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规范化培训管理中微信管理模式的效果

2022-12-26 05:33:16易香莲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2年21期
关键词:考核成绩规范化护士

易香莲

护士规范化培训是一项在医学院校基础教育结束后过渡到临床工作的一段时间内接受具有规范化的护理专业化培训活动[1]。随着现阶段患者及其家属的临床治疗需求持续增加,实施合理且有效的护理工作可以明显提高其临床效果,而优质的护理服务则取决于护士的业务能力[2]。对护士进行系统化、科学化的规范化培训成为现阶段医学界的热点,目前微信管理模式逐渐应用于护士规范化培训管理中,有利于培养出大量的满足需求的护理人才,从而整体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3]。本文研究分析了护士规范化培训管理中微信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5月—2019年11月本院接受规范化培训管理的68名护士,纳入标准:(1)均为本科以上学历;(2)经验为2~5年;(3)护士对本研究内容知情且同意参加本次研究。排除标准:(1)依从性差;(2)中途退出研究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名,男14名,女20名,年龄为21~33岁,平均年龄为(27.0±1.8)岁。研究组34名,男15名,女19名,年龄为21~33岁,平均年龄为(27.2±2.0)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研究对象对本研究内容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接受培训的护士实施常规的培训管理方式。主要包括:入院第1周实施岗前培训,其主要培训内容包括:研究时长均为2个月,主要培训护士的医德医风、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医院文化以及患者安全、职业礼仪和沟通技巧等多方面的能力。理论培训完成后,实施手卫生、心肺复苏的多种操作练习和考核,随后实施临床科室轮转。

1.2.2 研究组

对培训的护士实施常规的培训管理方式的基础上进行微信管理模式。微信管理模式内容包括:在护理部、带教老师以及新人职护士三方之间建立共同微信群,带教老师依据带教计划、住培要求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规范化培训方案同时将其发至微信群,相关学员在本科室内所了解的理论知识、典型病例、技能操作和经验分享等多种信息推送给学生,每周更新一次内容,依据工作时间安排学员自行学习,定时开展教师、学生的交流互动,开展网上答疑,将每阶段的理论考核、操作考核和护理风险管理、医院管理制度以及人文素养等内容进行考核,同时将授课课件随时上传到三方的微信群中,利用微信的方式培训管理新入职的护士。研究时长为2个月。

1.3 观察指标

1.3.1 对比两组的理论考核成绩和实践操作成绩

培训2个月后对接受培训的医师进行培训考核,其主要包括理论考核、操作考核两方面,每项为百分制。分数越高则表明成绩越好。

1.3.2 对比两组护士在培训期间发生不良事件的情况

其以给药错误、意外拔管、标本错误与仪器设备问题为主要不良事件。

1.3.3 对比护士专业水平评分

对比两组护士培训后学习积极性、运用知识的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的评分情况,每方面为百分制,分数越高则表明护士的专业水平越高。

1.3.4 对比两组培训护士的满意度

利用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利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其问卷总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45,总体内容效度指数为0.964,效度评分均低于3分,问卷内容效度良好,由带教秘书发放给全部接受培训的护士,发放68份满意度调查表,回收68份,回收率100%,评价应用微信管理模式前后培训护士的满意情况,主要包括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等3个级别。总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人数/总人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理论考核成绩、技能操作考核成绩

研究组的理论考核成绩、技能操作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考核成绩(分,±s)

表1 考核成绩(分,±s)

组别 人数 理论考核成绩 技能操作考核成绩对照组 34 89.51±2.13 85.24±2.43研究组 34 94.20±1.86 92.34±2.00 t值 - 10.526 10.769 P值 - <0.05 <0.05

2.2 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

研究组发生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5.88%(2/34)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23.53%(8/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1,P=0.040)。

2.3 护士专业水平评分

研究组的学习积极性、运用知识的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护士专业水平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护士专业水平评分(分,±s)

表2 护士专业水平评分(分,±s)

组别 人数 学习积极性 运用知识的能力 交流沟通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解决问题能力对照组 34 57.42±1.30 58.94±2.01 63.76±1.87 59.46±1.67 60.43±1.81研究组 34 85.71±1.00 88.67±1.75 87.45±2.02 88.72±1.46 85.63±1.76 t值 - 10.237 10.338 10.243 10.203 10.252 P值 - <0.05 <0.05 <0.05 <0.05 <0.05

