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分析与对我国的借鉴启示

2022-12-27 07:27许瑛乔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政治思想课程

许瑛乔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商学院, 江苏 无锡 214153)

古今中外,尽管时代在变迁,国情有差异,但教育和办学有一条永远不变的共识是,无不都在“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培养社会发展、知识积累、文化传承、国家存续、制度运行所要求的人。”[1]以美国、英国、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不仅在培养人上,而且在各种场合及其活动中,只不过是将政治意图、政治倾向和政治立场以更加隐蔽的方式进行传播而已,亦即从来就不存在所谓的“价值中立”[2]。但其凭借强大的综合实力,形成的具有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内容、载体、形式及积累的颇为见效的经验却值得我们借鉴,从而更加有效地开展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发达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分析(一)清晰的教育目标

1.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认同的价值观念与意识形态承诺。著名政治学家西摩·马丁·李普塞特认为意识形态承诺和认同美国价值观是美国人的主要标志[3]。殖民时期希望通过忠实的信徒教育,使圣诫成为人的持身立业之本;通过启蒙的国民意识教育,使独立战争成为了美国国民爱国主义教育的史诗。联邦化时期“自由、平等、人权”“民治、民事、民有”是当时和后世重要的国民教育必读内容。国家化时期展开了“诚实、仁慈、自律、容忍”的国民“品格教育”。进入“国际化时期”后,历届总统要求进一步强化国民教育意识,并科学改进国民教育方法,以提高国民教育的效果。特别是“政治社会化”口号的提出与实施,使国民教育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新时期。在1991年颁布的《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列出的6项国家教育目标中,就有两项是“成为负责任的国民”和“履行国民权利和义务必须的知识和技能”[4];1993年颁布的《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要求“所有学生都要参加能够促进和提高国民素质的活动”“每个成年人”都要“承担国民责任”[5];“9·11”事件后,不仅爱国成为了美国人的主旋律及被称为“共同价值观”的美国价值观再度被大力宣扬和极度推崇,被誉为了一场“思想观念的战争”[6];2015年颁布的《让每个学生都能成功的法案》将国民教育列入了核心学科,要求成为国民的核心素养,以培养忠诚美国政治制度、认同美国价值观念、浓郁美国国家意识、遵守美国法律制度、拥有美国健全人格、怀揣美国光荣梦想、掌握美国先进文化等于一身的美国合格国民和世界公民典范[7]。

2.英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合格的为国家和教会服务的人”[8]。指导英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一是永恒主义教育。永恒主义鼓吹思想政治教育上的“共同人性”,强调通过集中发展人的理性,并“理智”地加以训练,形成“理性的人生观”,以完成“民主国民”的培养。二是新托马斯主义教育。新托马斯主义鼓吹要将“真正的基督教徒”“有用的国民”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 通过“道德再教育”和“宗教信仰的恢复”, 使公民虔诚信仰基督教,成为“上帝”的信徒。三是国民教育理论。“有用的国家公民”[9]是国民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培养理解国家政治任务、掌握某种职业技能、具有高尚道德品质等特质的国民。

3.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完善人格与独立自主。“和魂洋才”是日本明治维新时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二战后,完美人格、追求正义、自立自强等是日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1990—2005年, 日本把服务民主社会并具有独立性人格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目标[10]。2006年修订的《教育基本法》在坚持“完善人格”总目标的同时,对其进行了细化,如“良好教养”“自主、自律”“正义与责任”“追求真理”“高尚情操”[11]等,并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价值观。

(二)强烈的政治色彩

1.美国将思想政治教育确立为国家战略。美国针对1947年至冷战结束后缩减历史、国民教育等课程,一味增强非国民教育类课程,导致教育对象思想政治状况日下的局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将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到了国家战略地位。《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为将国民培养成“具有爱国主义精神,且反对共产主义”[12]的“好国民”,不仅要求美国大学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中心内容,而且还做出了很多非常具体的刚性规定。与此同时,还要求学校必须挂国旗,让学生唱国歌和向国旗宣誓,教学课程中也充满了美国的政治观、价值观等内容,甚至在儿童电子游戏机里都安装了组合星条旗等软件,更是体现其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以及企图以美国意识形态演变、征服和统一世界的政治图谋。

