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课后服务开展现状调查研究*
——基于浙江省杭州市S区中小学课后服务专项调研数据

2022-10-02 10:15伍小斌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教育评估与监测中心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22年26期
关键词:作业家长服务

伍小斌|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教育评估与监测中心

詹亦文 冯娉婷 盛力康|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教育评估与监测中心

2021 年7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明确提出学校要保证课后服务的时间。学校要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有效实施各种课后育人活动,在校内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双减”政策为中小学开展课后服务、减轻学生负担提供了行动指南。在此背景下,研究学校课后服务的开展情况,能进一步为“双减”政策的切实落地提供改进建议,进而优化学校的课后服务品质。

一、研究设计

为深入了解S 区中小学课后服务的开展情况,本研究将问卷调查与实地访谈、入校考察相结合。问卷内容包括学生、家长、教师对课后服务需求、期待、现状的认识等相关方面。问卷由单选题、多选题、矩阵量表、开放性问题组成。为确保问卷设计合理、问题聚焦、便于理解,在开展调查前,S 区教育评估与监测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结合区域课后服务的必备要素和典型特征,制订面向不同群体的访谈提纲,全体评价研究员组成若干调研团,先后走进S区不同片区的部分学校进行访谈,了解学校课后服务的实施现状、工作亮点、困惑疑问及待解决的问题。学生、家长、教师、校长纷纷从各自的角度畅谈“双减”政策落地后的课后服务体验与感受。中心在了解各方的关注重点后,召集区域评价大组成员、学科骨干教师、教研员多方研讨论证问卷。

为保证调研数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次调研选择杭州市S 区二年级、六年级、八年级的部分学生及其家长、教师为调研对象,涉及来自全区75 所学校(104 个校区)的数据。回收有效的小学生问卷9807 份,小学生家长问卷21398 份,小学教师问卷1615 份;回收初中生问卷851 份,初中生家长问卷8850 份,初中教师问卷851份。

本文结合访谈与调研数据,从家长期待的课后服务与学校实际提供的课后服务的一致性问题,以及学生、教师、家长对课后服务的关注与担忧两个方面来讨论课后服务的现状。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中小学课后服务的“理想”与“现实”

本次调查中课后服务的“理想”,是指家长希望学校能提供的服务内容,课后服务的“现实”,是指学校根据自身资源与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的服务内容。

1.小学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表明,小学课后服务的“理想”与“现实”存在部分偏差。表1数据显示:39.69%的家长最关注学校课后服务中的作业辅导与知识巩固,希望教师利用课后服务时间指导学生完成作业,让学生回家之后不再有作业负担;23.40%的家长希望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知识拓展,加强探究学习;另有27.75%的家长重视兴趣和特长的培养,希望学校能提供一定的课后拓展服务,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只有9.16%的家长希望学校能在课后管理与照顾孩子。

表1 小学课后服务的“理想”与“现实”

学校的课后服务比较重视学生的课后管理与照顾和兴趣爱好的培养。教师主要负责在课后时间监管和照顾学生,以保障学生的安全,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解决因“孩子放学早、家长下班迟”带来的家长接送难问题,缓解家长的学业辅导焦虑,而家长对巩固和拓展知识的要求较高。这说明教师更为看重校内统一时间的学习,这点与家长重视的点有些许偏差。

家长与教师期待的课后服务和学校可提供的课后服务是否吻合呢?事实上,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业负担并不繁重,各校在提供课后服务时积极组织优秀教师,并引入校外优质资源,提供的课后服务可以充分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各类社团活动、课后阅读、专题讲座为学生实践锻炼、视野开阔、全面发展提供了重要平台。同时,学校也全力保障学生安全,着力为家长解决放学后的接送问题。

学校教育教学需创新升级,家长的教育理念也需要升级迭代。这需要家长充分理解学校的课后服务工作,充当学校教育的有益助手,支持学校做好课后服务有关工作,为课后服务的进一步实施提供有效帮助。

2.中学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表明,中学课后服务的“理想”与“现实”基本一致。表2数据显示,62.81%的家长在学校的课后服务中最重视作业辅导与知识巩固,希望教师利用课后服务时间指导学生完成作业,让学生回家后不再有作业负担。18.88%的家长希望学校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知识拓展,加强探究学习,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足、学好。只有8.39%的家长重视兴趣和特长的培养。中学生学业负担更重,家长更注重学校能否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加强学生作业指导,帮助学生释疑。

