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作文教学策略

2022-12-26 19:32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建陵高级中学周波
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 2022年6期
关键词:文体素养文章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建陵高级中学 周波

写作不仅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品质”“文化传承与理解”“审美鉴赏与创造”等四大核心素养是相互嵌合的。

写作不仅是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其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因此,高中教师应对写作予以足够重视,并立足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系统地开展教学,提升写作教学的效率,以实现对学生内在思维与外在能力双向培养的目标。

一、夯实语言基础,开展写话训练

语言是文章的血液,也是信息传递的桥梁。但在高中阶段,很多学生由于对语言的运用不够熟练,因此常常不能准确地在文章中表达观点和看法,导致写作效果不理想,写出来的文章情感不真挚、内容不生动。

因此,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开展写作教学,教师需从最基础的语言训练入手,引导高中生灵活使用语言这种交际工具,使语言成为思想与外界联系的桥梁,提高写作效率。

1.沟通文体,帮助学生熟练转换语言风格

“知为行之始”,现代教学强调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但必须要有清晰的理论体系作为支撑,这样,学生才不会迷茫,在写作时才能使用不同风格的语言文字,写出别具一格的作文。

然而,在日常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恰恰就是欠缺这种能力。受阅读积累不足等因素的影响,一部分学生的文体意识薄弱,无法根据叙事主体选择合适的文体,因而导致写作效果不尽如人意。针对这一情况,教师需强化学生的文体意识,使学生了解议论文、记叙文、诗歌、说明文等文体特征,掌握不同文体的语言表达风格,学习必要的概念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如此才能在写时获得足够的理论支撑,准确找到写作方向,并运用正确的方式写作,提高文章的质量。

其中,“概念性知识”可以理解为学生对不同文体的整体认识,也就是明确不同文体的特点、用途、意义,并能够根据写作表达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文体。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通过“群文阅读”的方式,以教材资源为主线,适当拓展课外文本素材,作为支干,引导学生对不同的文体进行对比,使他们逐渐了解不同体裁的语言特色。

比如,学完《致云雀》这首诗,学生能了解诗歌的创作要素。教师就可以此为切入点,引入一些与这首诗主题相近的说明文、记叙文等,并重点引导学生对比不同文体的语言风格与主旨表达方法,使学生能够明确该如何根据表达需求选择合适的文体,又该如何突出主题。如此,学生在叙事的过程中便不会盲目,而是会为感性思维融入更多理性认识,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而“程序形式”知识,则需要教师在整体认知的基础上,进行更进一步的分解,也就是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文体的成分、排列以及关联,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文章特色,确保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以“议论文”的写作为例,议论文整体可以分为“论证观点”“论证方法”“论证结构”等几个部分。议论文的语言必须客观、理性、严密。学生写作时,需先围绕事物的特征确立观点,以此为主线填充合适的话题,并安排文章的逻辑结构,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写作风格。

2.创新立意——帮助学生准确梳理语言要素

除了语言外,立意也很重要,是文章的灵魂所在。很多教师将文章立意理解成“思维运作”的一部分,但其实可以从“语言构建”的角度理解。

学生在拿到写作材料后,不单要明确写作主旨,还要对材料进行分解和重构,从材料丰富的语言要素中,找到新颖的写作角度,如此才能增强文章的可读性,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因此,教师要加强学生的立意专题训练,这样不但能够有效发散学生的思维,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对语言要素的感知能力,使其可以有效在文本中抓取更多的信息内容。这不仅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也是语文核心素养的真正内涵。

以下面一段写作材料为例:

老鹰从鹫峰俯冲直下,迅捷地捉走一只绵羊。这一幕让乌鸦十分羡慕,于是也想成为老鹰。乌鸦开始用同样的姿态拼命练习,技艺越发熟练,形态惟妙惟肖。这一天,它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勇敢地向一只肥硕的绵羊俯冲而去。它没想到自己的体重太轻,不但没有捉走绵羊,还被羊毛死死缠住。结果被牧羊人捉住了。这一幕恰巧被一个孩子看到了,孩子上前询问:“这是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了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文章立意的创新不仅在于观点新,视角也要新。读完这段材料,学生常规的做法大多是从乌鸦的角度出发确定立意,这样写,角度不新颖,也容易撞车。教师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带领他们分析材料,从老鹰或绵羊的视角入手,确定立意并写作。

文章开头描写了老鹰的姿态,显示了它的“自信”“强大”,但这种“自信”“强大”仅仅是因为“种族天赋”吗?老鹰坚挺的羽毛下,是否也藏着数不清的伤口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你尽管一直在模仿我走路的姿态,却从未真正走到我的路上来。并联系“雏鹰跌落山崖”“断羽重生”等材料,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延展话题——帮助学生广泛积累语言素材

