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
——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能力现状研究

2022-12-26 05:13赵靓杨天华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29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语言

赵靓,杨天华

(西北民族大学,甘肃兰州 730000)

为更好地培养能“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有用人才,高校肩负着育人的重大使命。本文从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的能力出发,探究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大学4年中的现状及变化,分析制约其能力进步的要素,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的教学模式和理论框架。

1 研究现状

自美国社会语言学家Hymes 在1972年提出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的概念以来,跨文化能力研究逐步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国外的跨文化能力研究呈现出从西方视角[1]到多元文化视角[2-5]的发展变化。近年的研究也反映了对跨文化能力全球化语境的关注,体现了跨文化能力新的发展趋势。

国内的跨文化能力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逐渐对跨文化能力的构成要素基本形成一致的认同,即知识、技能、态度和意识维度[6-7]。另有学者结合本国国情构建了跨文化能力培养模型[8-12]。所以,在当前“讲好中国故事”的新时代语境下,研究者们从外语教学视角出发强调文化因素对树立本土文化认同具有一定重要性[13-17]。

2 研究设计

本研究运用互动社会语言学理论的框架,考察英语专业一年级至四年级的本科生用英文讲述中国故事的能力现状与所面对的困难与挑战,来分析目前高校学生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的障碍因素。数据收集分为问卷调查和半结构性访谈两种形式,重点讨论英语专业大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所具备的中国文化输出能力。

研究首先就学生对“中国故事”的理解和英文讲述能力进行调查,参与学生被要求用英文讲述一个中国故事。在经过所有研究对象的同意后,这一部分进行了视频录制。结束录制的同学紧接着参加以视频内容为主题的访谈。四个年级共有63 名学生参与,一到四年级的参与人数分别为16 人、17 人、16人、14 人。

3 研究结果及分析

从视频中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同学都非常紧张,而能够在规定的3 min 内用英文完整讲述一个中国故事的同学屈指可数。常见的情形是语句断续、选词犹疑,甚至沉默。不可否认的是,录制视频这种形式给同学们增加额外的紧张感,但是这种紧张感是研究者有意模拟他们在非母语交际中的感受,以确保他们不会因为摄像机后面的学生或教师是熟人而对研究产生不严肃、随便应付的态度。

3.1 对中国文化了解不足:“中国故事”讲什么?

面对什么是“中国故事”的问题,八成以上的被访者将中国故事概括性地总结为中国文化,其中大部分学生又将其定义为“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历史故事”“日常习俗”“生活习惯”等概念。有个别学生提到“当前中国的发展”“科技发展”等词语。很多学生表示自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比较少”“不是很深入”,基本停留在中小学及大学的课本知识、课堂教学和日常随机获取的碎片式内容。

通过分析来看,学生们对“中国故事”的了解存在两个明显的问题。第一,简单认为中国故事就是中国文化,而中国文化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例如“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中等,大部分都是一些基础性的知识,并且基本来自课堂书本的学习了解”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比较浅显” 两种回答。第二,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比较肤浅,不深刻,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如“对中国文化的了解程度还不太深,只是从电视新闻媒体、一些书上了解到一些东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不够深入,需要进行专业的学习才行”。可见,学生对“讲好中国故事”的理解较为浅显,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存在深度和广度层面的欠缺。

3.2 英语表达能力欠佳:“中国故事”用英文怎么讲?

在“英语讲述能力”这一主题下,被访者首先被要求用英语讲述“夸父逐日”“愚公移山”“亡羊补牢”等成语故事。这一部分几乎没有学生能完整地完成讲述,因为“传统文化故事的了解不足”“有一些专业术语的积累比较少”“好多词不太会说”等原因。有3名学生认为讲述效果取决于自己对某方面的了解程度,只有2 名学生表示自己能够讲好传统文化故事,但是“需要提前准备一下”。

在被要求用英语讲述某一个自己印象深刻的文化现象或跨文化交际经历时,学生们认为有“有时候想不起来合适的词”“不知道怎么翻译那个词” 或者“单词贮备不足”等几方面原因,而词语选择和词汇量被学生们看作是交际过程中的最大障碍。另一个被认为阻碍有效交流的因素是口语能力,觉得“如果用英语讲述不太行,是因为自己口语不太行,方言对英语口语影响比较大,n 和l 分不清楚,很难纠正”。

绝大多数学生英语交流仅限于课堂交际,在英文讲述能力方面整体不尽人意,除缺乏对传统文化故事的深入理解,也缺乏相关词汇的积累、讲述能力的训练。尤其是在术语翻译和词汇量上,学生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困难,而在英语交际的语境中,大部分学生因为词汇匮乏而难以做出及时反应,或因为词汇量不足而难以正确、清晰地传达个人观点。

大多数学生表示:“如果让我讲述中国传统文化故事可能讲得不是太好,因为自己对这方面不是很了解,平时自己对这方面也不是很关注,如果突然问我,要表达好这个故事就会有点难,只能讲点皮毛。因为现在英语水平不是很高,尤其是自己的口语表达,用英文讲述的话就会更难。”总体而言,学生的英语讲述能力还停留在语言的基本表达上,不善于利用交际策略和生活工具解决英语讲述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3.3 跨文化交际能力欠缺:怎样讲“中国故事”?

