留学生的人才培养应在“学科专业水平”“对中国的认识和理解”“语言能力”以及“跨文化和全球胜任力”4 个方面达到相应的要求。其中,“跨文化和全球胜任力”是指“具备包容、认知和适应文化多样性的意识、知识、态度和技能,能够在不同民族、社会和国家之间的相互尊重、理解和团结中发挥作用”,并特别指出本科层次的来华留学生在本专业领域中应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多个国家的实际环境中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具备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初步能力[2]。由此可以看出,“跨文化和全球胜任力”是一个综合性、终极性目标,在一定程度上涵盖了其他3 个目标层次。

我国的跨文化能力研究主要集中于将英语作为外语的教育领域,“中文+职业教育”,更具体地说“中文+国际军事医学教育”背景下的留学生跨文化能力研究远未得到重视。鉴于此,本研究以临床医学专业外军本科留学生为对象,从目标需求分析出发,探讨如何通过跨文化能力框架的构建和实施来认识和实现上述培养目标,从而为相关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1 临床医学专业外军本科留学生跨文化视角下的目标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needs analysis)是指通过分析学习者所处的目标环境来为相关课程的设置提供依据,主要包括目标需求(target needs)和学习需求(learning needs)2 个方面[3]。本研究聚焦跨文化视角下的目标需求分析,主要涉及全球公民教育、国际军事医学交流、国际中文教育、医学国际教育等目标场景和目标水平的分析,也包括与具体学习环境有关的学生个人的需求和期望。

1.1 全球公民教育

当前人类正处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历史时期,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同时也面临着众多共同挑战。对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提出了全球公民教育,旨在“通过全球公民的价值观、态度和行为等方面的学习和教育,使学习者成为更和平、宽容、包容、安全和可持续社会的积极倡导者”,其关键词包括“国际能力培养”和“国际理解”[4]。UNESCO 在2017 年题为《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的教育报告中指出21 世纪的教育目标应该是教授“去理解、去行动、去共处、去共存”[5]。包含以上理念及关键词的跨文化能力目标的确立是全球公民教育的需要,体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1.2 国际军事医学交流

中国军队积极参加国际军事交流与合作,执行国际灾难救援和人道主义援助任务,先后派遣“和平方舟”号医院船、远航访问编队、医疗防疫队、军医专家组等救援力量赴他国救援减灾,提供医疗救助[1]。在开展伤员救护、卫生防疫、临床治疗、组织医学交流的过程中,由我国培养的在读或已经毕业的临床医学专业外军本科留学生是我军在当地的重要合作者和支持者。他们的存在使我军在异域他乡有了语言交流的翻译者、文化情感的沟通者以及军事医疗行动中的合作者。因此,跨文化能力目标的确立符合我国对外军“医学+”人才的培养需求,即培养通晓汉语,了解中国文化,熟悉跨国合作,甚至能向本国军民阐释当代中国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1.3 第二语言教育和国际中文教育

把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目标,得到国际二语教学界越来越广泛的认同,有学者明确提出“对外汉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汉语跨文化交际能力”[6]。孔子学院总部和国家汉办于2014 年编制的《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修订版)对国际汉语教学课程总目标做出了规定:“国际汉语教学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习者……具备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由语言技能、语言知识、策略、文化能力4 个方面内容组成”[7]。其中文化能力由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能力与国际视野几个方面构成。跨文化能力、文化能力被视作汉语学习者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1.4 医学国际教育

近年来,医学国际教育项目已经成为来华留学最热门、学生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专业[8]。2007 年,教育部发布《来华留学生医学本科教育(英语授课)质量控制标准暂行规定》,对来华学习的医学本科毕业留学生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做出了规定:除应具备与医学相关的知识外,还应“掌握基本汉语知识,了解中国概况,了解中国传统医学的基本特点和辨证论治原则”;除应具备相关的医疗实践能力外,还应“具有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流和调动患者合作的能力;具有与医生及其他医务人员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能够对患者和公众进行有关健康生活方式、疾病预防等方面知识的宣传教育”等[9]。以上对相关知识和能力的规定反映了在留学生临床医学本科教育中进行跨文化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1.5 来华临床医学专业外军本科留学生

对来华学习的临床医学专业外军本科留学生而言,他们几乎时时刻刻都处在跨文化或多元文化的环境中。首先,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的留学生群体在华共同学习和生活,本身就组成了一个多元文化背景。此外,他们要与中国学生一起接受同班施训,更是在适应一种特定、特殊的跨文化环境。贯穿预科阶段、专业学习以及临床实习三大阶段的跨文化能力培养,能够帮助留学生克服语言障碍,增进对文化多样性的理解,有助于学生的跨文化适应,预见和解决跨文化冲突,建立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同时,有助于完成学生个人知识、情感态度和技能等各方面的提升和拓展,实现个人的充分发展[10]。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以跨文化能力为目标的临床医学专业外军本科留学生的培养,符合全球化、多元化时代世界、中国以及留学生个人对人才培养的期望和需求,符合语言教育、国际军事医学教育的能力要求。

