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婷 谢华灵
(重庆市中医院,重庆 400021)
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异常,引发尿酸排泄降低或血尿酸指标增高而致尿酸盐沉积的临床疾病,其以急性红、肿、剧痛为主要关节表现,可造成畸形或关节强直,破坏骨与关节部位[1-3]。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作为痛风的首发表现,有着病情复发率高、根治困难等特征,该病是由于机体尿酸盐沉积至关节囊、滑囊、软骨及骨质而引起的炎性反应与组织损伤,可致关节剧痛,且多呈现突发性单侧疼痛,关节周边组织可见明显的肿胀、发热与压痛表现[4]。年龄大于40岁的男性是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高发人群,且常见于拇趾、踝关节及跖趾关节处。生活方式与痛风性关节炎的引发有着紧密联系,优化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护理是缓解疾病的重要手段,通过评估相关的危险因素,针对疾病的临床特点,采取个体化原则予以分型施护,明确针对性的护理策略,有助于及时控制临床症状,有效干预和调节患者的生活方式,继而实现改善预后的目标[5]。本文围绕中西医护理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中的应用研究进行整理与归纳,以期为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提供有效的参考价值。
痛风性关节炎在中医学中纳入“痛风”“痹证”等范畴,中医主张其发病以脾肾两虚为本,热、湿、毒为标[6-7],湿邪盛可化热,热毒重能生湿,内毒流窜经络,功注骨节,着至经脉,从而使得湿热毒交互为患,证实正虚邪实。当代名医周富明教授提出,邪气痹阻经脉是痹证基础病机,邪气者不外乎风寒湿热,风邪犯病者,且会并发多种表证,包括脉浮、汗出恶风、畏寒发热、苔薄白;寒客经脉特点为关节经脉紧痛,痛处痛有定处;湿邪者常见下肢关节肿胀、漫肿、酸楚等。痛风性关节炎发病是外因和内因相互影响的结果,素体先天禀赋不足,主要原因在于脾肾功能失常,同时和外感、饮食、体质等方面有关,脾肾异常,劳倦、感受风寒湿热之邪、痰浊内生等也会引起湿浊流注关节,影响气血运行,故此湿热蕴结是其多见证型[8-9]。
近年来,医家通过利湿化浊、清热解毒法等指导遣方用药,结合辨证施治,发挥个体化差异之治疗的优势。在中医药治疗疾病相关研究中,熊雨墨等[10]分析了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证)患者予以除湿解毒汤合羌活胜湿汤加减治疗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能改善相关症状体征,降低尿酸、血沉、C反应蛋白水平,下调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与糖基化终产物受体。林晓烁等[11]纳入了86例高尿酸血症合并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白虎加桂枝汤+苯溴马隆片治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降低炎性因子释放,增强临床疗效。
近年来,中医特色护理因具有辨证施治的特点而被患者及家属所接受,其中中药贴敷、中药熏洗、情志护理等中医传统特色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逐步开展。痛风性关节炎在中医学中属于“痹证”“痛风”等范畴,主张其患病以脾肾两虚为本,热、湿、毒为标,热毒重能生湿,湿邪盛可化热,内毒于经络流窜,功注骨节,着在经脉,以致湿热毒交互为患,证实正虚邪实[12]。
1.2.1 中药贴敷 中药贴敷应用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取得了较好效果。林惠玲[13]在研究中通过中药贴敷的方式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进行护理,自制研发了桃花膏,在缓解期和急性期全程用药,每贴敷6~8 h,每日1贴,根据患者皮肤状态而定,避免24 h持续贴敷,时间过长可能会引发皮肤红疹或湿疹,对后续治疗造成影响。每日敷完后,可通过清水对外敷处进行充分清洗,确保患处皮肤处于干洁清爽状态。结果显示,患者经过干预后的疼痛评分、疼痛缓解时间、血尿酸水平、复发率均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且其生活质量评分、护理质量评分均有所提高。邹先梅[14]在研究中通过莲心、金银花、黄柏泡水饮用,并借助刺络拔罐的方式辅助干预,理疗采用红外线实现温通经络的效果,同时予以中药贴敷,药方组成包括:独活、忍冬藤各30 g,桂枝、麻黄各25 g,鸡血藤、络石藤各20 g,制大黄、酒制牛膝、盐杜仲、制草乌、制川乌、当归尾、羌活(另包)各15 g,敷药厚度1~2 mm,在患者疼痛处相应阿是穴进行贴敷,每日贴敷6~8 h,每日1次,持续贴敷5 d。