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爱晶 黄颖苗|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胡奕娴|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南村中学
读后续写题旨在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包括把握短文关键信息和语言特点的能力、准确运用语言的能力、对语篇结构的把控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1]。有研究者认为,读后续写包含“读—析—写—评”四个环节[2]。其中,“读—析”环节是读后续写能否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它通过引导学生在深入阅读原文的基础上进行深层分析,以实现输出高质量续文的目的。然而,在当前的教学中,“读—析”环节常常停留在语言知识点的教学上,缺乏引导学生对文本的深层内涵进行探究。
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强调以真实的问题驱动学习,注重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学习,需要学生参与到问题设计、解决、决策或者研究调查的活动中,并以实质的成果或者展示会结束[3]。它包含项目准备、项目实施和项目呈现与反思三个阶段。基于此,结合读后续写的材料一般为短故事类记叙语篇,笔者建构了读后续写的“‘读—析’文本”项目式学习模式(如图1所示),并选取欧·亨利的短篇小说《麦琪的礼物》中女主人公Della为丈夫挑选圣诞礼物的部分作为阅读材料进行了教学探索。
图1 “‘读—析’文本”项目式学习模式
一个项目的开展往往从内容的选择、步骤的制订开始。在项目式学习正式开始前,教师要先明确文本内容、项目实施步骤,为学生的项目式学习指明方向。
项目式学习的实施从一个驱动性的问题出发,问题用来组织和激发学习活动[4]。真实性的驱动问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灵感和兴趣。
在这一环节,教师首先提出问题“If you’re required to write a story, what aspects will you consider?”,让学生回忆记叙性故事的要素,为续写故事作铺垫。然后,教师提出问题“If you’re required to write a story continually, what aspects will you consider?”,促使学生将已有的记叙性故事要素图式迁移到新情境中解决新问题。接着,教师呈现2018 年6 月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浙江卷)英语读后续写题目,引导学生明晰续写不仅需要了解记叙性故事的要素,还要分析原文的其他信息。经过上述三个步骤,学生已经对“‘读—析’文本”项目式学习的任务有了明确的认识,即在深入阅读原文的基础上进行深层分析,为续写作铺垫。
计划在项目式学习中起着监控的作用,即监控项目式学习的全过程。首先,教师引导学生以“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学习能力较强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相搭配并保证恰当的男女比例,组建6~7 人一组的项目小组,以确保项目组的学习效果最大化。然后,教师引导各个项目小组商议“‘读—析’文本”项目式学习的过程。有项目小组认为应按照记叙性故事要素开展项目式学习,也有项目小组认为应按照记叙文写人记事的文体结构开展项目式学习。接着,教师提出问题“What other aspects should we consider in continuation writing?”,旨在引导学生了解除了记叙性故事要素和记叙文文体结构外,文章主题和语言风格也需要在续写中得以延续。最后,教师与学生一起制订“‘读—析’文本”计划,形成了“获取基本信息—概括故事大意—分析故事内容—总结故事主题”四个步骤,并根据难易度将四个步骤的活动分为小组合作完成的活动和个人独立完成的活动(如图2所示),为各项目小组的项目行动指明了方向。
图2 “‘读—析’文本”项目式学习步骤
项目实施阶段是“‘读—析’文本”项目式学习的主体部分,学生大部分知识内容的获得和技能、技巧的掌握都在此过程中完成[5]。这一阶段分为获取基本信息、概括故事大意、分析故事内容和总结故事主题四个步骤。
针对记叙文的特点,知晓人物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可以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厘清文本的主线[6]。教师呈现表1(斜体部分为学生填写的内容。下同),让学生阅读原文,获取原文的基本信息。借助表1,学生不仅了解了故事的基本框架,也厘清了原文的人物关系与结构脉络。
表1 故事基本信息
续表
概括故事大意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阅读文本主要脉络的理解,另一方面还可以为揭示核心矛盾及其发展提供可行的思路[7]。在这一活动中,教师提出问题Q1~Q3,引导学生厘清故事基本信息之间的关系,并概括故事大意。
Q1:When,where and who did what?
Q2:Why did he/she do that?
Q3:How did he/she do that?
