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农村医养康旅结合模式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2022-12-27 12:25黄惠宁
前进 2022年5期
关键词:医养养老老年人

黄惠宁 周 骥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老有所养是美好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城乡协调发展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基础。为实现美好生活这一目标,要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敬老爱老的社会环境;要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围绕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为老年人提供持续的健康管理服务和医疗服务,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

国家统计局2020 年初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 年底,我国60 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54亿,约占总人口的18.1%,其中65 周岁以上老年人口1.76 亿,占总人口的12.6%。以湖北省为例,截至2019 年底,湖北60 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155.77 万,占全省人口总量的19.5%;65 周岁及以上人口784.14 万,占比13.23%,两项指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湖北老年人口比重居中部六省首位。受农村地区“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经商、中老年人留村务农”的代际分工模式影响,湖北农村地区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更严峻,农村养老服务供需矛盾更突出,农村老年人因老返贫、因病致贫风险更大。据测算,在2035 年以前,湖北农村老年人口占比将始终高于城镇3 至 6 个百分点。因此,探索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农村养老服务新模式,是“十四五”时期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紧迫任务,也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有力举措,对推进国家和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巩固农村地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在创新农村医养康旅结合模式,探索农村养老方式方面进行了积极实践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以湖北省为例,近年来,湖北省委省政府不断完善财政、医保、价格等相关政策,落实社会力量进入医养领域。湖北省卫健委;于2021年初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了支持医养结合的19 项措施,为推动医养服务与基层社区、机构深度融合、加快构建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做了大量工作。

湖北省西部一些农村试点地区依托当地丰富的生态资源和产业基础,在推进农村养老服务方面作出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形成了一些医养康旅结合的新模式。一是新建综合性社会康养中心模式。综合性社会康养中心,集扶贫安置、医疗、养老功能于一体,实现了便民、医疗、养老服务资源集约化利用,满足了老人办事看病“少跑路,不折腾”愿望。二是旅游资源和康养项目相结合的“康养旅一体化”模式。三是打造福利院、康复院“两院一体”模式。该模式重点发挥村医作用,通过医务人员对身体失能的老人进行24 小时监测照顾,有效提升老人幸福感。

尽管试点地区在创新医养康旅结合模式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成绩,但是总的来说,仍然有比较突出的短板,具体如下:

一是“共”的理念不强,主管部门职能交叉,养老资源整合不够。政府部门之间的合作缺乏协调性和联动性,宏观整合层面难以形成统一政策框架。

二是“融”的程度不深,医养分离问题突出,资源“短缺”与“闲置”并存。农村日间照料中心、村卫生室、互助幸福院、乡镇卫生院以及敬老院等服务供给主体之间缺乏有效衔接。

三是“结”的方式不多,医养结合流于形式,各参与主体的积极性不高。农村老年人健康保障等各项制度之间存在统筹不力、衔接不畅等问题。如:养老机构举办的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医疗机构有一定难度;养老床位与医疗床位之间不能共享和转换;公立医疗机构不能享受相关养老服务的建设和运营补贴政策等。

四是“拓”的领域不宽,融资渠道不宽,产业延伸不够。湖北省内现有优惠扶持政策不多,已有的建设、运营等补贴政策标准普遍偏低;医养康养产业项目相对单一,还未形成完备的产业链条。

五是“合”的成效不明显,医养结合市场化、产业化、品牌化步伐不快。社会资本进入医养结合事业的定位尚未找准,民营医养结合机构运营一段时间后出现经营困难、亏损严重的现象,直接影响了社会资本持续参与的信心。

结合湖北省西部一些农村试点地区的探索和经验,提出以下五点建议:

一是“院院共建、院园共建”,要有统筹规划的意识和理念。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高起点规划,合理整合资源。鼓励基层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紧密对接,就近就便建立协作机制。在有效利用农村闲置房屋和空闲土地的基础上,通过“集中建”“毗邻建”“融合建”等方式,将休闲园、体验园和养老院建在有入住需求的老年群体相对集中的村子,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及时、便捷、有效的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

二是资源整合、资金整合,充分调动各种资源。一方面,要推动民政、残联、妇联、工会、卫生健康等跨部门、跨业务、跨层级的资源共用、信息共享。另一方面,要建立个人缴费、财政补贴、医保基金统筹等多方共担的筹资机制:1.以县(区)为单位,以财政拨款作为基本资金,打通医保资金和各类保障资金,提前支付,当某一类资金不够时,其他资金调剂余缺;2.支持商业保险机构承办长期护理保险工作;3.对从事养老服务行业的个人和小微企业给予贷款支持;4.加大彩票公益金对养老事业的倾斜力度。

此外,建议对医疗机构举办的养老机构或家庭养老床位,在医保总额控制上给予一定的倾斜支持。如:将国有企业新建的医养结合机构纳入运营补贴范围;对非政府投资及公办民营的养老机构新建内设护理院、诊所等医疗机构的,分别给予不同标准的一次性建设补贴;对公立医院举办养老院或设置养老护理型床位的给予一次性奖励性补贴。

三是功能互补,优势互补,重构市场供需和效率。要推动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开展深层次合作,鼓励旅行社、度假区、酒店等旅游企业涉足养老业务,同时鼓励成熟的养老机构经营旅游业务。在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照料服务的基础上,还要为其提供教育、旅游等有益身心健康的服务项目,同时,对有医疗需求的老年人,提供相应的医疗服务。要兼顾服务对象的共性和个性,在为不同健康状况的老人提供不同服务项目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到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动态变化,设计具有可选择性的养老服务包,以满足老年人不同需求的整体解决方案。

四是保障衔接、政策衔接,提高保障水平。

构建农村医养结合联动运行机制,统筹衔接好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待遇、民政部门失能补贴、养老保险、大病救助、抚恤、医保等各类政策。同时,采用志愿服务、低偿服务和“时间银行”三种方式,充分发挥下沉党员、志愿者、低龄健康老年人的作用,自愿结合,相互帮助,加快推进农村特困失能人员集中照护新模式。

五是产业外延、行业延伸,打造新的康养产业。推动养老服务从传统的老年人护理和老年医疗拓展到健康教育、适老环境改造、老年人技能培训、老年人旅居等多个行业,鼓励城市居民到农村养老。探索“互联网+”智慧养老模式,引进智慧养老项目,推动大健康与大文旅深度融合。支持民办医养结合机构走集团化、连锁化发展道路。希望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背景下,通过结合湖北省农村实际,探索建立出一条可推广、可复制的农村医养康旅结合模式。

猜你喜欢
医养养老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医养当兴
养老生活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基于CiteSpace的我国医养结合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分析
农村医养结合运行机制构建研究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