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关于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推进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近日,教育部在北京大学开展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工作集中调研。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孙尧,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龚旗煌参加了调研。
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大学、北京市海淀区、上海市宝山区、安徽省蚌埠市等地分别介绍了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推进教师教学与教研新模式、教师综合评价改革等方面的经验和取得的成效。103家试点单位进行了分组研讨,交流了试点工作经验、问题及下一步工作重点。
调研活动充分肯定了试点单位改革探索取得的成效,进一步深化了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工作对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创新教师教育模式、提升教师队伍治理水平、助力乡村教育振兴重要意义的认识,明确了聚焦教育重点难点、加强与社会各方合作、强化成果的应用转化、重视跟踪评估、强化典型引领带动等工作要求,推进人工智能与教师队伍建设深度融合,推动教师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深刻变革,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为培养青少年科学兴趣、实践能力和低碳节约生活习惯,助推“双减”工作,中国科协、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中央文明办和共青团中央日前联合组织开展2022年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
据介绍,活动主要面向小学高年级及初中阶段学生,组织学生围绕能源资源、生态环境、安全健康相关的17个活动主题,发现身边的科学问题、动手实践、体验探究。
今年的活动重点围绕“低碳生活”“节约粮食”主题,具体内容包括开展小组学习,了解相关知识和研究方法;在学校、家庭、校外开展科学调查实践活动,完成调查实践报告;在班级、年级或学校交流活动成果;通过活动网站提交调查实践报告;等等。活动将于2023年1月公布年度优秀调查活动小组、教师、学校和组织机构名单。
近日,教育部依法批准正式设立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该校是广州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举办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合作办学机构,是教育部建设高水平示范性合作大学的有益尝试。学校融合内地与香港优质教育资源,探索前沿交叉学科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人才,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内地与香港教育融合发展,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依法进行管理,并依法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学校开展本科和硕博士层次教育,按照国家统一招生政策规定招收本科生,颁发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及香港科技大学学士学位证书,依据有关规定实施香港科技大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教育,颁发香港科技大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证书。学校首批开设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智能制造工程等3个本科专业,以及先进材料、智能交通、微电子等15个硕博士专业。学校办学地址位于广州市南沙区。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第三所内地与香港合作大学,前两所分别为2005年设立的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和2014年设立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此外,香港城市大学(东莞)近日也获批筹备设立,待完成筹设工作后,可向教育部申请正式设立。
日前,辽宁省教育厅召开暑期“双减”工作部署会,要求合理做好学校暑期安排,加强暑期作业管理,严控暑期作业总量,严禁布置要求家长完成或者家长代劳的作业。
辽宁省教育厅要求,今年暑假期间,各地要重点围绕校内“三提高”、校外“两严格”,系统梳理“双减”政策实施一年来各项工作任务落实情况,全面查摆问题和不足,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改方案和下一步工作计划,深入推进“双减”改革取得新成效。暑假期间,严禁在职中小学教师违规有偿补课,发现顶风违纪的教师,要依法依规从严从重处理;广泛开展学生暑期安全教育,严防各类安全事件发生,严格落实暑期疫情防控要求,督促学生做好健康监测;学校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暑期活动,丰富学生暑期生活,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家国情怀。
学科类“隐形变异”等违规培训将成为暑假期间严厉打击对象。按照辽宁省教育厅统一部署,各地将全面开展校外培训机构暑期专项治理行动,通过日常监管、巡查暗访等方式,严厉打击学科类“隐形变异”等违规培训。全面对接校外监管服务平台,做到校外培训机构纳入平台全覆盖,切实提升校外监管智能化水平。加强政策宣传和社会监督,引导家长积极配合和监督学校开展“双减”工作,推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形成共同关心支持“双减”工作的良好氛围。
《陕西省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若干措施》日前发布,陕西在提能力、拓平台、优环境、强保障等4个方面创新举措,助力“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大力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工程。
陕西提出,全生命周期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围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构建校校、校企、校地、校所协同育人机制,推动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设培育一批高水平创新创业学院(实验班)、“双创”实践教育中心,鼓励高校设立创新创业微专业。完善弹性学制,允许学生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
陕西明确,高质量高标准打造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实施校外“双创”导师专项人才计划,探索驻校企业家制度,校外“双创”导师数量与在校学生人数比例不低于1∶2000,驻校企业家每校不少于3名。
陕西要求,发挥社会创新创业平台作用。充分发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丝绸之路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平台等平台作用,加速产业链和创新链“两链”深度融合,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与平台有机衔接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快构建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环大学创新经济圈。
陕西提出,落实大学生创新创业减税降费政策。加大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支持力度,将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情况作为因素纳入高校财政拨款制度改革体系。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年度内从事个体经营,符合规定条件的,在3年内按一定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个人所得税。
