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斤澜
矮凳桥街背后是溪滩,那滩上铺满了大碎石,开阔到叫人觉着是不毛之地。幸好有一条溪,时宽时窄,自由自在地穿过石头滩,带来水草野树,带来生命的欢喜。
滩上走过来两个女人,一前一后。前边的女人挎着个竹篮,它简直有摇篮般大,里面是衣服,看起来很重。前边的女人一路拱着腰身,支撑着篮底。后边的女人空着两手,几次伸手前来帮忙,前边的女人不让。前边的女人四十岁以下,后边的女人四十岁以上。前边的女人不走现成的小路,而是从石头滩上斜插过去,走到一个石头圈起来的水潭边,把竹篮里的东西浸在水里。前边的女人全身都轻松了,吐出一口长气,望着后边的女人。后边的女人走不惯石头滩,盯着脚下,挑着下脚的地方。前边的女人说:
“这里比屋里清静,出来走走,说说话……再呢,我要把这些东西洗出来,也就不客气了。”
说着就蹲下来,抓过一团衣服,按在早铺平好了的石板上,拿起棒槌捶打起来,真是把擦汗的工夫也节约了。
看起来后边的女人是客人,转着身子看这个新鲜的地方,有一句没一句地应着:
“水倒是清的,碧清的……树也阴凉……石头要是走惯了,也好走……”
“不好走,一到下雨天你走走看,只怕担断了脚筋。哪有你们城里的马路好走。”
“下雨天也洗衣服?”
“嗐,现在一天是一天的事情,真是日日清,月月结。”
客人随即称赞:
“你真能干,三表妹,没想到你有这么大本事,天天洗这么多。”
主人微微笑着,手里捶捶打打,说道:
“事情多着呢。只有晚上吃顿热的,别的两顿都是马马虎虎。本来还要带孩子,现在托给人家。不过洗完衣服,还要踏缝纫机。”
客人其实是个做活的能手,又做饭又带孩子又洗衣服,这样的日子都过过。现在她看着人家干活,两只手却不知道放在哪里好。左手搭在树杈上,右手背在背后,都要用点力才在那里闲得住。客人不觉感慨起来:
“也难为你,也亏得是你,想想你在家里的时候,比我还自在呢。”
主人放下棒槌,两手一刻不停地揉搓起来:
“做做也就习惯了。不过,真的,做惯了空起两只手来,反倒没有地方好放。乡下地方,又没有什么好玩的,不比城里。”
客人心里有些矛盾,就装着见过世面的派头,给人家看,也压压自己的烦恼:
“说的是,空着两只手不也没地方放。城里好玩是好玩,谁还成天地玩呢。城里住长久了,一下乡,空气真就好,这个新鲜空气,千金难买。”
单夸空气,好比一个姑娘没有什么好夸的,只得夸她的头发。主人插嘴问道:
“你那里工资还好吧?”
提起工资,客人是有优越感的,却偏偏埋怨道:
“饿不死吃不饱就是了,连奖金带零碎也有七八十块。”
“大表姐,我们也搞承包了。我们家庭妇女洗衣店,给旅店洗床单,给工厂洗工作服都洗不过来。”
“那一个月能拿多少呢?”客人有些急迫地问道。
主人不忙正面回答,笑道:
“还要苦干个把月,洗衣机买是买来了,还没有安装。等安装好了,有时间多踏点缝纫机,还可以翻一番呢!”
“翻一番是多少?”客人急得直接问道。主人停止揉搓,去抓棒槌,顺便伸了伸两个手指头。
客人的脑筋飞快转动:这两个手指头当然不会是二十块,那么是二百块?
客人回过头来说道:
“还是你们不封顶好,多劳多得。”
“不过也不保底呀,不要打算懒懒散散混日子。”
客人两步扑过来,蹲下来抓过一堆衣服,主人不让,客人已经揉搓起来了,一边说:
“懒懒散散,两只手一懒,骨头都要散……乡下地方比城里好,空气新鲜,水也碧清……三表妹,等你大侄女中学一毕业,我就到乡下来享几年福,你看怎么样?”
(选自《十月》1984年第6期,有删改)
解读
在时代的洪流中,总会出现一些弄潮儿,他们凭借智慧与勤劳,努力改变自身的命运,走在时代的前列。本文是以20世纪80年代作为时代背景的一篇小说,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文章的意义也有所不同。
本文的主人公“三表妹”,是一名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普通农民。通过农村实施的承包制,她以辛勤劳动改善生活,令人感到敬佩。“大表姐”是城里的劳动者,在表妹面前,她是有优越感和虚荣心的。但在得知“三表妹”如今的工作方式与实际收入之后,“大表姐”的观念发生了变化,而这也从侧面体现出她同样渴望通过辛勤劳动改善生活的想法。
本文采用了景与人相切换的方式展开叙述,这里的“景”既指真实的自然景物,也暗喻时代的大背景。综合来看,本文展现了农村改革开放后,人们在精神和物质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赞颂了劳动之美,讴歌了正在变革的伟大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