表2 中学课后服务的“理想”与“现实”

教师比较重视学校课后服务中的作业辅导与知识巩固、课后管理与照顾。教师主要负责在课后时间监管和照顾学生,保障学生的安全,同时督促完成作业,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解决因“孩子放学早、家长下班迟”带来的家长接送难问题,缓解家长的学业辅导焦虑。

那么,家长与教师期待的课后服务和学校可提供的课后服务是否吻合呢?事实上,各校积极组织优秀教师,并引入校外优质资源,提供的课后服务可以充分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除了监督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各类社团活动、课后阅读、专题讲座为学生实践锻炼、开阔视野、全面发展提供了重要平台。同时,学校也全力保障学生安全,解决放学后的接送问题。绝大多数家长表示愿意参与到课后服务中,主要参与班级晚自修管理和协助学校维持接送秩序,保障课后服务有序开展。

(二)中小学课后服务的关注点与担忧点

中小学家长、教师对课后服务的关注点与担忧点不尽相同。

1.小学调查结果

(1)学生维度

关于学校提供课后服务的具体内容,从学生维度来看,问题主要集中在课程种类和课程喜爱程度两个方面。从课程种类方面的问题来看,目前多数学校的课后服务以1+X的形式开展,即基础性课后服务和兴趣培养课程。很多学生表示,希望学校的兴趣培养类课程能更丰富一些,以便有更多的选择。对此,学校可采取以下措施:引进优质的课程资源,丰富课程种类;利用教师专业特长,开设课程。从课程喜爱程度方面的问题来看,小学生对课程的喜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喜欢这名授课教师,其次才是课程内容是否有吸引力。对此,学校可采取以下措施:请学生喜爱度高的教师分享经验,提升其他教师的人格魅力;评选学生最喜爱的课程,并请设计该课程的教师分享经验,优化其他课程的内容或形式。

(2)家长维度

大部分小学生家长赞成学校在课后服务时间引进校外机构开设课程并适当收取费用,家长心理预期的经费支出约为每月200元左右。

对于学校在课后服务中引进校外机构开设课程是否收费这一问题,接近一半的小学生家长表示都可以,超过三分之一的家长赞成收费,而13.76%的家长不太赞成,仅有4.27%的家长表示非常反对。关于收费金额,一半以上的家长认为可接受每月200 元左右的费用,28.00%的家长表示可以接受300元的费用,也有10.00%的家长不愿意支付费用,10.00%的家长表示可以接受400元及以上的费用。

为保障课后服务的顺利开展,绝大多数学校开通了课后服务意见反馈渠道,且明确告知家长,以便于家校沟通,但也存在少数家长不清楚具体反馈方式的情况。调查显示,有69.95%的家长认为“有反馈渠道,且明确告知”,有19.38%的家长认为“有反馈渠道,但不清楚具体的方式”,有10.67%的家长表示“没有反馈渠道”。家长对课后服务的担忧情况如表3所示。

表3 家长对课后服务的担忧情况

(3)教师维度

绝大多数教师认为,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但是课后服务的全面展开也给教师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针对“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这一点,59.80%的教师认为完全符合实际情况,25.62%的教师认为比较符合实际情况。同时,有11.85%的教师对课后服务是否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表示不确定,1.86%的教师认为“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不太符合实际情况,还有0.87%的教师认为课后服务完全不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对于课后服务对“减负”是否起到作用,本研究还从“增负”入手进行了反向调查。接近70.00%的教师认为课后服务能起到给学生减负的作用,17.18%的教师持不确定态度,13.00%左右的教师认为课后服务会给学生带来增负的后果。

对于课后服务有序开展需要的支持,34.09%的教师认为需要提高教师的待遇、补贴等,24.24%的教师表示希望出台有关课后服务的相关制度,25.00%的教师希望能够获得家长对学校课后服务的支持,16.67%的教师认为要提高学校的硬件水平。

