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2 月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初期,杭州率先推出了健康码小程序,用红黄绿三种颜色的二维码表示相应的疫情传播风险等级,成为判断当地市民是否可以自由流动的依据。此后几周,健康码迅速在全国铺开,各地纷纷推出本地健康码,在疫情防控中发挥着越来越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年2 月29 日,国家政务服务平台推出全国通用的国家防疫健康信息码(以下简称“国家码”),4月29 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个人健康信息码》系列国家标准,希望统一全国健康码,做到全国一码通行。然而,疫情发生两年多来,这个愿望一直没有实现,而各地陆续发生健康码系统崩溃严重影响社会工作和生活的事件。仔细分析原因,我们认为应该从健康码的功能角度分析这个问题,寻找解决办法。
我们认为,健康码的作用可以分为基本功能——通行证或者叫准入证,通过显示是否是新冠病例及其密接者,来判断使用者可否进入公共场所;其第二个功能是附加功能——各地各异,如记录用户的访问记录、核酸检测和接种疫苗信息等。前者可以认为是疫情社会中的一种“基础通行设施”,即进入几乎所有公共场所(单位、商店、宾馆、饭店、车站、机场、甚至公园等)的通行证。没有它,寸步难行。而国家码难以一统天下广泛推行的主要原因在于健康码的附加功能上,各地根据各自需要自行其是。例如,北京健康宝具有的功能就有八项(本人身份证、本人信息扫码登记、本人健康码自查、老幼健康码助查询、他人健康码代查询、核酸疫苗服务查询、到访人信息登记簿、京心相助),显然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作为使用者通行证的基本功能只是其中的第三项:本人健康码自查。
两年来,国家有关部委多次强调“一码通行”。2022 年年初,十四部委联合发布的保春运文件中,也要求“落实健康码全国‘一码通行’,鼓励各地区推广刷身份证自动核验健康码服务”。但目前的情况是国家码基本被各地弃用,无法作为有效健康码用于出行,三十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部拥有各自的健康码(以下简称“地方码”),很多省份内部的城市也有自己的码,“一码通行”并没有真正实现。
与此同时,很多地方码也都出现过各种问题状况。例如,2021 年底西安疫情暴发之初,西安一码通系统出现崩溃,由于其结合了核酸检测结果查询和行程信息,造成大量民众无法正常出行,甚至连健康码系统维护公司的员工都无法进入公司。而在其后工信部紧急支援西安,要求基础运营商为其扩容增宽后,西安封城当日一码通再次崩溃,该事件造成很大的社会影响。
对广大人民群众而言,目前健康码系统最重要的任务是在日常和疫情突发时最大限度地保证稳定运行,特别是保证任何情况下“通行证”功能的正常。近期陕西西安、广东、湖南长沙等地健康码系统的崩溃问题给当地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而健康码崩溃原因主要是系统短时间访问量和上下行数据的激增,远超建设承载力造成的。局部疫情发生后管控措施升级,健康码访问量暴增的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功能繁多的查询很可能使得系统设计时的缺陷突然导致系统崩溃,只能在系统承载力上下功夫。
首先要加强硬件配置,提升系统承载力。目前国家码基本属于被各地政府弃用的状态,相比2021 年底公布的北京健康宝累计9000 余万人,114 亿次查询和广东粤康码累计1.86 亿人,亮码140 亿次的访问量,其国家码系统运行压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国家码系统没有经历过真正的考验。如果国家码要平稳为10 多亿人同时提供基本服务,所需要的系统资源匹配和运维能力都要进一步加强,对数据访问量增长也应做好提前准备,并且应独立于各地的健康码服务器系统,单独接入,这样即使地方码系统崩溃,它作为后备系统仍然能够提供基本认证服务,社会影响就可大大减少。
其次要精简功能,采用地方上报“红黄码”的形式,减少系统压力。很多地方码在其基础亮码功能之上,又增加了扫码、查询、登记等多种服务,甚至绑定了公积金、医保等无关业务,给系统稳定运行造成了很大困难。同时地方码多数早于国家码和国家标准建成,内部数据量惊人并且格式各异,统一合并的难度巨大,如果国家码需要在这些海量异构数据库中进行频繁互动查询、修改、存储、删除等操作,系统稳定性很难保证。所以要吸取地方码的经验教训,尽量简化国家码的功能,除已实现的和通信行程卡同屏显示、“二码合一”外,只需要求地方防疫责任部门即时上传辖区内“红黄码”信息,保证国家码亮码时可以显示持码者当前的行程信息和疫情风险等级即可。这样既能实现国家码“一码通行”的基本需要,也能尽量减少数据交换量,保证系统的平稳运行。根据我国动态清零政策,全国每天需要上传的“红黄码”信息是很少的,各地政府和防疫责任部门工作负担很小。一地如果没有疫情,则无需上传信息。
2022 年1 月初,广东粤康码突发崩溃无法访问,但此次事件却没有造成之前西安一码通那么大的舆情影响,原因是广州和深圳都拥有各自的城市健康码,广东最大的两座城市没有出现大规模的拥堵和聚集情况。该事件的启示是“一码通行”虽然便捷,但不能是“唯一一码通行”,信息系统随时面临着各种各样不确定性的风险压力,无法保证完全不会出现问题,这时候就需要“备用码”,以便在常用码出现问题时,及时保障群众出行。所以,国家码系统要独立运行。
为了使国家码能够更加顺利平稳运行,需要简化国家码的功能,所以很多地方特有的功能诸如核酸结果、扫码登记、疫苗接种情况等都不会上传到国家码。在推广国家码的时候,应明确国家码作为出行证明的首要功能,出入境、跨区域出行、住宿登记等情况下需要强制查验国家码,推广“一码通行”的同时杜绝一地一码的现象。但在地区内部流动、局部疫情防控中,还应以地方码为主要核查对象,保证地方防疫部门及时获得有关信息,同时利用国家码作为各地健康码的备用码,以便在需要时及时弥补空缺,更好地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生活平稳有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