绝大多数学生提到他们的英语交流仅限于课堂交际,缺乏英语语境的现象较为突出。有个别学生表示自己在实际交流中很难对本族语者做出及时反应,同时在交流过程中,仍担心自己的表述是否合乎本族语的表达习惯。仅有3 名学生明确表示其英语水平不会影响他们的日常交际。此外,有5 名学生对自己的口语能力、自信心和语言思维表达等方面表示担忧,仅有1 名学生表示可以利用现代科技解决语言表述难题。

在用英语交流的跨文化语境下,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表示:交流会受限于自己的口语能力,因此缺乏足够的动机与外国人交流。其余三分之二的学生则表现出强烈的交流欲望,但是在交流中,他们会因为语言表达中的一些不确定性因素而感到紧张。还有部分学生表示:“如果遇到外国人,我不渴望和他们交流,和外国人交谈的紧张程度取决于口语水平,就我现在的水平而言还是会比较紧张,因为在交谈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障碍,对方理解不了我的意思。”

在和外国人的交谈中,学生选择的话题较为多样,话题热度排名由高到低依次是视情况而定、日常话题、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对方对中国的印象等话题。在这样的交谈中,有12 名学生表示自己会主动讲述社会现状、风俗礼仪、饮食旅游、传统经典等中国文化,3 名学生表示只有出现了话题点才会进行讲述。

在跨文化语境下,学生具有较强的探索动机和传播中国文化的强烈愿望,但是在交流中缺乏语言自信,而交际中的跨文化意识也比较薄弱,整体表现为跨文化交际能力不足的现象。

3.4 跨文化能力的自我评价随着年级增长而增强

综合所有访谈学生的调查结果,分析发现大一到大四的学生对自身英语水平的评价具有一定的差异,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整体评价与年级呈正相关趋势。

在“了解中国故事”的选项中,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的自我评价差异不大,三年级和四年级的打分则有明显增长,学生提到三年级开设的《中国文化概论》课对他们表达中国文化的词汇和内容有很大帮助。

而英语讲述能力在大学四年里只是缓慢地提高,三分之二以上的学生对自己的口语、词汇、正确表达仍表现出不自信的态度。

二年级和三年级学生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自我评价呈突出提升趋势。学生们认为在大学二年级第二学期和三年级第一学期分别开设的跨文化交际和语言与文化两门课程对自己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有显著帮助。而四年级学生认为,四年级课程明显减少,自己对英语学习和跨文化交际的信心也随之减少了。

综合来看,对中国文化和中国故事的了解不够深刻、系统以及英语讲述能力的不自信造成学生跨文化策略的欠缺,从而导致了综合的跨文化能力不足。

4 研究结论

从调查结果来看,英语专业学生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的能力主要受制于3 个方面:对中国故事的理解模糊,英语叙事能力不足,跨文化交际策略欠缺。针对这3 个主要问题,本文提出“中国文化素养—英语讲述能力—跨文化策略训练” 的教学构思和理论框架。

4.1 注重外语语言基础教学中的中国文化素养积累

讲述中国故事的前提是对中国故事具有全面、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在外语语言的基础教学课程中,从教材内容到教师授课,都需注重培养学生的中国文化素养,应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为基础,延伸了解和学习中国故事所包含的多方面内容,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与自豪感,提升其道德品质与人文素养。作为中国故事的讲述人,当代大学生自身是中国故事的一部分,也是这个时代的亲历者和见证人,只有具备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坚定的文化自信,才能讲出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

4.2 加强英语讲述能力的训练

从语言能力的角度来说,对语音语调、词汇语法、写作演讲等必修内容的教学必须与时俱进,在教材、教学法,以及教师本人聚焦大纲的同时,更要加强语言与文化的结合教学。语用能力和策略能力要求语言学习者在目的语语境中能够自如地运用语言能力进行交际。英语讲述能力也成为亟须提升的一项基础能力。词汇积累、应变能力和现场表现力也需要在课程教学中得到重视,尤其是在语音、演讲与辩论等实践课程中,教师应当尽可能多地设计学生用英文讲述的任务并及时反馈,形成良性循环,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4.3 加强跨文化策略的教学与应用

除了提升中国文化素养,加强英语讲述能力的训练之外,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还需要学习跨文化理论及策略。如研究所示,学生在学习跨文化交际、语言与文化等课程之后,对自己的跨文化能力评价有了显著提高。这说明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另外,跨文化能力的训练不仅要扎根于课堂教学,还要走出教室,鼓励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这一课题的科研与实践。指导并支持学生进行相关课题的研究,从身边的跨文化现象着手,从个人文化、宿舍文化、班级文化、院系文化到地域文化、国别文化,去发现、调查、分析、探究不同文化间的异同,以及如何在不同的文化之间,利用求助对方或他人、转换话题、规避争论、观望等待等基本技巧来进行沟通与交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需要更多的实践性和精细化操作,课堂内外结合,理论实践结合,教学科研结合,才能得到更加有效的训练效果。

5 结语

通过对英语专业学生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能力的调查,可以发现英语语言能力和文化因素成为跨文化交际的重要制约因素。除了将跨文化意识贯穿于基础语言教学之外,以跨文化交际为目的的外语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应该将目的语文化和本族语文化二者兼容并举。对两种文化进行对比研究是消除语用失误和文化失误的重要途径。带着跨文化意识去进行对比性的语言学习,不断地在实践中训练跨文化能力,是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的关键要素。基于此,本文提出“中国文化素养—英语讲述能力—跨文化策略训练”的教学构思和理论框架,希望对英语专业以及其他外国语言专业的学生在用外语讲述中国故事的能力提升上有所帮助。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语言
情景交际
交际羊
语言是刀
两块磁的交际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我有我语言
论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调解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