教师在参与学校课后服务工作中的担忧表现在不同方面:22.64%的教师表示没有担忧;29.90%的教师担忧的是学生学习时间长、积极性不高,这是最令教师担忧的地方;26.18%的教师担忧课后服务时间过长,对自身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了影响;11.60%的教师担忧学生存在安全隐患,教师要承担责任;6.14%的教师担忧学生自主选择有限,需求无法得到满足;3.54%的教师担忧家长的认同感和支持度不高。此外,43.96%的教师认为课后服务补贴经费有限,24.01%的教师表示学校师资力量不足,14.50%的教师表示学校硬件设施不完善,11.38%的教师表示教师课后服务的考核评价标准不健全,2.26%的教师认为课后服务有演变为“变相补课”的趋势,还有3.90%的教师有其他的担忧。

总之,虽然课后服务为学生减负起到重要作用,但我们也要清楚地看到教师们的需求和呼声。相关部门应在课后服务补贴经费、学生学习效率、师资力量等方面给予重点关注。

2.中学调查结果

(1)学生维度

关于学校提供课后服务的硬件条件的问题,从学生维度来看,主要集中在伙食和安全两个方面。先来看伙食问题。开展课后服务后,学生的中餐和晚餐都在学校解决,学校必须保证正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时期的学生的营养。学生反映学校的伙食应该改善,尤其是晚餐,盒饭品质不高,价格不便宜,性价比不高。对此,学校可采取如下措施:对晚餐情况进行公示,让学生和家长及时了解食堂的饭菜;组建膳管会,每天邀请家长入校跟学生共进晚餐,加强监督、监管,保障晚餐的品质。再来看安全问题。由于校门口人流、车流都比较大,有时学生一时半会找不到自己的家长,存在安全隐患。另外,课后服务一般都要进行到晚上8:00之后,学校必须安排教师引导,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

关于课后服务的具体内容,学生也反映了相关情况。有的学生反映由于学习程度不同,每个人在课后服务中完成作业的效率也不尽相同。有学生反映作业无法在晚自修完成,也有学生反映晚自修最后20~30 分钟无所事事。对此,学校要科学合理地布置每天的课后作业,如根据学生学习水平的不同,分类分层布置作业:对学力稍弱的学生,给予其一些力所能及的作业;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求他们在完成每天基础作业的同时,适当增加一些拓展性的作业。每个人对晚自修的诉求不同:有学生反映可以增加教师的个别辅导频率,以尽快解决作业中的疑难问题,提高自己的作业完成效率;也有学生反映不希望家长或者教师过多参与,以免影响自己晚自修的效率。

(2)家长维度

关于学校课后服务的意见反馈渠道,大部分(72.82%)家长表示学校有课后服务反馈渠道,且已明确告知。这说明各学校在信息畅通的问题上做得很到位,家长可以有明确渠道与学校沟通课后服务情况。这样能够确保信息的畅通以及沟通的及时,尽可能地降低由于沟通不畅带来的诸多问题。

关于家长是否愿意让孩子继续参加课后服务,52.61%的家长表示非常愿意继续让孩子参加课后服务,32.58%的家长表示愿意继续让孩子参加课后服务,两项合计达到85.19%。这表示学校落实的课后服务工作得到了广大家长的认可和支持,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学校对于此项工作落实得很到位。课后服务作为一项惠民工程,也着实为学生和家长带来了实惠与便利。

关于对课后服务的担忧,67.58%的家长认为没什么可担忧的,但是也有一些数据值得我们关注。11.17%的家长担忧其他孩子参加学科类校外培训。在部分家长眼里还是认为校外培训机构的辅导可能更具有针对性。这就要求学校的课后服务更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还有11.74%的家长担忧孩子在校时间过长,可能引发心理问题。这就要求学校一定要按照学生成长的规律,适当地安排课后服务安排,多增加一些趣味性强的拓展课程和社团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与伙伴相处的乐趣。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和心理教师,应随时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并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给予引导。

(3)教师维度

关于学校课后服务的相关制度,74.59%的教师认为学校要出台课后服务的相关制度。根据前期入校调研的座谈会情况来看,各校都为了保证教师的利益出台了相应制度,但有部分教师表示,弹性上下班制度、调休制度的具体要求不清晰,虽然学校颁布了,但是教师们不知道什么情况、什么条件可以申请,往往不敢向学校提出弹性上下班和调休的要求。所以,在今后的课后服务工作中,学校应向教师再次明确课后服务的相应条件。