黑龙江省教育厅近日发布教育赋能创意设计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全面推进实施教育赋能创意设计产业发展“六大行动”,即人才培养提质行动、师资队伍优化行动、成果转化提升行动、产教协同育人行动、对外交流合作行动、文化传承创新行动。
黑龙江明确,到2025年,推动设计类人才培养供给侧与创意设计产业需求侧更加匹配,教育对创意设计产业的服务支撑引领能力更加突出,教育与产业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的融合发展格局更加合理,为黑龙江创意设计能级提升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到2030年,教育整体服务创意设计产业发展能力显著提升,成为更好适应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快变量”。
黑龙江提出,围绕创意设计10个重点领域,布局建设10个左右“设计+”学科专业(方向),重点支持20—30个创意设计一流学科专业,建设10个左右创意设计学科专业集群,建设2—3个卓越创意设计人才培养基地、10个左右人才培训和实践基地。建设3个左右创意设计产教融合试验区、10个左右创意设计与“双创”融合示范基地、10个左右“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同时,围绕产业设计化、设计产业化,建设一批协同创新中心和创意设计企业项目库,推进一批高水平成果转移转化;引导校企共建“龙江设计”元素库;组建龙江创意设计人才库,打造龙江创意设计数据“富矿”。
日前,上海市教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做好2022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工作的通知》,《2022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请本市户籍评分办法》作为附件一同公布。《办法》提出,在沪各研究所、各高校应届硕士毕业生,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应届硕士毕业生、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设学科应届硕士毕业生,符合基本条件即可直接落户。
根据《办法》,上海市行政区域内的党政机关,在上海市登记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符合上海市产业发展方向、信誉良好、注册资金达到人民币100万元(含)以上且2021年5月31日前在上海市注册登记的企业,若直接录用非上海生源毕业生的,可以为录用人员申请上海市户籍。非上海生源毕业生条件包括:遵守法律法规及学校规章制度;列入普通高校国家统一招生计划,不属于定向和委托培养,完成学业并于2022年取得相应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在校期间未与任何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或人事聘用关系,未缴纳社会保险等。
《办法》还明确,在沪“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在5个新城、南北地区重点转型地区用人单位工作的,符合当年度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申请上海市户籍办法规定的基本条件即可落户。
近日,山东省青岛市教育局发布《关于统筹做好全市义务教育学生暑期托管服务工作的通知》,提出托管服务形式和内容更加灵活,进一步深化实施“双减”,让学生过一个安全快乐有意义的假期。
《通知》要求,今年暑期托管坚持公益普惠原则,适当收取托管服务费用,收费标准为不超过每人每天24元(不含中餐费),专款专用,对家庭困难学生免收服务费用。同时,积极争取各级共青团、工会等支持,充分利用村居(社区)文体活动场所及青少年宫、妇幼活动中心、体育馆、博物馆、科技馆等社会公益场所协同开展托管服务。
为进一步方便学生和家长安排暑期活动,今年该市暑期托管分为四期进行。托管方式分为学校托管和社会托管两种方式。其中,学校托管以线下托管为主,必要时可以线上托管作为有效补充。每班人数以40人左右为宜。
“托管,就是要保障学生在假期里健康快乐地成长。”青岛市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市教育局局长、党组书记姜元韶介绍,每天的托管服务时间为早上8:30至下午5:30。各学校可根据实际,经与家长沟通一致后,对托管时间进行适当调整,为家长提供灵活方便的服务,进一步缓解假期孩子“看护难”的问题。
近日,在天津市蓟州区各社区服务站,都可见到设置在显要位置的安全宣传站点,师生志愿者身着红马甲、佩戴红袖标现场宣传防溺水等安全知识。这是今年蓟州区教育局为强化学生防溺水安全工作所出台的一项刚性措施。
随着气温的升高,学生溺水事件进入高发期。蓟州区教育局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园周边、附近社区、属地村镇设置700余个安全宣传站点,开展各项安全志愿宣传服务。不仅如此,蓟州区教育局还出台了加强防溺水警示教育、开展全员家访、强化家校协同、创新管理机制、丰富活动载体、强化制度落实、上好安全课、加强学生在线管理、助力属地巡护和全面压实责任等十项“硬核”预防学生溺水工作举措,全力构筑安全防线。
该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花宜春表示,通过宣传站点的集中宣讲、多渠道多途径的广泛宣传,“防溺水”安全宣传教育真正注入了学生的头脑,也让广大家长的安全教育和监护意识明显增强。
日前,在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河南省“奋进‘十四五’建功新时代”系列第十二场新闻发布会上,河南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董玉民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介绍了河南确保随迁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权利的相关举措,明确表示将继续优化入学流程、简化证明要求,全面清理取消不合规的随迁子女入学证明材料及其时限要求。
董玉民表示,保障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事关教育公平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河南明确提出,完善随迁子女就学机制,进一步强化流入地政府责任,坚持“两为主、两纳入”(即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将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城镇发展规划和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切实优化随迁子女入学流程和简化证明要求。河南省教育厅发布的《关于做好2022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对随迁子女就学工作作出进一步安排部署,全面清理取消不合规的随迁子女入学证明材料及其时限要求等。
据了解,2021年,河南省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约1493.37万人,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总数约87.74万人,其中,在公办学校就读率达到90.56%。河南也将继续增加公办学校资源供给,坚持义务教育国家办学主体和公益属性,切实维护随迁子女享受免费义务教育权利。
广西梧州日前出台《梧州市基础教育“强师惠师”实施方案(2022—2024年)》,明确将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经费保障、督查监测,全力提升全市基础教育师资队伍整体素质。
梧州提出“强队伍”,扩宽渠道创新招引,加大教师补充力度,完善优秀教育人才引进机制,至2024年,新补充教师5000人;聚力补充乡村教师,实施地方公费师范生培养计划、“特岗计划”和广西优秀退休教师乡村支教计划,缓解乡村和基层学校教师紧缺及结构不优问题;配齐配强教研队伍,鼓励从优秀一线教师中选拔任用专兼职教研员,严把教研员入口关,建立教研员退出机制。
在“优培养”方面,提升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养,坚持思想铸魂,坚持价值导向,坚持党建引领,全面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实施师德专题教育,建立师德师风先进典型选树常态化机制,实施师德考评和师德监督体系;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实施教师全员培训,实施“国培计划”“区培计划”和“市培计划”,分阶段、长周期、深层次实施名师、名校长、名教研员培养工程,加强“三名”工作室建设。到2024年,新培养市级以上名校(园)长50人、名师100人、名教研员20人;新增市级名校(园)长工作室10个,名师、名教研员工作室2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