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师寨初级中学 刘艳梅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2021版)指出:“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因此,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写作教学,指导学生文从字顺地书面表达。但学生的写作现状不容乐观,这既与学生自身的阅读和写作积累有关,又与教师的不恰当指导有很大关系。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2012版)要求7~9年级学段的学生在写作方面应达到: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常见应用文。但学生实际的写作现状却不容乐观:写记叙性文章时,600字的记叙文,绞尽脑汁,东拼西凑,词不达意,甚至不能把一件事的来龙去脉叙述得清楚明白,而且缺乏真情实感。写说明性文章,不能按照一定的说明顺序介绍事物;写议论性文章,不能准确表明观点,或选择的材料和观点不一致等。
在传统的写作教学模式下,在作文课上,有些教师只是把作文题目布置下去,就完成任务了。学生看到作文题目,要么不知道怎么写,要么胡编乱造,要么找些相关例文模仿,草草了事。有些教师把如何审题、如何构思、如何写开头、如何点题收尾等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都讲得一清二楚,但是学生在写作时依然如故,很少运用教师讲授的方法和技巧。有些教师认真批改每位学生的作文,打分数,写评语,忙得不亦乐乎,但一个学期下来,学生的作文水平依然进步不大。教师出力不讨好,学生疲于应对,久不见成效,导致教师对作文讲评和学生对写作都失去了热情,这对于写作教学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调动学生写作的热情。语文教材是教师的教学工具,因此首先要利用好教材这一工具,从教材中找到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关键点。
语文教学要以课文为根本,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教育大师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以课文为例举一反三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首先,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改写。
例如,在学习《我的叔叔于勒》时,教师提问:当菲利普夫妇发现于勒是穷光蛋时,唯恐避之不及。如果此时的于勒是个大富翁,菲利普夫妇又会有怎样的表现呢?学生对这一问题很感兴趣,七嘴八舌讨论不停。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点发散思维,发挥想象力,运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烘托菲利普夫妇此时此刻欣喜万分的激动心情,表现他们唯利是图的特点。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运用不同的描写方法,便能写出与课文不同的结局。学生完成写作后,教师可以指导他们小组之间互评,选出本组最优秀的作品在全班展示。教师要及时进行激励性评价,肯定学生的写作成果,这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也能起到促进作用。改写课文故事,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写作潜能,学生自然而然会对写作产生浓厚兴趣。
其次,在讲解课文时,让学生充分揣摩人物的心理,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行扩写。
例如,《故乡》中闰土见到迅哥,“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这里的“欢喜”和“凄凉”很耐人寻味,为何欢喜,又为何凄凉?“动着嘴唇”,闰土想说什么?“却没有作声”,为何如此?“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闰土内心经历了怎样痛苦的挣扎?“老爷”二字包含了闰土怎样的心酸?这样追问,能启发学生理解闰土欲说还休的矛盾心理,并能结合时代背景和闰土的处境深刻理解课文内容。这种启发式提问比单纯讲解如何运用心理描写更有助于学生完成扩写。
此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阅读短小的诗歌,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诗歌写作。例如,学习了《壶口瀑布》后,学生被壶口瀑布的磅礴气势所震撼。笔者据此让学生试着用诗歌的形式把对壶口瀑布的赞美之情表达出来。部分摘抄如下:
虽闻涛声未见水,滚滚如雷予惊吓。
春寒料峭水亦足,龙槽壶口奔万马。
相拥碰撞碎为雪,畅快驰骋跌乱崖。
青山碧天存此水,漩涡飞转无人踏。
遥遥深沟碎身处,消失殆尽在一霎。
急寻散水寻觅出,忽看恰似写意画。
柔而有刚纳百态,中华民族从此发。
挟压摧残皆不服,奋力抗争耀华夏。
我还把学生的优秀习作打印出来,粘贴在了班级的学习栏中,既激发了学生写作的热情,又培养了班级其他学生向优秀看齐的意识。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在心理上渴望得到他人的关注,但有时又怯于表达。在作文课堂上,教师可以尝试多给学生一些口语表达的机会,让学生多说敢说,而不是压抑学生表达的意愿。教师可以选择学生喜欢的话题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例如,学生最头疼的就是作业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写作业的态度,倾诉对作业的“爱恨情仇”,还可以分析为什么不愿意写作业以及写作业的必要性等。这样学生就会有话可说,就能侃侃而谈。他们再把自己在课堂上口头表达的内容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就完成了一篇作文。
在课堂上锻炼口语表达能力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可以给出话题,让学生自告奋勇举手发言,也可以同桌讨论或是小组讨论之后推选代表发言,再让同桌或组内成员补充发言,或者由其他学生就代表发言的内容进行评价等。教师提出的话题也可以作为辩论赛的辩题,让学生展开辩论,正反方成员可以按照学生喜欢的方式组合,如男女生对决、各学习小组联合组队等。例如,在《敬业与乐业》中,梁启超先生说:“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党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统一价值。”笔者据此观点组织了辩论赛。正方学生拥护梁启超先生,认为“大家都是为社会做事”,职业不分高低贵贱。而反方学生则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梁启超先生此话不准确,一个木匠做一张好桌子,需要的知识、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不需太多;而一个政治家要建立一个共和国,需要广博的政治、经济、军事等知识,还必须有博大的胸怀,而一个共和国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事,可能需要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努力,甚至需要流血牺牲。所以,木匠做成一张桌子的价值和政治家建设成一个共和国的价值完全无法等同。
