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志超 浙江省诸暨海亮高级中学
观察散文要求以作者对身边的人、事、物的观察为基础,以散文的形式表达对观察内容的情感和思考。本专题主要以写景抒情散文的观察写作为基本任务。
从这个维度出发,我们要对一定时间、地点和情境范畴下的景物做细致的观察,要发现景物的特点,感受景物所蕴含的对一时一地或风土人情,或环境风光,或即景情绪等的特殊表现,深刻体悟景物之于自我的关联,发现景物的内涵,赋予景物深层的魅力。如在《我与地坛》中,作者便是通过对不同季节、不同环境下地坛景物的深入发现,将景物的特点与自己不同生活心态下的情绪特征做了深入的关联,给了读者巨大而深刻的阅读共鸣。
本单元的观察散文以描绘景物为主,把山川美景、人文风物等当作主要写作对象,通过描摹其形状、声音、色彩、味道、情态等特性,艺术化地展示景物的特点,反映作者的思考和情感。
在写法上,这类散文主要以描写为主,兼用记叙、抒情、议论等,将景物转化为自己情思寄托的载体,通过个性化的表达,来展现内心独特的观景体验,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如何让写景更好地为情感表达服务,实现情景交融?我们以郁达夫《故都的秋》中以下这个片段为例,来学习几个注意点:
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1.细腻运笔,展现特征
在写景散文中,写景是情感表达的基础。无论面对怎样的景物形象,都要认真观察,抓住它们的特点,通过细腻的运笔,使笔下的景物各呈异彩,形神毕肖。没有特征,其结果必然是千景一面,情感也就自然缺少了依托。在这段文字中,郁达夫的文字看似质朴,实质包含着极其细腻的运笔:“很高很高”“一丝一丝”“疏疏落落”,通过多样的叠词,对秋天的具体景物做了非常细致的描画;天色和牵牛花的色彩,驯鸽的声音、秋草的形态等,从感官的维度写出对秋天的独特感受;天空、日光、牵牛花等都是实写,秋草转成想象,虚实结合之间,把对秋天的喜爱和独特的“挑剔”表现得淋漓尽致。
2.关注层次,言之有序
景物在我们面前的呈现随观察的变换而变化,这种变化往往是无序的。我们在写作时,需要理清写作的顺序,把复杂的景物写得井然有序,才能给人真实可感的阅读感受,才能更好地寄托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写出景物的层次,使读者对景物有一个多角度的立体的感觉。自习梳理这段文字,我们可以发现,从“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到“青天下”“槐树叶底”,再到“破壁腰中”,最后是“牵牛花底”,虽然写了一连串的景物,但作者的观察顺序和下笔的层次非常清晰。同时,在内容上,从天色到秋草,作者按照由实到虚的顺序,一点一点把对秋天的感受晕染开来,让文段内容错落有致,也给了读者非常独特的阅读感受。
3.立足情感,筛选景物
写景散文不是要将所见之景全部进行描绘,而是需要我们依托自己要表达的感情、要展现的思考对景物进行筛选,过滤无关的景物,选择情感指向性明确的对象并确定主次,实现景物间的烘托映衬,从而更好地为情感表达服务。北平的早晨是复杂而多变的,可喧闹,可温馨,自然也可如作者笔下那般清静。为了体现这份清静,作者在《故都的秋》中回避了北平热闹的街巷和此起彼伏的叫卖声,选择了碧绿的天色、青天下的驯鸽、蓝白的牵牛、稀疏的秋草这些清冷的景物,哪怕日光这个温暖的元素,也让它经过槐树叶的遮挡,变成“一丝一丝”的线条,来弱化这份暖意。趋向性鲜明的景物选择让北平秋日清晨的那份清、那份静变得触手可及,这便是依托情感来选择景物的好处。景物的表现力集中了,情感表达自然也会事半功倍。
同是抒情散文,本单元的几篇文章运用的艺术手法各具特色。借鉴这些文章的写法,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散文。以下题目供参考,也可以自拟题目。
1.对我们的校园(村庄或小区等),你也许已经非常熟悉了,但很可能其中还有你未曾留意的一块小天地;同一处景物,你也未必观察到它在不同时间的变化。以“我仿佛第一次走过_____”为题,写一篇散文。
