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伟
(长春市教育技术装备与信息中心,吉林 长春 130041)
2022 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把握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趋势,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变革中的价值和功能”。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既丰富了课堂容量,又将一些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感官需求,激发了学生语文课堂的学习兴趣。
生态语文教学就是在生态学的理念与方法指导下,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语文教学的支撑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构建语文教育教学的生态课堂,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们不能将信息技术仅仅作为一种工具和手段来看待,它也是一种理念与思维方式,可以助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课堂、学生和教师之间的相互关系。
2022 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第六部分“课程实施”中教学建议的第4 点,用整整一段语言阐述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工具对语文教与学方式变革的重要支撑作用,有利于生态语文课堂教学流程的重构,为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创设了良好的情境,对培养时代新人有着重要意义。
从生态学理念的角度出发,开展“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着力提高学生在“听、说、读、写、研、思、演”等方面的语文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较强的思辨能力和审美创造力,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而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则有效地促进了生态语文教育理念的变革。
生态语文教学不应该仅仅教给学生知识,还应该教给他们学习的能力,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学习活动中,学生是主体,要以学生为中心,“教”要围绕“学”来开展,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进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探究,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在学习《多彩的夏天》一课时,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不同特点描写事物的方法,感受大自然的多彩,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教师可以换一种教学方式,在朗读课文前,先让学生想象一下夏天的景物有哪些、有什么特点,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接着出示夏天的图片,看图说话,注重观察和语言表达;播放视频,形象生动,再一次进行观察和语言描述;最后打开课本,阅读文章,看看作者是如何描写夏天景物的,在抓事物特征方面、在用词的准确生动上、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与自己对比,深入剖析查找不足,总结提炼,深入理解原文创意。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创设夏天的多彩景色,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培养观察力,注重独立思考,提升了阅读、交流和语言表达等综合能力。
互联网、云平台、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无不冲击着教育教学,强有力地推动了教育教学的变革,使教学方式呈现出多样化,数字学习资源丰富,生态语文教学模式创新,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尊重。信息技术在生态语文教学中的合理应用,为创设一个开放、共享、交互、创新的教学模式提供了条件。
积极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生态语文教学变革,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自我构建的实践主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努力创设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环境,改革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每个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基,已然成为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我们必须对传统教学进行创新研究,探索生态语文教学模式创新。
案例1:长春市朝阳区明德路小学创设了“五有”生态语文教学评价流程:有灵魂——教学要关注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自律、自主学习意识;有引领——坚持问题导向,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行;有目标——达成教学减量增智、赋能增效;有载体——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恰当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发挥微课等课程资源作用,构建高效生态语文课堂;有措施——多种措施并举,教学活动扎实落地,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升。
案例2:长春市南关区西五小学以语文单元教学为契机,提出了信息技术促进生态语文课堂的基本教学“五步模式”:抓住语文单元要素——发布课前导学、落实语文单元训练点——组织互动交流、创新语文单元表达——进行课后拓展、搞好语文单元活动——组织学生展示、梳理语文单元体系——绘制思维导图。
案例3:长春市台北明珠学校窦老师依托Cctalk 直播间构建了网络习作“小豆芽”课堂,探究线上线下融合习作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环节:出示习作任务单——线上教学——线下再次指导——微信打卡展示作品——线下点评。在线上教学时,发挥直播间可反复多次回看的优势,实现了学习的个性化。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理念。信息技术与生态语文教学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相互融合,改变了生态语文教学模式,形成了创新的教学方法与流程,发挥了对生态语文教学变革的支撑作用。
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有效地改变生态语文的教学方式已是必然,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为生态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动力,它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影像融于一体,以其图像清晰、动态感强、信息量大的优势,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教学课件直观展示,让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感官感知,改变了生态语文的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使得语文课堂教学教师放得开、身心轻松,学生气氛活跃、学习积极主动、个性得到全面发展、能力得到提升。
案例1:在低年级识字课中,对于“火、日、月、马、象、车”等许多文字,教师利用网络平台中“字理推演”的动画,演示文字从象形到今天的汉字形成过程,生动形象,既了解了汉字从古至今的变化过程和所蕴含的意义,又印象深刻,便于认识和记忆。
案例2:学习《壶口瀑布》这篇文章,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以问答方式进行,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一问一答,单调枯燥,没有趣味,时间又长又达不到全体学生参与的效果。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去过壶口瀑布,更不了解壶口瀑布雨季和枯水季的景象,对于文中的描写“雾气弥漫,像一锅煮沸着的水;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急急吸去;浪沫横溢,一股劲地冲进去;水沟浸岸,雾罩乱石……”“谷地开阔,黄河像一张极大的石床,上面细沙软软;龙槽深不可测;排排涌来;亮晶晶如丝如缕……”很难理解,感知较差,也抓不住特点。教师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情境,在网络平台中找到描写壶口瀑布的视频,将其推送到学生的平板电脑上,让学生结合视频理解文章中语言描写的特点、修辞的手法,感受作者的创意,更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教师还利用平板电脑的答题功能迅速了解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学生回答内容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学生存在的不足,找出问题及差距,实现有针对性的“一对一”指导。