结果显示,加行中医特色护理组的有效率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且中医特色护理组的血沉、超敏C反应蛋白、血尿酸水平均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同时其VAS评分、关节周径差异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此外,与常规护理组相较,中医特色护理组干预后的WHOQOL-BREF总分值和各分项目分值显著提高(P<0.05)。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进行中药外敷护理时,可通过凉醋(各类食醋均可)调匀外敷药粉,把控好适当的稀稠度,这是由于较稀会流淌浸湿被褥,较稠则可能会较难贴敷住皮肤;同时在敷药前可评估患者的敷药处情况,若皮肤无破损方能予以外敷。在中药外敷后,每30 min将药粉取下,这是由于皮肤长时间被湿药粉浸泡会提高皮疹产生风险,密切监测外敷处是否存在灼热或瘙痒感,局部有无皮疹等现象,并留意患肢血液循环情况;在将药粉取下时,可通过冷水清洗,监测患者局部皮肤色泽和温度等,若皮温皮色已呈正常状态,疼痛消退则可停止贴敷,并做好患处保暖工作,改行温水擦洗。在敷药期间,若外敷处发生水疱、瘙痒、红疹等过敏反应,应及时停止敷药,对于局部患处发热、疼痛、红肿者,避免行艾灸、热敷及热水浸泡。
1.2.2 中药熏洗 中药熏洗是指将中药煎煮后的药液先熏后洗患处皮肤的方法,借助药力与热力,通过皮肤、黏膜起到脉络调和等功效[15-16]。姚妮芳等[17]在临床治疗基础上加行科室自拟的中药熏洗方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40例,一个疗程为7 d,监测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与关节疼痛VAS评分情况,结果显示,加行中药熏洗方组的中医证候群及VAS评分的改善程度均更为良好(P<0.05),提示中药熏洗联合相关的健康护理有助于改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关节疼痛程度。吴晖等[18]对66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进行监测,发现加行中药熏洗干预组的有效率达到97.0%,明显高于常规干预组有效率87.9%(P<0.05)。此外,加行中药熏洗干预组患者的血尿酸、血沉、C反应蛋白等检验指标减少程度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
1.2.3 针刺疗法 针刺疗法涵盖了传统单一针刺疗法、针刺放血疗法等,其优势在于:存在广泛适应证,能运用至多种疾病的治疗与预防中,疗效迅速,有助于发挥较好的镇静镇痛、兴奋身体机能、增强抗病能力等效用,操作手段简单易行[19-21],可协同其他治疗手段开展综合治疗。有文献报道对3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进行研究,结合针刺治疗进行评估,结果显示总有效率可达到93.3%,且干预后患者血清尿酸指标较前有明显下降,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另外,有分析发现在电针疏密波作用下,大鼠足踝关节滑膜内HSP70蛋白表达可获得提高,有助于减缓踝关节局部炎症反应[22]。
1.2.4 情志护理 情志护理是基于中医学理论指导,以和谐的护患关系为纽带,通过情志疏通方式改善及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继而实现预防与治疗疾病的目标[23]。护理人员在开展情志护理时,应综合评估患者的个体情况,避免其因情志而诱发或加重病情,有相关报道提出,护理人员可结合多学科知识来改善患者的心理反应,及时掌握患者日常生活状态、对自身疾病的看法、所存在的思想问题、家庭角色关系及人际交往等,积极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其通过良好的方式排解压力,建立乐观的治疗心态,并以亲切诚恳的态度表达对患者的关怀之情,使患者感受到尊重和理解,协助其适应新的社会角色。
1.2.5 用药护理 白虎汤与四妙散均系中医经典名方,可起祛湿解毒、清热生津的疗效,善清湿热之邪毒,胡青等[24]通过秋水仙碱片+四妙白虎汤加减对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进行干预,有助于改善关节疼痛等局部症状,调节炎性反应,在减少血尿酸效果方面较为显著。刘少灿等[25]在行皮内针基础上予以四妙散合四妙勇安汤加减干预,处方:玄参10 g,苍术10 g,滑石20 g,薏苡仁20 g,当归尾15 g,金银花15 g,黄柏 10 g,甘草 6 g,川牛膝 15 g,土茯苓 20 g,桑枝20 g,赤芍10 g,泽兰10 g,车前草10 g,厚朴10 g,威灵仙8 g。每天1剂,水煎200 mL,分早晚2次服用。结果显示,合用中药内服组患者的关节肿胀、关节压痛、关节疼痛、关节活动障碍积分降低幅度均较常规干预组更为明显,同时合用中药内服组在治疗期间出现白细胞减少1例,胃肠道反应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4.8%;常规治疗组出现胃肠道反应5例,肾功能异常1例,肝功能异常2例,白细胞减少3例的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达到26.2%,两组相较有显著差异。提示了四妙散合四妙勇安汤加减内服+皮内针联合干预,可获得确切疗效,利于改善患者急性期症状,同时能有效降低血尿酸水平。