2.四季更替是大自然的节律,每个季节都有它独有的特点。“立春”“立秋”“夏至”“冬至”,这些字眼都能引发很多遐想和回忆。选择一个节气,观察此时的景物和人们的活动,写一篇散文。
(统编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单元学习任务”三)
1.任务导引
这一任务要求学生借鉴本单元几篇文章的写法,观察身边的一处景物,写一篇写景散文,任务要求十分明确。要让写景更有表现力,要让情感表达更能动人,就需要我们认真观察、描摹选定的景物,关注景物与情感的关系,让情和景形成一体。观察时我们既要观其形与色,又要听其音、嗅其味。描写景物时,还可以运用比喻、拟人、夸张、衬托等多种修辞手法,不断地变换描写的角度,使景物特征更加突出,使情感表达更加自然。
2.例文呈现
我仿佛第一次走过湖心岛
李谷一浙江省诸暨海亮实验中学201班
走过规划整齐的马路,走过鳞次栉比的屋舍,走过笔直平静的小河,我终于停在了这里。
穿过崭新精致的长亭,跑过光滑平整的广场,终于有它愿意拦下匆匆前行的我,拉一拉我的衣袖,扯一扯我的手臂,捅一捅我的胳肢窝,叫我停一停。
它派风来了。可初春的风懒,慢慢吞吞地遣了鸟儿来寻我。那不情不愿的懒风推着愉快活泼的鸟鸣声啾啾而来。从哪来?像是来自不远处的梅花树,裹着艳丽的糖衣;像是来自身后的母子雕像喷泉,吟着厚重的诗歌;又像是来自眼前的湖心岛,弯折着所有的笔直,破坏着所有的整齐,搅动着所有的平静……城市几近病态的规整被毫无章法地捣烂,可我却因这混乱而平静,像孩子往平静的湖水里丢了一颗石子,我因淘气的涟漪而驻足。
我仿佛第一次走过湖心岛。岸边的野草丛里藏着几块沉默的大石头,平整的草地因它们而不平整,石头摩挲着我的手掌,那温凉的触感正如这清晨柔和细腻的光。我不禁想起与爷爷在葡萄架下纳凉的夏日,葡萄过滤了热风的燥意,筛选出清凉与甜蜜的果香传递到手边,跟着爷爷手中蒲扇不疾不徐地晃动钻进我的四肢百骸。我翻开石头,石下湿土中不知名的虫儿驮着初见天日的惊慌四散逃开,我连忙松手。可石头已不在原位,懊恼之后才明白,石头尖锐粗糙的身躯原来是保护着这样脆弱的黑暗,它丑陋地说着动听的话:别移动我。错误无法弥补,我自私地再次放任我的目光游荡。
我仿佛第一次走过湖心岛。湖中的小岛被水花揉捏成了圆圆刺刺的形状,岛上几棵矮矮的树正冒着油油的绿芽。可绿色被棕色打败,光秃秃的枝干全然暴露在熹微的晨光中,像青涩的歌女怯怯地展现自己的歌喉,又像初醒的老人缓缓地伸了个懒腰。风呼呼奔来,跑了没几步就“哼哧,哼哧”地喘气。雨丝骤而微,湖水也跟着荡起密密麻麻的雨点,稀稀疏疏的芽苗也不甘示弱地摇摇晃晃,鸟儿重登舞台,抛出叽叽喳喳的撒手锏。一场精彩的辩论赛急急地在周身铺展开来!
我仿佛第一次走过湖心岛!尘埃在水面上、在枝叶间、在新声里旋转跳跃、坠落、滑翔,激起点点光的水花,推开一排排影的浪潮!湖水做墨,长亭是一支画笔,欲笑还羞的小花似开未开,点缀着这自由写意的水墨画卷。雨丝踩着高跟鞋,也踩着随意的舞点,为这流动的画覆上一层朦胧的薄膜,细细装裱。赏画的只有我和偶然路过的云朵。云儿云儿,你会成为天下最好的摄像机,终会在某个骤冷地带来到人间,告诉他们这儿春天的秘密,滋润他们的身心,带来一场又一场全新的歌舞剧。
湖心岛,我曾经无数次在它蜿蜒的小径上,在它浓郁的柳荫下,在它芬芳的花丛间匆匆而过。或许是见我过分匆忙了,它为我处心积虑地密谋了这场“闹剧”,凌乱张扬的活力,喧闹却让人心静。
我仿佛第一次走过湖心岛,我一定会路过一次这样的湖心岛。
点评
作者心思细腻,观察仔细,通过由“匆匆”到“驻足”的变化,引出对湖心岛的生动描摹。作者首先非常细腻地用对“懒风”的猜测,整体概括了湖心岛的特征——因混乱而显得平静,如平静水面中投下的一颗石子。再通过登岛,细致展现岛上的石头、小虫、绿植、细雨等景物,抓住了岛上生命的特点,并注意表现它们与平常“我”匆匆路过时的差别,凸显“第一次”的感觉,为表达“匆匆之后”的心灵小憩做好铺垫。全文综合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动静结合,虚实相生,读来摇曳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