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 迟习军
(作者单位: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第一中学)
随着部编版教材在全国范围的使用,一线教师应积极开展人教版与部编版教材的比较研究,准确把握部编版教材的编写意图,切实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笔者以《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四单元第9 课中的“资本主义的扩展”子目为例,谈谈如何开展人教版与部编版高中历史教材的比较研究。
与人教版相比,部编版教材在“资本主义的扩展”子目的编写和内容选择上发生了巨大变化,具体表现为:
“资本主义的扩展”相关内容,在人教版必修一中的单元标题为“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这一单元包括《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三课内容。而在部编版中的单元标题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表述干净利落;课节标题为《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有关“资本主义的扩展”的内容,没有专门列为课节标题,而是作为《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这一课中的子目标题。
人教版用《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作为课节标题,但只介绍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法国、德国的确立或发展情况,而1861 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868 年日本明治维新等内容,主要出现在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中。但部编版在内容选择上,不但包含了1861 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868 年日本明治维新、1871 年德意志帝国成立,还按时间顺序介绍了1861—1865 年美国内战、1861—1870 年意大利王国的建立和统一,并且把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分成大革命时期、拿破仑的军事统治时期、共和制确立时期等。
人教版在《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中选用了“拿破仑的加冕仪式”(油画)“宰相俾斯麦与德皇威廉二世在一起”(照片)“德意志帝国宣告建立”(油画)。“历史纵横”栏目中分别介绍了法兰西帝国的演变过程、1875 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一票共和”;“资料回放”栏目中介绍了《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部分内容;“学思之窗”引用马克思对德意志帝国的评价,加深学生对德意志帝国性质的认识。并在“宰相俾斯麦与德皇威廉二世在一起”(照片)下面,介绍了俾斯麦被称为“铁血宰相”的原因及其为完成德意志统一采取的措施。
部编版在“资本主义的扩展”子目中只选用了一幅图片,即“德意志帝国宣告建立”(油画),并对油画内容进行介绍。“史料阅读”栏目中介绍了美国林肯政府颁布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核心内容;“学思之窗”栏目中选用《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让学生思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从以上关于配图和文字材料的选用对比中笔者发现,人教版与部编版都选用了“德意志帝国宣告建立”(油画)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部分内容。但部编版对“德意志帝国宣告建立”(油画)做了简单介绍,并对《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部分内容进行了调整。删除了人教版选用的“第十五条 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信息,改为“第十二条 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此举意在突出《德意志帝国宪法》下皇帝的权力和地位。
通过对单元标题变化的分析可以看出,部编版教材的编写体例突破了人教版必修模块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之间的限制,强调资本主义制度不但有政治制度,也包括经济制度等。
通过对课节标题变化的分析可以看出,部编版教材把《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编写在本单元第一课,意在突出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特别是启蒙运动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这一信息,从而印证了“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这一结论。同时,用“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作为下一课标题,突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是资本主义制度得以确立的政治前提这一结论。
通过对“资本主义的扩展”内容的分析可以看出,部编版教材突出了“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下,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这就为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创造了条件。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反过来又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政治前提”这一结论性认识。同时更加强调资本主义的扩展打破了欧洲大陆的界限,具有世界性的意义。