1.2.6 生活方式调节 痛风患者多并发肥胖,或是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及肾结石等疾病,因此建议其宜摄入低嘌呤、低脂低盐、低热量食物,多补充水分,戒烟戒酒。摄入大量嘌呤食物可导致细胞外液尿酸水平快速发生转变,并可能引发痛风性关节炎。有数据分析显示,每日经口摄入4 g由酵母形成的核糖核酸,能够促进血清尿酸值增长约19~36 mg/L。为此适当降低富含嘌呤食物的摄入,在预防痛风性关节炎发生、降低尿酸盐在体内的沉积、避免尿酸结石生成中有着积极意义。痛风患者嘌呤每日摄入量低于300 mg,急性期每日嘌呤宜低于150 mg,同时规范限制中嘌呤食物摄入,避免吃浓汤、海鲜、动物内脏等。每天饮水约2 000~3 000 mL,维持二便通畅,尿量约为2 000 mL,建议饮用碱性水或自来水。在辨证施膳方面,痰浊阻滞证者食疗予以桃仁粥、首乌粥、苍术薏苡仁粥[26];瘀热阻滞证者食疗予以百合薏米粥、乌梅茶;对于湿热蕴结证者可予以土茯苓苡仁汤、芹菜粥。此外,护理人员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和喜好,给予针对性的运动锻炼,包括八段锦、步行等有氧运动,宜循序渐进开展。通常以少量出汗较为适合,防止高强度训练、劳累与剧烈运动,以免适得其反。
在现代医学发病机制中,目前普遍认为高蛋白与高嘌呤食物、手术、饮酒、大量高脂肪、感染、精神紧张、过度疲劳等可引发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但其发病原理和缓解机制非常复杂,现尚未明晰[27]。一般观点认为,该病发作是由于关节内尿酸浓度饱和过度产生结晶,激发关节滑膜与其周边组织,从而触发机体固有免疫反应,使得滑膜血管扩张、通透性升高以及白细胞渗出等病理反应,继而发生关节热、肿、红、痛等表现。但对于以高尿酸钠作为致病信号的理论尚难以阐释。虽然一些患者症状较为典型,但血尿酸指标却未见显著提升,甚至正常,或有的高尿酸血症患者从未发作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推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还具有其他致病信号。非甾体消炎药、糖皮质激素和秋水仙碱等是临床常用药物,其中非甾体类抗炎属于控制痛风急性关节炎症的一线用药,可发挥止痛、抗炎和解热等效果,起效较快,并有疗程短,不良反应少等优势。
2.2.1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人员需详细记录患者的红细胞总沉降率、疼痛感及关节肿胀等信息,并在治疗过程中密切关注相关指标变化,若发现异常立即反馈至临床医师;此外,护理人员应充分掌握患者的患病因素与生活方式,综合评估其接受程度,以明确针对性的护理规划,有效开展健康教育[28]。针对不同患者的年龄层次、文化水平及理解能力等,因人施教,适当采用随机强化、系统讲授及重点纠正等方式,结合图片、视频等直观方法使患者正确掌握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防治常识,了解疾病的基本特征、影响因素、治疗方式及预防措施等,意识到良好的生活方式对疾病的影响,增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李春红[29]提出集束化健康教育模式应用于痛风性关节炎反复住院患者中可取得确切效果。赖迎秋等[30]提出,护理人员所主导的概念验证健康教育有利于增强患者服药依从性,调节血尿酸水平,减少痛风发作频次。
2.2.2 饮食调理 据相关文献报道显示,与一般人相较,痛风患者的饮食行为模式呈现进食快、进食量大特点,其强烈紧迫感的行为模式为大部分患者的共性。在进行饮食调理时,护理人员应为患者及患者家属耐心介绍饮食管理的重要性,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健康的饮食计划,以低脂、低嘌呤、清热利湿、消肿止痛等原则为主,包括冬瓜、马铃薯、南瓜、丝瓜、萝卜、土豆等碱性食物。此外酒精类可能会导致乳酸与机体酮体堆积,影响尿酸排泄。其次,应加大饮水量,建议多喝西瓜汁、芦根水、苏打水、丝瓜络玉米须水等,以促进尿酸排出、碱化尿液。此外,可适当增强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注意把控好脂肪摄入量,并尽可能采用炖、蒸、拌、煲、煮、烩等烹调方式,每日约供给50 g;针对并发糖尿病、高血压与高甘油三酯血症者,可引导其积极配合治疗基础病,合理摄入低盐、低脂食物;针对肥胖患者,则可从饮食与运动等层面入手,引导患者降低热量摄入,并在其基础上科学安排减肥计划,叮嘱其坚持进行循序渐进的运动锻炼。