2 跨文化能力的概念与构成要素

什么是跨文化能力,跨文化能力的构成要素有哪些,笔者在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外军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留学生的跨文化能力培养,对有关概念及构成要素进行界定。

20 世纪60 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针对不同的问题、结合不同的学科背景、从不同的角度,对跨文化能力的概念内涵和构成要素进行了界定。有效性和得体性先后成为关注的焦点;语言文化因素、个人特质因素、行为技能表现相继得到重视;全球化语境、多元文化视角逐渐被纳入考量。Ruben 和Gudykunst 等[11-12]将跨文化能力看作实现交际有效性的能力。Chen 等[13]认为跨文化能力涉及情感、认知和行为3 个要素。情感是跨文化敏感性,认知是跨文化意识,行为是跨文化灵巧性技巧,同等重要且相互联系。Byram[14]认为跨文化能力是外语学习者协调不同语言文化系统之间关系的能力,批判的文化意识是核心。高一虹[15]把跨文化能力区分为“道”与“器”2 个层面,“道”指健全的人格及能产性交际取向,“器”指文化知识、交际技巧及功效,“道”是最根本、最重要的。此外,还有学者将跨文化能力与全球化语境结合在一起。Hunter[16]认为全球能力由从内到外的3 个层面构成:内在层面包括开放、认知差异、多样性探索和不武断;中间层面是指对全球化和世界历史的了解;外在层面是实践层面,包括跨文化合作等要素。杨盈和庄恩平[17]立足外语教学,提出了由全球意识、文化调适、知识和交际实践组成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框架,依次处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础层次到最高层次。Rathje[18]以新的视角来看待文化,与以往一致性、同质化的取向不同,他同时关注文化内部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他将跨文化能力看作协调差异、营造常态、创立社会连接的能力。Byram[19]引入跨文化公民概念,指出一个胜任的跨文化公民应该具备态度与情感、行为、知识与技巧、行动4 个方面的能力。戴晓东[20]通过梳理跨文化理论建构历程,总结了整合后的跨文化研究达成的普遍共识,即“跨文化能力是一个复合概念,包括情感、知识和行为3 个基本要素,既是个人特质,也是互动技能,更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结合以上观点,针对研究对象,笔者认为跨文化能力是指动态发展的,包括为实现有效、得体的跨文化沟通与合作所需的认知理解、行为技能与情感态度。认知理解围绕语言、文化和专业3 个领域的知识;行为技能针对在华生活、学习和工作3 种环境中的具体交际实践;情感态度侧重留学生面对目的国文化以及其他文化时的价值倾向与人格特质。从三者之间的关系来看,认知理解是基础,行为技能是重点,情感态度是目标。

与跨文化能力相关的且使用较多的概念还有“跨文化交际能力(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与“全球能力(glob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前者强调语言交际能力,后者强调全球化语境。本研究采用“跨文化能力”的概念,旨在突破语言交际领域,因为语言交际能力只是完成跨文化任务的一个条件;同时将跨文化的目的国从宽泛的全球范围聚焦于中国,将跨国合作聚焦于同中国的合作。

3 临床医学专业外军本科留学生跨文化能力培养框架与实现途径

本研究以临床医学专业外军本科留学生为研究对象,围绕跨文化能力的概念内涵与构成要素,构建以实现有效、得体跨文化沟通与合作为目标的能力框架,包括认知理解、行为技能以及情感态度3 个维度,其中,认知理解是基础,行为技能是重点,情感态度是目标。

3.1 框架构成

3.1.1 认知理解 其主要指对本族文化、目的国文化和世界其他文化的理解,是临床医学专业外军本科留学生跨文化能力培养的基础。在本框架中,主要强调对目的国语言文化的理解,即来华留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知与理解,可以通过对特定知识的学习来实现。对于临床医学专业外军本科留学生来说,他们需要学习的文化知识首先分为语言和文化2 个领域:语言知识包括通用汉语和专业汉语,涉及词汇、句式、篇章等层面。文化知识包括一般文化知识、军事文化知识、医学文化知识三大类别。文化知识中一般文化知识是关于中国国情、中华文化的基本知识,内容丰富庞杂,可以有选择性地进行学习,可涉及我国历史和现状中的不同领域,但应更多关注当下,同时注重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核心文化内容;军事文化知识主要包括对中国军队的使命宗旨、国防外交政策、军队礼仪及军队纪律的了解;医学文化知识是对世界医学、中国传统医学的知识,主要是其背后的医学文化信仰,比如疾病观和医疗实践的运行机制。