Q1~Q3 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设计思路,逐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故事大意。Q1 旨在帮助学生厘清故事最基本的信息,即时间、地点、人物;Q2 在 Q1 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因果关系;Q3在Q2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关注主要人物的行为,梳理故事情节。在上述三个问题的引领下,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概括出故事大意“Della wanted to buy a gift for her husband Jim on the day before Christmas. But it seemed difficult because she only had one dollar and eight-seven cents and it was not enough to buy a gift. Later, She found that the most valuable thing was her hair.”。概括故事大意可以使学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故事的“躯壳”,为下一阶段挖掘故事的“内核”作准备。
每一篇好的文本都有其明确的主题,主题之下又有其对应的若干下级意义,这些下级意义与主题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8]。故事内容作为意义的载体,与主题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逻辑关系,分析故事内容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故事主题。解读记叙文文本时,学生可以通过分析故事的情节发展抓住故事主线,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解读人物的性格特点,通过分析文章的主题、语言的内涵体会文章的主旨要义及事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9]。结合读后续写的要求,“‘读—析’文本”项目式学习的故事内容分析包括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分析和语言鉴赏三个步骤。
1.故事情节分析
情节是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在故事中起着主心骨的作用[10]。分析情节有助于厘清故事的发展脉络,为续写合理的故事情节奠定基础。教师呈现表2,让学生细读原文,了解各个情节之间的逻辑关系。
表2 故事情节
2.人物性格分析
人物的性格是通过一系列的事件和行动表现出来的[11]。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待问题所持的态度,可以为续写时的人物描写作准备。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绘制人物性格和情感走向思维导图(一名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如图3 所示,为保持原貌,学生作品中的个别表达或书写问题未作修正,下同),使学生对主要人物形象有直观、立体的认识。
图3 人物性格和情感走向思维导图
3.语言鉴赏
协同是指所产出的语言与所理解的语言趋于一致,实现协同包含模仿成分,涉及他人语言的重复应用,具有巩固或扩张学生语言表征的功能[12]。协同在语言上具体表现为结构启动,即人们在交谈过程中倾向于重复使用自己或对方之前用过的词语或句法结构。结构启动实则是一种模仿重复,能使语言理解更容易,语言使用更流畅[13]。语言鉴赏有助于学生注意到原文中的词语和句法结构,进而在续写时进行模仿,达到较好的语言学习效果。结合读后续写的要求和文学名著的语言特点,教师呈现表3,让各项目小组阅读原文并分析语言特点。这一活动能提升学生辨别词语和句法结构的能力,为续写积累语言素材。
表3 语言分析表
主题是体现在整个作品中对生活的深刻而又融贯统一的观点,是文章的灵魂,起着统帅作用[14]。“矛盾”存在于对立的两种力量——主角与反派、不同的观点或截然不同的道德选择等。故事中的人物不是孤立的,而是必定会与其他人物或现实生活发生碰撞,从而产生一系列矛盾。故事情节的发展就是不断解决矛盾,一个矛盾解决,新的矛盾就会产生,从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矛盾的产生与解决又反映了故事的主题[15]。首先,教师提出问题“What is Della’s desire?”和“What is the reality?”,引导学生思考主人公与现实生活发生的碰撞,即女主人公Della 想要买礼物的愿望与没有足够钱的矛盾。接着,教师提出问题“Through Della’s act to her husband, can you infer the theme of the story?”,引导学生推断故事主题“夫妻间的爱”。这一活动有助于学生掌握故事的灵魂——主题,奠定后续故事续写的基调。
项目成果是项目式学习的结晶,呈现项目成果的过程是一个把输入的信息通过自我消化后输出的过程,是展示学生输入情况的重要形式。各项目小组以图画或文字的形式制作文本分析笔记,并进行展示与口头汇报(其中一个小组的作品如图4所示)。这一过程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相互学习的机会,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图4 一个项目小组的作品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完整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学、评三个方面”,“课堂评价活动应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为检测教学目标服务,以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并提供及时帮助和反馈,促进学生更有效地开展学习”[16]。“‘读—析’文本”项目式学习的评价要求学生不仅要关注学习成果,还要关注学习的全过程,即包括项目式学习过程评价和项目式学习成果评价,以帮助学生全方位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在这一活动中,教师首先呈现表4,带领学生一起根据表4 对图4 进行评价,为学生示范如何从内容、效果、呈现以及语言表达等方面来评价作品,以此引导学生互评“‘读—析’文本”项目式学习的成果。然后,教师提出问题“What did you learn from this project?”和“What do you need to improve?”,引导学生反思“‘读—析’文本”项目式学习的过程,以培养学生主动反思、在反思中学习的习惯。
表4 成果评价表
“‘读—析’文本”项目式学习以真实的问题为驱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旨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基于“‘读—析’文本”项目式学习的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读什么”“怎么读”“为什么读”,进而提高续文的质量。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运用各种技能输入语言,并经内化后输出语言,提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