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苏轼
参横斗转欲三更,
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
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
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
兹游奇绝冠平生。
点评 前不久,苏炳添又上了热搜。原来有网友上传了一张某地苏氏宗祠的照片,其上记载苏炳添为北宋大文豪苏轼的第二十九代孙。随后,#苏炳添是苏轼后代#成为热搜。
其实,这件事情并无实据,不过,把某人同历史上的同姓名人关联起来,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事情。还有网友调侃说:“毕竟苏轼跑步就很厉害:竹杖芒鞋轻胜马……”
苏轼可能是中国文化界最有名的姓苏之人吧。他一生磨难重重,却始终保持乐观昂扬的斗志,保持艰苦卓绝的士大夫风骨。他不仅意志力顽强,还有开阔的胸怀、强大的包容力,可以说是真正活成了大江大海的一个人。
在能体现他这种精神品格的诗词中,我最喜欢的是他晚年所作的《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这首诗写于元符三年(1100年),此时,苏轼被流放海南岛,已经度过了艰苦的三年。宋代的海南岛是不毛之地,苏轼在这里没房没地,缺衣少食,生病了连药都没有。但他却整天乐呵呵的,还努力为当地修桥铺路,兴办教育,甚至为海南培养出了宋代以来的第一个举人。就这样,到了元符三年,宋哲宗去世,宋徽宗即位,大赦天下,苏轼接到放还的诏命,半夜渡海北归时,他创作了这首诗。
参星横斜,北斗转向,已经快到夜半三更。看到星空,让人欣喜,因为这绵绵不绝的风雨终于停下,天终于放睛。云散月明的长空还需要什么来点缀?碧空沧海本来就澄澈清明。“我”空怀孔子“乘桴浮于海”的救世理想,此刻听这风起浪涌,仿佛在听黄帝演奏优美的乐声。虽然被贬到南荒,九死一生,但“我”并不悔恨,因为这次远游所经历的一切,是“我”平生所见最奇崛的风景!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这是多么博大深沉的情懷!正因为有这样的气度与胸襟,苏轼超越了苦难,超越了个人得失,迈入更高的境界,成为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苏东坡”。(文/常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