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松 安 娜|江苏省锡东高级中学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均明确提出,到2035 年,要培养造就数以十万计的卓越教师。可见,卓越教师是国家教师队伍建设的应然要求。教师的专业发展往往分为从新手到熟练、从熟练到成熟、从成熟到卓越三个阶段[1]。中学卓越教师是指能够创新而卓著地开展中学教学的优秀教师,如研究型教师、学者与专家型教师、学科特质鲜明突出的魅力型教师[2]。成为卓越教师应是教师个人成长的必然追求。然而,教师通常会从新手教师成长为成熟教师,而只有少数教师能够成长为卓越教师。是什么原因造就了他们成长为卓越教师?他们能够成为卓越教师对普通教师又有哪些启示?本文尝试对一名典型的卓越教师Z 老师进行个案研究,分析该教师的专业发展之路,以期为普通教师提供些许启示。
Z 老师刚满 40 周岁,教龄 16.5 年,但他已在课堂教学、班级管理、论文写作、课题研究、著作出版等领域取得显著成绩,荣获多项国家、省、市级荣誉,目前是其所在省最年轻的英语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笔者于2022年2月到8 月间通过与Z 老师进行深度交流,辅以阅读关于Z 老师的相关报道和Z 老师发表的论文、出版的著作等来收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与归纳,解读Z 老师的专业发展之路。
班级管理指的是教师从事班主任工作。Z老师一入职就担任班主任工作,其所带的第一个班级的各项指标在高中三年均一直遥遥领先于其他班级。欣喜之余,Z老师发现优异的成绩来自于三年近乎“保姆式”的陪伴。为此,Z老师开始反思自己的班级管理方式:是继续事必躬亲,还是将班级交由学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管理?Z老师大胆放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管理,并在实践中逐渐形成自己的一些独特思考,提出“互助型部落”的班级管理模式,即班级是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班级管理与实施日常同伴互助的基本单位,是学生“成才”“成事”“成人”的一个“互助场”[3]。该模式不仅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自我归属感,而且还可以满足学生对安全、社交与自我实现的需求。Z老师说道:
“互助型部落”借助“学习互助”“活动互助”“成长互助”等操作平台,将班级管理发展成一种教育力量,让学生在一种既竞争又合作的全员、全程、全域式班级共同参与和治理模式中,收获主动发现与理解而非被动管理的成长体验,提升自我教育、自主管理与主动发展的意识与能力。
在“互助型部落”中,学生学知识、学做事、学做人,主动发展的意识与能力不断提升,对班级愈发认同。同时,班主任可以走出传统“保姆式”管理思维的窠臼,发动班级成员的力量集体管理班级,从而解放自己的时间用于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可以说,班级管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仅仅取得班级管理的成功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在专业研究领域有所建树。教师的日常工作由各种琐碎平凡的小事和细节组成,如果在做事的过程中缺乏思考,便容易陷入机械重复与麻木应对的状态。Z 老师坚持每天睡前阅读专业书籍和期刊,并反思一天的教育教学实践,用于指导第二天的工作。在这一过程中,Z老师逐渐形成关于教学的独特见解。Z 老师的教学研究可以归结为课例研究、课堂观察和课题研究三个方面。
课例研究是指围绕一节课的教学研究教师和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所进行的种种活动。Z老师不仅重视平时的课堂教学,还对自己的教学以一课一研的形式开展持续研究,从阅读到写作,再到读写结合,形成了一套具有指导意义的读写结合教学模式。针对高中英语读写结合课堂存在的阅读导入缺失、读写时间分配不合理、读写任务相分离等问题,Z 老师构建了英语读写结合ACTIVE 教学模式[4],并在教学实践中对其进行检验。在这一过程中,Z 老师建立了相对稳定的教学模式,提高了自身的教学水平,形成了富有个人特质的教学主张。
课堂观察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借助自身感官及相关辅助工具直接或间接地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根据资料开展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堂观察能够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Z 老师不仅关注自己的课堂教学,而且将课堂观察拓展到各级各类教学观摩课。在这一过程中,Z老师发现,教师的课堂提问和反馈是引发和维持师生有效互动的关键,是影响师生课堂互动交流活动效果和质量的核心。就课堂提问而言,Z老师认为教师应关注自身在问题预设与调控中的教学目标变更与资源生成,以及师生互动过程中意外事件给教学目标达成带来的潜在教学资源。就反馈而言,Z老师将其分为评价性反馈和话语性反馈,并尝试从认知和情感两个角度对反馈的功能进行解读,指出反馈在认知方面具有降低任务难度、标注关键特征和示范等功能,在情感方面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维持交流和减少消极情绪等功能[5]。同时,Z老师也关注课堂体态语研究,并对20 节英语课的教师体态语进行了长达半个学期的观察,提出了教师体态语的使用原则。可见,Z老师在反思总结教学中促进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和专业的发展。
Z老师深知,基于课堂的案例研究和观察只能让他关注一个“点”,而课题研究则引导他探究一个“面”。在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并取得一定成绩后,他逐渐意识到自己研究的局限性,于是开始基于研究问题积极申报课题,拓宽研究路径。例如,Z老师基于“互助型部落”的班级管理模式申报了市级规划课题“‘互助型部落’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的过程有助于Z 老师将其研究连“点”成“线”,而总结经验推广成果又将其研究由“线”延伸到“面”。
教师的专业成长=经验+反思+写作[6]。Z老师善于不断从日常的教学中挖掘问题,并依据经验追根溯源分析问题,通过反思寻求答案,进而在实践中解决问题,最后通过写作不断明晰自己对问题的认识,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可见,教学研究是专业发展的引擎,使Z 老师在持续而又深入的研究中找到了主攻方向,并在成长、成熟的过程中不断积累教育教学经验,逐渐走向卓越。
