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德兴市第一中学 万炫舟
“妈,你绣这么大一幅,要到猴年马月才能完成。”看着铺满整个案几的白布,我虽然不参与,但看着都头痛——在这么大的白布上一针一线绣出锦绣河山那得花多少时间。
妈就是闲不下来的,下班做完家务就喜欢鼓捣这些。这一次,直接整了幅大的,一空下来就一针一线,不紧不慢地摆弄着。那时正是冬天,天黑得早,台灯的光如同妈妈执着的目光,线与布窸窸窣窣的摩擦声仿佛灵动的乐章。妈妈一次又一次吮着被针扎出血的手指,一日又一日伏案专心致志地完成她的作品,这是她少有的“疯狂”,看得见澎湃的激情与热望。随着时间从针尖流过,一砖一瓦渐渐垒起,一条长城贯穿东西;一鳞一羽徐徐扬起,一只雄鹰翱翔九天;一草一木缓缓生长,一片山林生机勃勃。无数次来回,无数次重复,她将这块荒芜的天宇缀满了一颗颗星辰,每一颗都不可或缺,每一颗都熠熠生辉。
于是,脑海不禁换了场景。信步于博物馆,陶瓷、雕刻、银器,精者则赞之,而不以为意;书法绘画,妙者则美之,并不留心;书籍手卷,巧者则慨之,波澜不惊。可与此时此刻联系起来,不禁想到,这些令人惊艳的作品背后又有怎样艰辛的历程呢?大国工匠徐立平在火药堆里雕刻出航天的辉煌,山东潍坊传统风筝制作艺人手工传承为风筝注入灵魂……我想他们都是“工匠精神”的代表吧。观千古八荒,凡遇“天下大事,天下难事”,均可以“工匠精神”化之。纵使在飞速发展的今天,机器渐渐替代手工,工艺品也许会更精巧,但“工匠精神”是不可或缺的,永不褪色。
工匠精神,不是成功的代名词,而是对过程的肯定与褒奖。环顾四周,从精巧的指甲钳到家常必备的菜刀,从纤巧的竹笠到形式各样的帽子,从简单的自行车到复杂的汽车……无不经历了时间的沉淀、巧妙的设计和“工匠”日复一日的奉献。生活中,每一件物品都是工匠们用心构思、用心打磨出来的,都饱含令人敬仰的“工匠精神”。这一代又一代的沉淀,一世又一世的传承,都闪烁着令人心旌摇曳的光彩。
工匠精神,民之所需,国之所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