关于课后服务的有序开展需要有哪些保障,91.30%的教师认为需要提高教师的待遇、补贴。作为课后服务工作真正的实施者和操作者,教师承担了大部分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关注待遇和补贴也是无可厚非的。提高教师的待遇、补贴,也是教师能够保持参与热情和积极性的重要方式。此外,49.65%的教师认为要获得家长对课后服务的支持,36.88%的教师认为要提高学校的硬件水平。

关于中学教师对课后服务的担忧,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中学教师对课后服务的担忧

由图1 可见,教师的第一关注度还是学生。这点很让人感动,教师最关注的并不是自己的个人得失,而是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的学业着想。只有切实保障了教师在课后服务中的利益,才能让教师心无旁骛地参与到此项工作中去,让课后服务工作真正得到有效推进。

总之,学校应明确并落实课后服务相关制度,提高教师的待遇、补贴,而这也是能够让教师保持参与热情和积极性的重要方式。

三、讨论与建议

(一)中小学课后服务的“理想”与“现实”

小学生家长对课后服务的“期待值”与教师对课后服务的“可能性”同中有异。家长对学校课后服务最主要的期待是“作业辅导与知识巩固”,其次是“兴趣和特长的培养”“知识拓展与探究学习”;教师则认为学校课后服务最重要的是“课后管理与照顾”“兴趣和特长的培养”,其次是“作业辅导与知识巩固”“知识拓展与探究学习”。在课后服务方面,教师更倾向于在保障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而非单纯督促学生完成课后作业。中学生家长期待的课后服务与学校实际提供的课后服务基本一致。小学与中学的这种不同,究其原因,可作如下分析:小学阶段,学生家长对课后服务的关注点聚焦在学生的作业完成上,而教师与学校的侧重点则更多在综合育人、全面发展上;中学阶段,学生面临升学的压力,课业负担更重,家长和教师在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上态度比较一致。但不管是小学还是中学,课后服务都需要家长参与进来,充当学校教育的有益助手,支持学校做好有关工作。

首先,课后服务政策对形成家校协同育人新局面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学校教育需创新升级,家长的教育理念也需要升级迭代。“双减”背景下的课后服务减轻了孩子的学习压力,但不能减少父母的监督,家长需努力做到不减陪伴、不减责任。教师也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层次进行分层辅导。其次,各校的课后服务工作开展方式不尽相同,学校根据办学特色与综合育人目标进行课后服务项目的架构与规划,需要家长的充分理解,并充当学校的有益助手,支持学校做好有关工作。再次,学校要充分参考调研数据,重视家长的需求与感受,在正常开展课后服务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调整学校可提供的教育资源比例,真正提升课后服务的品质。

(二)中小学课后服务的关注点与担忧点

课后服务对于家长和教师来说都是具有挑战性的一项工作,双方都存在一定的认可度和担忧度。从家长来看,对于课后服务的收费情况还是表示认可和理解的。绝大多数学校设置了有效的课后服务意见反馈途径。初中生比较关注课后服务的硬件条件和课后服务的具体内容,如饮食保障、放学安排、课后服务中的教师个性化指导等。教师一方面认为课后服务确实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另一方面也担心学生在校时长过长会消磨学习兴趣;与此同时,教师对实行弹性上下班、增加补贴等方面的呼声也很高。

学校可为课后服务提供更为有力的保障:改善初中生课后服务的晚餐品质;根据上级部门要求进一步规范课后服务收费标准,健全课后服务家校沟通渠道;科学合理地布置课后作业,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分类分层地布置作业;落实教师弹性上下班制度,适度增加课后服务的补贴等。

基于上述情况,学校在今后可建立多元课后服务模式,充分调动各方教育资源,同时邀请家长参与管理。这样既能加深家长对学校课后服务工作的理解,又能为家长提供陪伴孩子成长的环境。学校可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同时重视课后服务的教育内涵、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并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制订完善的课后服务制度与奖惩机制。

猜你喜欢
作业家长服务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作业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
微妙的家长QQ群,引无数家长竞折腰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读者反馈 订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