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 冲|云南师范大学实验中学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班级管理是一项极具创造性和挑战性的工作。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其班级管理方式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有效的班级管理方式,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向上向善的品性。班主任的工作既要有“管”又要有“理”:“管”是要求、规范、约束和督促,“理”是引导、激励、唤醒和感染。“管理”,先管后理,先有外部的掌控,后有内部的育人。
在班级建设之初,班主任应组织召开主题班会,让学生自主结合实际情况确定班级目标、班级规定,以此增强自我约束的能力。班主任还应不断优化值日班长责任制、学习小组之间的互助互评机制,让每一个学生都在管理班级、服务班级、帮助他人、约束自己中找到各自的位置,并获得归属感,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
班干部对班级、班主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班干部的选拔和培养,是一个班级能否形成良好班风的重要因素,所以要有一定的要求与标准,如:品行端正,有正能量;关心集体,责任感强,工作热情,肯吃苦,能严格要求自己;在同学中有一定的威信,能团结同学,且有一定的号召力和组织力;能独立思考,有主动进取精神,及时发现问题,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班干部队伍建立后,要让其开展班级工作,还需要一个“帮扶”与“放手”的过程。首先,班主任要帮扶班干部,在班干部独立开展工作之初,让其明确自己的工作内容,抓好每一个“第一次”:第一次主持班会,第一次组织班干部会议,第一次组织班级活动……“第一次”的经历对班干部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其次,班主任还需要放手。如笔者在初一学生开展六一儿童节庆祝活动时,只在物料的准备、人员的安排、活动现场的布局等方面向班长提出大方向的要求,其他都放手让学生操办。而作为旁观者,笔者在活动结束之后,根据自己对活动的观察与班干部一起对活动作了总结:对成功之处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比如布置教室时场面比较混乱,互动节目应注意带动全班而不是只有部分同学。大胆放权、学会赏识,会收到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虽然有时也会出现一点纰漏,但对学生来说,这本身就是一种历练、一种成长。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神圣的,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班主任是学校里接触学生时间最长、开展教育最多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更是直接。
入学伊始,笔者发现,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做到主动向老师问好。对此,笔者作了一定的引导,但效果并不理想,甚至有些学生只是迫于压力而当作任务来完成。有一次,一位学生在家校本中提问:“为什么我们问好,有时候不被理睬?”这让笔者豁然开朗:人人平等、师生平等,为什么非要等着学生向我们问好呢?此后,笔者便主动向班上不主动问好的学生问好。以身作则的力量是巨大的,至初三毕业,各种日常问候语成为班级所有学生的一种习惯。
班级卫生是班级精神风貌的重要体现。班级卫生光靠值日班长和值日小组几个人的力量往往是不够的。班上有纸屑,用命令的方式让学生收拾能立竿见影,但长期而言这种方式却并不奏效。此时,如果班主任自己弯腰捡起来或是拿扫把扫一扫,就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良好的习惯能在无形中影响着学生。
在不断的熟悉中,学生对纸面上的班规细节往往就抛之脑后了。对此,在初三的第一节班会课,笔者让学生思考“新学年对班级有何期待”,思考如何努力、怎样进步,引导学生以月为单位制订个人目标,并以个人力量带动班级发展。良好班风和学风的“无形”影响比专断式的“有形”管理更有效,在讲求高效学习的初三,这也是取得良好效果的一种班级管理方式。
教育工作千条万条,德育工作是第一条。学生的教育离不开严格的纪律约束,也离不开有温度的老师、有温度的教育。人与人是需要情感的沟通和交流的,抓住学生的心才能把握好班级的走向。
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让学生讲述自己的故事,是拉近与学生距离的一个不错方法。班主任应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倾听学生的心声,注意他们的情绪变化,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真切地感受到老师的关爱。
班主任应尽可能地发挥家校联系本的功效,这莫过于“用心”二字。为了适合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笔者制订了不同版本的家校联系本。初一上学期,设置“我的心情、家长心声”板块,以方便深入了解学生和家长的想法。经过半个学期的日日批,笔者发现学生、家长并不能坚持下来,特别是在期中、期末前。此后,笔者调整了周次安排,但发现家校本上客套话较多,并不能从中得到有用信息。因此,在初一六一儿童节这个特殊日子,笔者和学生约定将家校联系本改成自己的创意本,并于周三上交,称之为“周三见”。这帮助笔者及时了解班级问题、学生之间的矛盾,从而可以较早地避免问题的发生或恶化。在初二下学期,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后返校的学生,考虑到学生面临中考的压力,笔者在家校联系本上设置了新的板块“开心三件事、吐槽三件事”。偶尔的夸奖、提醒和点拨,让笔者和学生顺利地度过了艰难的一学期。批阅家校联系本,可以把脉班风、学风,洞察学生的心理、思想及学习动态,可以在批评学生时隐去老师的“怒容”,可以促使性格内向、胆小、拘谨的学生与班主任展开交流。
师生之间的交流是多样化、多渠道的。除了无声的交流,也可以是一个赞赏的笑容、一次不经意的提问、一番促膝长谈。在倾听中,班主任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帮扶与指导。
《小王子》中有这样一番对话:
狐狸说:“最好还是在原来的那个时间来,比如说你下午四点钟来,那么从三点钟起,我就开始感到幸福。时间越临近,我就越感到幸福。到了四点钟的时候,我就会坐立不安;我就会发现幸福的代价。但是,如果你随便什么时候来,我就不知道在什么时候该准备好我的心情……应当有一定仪式感。”“仪式感是什么?”小王子问道。狐狸说:“这也是一种早已被人忘却了的事,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班主任应从心出发亲近学生、尊重学生,和学生一起用特别的方式标记成长,让师生关系更加亲密。
虽然初二、初三的学生不再过儿童节,但每一年的儿童节,笔者都会用一封手写的信,复盘过去一年的得失,展望未来的一年:第一年,给“你”一张过去的照片(开学初第一次见面时的照片),勾画未来一年“你”的模样,愿“我们”能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第二年,给“你”一封关于过去一年的信件,愿“我们”在未来的一年“聚精会神搞学习”;第三年,给“你”过去三年所有的记忆,愿“我们”在最后的十几天,勇敢(克服心魔)、坚持(克服学习高原)、努力(克服心理饱和),再给“你”几点关于未来人生的提醒。学生喜爱、期待这份礼物和惊喜,也呵护每一次的祝愿,并以此作为“无形”的自我约束。
每一次班会、每一次活动、每一次外出、每一次开学,笔者都用照片记录下一点一滴;生日是成长的见证,对每个人都有特殊的意义,对班集体也是如此,每年笔者都给学生过集体生日,使之成为学生的生命成长仪式;在中考倒计时100 天、70 天、30 天、10 天等学生感到疲惫、紧张、焦虑的日子,笔者和学生分享“一路同行”的“可乐”、“前程似锦”的“机票”、“金榜题名”的“高粽”,激励他们行稳致远、奔赴山海。
综上所述,“管”和“理”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管”体现着班主任的态度和执行力,“理”体现着班主任的智慧和能力。只有将“管”“理”有机融合在一起,班级管理才会走向一条良性循环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