2.英国全域覆盖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英国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体现在对宗教教育的重视。1944年《巴特勒教育法》要求将宗教课程列为所有学校的必修课,期望达到宗教精英教育和绅士教育的目的。在《1988年教育改革法》的五大领域中,有四项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甚至在另外的“科学教育”中也充满了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同时,将宗教课程和国家课程规定为所有学校都必须开设的基本学习课程。可见,英国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均达到了“课程思政”的要求,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领域覆盖,其强烈的意识形态倾向和显明的思想政治立场是始终如一且持续加强的。

3.日本全面审定了教科书中政治立场。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立场,一是体现于道德教育。这大大提高了国民文明素养、强化了爱国主义精神。二是体现于公正立场。虽然要求教师授课时要保持中立或公正的立场,但政治的阶级属性决定了其中立或公正的实质是让受教育者热爱、赞扬、拥护和践行其“议会制民主主义”。三是审定内容。政府不仅用法律和制度确立了思想政治教育体制,而且规定由文部省负责对思想政治教育教科书进行审定,以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政府的政治主张相一致[13]。

(三)丰富的教育内容

1.灵活与刚性并存的美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所谓灵活,指比较宽松的道德教育内容和宗教教育内容。所谓刚性,尽管联邦政府只提出思想政治教育核心内容,具体内容由地方政府自行决定,但正如美国教育家尼古拉斯·马斯特所强调的:教育是不允许由某一政体任意支配的,政府“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塑造一个体系, 并使课程设置符合自己的特殊需要。”[14]所以,美国对思想政治教育有着相当严格与“硬性”的内容要求。例如,美国法律要求各类学校必须开设政治课程和历史课程,以培养学生坚定的美国价值观和爱国主义精神。

2.中央统一制定日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一是知识完整,包括了自然、个性、法规约束、劳作、国际等陶冶学生情感、锤炼学生精神、完善学生人格等方面的完整知识。二是文化价值。在学校设立了“普通教育课程”,强调文化及民族文化、生态、环境、“国际关系”“世界经济”“美国与世界事务”“家庭与跨文化研究”及中国、印度、东南亚等的研究。满足了受教育者多方面的需求,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三是儒家思想。选择性地继承和实践儒家“忠、孝”“尊师重教”的思想,起到了提高国民素质、凝聚大和民族、增强综合国力的巨大作用。

3.多元生活化的英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一是宗教教育。宗教在英国思想政治教育史上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1870年以前,以基督教对公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1870年《初等教育法》要求在各个区域运用一切手段保证宗教对教学的影响力;1944年《巴特勒教育法令》更是将宗教与教育合一,进一步把宗教理论纳入课程教学之中;20世纪60年代成立了“社会道德委员会”,将公民思想政治教育引向了正规;1988年《国家课程》重申了宗教教育的实现价值。 二是课程教育。以公民教育课程为例,包含了“社区, 多元社会、公民自身、家庭, 民主、公民和法律, 工作、就业和休闲, 公共服务等”[15]方面的内容。三是志愿活动。不仅对志愿者有很严格的招聘标准,而且要求在志愿活动中塑造政治形象和文化符号。

(四)无形的潜移默化

1.课程建设。首先,美国所有课程都回答了三个问题,即通过回答该课程有什么样的历史、涉及到了什么社会和经济问题?在现实中对应着哪些伦理和道德问题?引导学生树立美国的价值理念,达到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素质的目的。其次,日本构建了完整的课程目标体系。日本政府规定, 学校不能将学科知识教育和培养技能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分离,而是虽无“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融合,却收二者融为一体之成效;同时,特别重视仪表、言谈、举止、容貌等隐蔽课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其具有课程目标高度集中、课程内容衔接极强、内容目标贴近现实、发展体现修齐治平、维度反映知情意行等完整的课程目标体系。最后,英国突出了“以文载道”的作用。英国教育家彼得斯就强调,每位教师都必须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在日常教学及管理工作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必须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管理紧密结合,做到寓教于学、“以文载道”。《精神和道德发展》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反映在所有课程当中,以通过自己的学科或课程对思想政治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