教师的专业交往是指处于特定专业关系中的教师们,通过心理接触、直接沟通、合作共事,进而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7]。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因而需要借助他人的智慧来提高和完善自己。在对Z 老师自工作以来发表的100 多篇文章进行分析时,笔者发现Z老师工作前十年发表的文章基本上是独立完成的,而之后发表的文章大多为合作完成。当问及原因时,Z 老师说道:“工作以来,我尝试将科研融入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随着研究的深入,我发觉个人力量的单薄和教学研究的孤独。”为此,Z老师利用各种机会,结识有同样教学研究爱好和追求的同行,并根据自己的研究话题和合作对象的擅长领域,与他们组建不同的研究小组,如“英语写作教学研究小组”“高考题型研究小组”等。Z老师的交往对象可以分为专家教师、专业人士和青年教师。
专家教师能给予普通教师以专业上的引导和规划,使普通教师突破思维定式,确立自身优势,明确发展方向。在Z老师的专业发展过程中,其大学时的吴教授和工作时的教研员对其专业发展助益颇大。Z 老师在谈及他和吴教授的故事时说道:
大二年级的时候,学院组织科研论文比赛,我尝试用英文写了一篇论文。初评时,我获得了全院最高分。复评时,我得到了吴教授的盛赞。吴教授勉励我进行教学研究,做一名学术型教师。
吴教授对Z 老师大学期间显露出来的科研天赋的勉励,激发了Z老师的科研潜能,使Z老师在尚未工作时就对自己今后职业的发展方向有了清晰的定位,这无疑坚定了Z老师自工作初就积极投身教学研究的决心。工作后,Z 老师得到了教研员的悉心指导。在多次的听课、磨课过程中,教研员都会帮他指出具体的问题与相应的改进建议,并建议他阅读专业期刊以拓展视野、提高理论水平,做一名研究型教师。专家的引导让Z 老师在入职初期便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有清晰的规划,并积极付诸实践,从而使自己的教师生涯具有较高的起点。
专业人士是各行各业的杰出人士,与他们进行专业交往能够丰富教师的体验。在专业发展的过程中,Z 老师意识到专业人士对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并通过外出学习和交流不断与同行和其他行业的专业人士进行交往,以促进自身专业化水平的提升。Z 老师说道:
他们勤勉踏实的工作作风和潜心钻研的学术精神深深影响着我,促使我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并在教学和研究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Z 老师认为优秀同行和其他行业的专业人士不仅一直激励着他,而且对他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如在多次的投稿和改稿过程中,Z老师和专业领域内的各学术期刊编辑逐渐熟识,并在他们的帮助下不断提升自己的论文写作能力和学术素养。Z老师谈道:
X 期刊始终与广大一线英语教师紧密相连,其发表的文章反映的是“草根式”的学术研究。期刊编辑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在认真研读编辑修改意见的过程中,努力提升自己的论文写作能力。
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的榜样是提高教师专业发展起点、优化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的有效措施之一[8]。Z 老师深知榜样教师在青年教师成长过程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为此,Z老师借组建省名师工作室的机会,积极吸纳各地的优秀英语教师,利用教研活动、资源共享、集体培训等方式引领青年教师成长。Z老师的工作室以培养未来名师、研发精品资源和打造卓越教师共同体为己任,汇聚了一大批有追求、有情怀的优秀教师。Z 老师引导共同体成员立足自身教育教学实践,自觉反思,相互协作,共同进步。同时,众多思路新、闯劲足、能力强的青年教师的加入又促使Z老师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不断走向卓越。
可见,专家教师、专业人士和青年教师是Z老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专家教师可以为Z老师的专业发展指明方向,专业人士可以丰富Z 老师专业发展的体验,青年教师促使Z 老师以更高的标准继续前行。
如果一名教师按部就班,既缺乏专业发展意识,也不考虑专业发展策略,那么他的专业发展肯定会走向平庸化;反之,如果一名教师专业发展意识强、讲究策略,那么他的专业发展会逐渐走向卓越。Z 老师通过高效的班级管理、持续的教学研究和有效的专业交往,使自己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迅速成长,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成长为卓越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班级管理是Z老师专业发展的根本,教学研究是Z老师专业发展的引擎,专业交往是Z老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纵观Z 老师的专业发展之路,笔者认为卓越教师应具备以下特征:
其一,优秀的组织管理能力。卓越教师往往都是优秀的管理人员,他们不仅能进行自我管理,还能管理团队。无论是由学生组成的班级还是由教师组成的团队,卓越教师都能激励团队成员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卓越教师会将班级管理的成功经验迁移到教学实践和专业交往中,使自己一直处于持续的阶段聚焦式教学研究中,并不断拓宽自己的交际圈,获得他人的帮助,助力自己的专业发展。
其二,持续的教学研究动力。卓越教师较早具备专业发展意识,且这一意识贯穿他们专业成长的全过程。他们能够敏锐地发现自身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进而带着研究的态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他们能够自觉运用所学的教育新理念和教学新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反思总结,形成工作经验和教学主张,用于指导下一次的问题研究。
其三,突出的专业交往能力。卓越教师重视与他人的交往,愿意主动分享、合作探究、共同进步。他们有着过硬的专业实力和鲜明的人格魅力,能获得专家教师的眷顾、专业人士的指导和青年教师的靠近。在交往中,卓越教师既能得到他人的帮助,又能协助他人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