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健康教育中心科普室副主任 李 涵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可这样一个“健康杀手”很会伪装,常被误以为炎症或其他疾病。 因为很多人不了解、不重视,遗憾地错过了早期的治疗时机。
膀胱癌是一种“低调”的恶性肿瘤。 它不像大多数肿瘤那样,可以通过影像学检查见到大小、形状明确的肿块; 也不像前列腺癌等,可以通过抽血化验筛选出特异性的血清标志物,而是缺少特异性的早期筛查指标,甚至连它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患者出现肉眼或镜下血尿,都是无痛性的。
膀胱癌血尿症状的最大特点是间歇出现、 无痛性、全程血尿。 所谓间歇出现,是指并非连续,患者可能数月前有一次血尿,第二次出现血尿时就被诊断为膀胱癌了; 所谓无痛性,是患者排尿时无尿道疼痛的感觉。 如果出现了间歇性、无痛性、全程血尿,一定要高度考虑膀胱癌的可能。
如果发现了无痛性血尿,或者上述相关症状,应当尽早去泌尿外科就诊,接受膀胱B超检查, 初步判断有无肿瘤的存在。 即使B超检查结果正常,也不能掉以轻心,需要配合医生安排的必要检查, 尽量早期发现、早期诊断。
膀胱癌的发生是复杂、多因素、多步骤的病理变化过程, 既有内在的遗传因素, 又有外在的环境因素。其中,较为明显的是吸烟和长期接触工业化学产品。 还有一些其他可能的致病因素, 比如慢性感染, 包括细菌、血吸虫、人类乳头瘤病毒等感染;应用化疗药物环磷酰胺(潜伏期6~13年),滥用含有非那西汀的止痛药(10年以上), 近期及远期的盆腔放疗史等。 另外,膀胱癌的发生还可能与遗传相关。
此外,有关酒精和膀胱癌的关系尚不明确,但有研究显示,饮酒者的膀胱癌发病率是不饮酒者的2.53倍。大量摄入脂肪、油煎食物和红肉可能增加膀胱癌的发病风险。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是膀胱癌中严重程度较高的一种, 主要见于鳞癌和腺癌。 慢性尿路感染、残余尿及留置导尿管、结石等长期异物刺激也与其关系密切。
膀胱癌发病率逐年上升,了解了它的主要危险因素, 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有的放矢地进行预防。
戒烟 吸烟是目前最确切的膀胱癌致病危险因素。 烟草焦油中的尼古丁等多种特异性亚硝胺类毒性致癌物, 容易诱发膀胱癌。持续吸烟者尿中致癌物色氨酸代谢增加,大量吸烟者尿中致癌物的浓度较高。 被动吸烟者也会深受其害。 所以, 仅从预防膀胱癌的角度,也要下决心戒烟,让自己和身边人远离膀胱癌的危险。
加强职业防护 长期接触工业化学产品人群的发病风险与接触芳香胺类物质时间长短、剂量大小以及密切程度成正比。 职业性致癌物进入机体后,经代谢分解,某些致癌成分作为废弃物随尿液贮入膀胱,由于尿液在膀胱内停留时间较长,膀胱黏膜受到致癌因子的长期、反复刺激,容易恶变。 因此,应加强职业防护,改善劳动保护设施,尽量防止致癌物经呼吸道或消化道进入人体。
适量饮水,不憋尿 平时应该养成适量饮水、勤排尿、不憋尿的习惯。 饮水少可能会增加膀胱内尿液中致癌物的浓度,经常憋尿会使尿液中的致癌物对膀胱黏膜持续产生刺激作用,加重对膀胱壁的损害,容易导致膀胱癌。
保持合理的膳食结构平时要注意多摄入蔬菜、水果,保证机体足够的维生素与微量元素,以利于分解体内的致癌物质亚硝胺。 适量摄入肉类、 少吃油炸食品,控制高脂肪、高胆固醇食品摄入。不要用苏打水代替正常饮用水, 限制酒精饮料摄入。
及时消除局部炎症等促癌因素 及早治疗慢性膀胱炎、膀胱结石、结核等疾病, 或消除局部刺激因子, 可有效预防膀胱恶变。膀胱内的物理、化学或生物不良因子,若长期刺激膀胱黏膜, 会导致细胞异型增生、 单层扁平上皮组织转化、囊性组织转化或腺性组织转化等,最终恶变为膀胱癌。 还有血吸虫病等,久治未愈,也可引起膀胱癌。
由于膀胱癌并没有特异的血液标志物,所以年龄大于45岁的人群体检时,应当注意看膀胱彩超和尿常规的结果,以防患于未然。
发现无痛性血尿、膀胱刺激征、 触及膀胱部位肿块, 须尽快到泌尿外科就诊。 由于膀胱癌并没有特异的肿瘤标志物,应进行必要的彩超、CT、磁共振、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等, 尽量早诊断、早治疗。 其中,膀胱镜可以确诊膀胱癌。
手术是常用的治疗方式,也是唯一有可能根治的治疗方式。 术式需要根据肿瘤的病理类型、分期、分级,肿瘤发生部位,有无累及邻近器官等情况,结合患者的全身状况进行选择。 放疗、化疗、免疫疗法也是术后推荐的辅助治疗方法。 预防复发十分重要,膀胱灌注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
膀胱癌患者术后要注意多喝水,以保证足够多的尿量, 使尿液浓度相对较低,有较好的排尿状况。 由于部分或全部切除膀胱,患者术后需要进行排尿训练,并学会必要的自我护理方法,以避免感染等术后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 术后还应定期复查。
总之,膀胱癌相对于其他癌症, 治疗效果更确切,患者生存期相对更长,应该用更加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规范治疗,密切随访。 此外,还要认识到膀胱癌的复发不等于恶化, 不要过分畏惧,只要积极治疗,仍会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