2.环境营造。首先,美国提倡“情境化人”。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直观性和有效性,美国建立了许多代表其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的标志物。例如,既代表美国国家价值观和民族精神,又颇具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的自由女神像以及全部免费开放的纪念馆、博物馆等,都是其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理想场景。其次,日本注重“三岁之魂”。为追求“三岁之魂, 百岁之才”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日本形成了完整的环境育人体系。一是确立了“四位(家庭、学校、社会和宗教)一体”的育人主体。二是内外融合的内容体系。外指外观教育,如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渗透于奥林匹克纪念馆、公民馆、博物馆、城市公园、21世纪乐园、青年之家等建筑之中;内指培养学生精神、陶冶学生情感、塑造学生人格。最后,英国强调“四维培养”(自我成长的学生维度、导师关怀的教师维度、发展支持的学校维度、体验共享的社会维度)[16]。

(五)难易的由浅入深

1.美国的标准非常明确。美国不仅制定了养成公民品德的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目标、承担政治责任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坚信价值观念和健康人格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目标,而且制定了与之匹配的具体标准。以美国社会科学十大主题中的“人、地域与环境”为例,就分别对低年级、中年级和高年级提出了不同的要求[17]。这种根据年龄来制定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标准,无疑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由浅入深、由低到高和由易到难的针对性及效果性。

2.日本的内容非常详尽。日本《小学学习导纲要》《中学学习导纲要》《高中学习导纲要》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做了详尽规定。一是小学和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尽管都是从自己、他人、自然、集体等四个方面规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但小学阶段的1-2年级、3-4年级、5-6年级的要求又呈逐严性,中学则要求更高。以关于自己的内容为例,小学阶段5-6年级的要求是: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做事有分寸;树立更高目标,不懈努力地确实达到;珍爱自由,自我负责;诚实;求真与创新、自知等。但中学要求达到: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增进身心健康;怀揣希望,冲向更高目标;自律、自主、实践和负责;追求真理,实现理想;自省校正并完善自我等。高中则要求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尊意识、尊他意识、自律意识、责任意识、为实现“大同世界”而努力的态度[18]。

3.英国的教材内容完整。《英国公立学校德育大纲》规定了宗教教义、社会学科、道德等专门课程,并将教材分为小学和中学两种:首先,小学教材。一是《起始线》。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观点或行为规范解说与学生学习材料等两部分。特别是学习材料不仅以儿童认知来描述,而且以故事、情境来展示。二是《品德教育卡》。包括六套卡片,其中每套卡片都由一个思想政治教育两难选择的故事组成,以正视思想政治教育问题, 帮助学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推理能力。三是《小学生价值学习思考材料》。1-6年级各分为6个标题,即一年级的标题为“我生活中的人”;二年级的标题为“我与他人”;三年级的标题为“决定做什么”;四年级的标题为“价值和生活方式”;五年级的标题为“学习余暇的价值”;六年级的标题为“价值、工作和社会”[19]。四是《应帮助儿童作道德决定》。这是提供给家长教育孩子使用的思想政治教育教材,重在使家长能够掌握教育孩子的恰当方式,以提高教育孩子的针对性。其次,中学教材。《生命线》包括感受、后果和观点等三个单元;《民主中的价值》包括每个年级1个部分,共40个思想政治教育难题,供学生讨论、思考、选择。