通过对选用图片和材料的分析可以看出,在部编版教材的教学设计中,不需要对“资本主义的扩展”涉及的所有国家进行细致讲解,而是要突出重点。比如,以教材现有图片、文字类史料,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德意志帝国统一及其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或在现有材料基础上,通过补充相关材料引导学生了解美国内战。
为了让学生静心体悟高考能力要求,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在教学中细致解读考点相关的高考真题。
例.(2020·全国卷III·45)
材料农奴制改革前,俄国出口商品主要包括粮食、亚麻、兽皮、皮货、木材等,粮食占出口额的35%以上;进口商品主要为工业品,即工厂所需的机器和设备、颜料、皮棉、煤。从1822 年起,俄国对进口商品实行高关税,对外国商品的输入进行限制。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的出口结构中,农产品仍然占最大份额,粮食占出口额一半以上,主要出口英国。由于工业急需金属、机器和设备,俄国降低了保护关税税率,使进口机器的支出由1861—1865 年的730 万卢布增加到1876—1880 年的4 680 万卢布。到90 年代,与改革前相比,俄国对外贸易额增加2 倍以上。
——摘编自[苏]B.T.琼图洛夫等编《苏联经济史》
(1)根据材料,概括俄国农奴制改革前后对外贸易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对外贸易发生变化的原因。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1861 年俄国农奴制改革,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考查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学科素养。
(1)关于俄国农奴制改革前后对外贸易的变化,根据材料信息“农产品仍然占最大份额,粮食占出口额一半以上,主要出口英国”“使进口机器的支出由1861—1865 年的730 万卢布增加到1876—1880 年的4 680 万卢布”,可概括出以粮食为主的出口数量和以机器设备为主的进口数量明显增加;根据材料信息“由于工业急需金属、机器和设备,俄国降低了保护关税税率”,可概括出进口关税税率降低。
(2)关于俄国对外贸易发生变化的原因,根据上述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1861 年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引进更多机器设备、资金和市场,这就要求政府降低关税税率,加大粮食的出口数量以换取更多资金。
为了突出某一知识点的重要性,教师要精心选取典型材料,逐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如进入19 世纪时,美国虽已取得政治独立,但领土仅限于大西洋沿岸东部地区,人口只有530 万,是一个尚未从殖民地经济束缚中解脱出来的弱国。到19 世纪结束时,不仅领土从大西洋沿岸扩展到太平洋沿岸,人口猛增到7 600 万,而且经济实力大增,超过英国、法国、德国,一跃成为最发达的头号经济强国。一个落后的国家是如何在短短一个世纪内发生如此巨大变化呢?教师可以选用美国领土扩张形势图或“西进运动”的相关材料论证说明。
材料一美国领土扩张示意图(见2006 年12 月版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近现代史·上册》P72)
材料二美国19 世纪的领土扩张,也是出自扩大资本活动场所和追求霸权的需要。实际上,美国早期在西部扩张的领土,在许多方面都带有“殖民地”的特征,如派总督进行统治,在经济上受到不平等对待,实际上成为东部的附庸等。但是,这些新扩张的领土被看作是美国领土的组成部分,后来又先后以平等的地位加入联邦,成为享有平等权利的州。在这一变化过程中,早期的某些“殖民地”色彩逐渐淡化而消失。同时,在西进过程中,每扩张到一个地方,大批移民就涌到那里拓荒和从事各种经济活动。经过艰苦开发,新扩张地区的经济有了迅速发展,并且成了正在发展中的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地位越来越重要。
——摘编自刘宏谊《“西进运动”是扩张领土和经济开发的结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19 世纪领土扩张呈现出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美国19 世纪的领土扩张与西欧国家的海外殖民扩张的异同。
【答案】(1)特点:手段多样,善于交替使用经济、政治、军事等手段;集中在19 世纪上半期;扩张速度快。
(2)相同点:都体现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扩张性;都是为扩大资本活动场所和追求霸权。
不同点:美国新扩张的领土被看作是国家领土的组成部分,后来以平等地位加入联邦,成为享有平等权利的州;西欧国家的海外殖民地始终依附于宗主国,长期受宗主国的统治和压迫。美国新扩张地区的经济得到开发,迅速发展成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且地位越来越重要;西欧国家的海外殖民地长期沦为宗主国的经济附庸,成为宗主国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长期处于贫困落后的状态。
由材料一中信息还可以看出,美国的领土扩张主要发生在十九世纪上半期,正是由于在西部领土建州的问题上矛盾重重,特别是在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上斗争尖锐,最终引发了美国内战。美国内战结束后,联邦政府成功维护了国家统一,基本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随后在法律上承认了黑人的公民权利,这就为美国的发展和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础。
在新的高考改革背景下,只有教师用心钻研部编版教材,认真领会编写意图和高考要求,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而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