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市梅桥镇河长制助力乡村振兴实践研究

2022-12-27 12:30陈森林吴照宽闻思远孙云茜
治淮 2022年10期
关键词:河沟河湖河长

陈森林 吴照宽 闻思远 孙云茜

一、背景情况

梅桥镇位于蚌埠市西北部,淮河北岸、淝河南岸,镇内拥有丰富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南有淮河闸黑牛嘴湿地公园,中临双墩大遗址公园,北有国家级三汊河湿地公园。辖区耕地面积6.2 万亩,有13 个行政村,人口5.23 万人。梅桥镇农村周边的部分沟塘渠多年来未进行系统治理,淤塞严重,水质呈恶化趋势,一直是困扰梅桥镇水环境提升的痛点、难点。近年来,为解决小微水体污染问题,梅桥镇通过巡查摸排、落实整改、协调监督等一系列工作措施,大大改善了河沟塘渠的水污染问题,提升了小微水体管控水平,为建设美丽文明、充满活力的现代化乡村提供了丰富的创新经验和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坚持广泛宣传动员,促进河湖长制落地生根

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来,梅桥镇坚持突出重点,大胆创新,以抓好辖区内宣传工作为重点,推深做实河湖长制。一是以梅桥镇三汊河湿地生态环境整治为创作蓝本改编的微电影《水生》,在第三届“守护美丽河湖”全国短视频公益大赛中斩获一等奖,充分展示了梅桥镇河湖管护的治理成效,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进一步激发了全镇沟塘管护的治水热情。二是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河长制宣传活动。围绕“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主题,在城乡健身骑行、颐养慢跑、研学交流、文明创建、乡村旅游等活动中,开展河长制工作宣传志愿服务,发放河湖保护宣传资料。三是结合农村沟塘渠整治,开展彩绘文化墙建设,巧妙地与周边河沟塘渠环境融为一体。梅桥镇各村庄利用现有墙体,以连环画、3D 彩绘等形式,将河沟塘渠治理成效作为传播乡村文明的窗口、教育村民的阵地、美化家园的“活教材”。

(二)坚持民生实事群众票决,探索沟塘渠管护新模式

为解决农村河沟塘渠水环境问题,梅桥镇以自然村为单元召开“一组一会”,将沟塘问题以民生实事形式交群众票决,由人大监督、政府实施、群众评议,探索农村小微水体治理管护新模式。一是收民情。2021年以来,共发动2100 名党员群众参与沟塘渠管护“找问题”,收集河沟塘渠水环境问题,镇人大代表在人代会上提出问题建议,镇政府结合“清河清湖”专项行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中心工作,由镇村两级河湖长全面摸底调查,系统梳理后逐一解决,形成了群众提、政府干、大家评的治理体系。二是破难题。镇党委、政府专题研究沟塘渠治理难题,采取“点穴式”解决措施,成功解决了资金、土地协调、老旧建筑物拆除等多年未解决的难题。三是惠民生。实施大中沟清淤25 条,长度达34 千米,蓄水塘清淤7 处,清淤土方量40.86 万立方米,投资金额达1032.6 万。开展集中性整治活动42 次,清理河岸沿岸垃圾228.4 吨,清理清除养殖户10 户,拆除养殖大棚9 个6030 平方米,养殖房屋4 间78 平方米,拆除沿岸非法乱搭建房屋26 间338 平方米,拆除水面围网(地笼)59 处447 个,水面暗桩50 个,打捞水面漂浮物127.5 吨,清除违法耕种113.9 亩。

(三)坚持突出问题导向,多措并举防治水体污染

为解决农村污水收集难度大、农户参与率低、面源养殖污染治理难度大等问题,梅桥镇以问题为导向,以提升农村水污染防治水平,改善农村水环境质量为目标,建立标本兼治、因地制宜、长效可行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措施和管理制度。一是落实秸秆综合利用,杜绝农作物秸秆污染沟塘渠水源。按照镇村干部包保田头地块责任要求,建立62 个网格监管体系,全面部署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秸秆打捆后统一储存,用于燃料、肥料、基料、饲料等综合利用。二是紧盯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狠抓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关闭和搬迁畜禽养殖场(户)11 户,整改提升了生猪存栏量268 头的杨楼村养殖场,年产粪污1200 吨作为肥料实现了资源化利用率100%;责令整改堤坝乱占、开荒25 户;累计建成污水处理厂2 个,完成管网铺设5.5 公里,完成改厕4000 余户。三是细化水环境治理,集中攻坚整治黑臭水体。针对村庄内原有当家塘疏于管理变成“死水”“垃圾塘”等突出问题,将村庄当家塘和可利用的塘口全部通过开挖沟渠形式进行水系连通,并以当家塘为中心,布设群众健身广场、休闲绿道、涉水景观等,将“黑臭塘”改变为群众满意的“健康塘”,其中,淝南村沟塘整治工作被评为2021年蚌埠市市级示范村。