在高中阶段,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语言基础,无需将过多精力用于文采藻饰,而应思考如何将思想、情感融于文字,如此才能有效提高自身的作文水平,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因此,在语文核心素养中“语言建构与运用”思想的引导下,教师需引导学生将目光从教材逐渐转移到生活层面,广泛积累语言素材,感知与现实密切相关的社会、时政、教育、环保等话题,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渐确定价值取向。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社交聊天软件,组建一个话题讨论群。并根据每周、每月发生的实时热点,为学生设置延展性话题,如“绿色经济”“乌克兰”“反诈APP”等,学生可以围绕这些话题,在网上或电视新闻中搜集相关资料与他人分享。这样不仅能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同时也能培养学生文字信息的解读能力,达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二、构建思维框架,支撑表达内涵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思维、直觉思维、辩证思维、形象思维以及创造思维等。而作文即是学生思维活动的直观体现,需要学生用合适的方式将思维展现出来。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进行思维培养:

1.拟定思维框架,理顺逻辑关系

思维逻辑能力不强是学生作文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学生作文的主题新颖,立意深刻,所使用的文体也非常明确,但就是无法将自己的思想准确表达出来,导致文章层次不清,难以使读者准确把握情感主线。

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思维逻辑不清晰,无法通过文本框架将自己的写作思路展现出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从拟定思维逻辑框架入手,引导他们将思考的过程用文字展现出来,从而使文章的结构更加完整。

以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II卷作文真题为例: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3)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4)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

(5)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6)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要求学生从六句话中选择2-3句写作,角度不限。

教师在教学中,便可以引导学生将每句话的关键词圈画出来,找出彼此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而确定写作主线。然后在此基础上填充适当的内容,使文章更具逻辑性。

比如,从第1、3、6三句话可以分别提炼出“自强”“自信”“时代/家国”三个主题,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当前的“一带一路”“中美关系”等话题,从国际形势、公民责任、民族荣誉等角度写作,如此不仅能让学生写出立意新颖的作文,也可以根据关键词将不同写作素材串联起来,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

2.引入信息化教学,思维直观、具体

写作中的思维活动,实际上是学生情感的一种理性外化。高中生的课业压力大,每天局限于校园内部,不仅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同时也导致他们情感体验贫瘠,对事物的认识和见解不深刻。

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培养高中生的写作思维能力,除了要帮助他们建立“理性层面”的逻辑联系外,还要从“感性层面”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如此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才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此外,教师还需正确使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补充丰富的写作素材,通过更加直观的方式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以增强学生的写作“思维张力”。

以“我在故宫修文物”这部纪录片为例,单从题目看,很多学生会认为这是一部科教纪录片,但通过视频感受到了匠人修复文物的那种“凝重”“专注”“压抑”“平静”后,学生更能深刻把握“匠心精神”的内涵。而学生之所以能够深刻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正是因为观看了直观形象的视频,将自己带入视频创设的情境中,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并将这份情感认知通过文字展现了出来。

三、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凸显语言个性

核心素养视域下,语文教学被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可以说在其原有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基础上,又被赋予了“价值导向”的重要功能,强调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其成为个人素质与文化水平综合发展的优秀人才。

因此,对于核心素养目标中的“审美鉴赏与创造”,教师不能单纯从文学艺术的视角解读,而要将其升华到“道德”“品质”“行为”等现实层面,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感知与鉴赏,从而在写作过程中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以2021年“袁隆平先生离世”为例,在消息传出后的短短几个小时内,网络上各种缅怀的文章铺天盖地,如“狠狠吃了三大碗米饭”等。经过深入分析,我们发现,这些文章用来“娱乐”的较多,对袁老先生缺少真正的“尊重”。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布置类似的话题作文,引导学生理性分析,思考该用怎样的语言表达真切的情感,缅怀这位做出杰出贡献的老人。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掌握更加真实地表达情感的方法,也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深挖文化内涵

“关注参与当代文化”是新课标对高中生提出的另一个要求,同样也是对语文核心素养中“文化传承与理解”的深刻解读。对于即将走向社会的高中生,教师需要引导他们正确理解与认识社会,这不仅是教育教学的责任与义务,也是国家对教育系统的根本要求。

对此,教师应鼓励学生丰富文章的内涵,把写作与现实生活对接起来,进一步发挥作文的育人功能。教师可以引领学生感悟当代人物精神,把握当代社会的时代特征,如“大数据”“智能化”“创新意识”等,确保学生能够不断在作文中注入时代精神,在展现良好精神面貌的同时,也能够积淀文化底蕴。

综上所述,为了培养高中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笔者分别从“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品质”“文化传承与理解”“审美鉴赏与创造”等角度探讨了开展写作教学的几点措施,希望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并有效发挥写作教学的育人功能。

猜你喜欢
文体素养文章
第二单元·素养测评
第一单元·素养测评
论中国文体发生与早期发展的途径
强化家庭教育 提升家长素养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明清“四节体”戏曲及其文体价值探赜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