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 硕,张 威
(1.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沈阳 110847;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 沈阳 110032)
失眠是指以入睡困难、睡后易醒、醒后难以再次入睡为主要特征的临床常见疾病,常伴随心悸、健忘、乏力等症状,«黄帝内经»称其为“不得卧”“目不瞑”。眼针疗法是彭静山教授首创的一种微针疗法,通过针刺眼眶周围穴区防治疾病。“眼络于脑,通调脏腑”是眼针疗法的核心理论[1]。眼部与人体经脉、五脏六腑均有一定的联系,«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素问·五脏生成»云:“诸脉者,皆属于目。”通过观察眼部的丝络与颜色,可以了解脏腑的情况[2]。彭静山教授继承并发扬了明·王肯堂的“八廓应乎八卦”学说,将五轮八廓学说与八卦理论相结合,确立了眼区的“八区十三穴”,丰富了针灸疗法的内容。田维柱教授作为彭静山教授的学生,利用生物全息理论和后天八卦划分眼睛八区,首次提出了“八区八穴”理论,使眼针操作更加简便[3]。作为一种特殊微针疗法,眼针疗法具有取穴少、操作简单、方便记忆、治疗范围广、安全可靠等优点。
中医对失眠的病因论述较多,«难经·四十六难»言:“血气衰……夜不得寐也。”«医宗必读»言:“一曰气虚……一曰胃不和。”«灵枢·胀论»云:“夫心胀者,烦心短气,卧不安。”«灵枢·大惑论»言:“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得瞑矣。”可以发现失眠的病因不外乎虚实两类。«灵枢·口问»云:“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景岳全书·不寐»言:“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失眠症中医临床实践指南(WHO/WPO)»将失眠的病机概括为阴阳气血失和、脏腑功能失调,以致神明被扰,神不安舍[4]。
2.1 选穴原则 眼针选穴与失眠的辨证分型有关,其中肝郁化火证多为情志内伤,肝郁化火,扰动心神,治宜疏肝泻火、安神定志,主要取肝区、心区;痰热内扰证多为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热上扰,治宜清热化痰、和中安神,主要取心区、脾区;阴虚火旺证多为肾阴耗伤,水不济火,或心火内炽,阴虚阳亢,治宜滋阴降火、养心安神,主要取心区、肝区、肾区;心脾两虚证多为思虑过度,伤及心脾,或为脾虚生化乏源,营血亏虚,不能上奉于心,治宜补益心脾、养血安神,主要取心区、脾区;心虚胆怯证多为气血亏损、心虚胆怯、心神失养,治宜益气镇惊、安神定志,主要取心区、胆区。
2.2 单纯眼针治疗 刘露阳等[5]运用眼针治疗卒中后失眠,眼针组针刺双侧心区、上焦区,体针组针刺印堂、四神聪、安眠等穴位,结果显示眼针与体针治疗卒中后失眠均有效,但眼针在缩短患者入睡时间、改善睡眠障碍等方面均优于体针。徐辉等[6]比较眼针与右佐匹克隆片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眼针治疗失眠的总有效率高于右佐匹克隆片,患者睡眠质量更高。刘悦等[7]研究眼针对心肾不交型失眠的临床疗效,对照组口服参芪五味子片,严重者予以地西泮片,治疗组使用眼针疗法,针刺心区、肾区,结果显示眼针疗法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疗效显著。黄兴丽等[8]观察眼针治疗顽固性失眠的临床疗效,对照组采用口服地西泮治疗,治疗组以心区为主穴,心脾两虚证加脾区,心肾不交证加肾区,心胆气虚证加肝区、胆区,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29%(58/68),高于对照组的51.51%(34/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眼针治疗顽固性失眠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西药治疗。李嗣祺等[9]选取失眠患者40例,针刺肾区、心区,并嘱患者调整饮食、作息规律、工作适度,结果显示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38/40),表明眼针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疗效确切。综上所述,单纯运用眼针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中药、西药或体针治疗,且对于各种证型的失眠均有满意疗效。