2.4 规范化培训管理模式的满意度

研究组对规范化培训管理模式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现阶段,护士规范化培训成为接受医学教育后到护士上岗的关键环节,其对护士是否具有专业性的护理能力产生决定性影响[4]。因此护士规范化培训管理方式的选择成为影响培训效果的关键内容[5]。临床上普遍利用常住培训管理方式事实管理,其具有一定的管理效果,但并不能满足目前护士的岗前培训需求[6]。随着现阶段信息技术的发展,微信管理模式逐渐应用于护士规范化培训管理中,促进培训工作效果趋向于理想状态[7]。

由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理论考核成绩、技能操作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发生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应用微信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接受培训护士的理论、技能考试成绩,同时较大程度上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张遥等[8]学者做过相类似研究,其研究组的理论考核成绩(95.2±1.8)分、技能操作考核成绩(93.3±2.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8.5±2.0)分、(84.2±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发生不良事件的发生率(5.8%)明显低于对照组(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研究结果与本研究结果相似,增强本结果的有效性。主要是因为:(1)常住培训管理模式主要进行集中理论授课和床旁操作示范,但因为临床工作任务极为繁重,极易造成新入职护士的管理方面产生松懈,持续降低新入职护士的学习积极性,无法明确普通疾病的护理要点。而微信管理模式的应用可以较大程度上改善常住培训管理模式的缺陷,同时有效打破培训期间的时间、空间限制[9]。(2)微信管理模式强调由带教老师对新人职护士进行规范化、信息化和专业化的学习管理,搭建起新人职护士和带教老师方便交流和沟通的平台。将传统填鸭式教学的常规教学理转换为以接受培训者为中心的交流互动教学,激发出新入职护士自身的学习主动积极性[10]。(3)实施微信管理模式可以通过微信平台提前将所讲授的知识点发给学生,促使其进行提前预习,进一步激发其学习兴趣[11]。(4)微信管理模式应用有利于以接受培训者牢固掌握其专业知识,同时提高了其综合素质[12]。

由研究结果表3、表4表明,研究组的学习积极性、运用知识的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护士专业水平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对规范化培训管理模式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应用微信管理模式可以明显提高接受培训的护士对培训工作的满意度。同时蔡晓红等[13]学者做过相类似的研究,其结果表明研究组的学习积极性(86.7±1.2)分、运用知识的能力(89.6±1.8)分、交流沟通能力(88.4±2.1)分和自主学习能力(89.7±1.3)分、解决问题能力(86.6±1.2)分等护士专业水平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56.4±1.0)分、(59.9±2.1)分、(64.7±1.6)分、(58.4±1.3)分、(61.4±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规范化培训管理模式的满意度(99.5%)明显高于对照组(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研究结果与本研究结果相似,持续加强本结果的有效性、科学合理性。主要是因为:(1)建立微信管理模式主要依靠应用现代信息化实施护士的培训质量管理,微信作为一种新兴的交流平台,其主要包括:语音、图片和多媒体等多方式,新入职护士基本均用该种方式与他人交流。其可以有效提高新入职护士的接受度,进而提高其对培训工作的满意度。(2)利用微信将有关文件、操作视频发给新入职护士,有利于护士方便地进行有关知识学习[14],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反复多次学习,促进新入职护士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地提高其自我管理和学习积极性[15-16]。

表3 满意度[名(%)]

本研究中在护士规范化培训管理中的微信管理模式在增强培训效果的同时减少了教师与接受培训护士的面对面交流机会,护士与护士之间的关系在短时间内无法实现融洽,临床护理中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适应。未来在护士规范化培训管理中应该微信线上与微信线下两种方式相结合,在保障培训管理有效性的同时,促使临床护士关系趋向于融洽。

综上所述,在护士规范化培训管理中实施微信管理模式可以极大地提高接受培训护士的理论、技能成绩,进而提高护士专业水平评分,进一步降低临床护理工作中不良事件的发生,尽可能保障患者的安全性,从而提高接受培训的护士对培训管理方式的满意度。

猜你喜欢
考核成绩规范化护士
最美护士
安徽医学(2022年10期)2022-11-12 02:41:18
最美护士
安徽医学(2022年9期)2022-09-23 08:02:56
最美护士
安徽医学(2022年8期)2022-08-25 05:51:14
最美护士
安徽医学(2022年7期)2022-07-28 08:21:54
骨科临床教学中实施PBL教学法联合情景体验对教学质量、考核成绩、教学满意度的影响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整合教学模式在内分泌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对综合考核成绩的价值
基于OSCE的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技能结业考核成绩分析
协作式见习带教模式在护理本科生中的应用效果
价格认定的规范化之路
商周刊(2017年23期)2017-11-24 03:24:09
狂犬病Ⅲ级暴露规范化预防处置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