二、发达国家思想政治教育对我国的借鉴启示

(一)突出政治功能

讲政治,是所有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共性和育人的头等大事。在内容上,不仅注重价值观念和爱国主义教育,而且更强化了“诚实、忠厚、正直、宽容、守纪等”[20]个体道德品质的培养。在途径上,重视课程教学、隐性课程渗透、校园生活渗透、注重社会服务、重视心理辅导、支持宗教活动等其共性。追求天命与民本、修身与治世、皇权与道统、圣王与知行等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强调“又红又专”。习近平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表明我国教育最大的政治就是立德树人,就是教育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理想信念坚定,爱国情怀浓厚,品德修养高深,知识见识渊博,奋斗精神丰硕,综合素质优异,劳动精神长存的时代新人。因此,首先,要坚定不移地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 坚定“四个自信”,夯实“三观”基石,成为“六有”人才。其次, 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内容, 教育学生爱国、亲民、崇学、勤劳、团结、诚实、守信、守法、奉献。

(二)立法加强教育

以立法方式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发达国家的共同特点。例如,美国有《2000年教育战略》《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法案》《2002—2007年战略规划》《每个学生都成功法案》;日本有《教育基本法》《小学学习导纲要》《中学学习导纲要》《高中学习导纲要》;英国有《巴特勒教育法》《1988年教育改革法》《2002年英国教育法》《国家课程》《精神和道德发展》《英国公立学校德育大纲》等,都是发达国家思想政治教育法制化的具体表现,为他们强制性、持续性、普遍性、效力性和效果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法律保障。因此,应针对思想政治教育文件中存在的强制性、持续性不足,以及理论研究者存在的理论性强实践性不足等问题,进一步修订《宪法》《教育法》《教师法》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内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立法力度,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三)分层设计内容

美国《大学、职业和公民生活框架——社会科课程国家标准》从社会科目对各类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进行了统筹性构建,对打破我国中小学、大学及社会政治生活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分离的状态,并构建开放、多元、整体和系统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不同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具有借鉴意义。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例,首先,从爱国的认知性逻辑层次来看,可以分为:认识国家具体形态的初级层次、认识国家象征形态的中级层次、认识国家抽象形态的高级层次等三个层次。其次,从爱国的情感性逻辑层次来看,可以分为初级层次的情境性爱国、中级层次的理性爱国、高级层次的信念性爱国等三个层次。最后,爱国主义教育的层次性实践:一是小学阶段侧重于孵育学生对国家的浓烈情感。其中,对小学低年级要通过呈现地理表征和优秀物质文化遗产,引领小学生承接国家的血脉并获得厚重的归属感。另外,对小学中的高年级学生则通过引导他们认识重要国家象征,如国旗、国徽等,以及参加祭扫烈士墓、参观人民英雄纪念碑等,以浸染学生的情感,生发出浓烈的爱国情感。二是初中阶段侧重于培养学生对国家的理性认知。例如,通过让学生了解国家的历史和了解国家的现在,使学生在理性判断的基础上生发出国家更加美好的信念。三是高中阶段侧重于引导学生爱国的具体实践。例如,通过鼓励学生参与学校公共事务、引导学生与国家的发展方向耦合[21],使学生自觉地投入为国家奋斗的行为之中。四是大学阶段侧重于培养学生理想目标的实现。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分为理想目标和基本目标两个层次,前者是成为坚定的爱国主义者,进而成长为忠诚的共产主义者;后者是对大学生爱国、爱校、爱家乡的最起码要求。