2.3 眼针结合体针治疗 体针具有扶正祛邪、疏通经络、调和气血阴阳的作用。罗媛媛等[10]研究发现,眼针结合体针治疗卒中后失眠的疗效显著,且优于单纯体针组。秦海军等[11]将90例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艾司唑仑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体针(双侧申脉、照海等穴)配合眼针(双侧肝区、心区)治疗,结果显示眼针联合体针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的临床效果更好,可以提高患者睡眠质量。邬瑞[12]探究眼针结合体针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发现眼针联合体针可以延长患者睡眠时间,提高患者睡眠质量,改善患者中医症状。李冬岩[13]发现眼针结合体针治疗肝火扰心型失眠疗效显著,可以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程岩[14]采用眼针(双侧心区、脾区)联合体针(三阴交、足三里、心俞、脾俞)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结果显示眼针联合体针治疗的临床疗效更佳。张忠伟[15]选取失眠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单纯体针(四神聪、三阴交、神门等)治疗,治疗组采用眼针(心区、脾区、肝区、肾区)结合腕踝针治疗,结果显示眼针联合腕踝针在延长失眠患者睡眠时间方面效果显著。综上所述,眼针联合体针治疗失眠的疗效显著,可以有效缓解失眠患者痛苦,缩短病程。
2.4 眼针联合中药治疗 针药结合疗法在治疗失眠方面应用广泛。李青等[16]采用归脾汤联合眼针(双侧心区、脾区、上焦区)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效果显著,能显著降低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改善失眠中医证候,疗效优于艾司唑仑片。王东旭等[17]发现眼针(心区、肝区、肾区、脾区)联合百合地黄汤治疗阴虚火旺型失眠疗效显著,优于单纯中药治疗。胡楠等[18]选取中风后失眠患者60例,对照组采用右佐匹克隆片联合保神汤治疗,治疗组采用眼针(双侧肝区、肾区、心区、脾区)联合保神汤治疗,结果显示眼针联合保神汤治疗中风后失眠疗效确切。张丝微等[19]探究眼针联合温胆汤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针药结合治疗失眠的总有效率为96.67%(29/30),高于单纯温胆汤的13.34%(2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崔敬等[20]采用眼针(双侧心区、脾区、肾区)联合归脾汤治疗原发性失眠,结果显示针药结合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中药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结果均表明,眼针联合中药内服治疗失眠疗效确切,值得深入研究。
2.5 眼针联合体针及中药治疗 王翰[21]将74例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7例,对照组采用归脾汤治疗,治疗组采用眼针联合体针及归脾汤治疗,结果显示眼针联合体针及中药对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的整体睡眠质量和心脾两虚症状改善明显。程雪[22]将60例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体针联合归脾汤治疗,治疗组采用眼针联合体针及归脾汤治疗,结果显示眼针联合体针及归脾汤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疗效优于体针联合中药治疗。
2.6 眼针联合埋针治疗 李禹瑭[23]将60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四神聪、印堂、安眠、神门等),治疗组采用眼针(心区为主穴,配穴随证加减)埋针治疗,在眶外沿皮横刺,埋针24 h,结果显示眼针埋针治疗不寐的效果优于常规针刺。马立娜[24]将60例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归脾汤治疗,观察组采用双侧眼针(心穴、脾穴)埋针治疗,埋针48 h,结果显示眼针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效果优于归脾汤。
综上所述,眼针治疗失眠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可以结合体针、中药、埋针等多种治疗方式以提高临床疗效。现有研究仍有诸多不足:①研究样本量较少,缺乏系统综述、数据挖掘类研究;②疗效评定方式单一,且主观性较强,结论的可信度较低;③研究和随访时间较短,难以评价远期疗效;④临床分型不明确,未观察眼针治疗不同类型失眠的疗效差异。眼针疗法从产生到完善经历了较长时间,希望临床研究人员充分发挥眼针疗法的特色优势,在眼针治疗失眠领域取得更多高质量成果,大力推广眼针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