3.1.2 行为技能 其指具体交际实践中的行为表现和策略技巧。分为一般行为技能、语言行为技能与特殊场域行为技能,是临床医学专业外军本科留学生跨文化能力培养的重点。一般行为技能包括“聆听与观察”“描述与比较”“阐释与评价”[10],这些技能在认知参与度和创造批判性上有差异,用于帮助文化理解和文化分析。语言行为技能,包括与交际场景和目标密切相关的听、说、读、写、译技能。特殊场域行为技能用于应对跨文化环境中的特定问题或完成特定任务,如“交流沟通、文化适应、冲突管理、建立和维持人际关系的实践应用技能”[11]。在临床医学专业外军本科留学生所处的军事医疗领域,应强调任务执行中的协调差异集体协作,医疗场景中与患者、医护人员沟通交流,以及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行为与技能。

3.1.3 情感态度 其指对待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开放性,也常常被称为跨文化意识,具体指“尊重、包容、理解、欣赏的基本素养和全球视野、国际理解等价值情感”[10]。一方面体现为内在的跨文化人格,另一方面体现为外化的价值倾向。前者被Kim等[21]概括为“跨文化人格”,是学生个人“道德、人格、心理和情感”的成长;后者不仅包括对目的国的亲近友好态度,也包括对世界其他国家文化的开放和共情,因此是真正能够助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化人才和促进不同文明交流借鉴的友好使者。在本框架中,情感态度被视作临床医学专业外军本科留学生跨文化能力培养的目标。一方面,这是因为“文化的不断发展变化与文化内部亚文化的多样性”使得对知识的认知不可能穷尽[22];另一方面,行为技能的训练也无法做到对学生未来可能遭遇的跨文化情境的完全预测和覆盖。而情感态度的培养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主动获取和深层处理,有助于学生行为表现更有灵活性和创造性。

3.2 实现途径

以上3 个维度的实现途径是不一样的。认知理解一般采取课程学习的方式。行为技能的获得主要依赖于学生在华的实际生活、学习和工作,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包括与中国人、与其他国家的人的互动。情感态度的培养则来自跨文化能力理论指导下的对所学知识、交际实践及实地体验的反思、内化与升华。从操作性和可行性上看,在学校情境中,主要是通过设置相关课程及组织语言文化实践来实施。

3.2.1 课程设置方面 (1)汉语课、医学汉语课,在常用的交际场景中对相关语言知识和技能进行操练,要特别强调具有军医大学特色的生活、训练场景以及医患交流场景;(2)中国概况课,介绍中国的历史、地理、经济、政体、军事、医疗领域的国情知识,并突出最后2 个板块的内容;(3)中国文化课,介绍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思维习惯等核心文化内容;(4)跨文化交际课程,介绍跨文化的经典理论与核心概念,提升学生在跨文化适应过程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从本国地方学员到中国军校学员的身份转变;(5)医学人文课,介绍医学史、中医史等与医学信仰、疾病观、医学伦理有关的文化知识。需要指出的是,临床医学专业外军本科留学生的课程设置一直面临着课时少与课程任务重的矛盾,开设哪些课程,开设多少课时,安排在什么阶段,应在教育部的相关文件指导下,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进行。

3.2.2 语言文化实践方面 应为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与当地人持久深入的互动体验机会。目前,地方上比较普遍的做法是采取语言技能课、文化技能课、参观见学、结对子等联谊活动的形式。然而,这些形式一是局限在留学生群体范围内,二是并不能代表广泛而多样的中华文化,三是并非持续深入的沉浸式体验。可以在参考借鉴以上形式的同时,充分发挥军校的组织管理优势,并增加一些军事医学特色,比如可以在教学训练活动中,将外军本科留学生与中国学生混合编班编组,让他们共同参加野外拉练、知识竞赛、文体比赛、社区服务、临床实习等活动;另外,充分利用各种中外军事医疗合作平台,如和平方舟医疗服务活动、和平列车医疗队等,为留学生提供与中方医务人员的跨文化沟通与合作的机会。就已有的实践效果来看,以上这些形式的活动有助于留学生更好地融入中国、中国军队,有利于实现对他们的跨文化能力培养目标。

4 结语

本研究以临床医学专业外军本科留学生为研究对象,从全球公民教育、国际军事医学交流、第二语言教育和国际中文教育、学生个人发展的角度进行了跨文化能力的目标需求分析,从认知理解、行为技能和情感态度3 个维度阐述了临床医学专业外军本科留学生的跨文化能力框架,并针对课程设置和语言文化实践提出了一些建议。不足之处在于本研究只是初步解析了框架中的构成要素,简要梳理了三者之间的关系和实现途径,后续研究一方面要继续深挖军事医疗领域的特殊性及其对跨文化能力提出的特殊要求;另一方面应考虑到临床医学专业外军本科留学生预科阶段、专业学习阶段与临床实习阶段各阶段的特殊要求及各能力要素发展的动态发展过程。

猜你喜欢
外军跨文化留学生
外军军事体育训练“专”化特点及启示
缘何“问道扶桑”?——留学生如是说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外军油料供应保障现状分析
关于提高军队院校教员任职能力的几点思考
“留学生凌虐同学案”给谁提了醒?
论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调解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