教师在学生辩论的过程中不需要支持或反对某一方,要带着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辩论,肯定他们活跃的思维。但教师一定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绝不仅限于作文课堂上,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也要进行口语表达能力训练。连词成段和仿说,是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训练方法。在预习完新课后,教师可以选择3~5个课文中的词语,让学生试着连词成句或成段。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词语含义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学会词语的运用方法,一举两得。
对课文中的优美语段进行仿写,也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方法之一。例如,《安塞腰鼓》中运用了大量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其中一两句进行仿说。只需要置换个别词语,训练难度降低,学生说的兴致自然就高了。例如,有的学生根据后生们击打腰鼓的热烈“一捶起来就发狠了”,仿说学生放学奔向食堂的场面:“下课铃响了,学生一跑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千百个身穿黑色校服的学生,如千百个被马蜂追赶的光头强,狂奔在热闹的校园里,狂奔向飘散着香味的食堂。”恰当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说出了学生奔向食堂时迫不及待的心情,妙趣横生。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如果没有真实的生活体验,教师讲授再多的写作理论和写作方法,学生也不能把写作和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那么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只能是干巴巴且毫无情感的。写作的源头活水就是丰富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如果让一个几乎没有感受过父母之爱的留守儿童写作主题为伟大的父爱或母爱的文章,是很难写出真情实感的。但如果让他倾诉对父母之爱的渴望,他很可能写出感人肺腑的文章。例如,一位留守孩子在作文中这样写道:“我在心中每天把曾经和你们一起度过的短暂时光温习上千遍,我怕我会忘记自己曾经是一个有父母疼爱的孩子!爸爸妈妈,有时候我会觉得自己像沙漠中的杨柳,一个人孤寂到天明,一个人流泪到天明。我不想自己舔舐伤口,我不想承受孤单的心痛,我想让你们陪我共担风雨和同享彩虹。”只有触及学生内心的感受,他们才能产生写作灵感和写作兴趣。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写作时,一定要挖掘学生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感,让他们有事可写,有话愿说。
陆游曾说过:“工夫在诗外。”写作文也同样如此,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靠课堂45分钟的写作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写日记的良好习惯,但不必对学生做严格的字数规定或题材方面的限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准备一个专门练笔的日记本,每天记录自己的见闻和感受,有则多写,没有则少些。
教师在对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的作文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和指导后,需要要求学生在课外对作文进行修改和完善,进行作文升格。例如,在题为《回家的感觉真好》的作文中,升格前学生这样写道:“爸爸正忙着在厨房做饭,听到我回来了,脸上露出了笑容。”教师提示:“爸爸在厨房怎样做饭?‘我’回来后,爸爸有哪些惊喜的反应?”学生据此加入了适当的描写,升格作文如下:“‘咚、咚、咚……’,我敲响了厨房的门,我已经听到了厨房里锅碗瓢盆的叮当响声。‘谁呀?’是爸爸浑厚的声音。‘我回来啦——爸爸!’门开了,爸爸惊喜地站在门口,美味的菜香从门缝里飘出来,好香啊!他微微地笑着,左手抚着围裙的一角,右手的锅铲正举在半空。我看见他眼里充溢着喜悦——这就够了!他已经把全部的喜悦融入那香喷喷的饭菜中了。”升格后的作文字里行间洋溢着父女之间的温情与爱。
此外,教师可以每周让学生针对本周阅读的课外书写一篇文章,或做成思维导图,或介绍文章内容,或谈读书感受,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不做硬性规定。
真正能打动人心的,应该是触动自己心灵的东西,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为此,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创新,让学生勇于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敢于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在平时的练笔中,教师一定不要打击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但要适当地加以引导,尤其要明确告诉学生写文章要分场合,让学生知道哪些内容只可以在日记里写,不能出现在考场作文中。教师如果能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即便在写作时给他们一些小小的限制,他们也会欣然接受的。
例如,在题为《有一束光照亮我的世界》的作文中,有的学生写道:“游戏,像是一道光,照亮了我冰冷的世界。在游戏中,我纵横驰骋,无所不能,游戏让我发现了自己的能量,找回了自信。”在现实生活中不被认可的孩子,在游戏里找回了自信,教师不能否认游戏的积极作用,但要引导学生不能过度沉迷网络游戏,适度放松即可,还是要立足现实生活,以努力学习为主。
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要以正面评价为主,因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教师要抓住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及时肯定和表扬,激发学生写作的自信心。教师还可以在班级内范读学生的优秀习作,或在教室开辟“佳作展示栏”,每周把学生的优秀作文展示出来,让学生共同学习。这样不仅能让优秀作文的作者产生荣誉感,也能增强其他学生的写作信心。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语要多样化,不能只写套话,要有针对性地给予表扬或提出建议,建立学生作文“成长袋”,记录学生作文进步的轨迹。
教师可以采用专题研讨会的形式开展写作教学,可以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进行活动,让学生互评作文。教师可以先教给学生作文评价的标准,这样每个学生都能真正感受到参与评价的快乐。作文评价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读到的优秀作文,然后由全班学生投票,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作文。教师可以授予得票最多的学生“作文能手”“写作大王”“文学之星”之类的荣誉称号,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真正爱上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