案例3:在《安塞腰鼓》一文的学习中,学生从各种资料了解到古老的黄土高原也就是局限于沟壑纵横、风沙满天的景象,对文中安塞腰鼓的描写则了解得少之又少。那么,播放一段《安塞腰鼓》的视频让学生欣赏,更有助于学生理解文中短句和排比句使用的节奏美、诗意美,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和磅礴力量。
案例4:在《孔乙己》中有这样的描写:“他身材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仅仅阅读这段文字,学生的印象并不深刻,理解也未必透彻。怎样的“伤痕”、什么样的“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又脏又破的长衫,学生都没见过。我们通过信息技术引入视频、图片,生动鲜活地呈现了孔乙己的肖像,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身材很高大”描写他体魄比较健壮,具备自食其力的劳动能力;“青白脸色”写出了他的贫穷困苦、营养不良;脸上“时常夹些伤痕”说明他因穷困偷东西而时常遭到别人的殴打。“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表明了他年龄较大而又精神萎靡颓唐。他那件长衫“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看出他穷酸潦倒、懒得出奇的经济状况和性格特征。
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将抽象、难以理解、枯燥的语言文字变得生动、形象、鲜活,从多角度调动了学生的感官,有声音、有画面、有形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构建“生态语文教学”理念,开展基于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生态语文教学实践研究是我们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生态语文要求以人文本、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促进了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和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在生态语文课堂教学中,适时适度地融入信息技术必定能促进学生的相互交流、个性化学习与发展,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在语文教学中要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泛在学习,关注学生成长与多元化评价方式,“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工具,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学生的个性化、创造性学习提供条件”,使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融合,还原语文课程实践性的原貌,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自主完成语文学习,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案例1:在学习《骆驼祥子》时,教师课前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通过网络平台收集相关资料;课上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播放《骆驼祥子》的电影片段,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准确地把握刘四爷和虎妞的人物形象。还让学生到台前操作白板,分享、交流、展示学习所得;对于课上没有机会进行汇报的同学,课后完善自己的作业,发布到个人空间中,大家在平台上讨论、交流。
案例2:在古诗《山居秋暝》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学习推送了学习资料包。本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用词精炼、含义丰富,距离我们生活的年代较远,学生不易理解。学生通过观看教师推送的微课视频,对王维及其诗歌有个初步了解;再仔细观看《山居秋暝》的相关视频和图片,助力学生对诗意的理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一段生动形象的视频、动画就将明月、松林、清澈的泉水从石头上流过,浣女竹林中的嬉闹,渔船在荷花中穿行等景致完美地呈现出来,使学生深入了解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
教师在生态语文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开展互动,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富有个性地进行学习活动。而电子白板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展示的交互平台,为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资源的交互创设了条件。电子白板的使用,让教学中的很多环节变得更加直观,为学生展示了丰富的感性材料,有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深刻理解。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设计知识配对、分组抢答、巩固练习,唤醒学生的竞争意识,自然活跃了课堂气氛。
平板电脑的应用则促进了教师端与学生端的良好交互过程,给语文课堂注入了清新活力,给学生带来了新鲜感,使语文课堂充满了知识性与趣味性。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提高了,也更加乐于在课堂上进行发言和总结,并且平板电脑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教学内容,从而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部分教师对网络平台中教学课件的依赖性较强,从平台上下载,直接用于课堂教学演示。由于我们每一位教师所面对的学生情况是不同的,其知识结构、智力水平、能力差异都不相同,平台上的课件不一定符合每位教师的需求,不一定适合所有学生学习,需要教师根据自身情况、学生情况、知识掌握情况进行个性化的修改和增补删减,才能更高效地使用教学课件,让它真正为语文教学服好务。
信息技术的应用让部分教师忽略了书写等基本功的训练,课堂教学中所有板书大多以幻灯片形式出现,更有甚者,一节课上一个粉笔字都看不到。板书是教师基本功的体现,一节没有板书的课,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一节不完整的课。板书是课件所无法替代的,一手漂亮的板书可以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更是一篇文章提纲挈领的总纲,是这节课内容的龙骨,是不应该缺失的。
有的教师一提到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就觉得课堂上信息技术手段用得越多融合得就越深,网络查询、视频播放、图片展示、利用平板电脑自动上传、同屏、学习平台展示等,能用的手段恨不得一样不落,一节课教师忙乱疲惫,学生忙于各种信息技术工具的应用,应接不暇,抓不住学习的重点,学习效果甚微。我们这里提倡的信息技术合理应用,是指把在常规教学中无法实现的、难以解决的、难以理解的内容通过信息技术达到突破重点难点的目的。例如,对古诗《望天门山》中“两岸青山相对出”这句话的理解,小学生很难想象出具体的情境,我们用一张描绘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的图片,就把这个问题解决了。
第一,全面落实《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加强语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和信息素养的进一步提升,强化教师对新媒体、新技术应用的熟练程度,深入掌握信息化平台的各项教学功能,以适应新时代课堂教学发展需要。
第二,将生态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淬炼学生优秀品德,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三,加强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提高资源更新率,保障资源质量,使其能够适应新课程发展的需求。
第四,处理好学生网上学习的时间与学生视力保护之间的矛盾关系,保障学生身体健康,这也是全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
第五,加强教师业务培训,深入挖掘教材,深入领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发挥信息技术优势的同时,避免将“人灌”变成“机灌”,要充分重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