(四)坚持精准生态修复,着力提升农村沟塘水质

梅桥镇将沟塘渠水质检测结果纳入河(湖)长制年度考核。一是开展水质监测工作。聘请第三方监测机构定期对辖区内河沟塘渠进行全覆盖监测,实行季调度、月通报,大力推进水质提升工作,辖区内河沟塘渠水质持续稳定向好。二是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梅桥镇在三汊河国家湿地公园的北淝河沿岸放流鱼苗2.6 万余尾、螺蛳200 余千克、河蚌等100 余斤,种植水生植物1000 余棵,用以落实生态环境的替代性修复,补偿渔业资源。三是实施水系连通工程。使辖区内的老二号沟、新二号沟、一号沟与北淝河相连通,新增地表水灌溉面积2300 亩,确保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不流入河沟,农村水环境持续向好发展。

三、经验启示

(一)“河长+网格治理”,催生基层党建新方式

以党建为引领,发挥基层党组织凝聚力,促进长效管护高效运行。设置镇级河长10 名,村级河长31 名,划分网格170 个260 人的河湖管理体制。梅桥镇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采用以包片领导统筹组织,包保干部下沉一线,各村委会为单元,驻村干部及村委会党员干部全员参加的分散联动和针对个别钉子户、硬骨头采取联合行动的双重方式,压实责任落实,集中整治力量,激发基层党支部主动参与河道治理,全域全线完成河湖“清四乱”工作任务。

(二)“河长+美丽乡村”,助力农村人居新气象

实施“河长+美丽乡村”,着力提升人居环境。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村容村貌、人居环境、垃圾清运等方面得到大幅提升。投资3200 万元建成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3 个、市级美丽乡村中心村5 个;2022年度计划投资800 万元,清理沟塘渠10 处22.54 千米;周口红色村美丽乡村建设中,深入挖掘多功能服务,将“田园变公园、民房变客房、产品变礼品”;淝南村利用现有农房将3D墙体彩绘与周边水环境巧妙融合,大庆北路大棚外观彩绘和露天蔬菜融为一体,均成为周边居民“网红打卡地”;梅桥村民俗博物馆入选蚌埠市第六届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通过沟塘渠的系统治理,极大促进了美丽乡村建设,梅桥镇形象面貌得到明显改善。

(三)“河长+产业发展”,引领农村振兴新业态

梅桥镇通过小微水体综合整治,以水兴业,大力发展莲藕,稻渔(虾)综合种养,火龙果、葡萄采摘等近郊观光农业,引进65 条游船,鼓励并引导群众发展漪水民宿,用足、用好水域资源,重点开发农事体验游、亲水亲子游、环保科教游等。同时,构建“亲水爱水”航线,辐射水生作物种植面积1 万余亩。目前,梅桥镇已成立旅游、保洁、机械、传媒、电商等8 个类别的村级集体经济公司,95 名村民进入保洁员队伍,实现家门口就业,并成为绿色河湖管护宣传员,2021年全镇农村集体经济收入达679 万元,新增就业岗位40 个,实现了水环境治理和壮大集体经济相融相促。

(四)“河长+文旅融合”,激发农村文旅新动力

推送三汊河国家湿地公园、周口阻击战旧址、曹操点将台以及北淝河~清沟河人文和自然风光精品旅游路线,把水生态景观、历史典故、人文经典紧密结合;以“美景+美食”为主线,培育一批记得住乡愁、吃得到乡味、听得到乡音、感受到田园的农家小院新消费增长点;以“好客梅桥”的包容和“生态福地”的接纳,带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展示,打造国家级旅游乡镇;挖掘安徽财经大学等驻蚌高校人才资源,设立皖北乡村振兴研究院,孵化大学生在农业、生态环境领域创业就业;围绕北淝河、清沟河等生态廊道规划编制及旅游总体规划,挖掘清沟河汉魏文化、“年富墓”明文化和周口阻击战近现代沿河文化等,着力挖掘自然文化资源潜力,提升乡村产业和文旅融合的价值。

四、结语

河湖长制向小微水体不断延伸的实施方法,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具体体现,是科学“管水、用水、爱水、护水”的重要举措,从根本上解决了梅桥镇农村小微水体复杂的水问题,为乡村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振兴奠定基础,也为“河长+美好生活”创造出无限可能■

猜你喜欢
河沟河湖河长
试析河湖健康评价工作的要点和措施
水清岸绿生态美
打造河湖长制“武汉样板”
我省一大批重要河湖水质达近30年来最好水平
从法律视角看“河长制”对水污染防治的作用
“河长”不只是写在公示牌上的名字
蒙城县河蟹河沟自然生态养殖技术
钓鱼捞虾摸泥鳅
“跳跃”的秀才
开化:催生“河长”公选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