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常法”护理在消化内镜检查患者中的应用

2022-12-26 02:52彭红平
齐鲁护理杂志 2022年24期
关键词:消化道生理消化

彭红平,谢 丹,彭 岚

(宜春市人民医院 江西宜春360000)

消化内镜检查是目前诊疗胃肠消化道疾病的主要手段,可准确反映病变部位及其周围组织患病情况,且能够在检查过程中摘取患者病变处组织行病理检查,利于提高疾病的早期检出率[1]。调查显示,患者得知需接受消化道内镜检查时易产生恐惧、紧张等不良心理,严重者甚至产生抗拒心理,拒绝接受检查,不利于疾病诊疗的顺利开展[2]。有报道显示,患者接受消化道内镜检查后易出现生理应激反应,这种应激反应可能导致患者病情进一步发展,影响后续治疗[3]。因此在检查期间需要给予患者合理的护理干预。有文献指出,常规护理对降低潜在护理风险有一定优势,但在提高患者检查配合度方面效果较差[4]。“五常法”是通过定期组织、定期整改、定期清洁、常规范和定期自律实施的一系列护理方法。“五常法”护理是现阶段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护理模式,能够显著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质量[5];该护理方法能够提高护理人员工作自律性,使护理人员养成自我管理的良好习惯,有利于诊疗操作顺利进行[6]。目前,“五常法”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虽多,但应用于消化道内镜检查患者的相关报道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消化内镜检查患者实施“五常法”护理的效果,旨在为临床提供科学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4月1日~2020年4月30日我院接受消化内镜检查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②无严重心、脑、肾等脏器疾病患者;③无内窥镜检查禁忌证患者。排除标准:①精神障碍患者;②恶性肿瘤患者;③凝血功能障碍患者;④急性咽炎和腐蚀性食管炎患者;⑤接受体外受精患者;⑥急性肠梗阻或急性肠穿孔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双数)和对照组(奇数)各30例。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25~40(33.15±3.24)岁;体重56.00~67.3(61.31±2.12)kg。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24~41(32.97±3.13)岁;体重55.80~68.60(60.87±2.08)kg。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实施。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

1.2.1.1 检查前 详细询问患者有无相关病史,与医生沟通并做相应检查。向患者介绍内镜相关知识,给予相应心理护理,取得患者配合。指导患者禁饮食4~6 h,检查当天禁止服药。有高血压病史患者应服用药物,以稳定血压水平。幽门梗阻患者检查前应禁食2~3 d,必要时洗胃。接受无痛内窥镜检查的患者应在家属陪同下进行。

1.2.1.2 检查后 指导患者在检查后2 h内进温和、无刺激的软质食物,避免过饱,避免强迫咳嗽;12 h内不要驾驶、高空作业或操作机器。如果患者有咽部不适,不要用力咳嗽,以免损伤咽部黏膜,嘱患者定期休息和进食。

1.2.2 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五常法”护理。

1.2.2.1 准备 组织消化内镜室全体员工学习和掌握“五常法”护理的相关知识,成立以护士长为组长的“五常法”护理小组,指定专人负责各手术室、车间、办公室等部门,并在有关药品、仪器、材料、设备上贴相应标签,存放在指定地点。

1.2.2.2 实施 ①常组织:区分常用与不常用的物品,并对应放置于指定位置处;依据消化内镜室各工作区域的工作特点,明确各工作区域常用与不常用物品并做好标记,定点放置;于每周例行检查相应物品,淘汰损坏物品,并及时补充;月底清点各工作区域内物品,将损坏或过期物品报废,及时做好相应物品的补充并按有效期的顺序进行摆放。②常整顿:按照相应顺序有序摆放各工作区域内相关物品,其他相关仪器及设备应定点摆放在相应部位的地标线内,柜子内的物品对应摆放,并贴好相应标签;将各内镜对应做好编号,并按照编号顺序排好。③常清洁:定时清洁各工作区域内污染物,保持工作区域整洁;准确划分各区域,责任到人,确保工作环境明亮、整洁,每周进行大扫除;相关仪器清洗应严格按照清洗标准进行。④常规范:制订各工作区域内相关规范,相关工作按照规范化及流程化进行;按照相关制度做好患者登记工作。⑤常自律:消化内镜室每周例行相关业务学习,总结本周内相关问题及心得,督促护理人员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严格遵守相关工作制度。