2.2.3 疼痛干预 患者在急性发作期痛感剧烈,因此需叮嘱患者卧床休养,适度抬高患肢,以促进患肢循环,避免压迫。在这期间应提醒患者尽可能避免关节活动,同时为其予以适当的生活帮助,满足患者合理的护理需求。罗永娟等[31]表示,在患者改善疼痛72 h后开展恢复活动时,在下床过程中需协助患者用拐杖支撑,预防患肢受损;强化患者皮肤管理,及时更换被褥等病房用品,完善病房消毒措施,降低院内感染风险。此外,可为患者提供软度适宜的拖鞋,或提醒患者配备轻便的布鞋与宽松袜子,以免伤及足部,缓解患者在活动时的痛感;叮嘱患者及其家属避免盲目对患肢局部予以冷热敷,其可能会加重局部充血水肿或炎症。
2.2.4 运动及功能锻炼 结合患者不同体质,制定有计划、有目的、有规划的运动方案,譬如游泳、散步等。每天可适当步行1 h,直至有微量汗液排出,但避免进行剧烈运动,以防对尿酸排泄造成抑制,继而引起急性痛风关节炎发作[32]。此外,及时纠正可引发肥胖的不良行为方式,引导患者对受损关节做好保护,对于急性期关节疼痛可予以冷敷,在缓解期制定针对性的关节康复训练计划,预防关节萎缩。
周华[33]在研究中指出,运动指导是预防性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氧运动有助于加快脂肪燃烧,减少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性,同时不会增加其血尿酸水平,因此护理人员可鼓励患者在医师指导下开展有氧运动。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剧烈运动会增加组织的耗氧量,继而产生无氧酵解乳酸,易引发疾病,因此要注重提醒患者选择慢跑或散步等运动形式。另外,护理人员还可为患者及其家属介绍功能锻炼的积极作用,详细讲解和示范关节运动的正确方式,并发放功能锻炼日记本,于首页粘贴功能锻炼方法等健教卡,指导患者严格根据健教卡内容参加锻炼,对于活动障碍者,护理人员可指导其家属配备相应的辅助锻炼工具,以帮助患者进行锻炼。
2.2.5 延续性护理 延续性护理可帮助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在院外获得专业护理指导,郭莹等[34]分析了延续护理的应用价值。构建健康档案:采集患者基础资料,涵盖个人情况、职业、饮食特征、生活习惯及治疗信息等,同时根据患者在院治疗期间的康复状态,明确合理的出院安排,内容涉及了定期复查计划、饮食建议、合理运动等;对患者实施出院教育,发放相关的教育资料,组织健康讲座等活动,以科普痛风关节炎的管理知识;护理小组每个月以电话访问的方式了解患者饮食与用药等情况,细致记录并反馈至临床医生;叮嘱患者按时到医院复查,以结合复查结果和随访情况为患者调节康复计划;在患者出院前与其家属进行有效沟通,详细梳理患者医疗情况,引导患者及其家属共同理解,鼓励家属积极监督患者执行医嘱,并使患者感受温暖的人文关怀,增强其自我管理能力。同时通过微信、QQ等线上渠道加强患者沟通,构建微信公众平台,定期在平台上推送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相关的健康知识,并利用微信群一对一解答患者疑惑,保障患者能够正确理解内容[35]。通过这种延续护理模式突破了传统护理的不足,利用信息技术对患者实施一对一服务,有助于促进患者更好地接受健康知识。
综上所述,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标准化、规范化、人性化的护理措施有助于促进患者减缓症状,改善疾病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现代医学对于痛风病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非甾体消炎药、降尿酸药物以及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等,并从健康教育、饮食调理、运动及功能锻炼、延续性护理等方面予以护理干预,以增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中医学注重疾病的防治,并结合其病情发生进展特征,将整体观原则与“治未病”理论相融合,同时中西医护理方式均有其不同的优势及作用,可从中药贴敷、用药调理、针刺疗法、中药熏洗、生活方式调节等方面发挥中医特色护理的作用,但现阶段中医学在治疗与护理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方面欠缺规范性,缺乏统一标准,从而影响效果评估的可靠性,故此构建规范的中医治疗与护理方案及效果评定标准具有重要作用。今后需要逐步优化大样本、多中心的前瞻性研究,根据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实际病况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模式,利用个体化的辨证施护,发挥整体调理的效果,以达到促进患者及早康复的目的,充分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增强其自我管理能力,有效预防疾病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