(四)建构课程体系

首先,小学阶段。主要包括道德法治和语文两门理论课程,以及班队会和参观研学两门活动课程;收获内容为:中华优秀品德、科学思维方式、核心价值观念、家国天下情怀[22]。其次,初中阶段。课程在道德法治和语文之外,增加历史、地理;活动课程在班团会和参观研学之外,增加社会实践。收获内容虽然与小学阶段相同,但收获要求层次明显提高。以语文为例,小学3-6年级时,对于中华优秀品德的培养要求引导学生初步领会“十德”字义;科学思维方式为尝试记忆并分析诗、词、章的奥妙;核心价值观念为讲述核心价值观故事并体会内涵;家国天下情怀为了解和热爱家乡;而初中阶段,中华优秀品德为学习、理解与“十德”有关的诗文,以引导学生掌握“十德”基本涵义;科学思维方式为阅读辨证思维的诗文;核心价值观念为收集与核心价值观相关的传统文化,引导学生讲、写、读、行核心价值观;家国天下情怀为了解国家的过去,特别是解放前后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带来的国力全面提升的映照,激发学生为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再次,高中阶段。课程为思想政治、道德法治、语文、历史、地理等四门;活动课程为社会实践、班团会和参观研学等三项。但收获要求层次又有了进一步提高,仍以语文为例,对中华优秀品德的要求是全面、系统、完整地理解“十德”的内涵;对科学思维方式的要求是从中外文化对比中激发文化自信;对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是倡导学思践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家国天下情怀的要求是从多元政治、文化、制度中增强对祖国的热爱。最后,大学阶段。由“两课”与“七专题”组成,“两课”指马克思主义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门理论课程;“七专题”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中国哲学与传统优秀文化、跨文化交流与调研、中国国情与未来发展、世界发展与热点问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例,学习后要理解习近平对传统美德的倡导,以提高“十德”修养;在科学思维方式上进一步增强对这一思想的认同与践行;系统理解核心价值观对民族复兴的重要意义,并确立价值自信;深刻认识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构建国家治理新体系的思想,等等。

(五)选择适用方法

1.“灌输”与“渗透”相结合。发达国家通常是通过课程教学、隐性课程渗透、校园生活渗透、注重社会服务、重视心理辅导、支持宗教活动等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大特点便是“灌输”与“渗透”相结合,其中,又以“平等性”“隐蔽性”的“无意识”渗透教育方法盛行和见效。这就要求将灌输法、劝导法和讲述法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向“情感性”“平等性”“隐蔽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转变。例如,有效运用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无意识”的进行;借助大众传媒渗透性和广泛性,实现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力度的目标;通过教育者的品行以传道矫正受教育者的价值取向。

2.“显性”与“隐性”相结合。所谓“显”,重在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坚定思想政治教育的立场。例如,彰显突出教育立场、坚守灌输教育方式、发挥课堂教学作用等;所谓“隐”,重在含而不露、柔性灵活地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例如,创新柔性表达方式、丰富教育实践形式、营造教育社会氛围等。通过坚持旗帜鲜明与理直气壮的柔性表达相统一、坚持理论灌输方式与丰富实践教学相融合、坚持发挥课堂教学作用与营造教育社会氛围相协同等方式,达到在“昭显蓄隐”中开展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3.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相结合。习近平指出:“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23]这就要求在通识教育中体现课程思政的价值引领作用,在通识教育中体现课程思政的价值追求。例如,将文化素质教育作为课程思政的重要内容,全力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并突出“教育意识形态属性与挖掘课程德育功能”[33]理念及实践,以实现课程思政的价值追求。

(六)提高教师能力

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既是自己的天然使命和实现要求,也是国家发展和学校建设的迫切要求,这是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然状态”。但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然状态”却是教师多个发展维度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供需不平衡导致其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合力难、思想政治教育培训不及时导致其思想政治教育全面覆盖难、教师职业发展压力导致其思想政治教育精准施策难。而“必然状态”是必须系统推动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提高教师课程思政教育能力、着力夯实教师的组织保障基础。例如,全面开展课程思政专题培训、推动搭建课程思政交流平台、举办课程思政比赛推广示范课程等,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到教师队伍主力军上。

总之,尽管我国与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国情不同、制度不同,追求的政治目标也不同,但她们不仅讲政治,而且很讲政治,并把讲政治渗透到每个场合、每种活动及整个国民,以维护她们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做法值得我们深思及借鉴。由此决定了我们无论何时何地在进行思想教育时,都要永远树牢政治理想、把准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遵守政治纪律,从而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和实践能力。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课程
当活动走向课程 少年已走向未来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