1.3 评价指标 ①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生理应激指标,包括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分别于干预前、干预至检查结束后使用心电监护仪(PM-9000A型)检测患者生理应激指标。②比较两组配合度。于患者接受消化内镜检查前使用我院自制配合度调查表(Cronbach′s α为0.86,重测效度为0.88)评估患者对内镜检查的配合情况,调查表参照相关标准,并依据消化内镜检查具体情况制订。完全配合:患者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护理人员工作;部分配合:患者能够完成护理人员安排的工作,但存在消极心理;不配和:患者不能配合护理人员工作,且有较严重的抵触心理;配合率(%)=(完全配合例数+部分配合例数)/总例数×100%。③比较两组满意度评分。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评估,Cronbach′s α为0.89,重测效度为0.87,包括消化内镜室服务态度、内镜室管理、内镜室环境3个维度。各维度采用百分制。得分越高表示患者满意度越高。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生理应激指标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生理应激指标比较

2.2 两组配合度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配合度比较[例(%)]

2.3 两组满意度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满意度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消化道内镜检查具有安全性高、操作便捷等优势,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相关文献指出,在接受消化道内镜检查过程中因相关刺激及部分药物共同作用可导致患者在检查后出现生理应激反应,不利于后续治疗顺利进行。此外,多数患者因不了解消化道内镜检查过程,易产生不良心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降低患者检查的配合度,影响检查顺利进行[7]。故如何提高消化道内镜检查患者诊疗配合度、减轻检查后生理应激反应、提高诊疗效果是当前内镜检查护理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常规护理是现阶段常用的护理模式之一,能够向患者详细介绍操作流程,并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护理,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有研究表明,护理人员实施常规护理时可关注患者的疾病进展,同时能够在护理过程中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对降低护理风险有积极意义[8]。但消化道内镜检查作为一种侵入性检查方法,多数患者会产生紧张、恐惧等负性心理,检查积极性不高,不利于疾病诊疗的顺利开展。消化道内镜检查患者留院观察时间短,在部分药物作用下,可增加过敏反应、感染等相关风险,影响后续治疗。因此需要找到一种能够辅助常规护理来提高患者检查配合度的护理手段。

生理应激反应是指身体在外部环境中发生危险或意外变化而引起的一系列生化系统变化,可调动机体功能,使血压和心率发生显著变化。研究指出,人体长期处于生理应激状态,不利于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安全[9]。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生理应激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五常法”护理能稳定胃肠内镜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减少检查引起的生理应激反应。原因可能是“五常法”护理中的“常整改”和“常清洗”可以营造清洁、干净的诊疗环境,为患者提供舒适的诊疗氛围,减少应激反应的发生[10]。同时,“五常法”护理中的“常态化、标准化”措施,可以使胃肠内镜室护理人员制订规范化、流程化的工作流程,有利于患者更好地了解下一步检查流程,缓解其恐惧、紧张等不良心理状态,以减轻生理应激反应[11]。

除观察生理应激反应变化外,本研究还发现观察组配合度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五常法”护理可提高消化道内镜检查患者的满意度和检查配合度,患者易于接受。究其原因:“五常法”护理模式能够营造整洁、有序的工作环境,促使消化内镜室护理人员养成自我管理习惯,提高配合度,利于诊疗顺利进行,进而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12];“五常法”护理通过提前安排好负责工作的医护人员,减少因工作间无相关人员而需要患者长时间等待的情况,进而提高患者满意度;“五常法”护理可减轻消化道内镜检查患者的生理应激反应,提高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对消化内镜检查患者实施“五常法”护理效果确切,可减轻患者生理应激反应,提高内镜检查配合度及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消化道生理消化
“胃不舒服”未必都是消化问题
大面积烧伤并发消化道溃疡大出血及胸腹腔感染1例
观察消化内镜新技术在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中的应用
探讨消化道早期癌前病变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后的护理干预
大脑如何知觉音乐的形式美?——来自电生理的证据
铜绿微囊藻对锌、镉胁迫的生理响应
妈妈们产后的生理烦恼
消化不良
趴在桌上午睡不会影响消化吗?
1/8德国人有“生理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