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书法教学与小学美术课程的有机融合

2022-12-25 23:04:41姚烨
考试与评价 2022年12期
关键词:共性技法书法

姚烨

“书法”与“美术”同是我国基础教育中的艺术教育内容组成部分,自新课改以来,要求小学美术教师转变刻板传统的描红式教学方式,注重多学科的融合,让学生可以在美术学习中发展审美素养,在探索书法与美术的技法共性中获得绘画技巧以及书写能力的提升。小学美术教师可以在课程教学中尝试融入书法教学,利用书法的特点弥补美术教学的缺失,以提升美术教学的质量,促进小学生美术素养以及书法技能的共同发展。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书法教学与小学美术融合的特征,又立足于审美共性与技法共性两个视角,对书法与小学美术课程的融合进行了重点分析,旨在发现并利用书法与美术学科之间的共性,促进书法与美术教学的有机融合。

自2011年起,我国推出的课程改革标准就要求教育要指向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自此以来,美术、书法教学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有所提升,特别是书法教学开始在全国各地区全面推行。但是在书法与美术的教学中,许多教师并未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的关系,仍然采取单独讲解的方式,或教师并未找到美术与书法教学的有效融合路径,而阻碍了美术与书法教学质量的提升。为了实现美术与书法教学的有机融合,需要教师立足于书法、美术的各自特征以及二者存在的共性角度出发,探索美术与书法的融合方法,可以发挥出书法中所蕴含的中华优秀文化,培养学生在美术和书法的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情绪与学习态度,让学生在美术书法的学习过程中获得耐力、毅力的锻炼,以此发挥出美术与书法教学的相辅相成作用,促进教育教学效果的提升。

一、书法教学与小学美术课融合的特征

(一)形象性

无论是书法还是美术,都是艺术表现的一种形式,艺术活动的开展本身就是艺术创造的过程,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其本质就是形象性,大多数人都可以认为是绘画的形象性,但是书法艺术的形象性却极少有人能够体会到。书法的形象性是以文字为载体,以文字为符号表达出书法家的情感、思想,以线条的变化、抽象的形体创造出独属于自己的笔法,以表达出书法作者的个性与感情。将小学美术课程与书法教学融合,可以引领小学生在对美术绘画艺术以及书法艺术的欣赏中,感受到绘画、书法作品中的线条魅力,如从书法艺术中的线条形象分析中,感受到书法线条运用与绘画笔法之间的对应关系,让小学生从形象的观察中感受到美术书法艺术的魅力,以吸引小学生对美术书法艺术学习的兴趣。

(二)情感性

在以“会写字”为目的的语文课堂书法教学中,草书的教学是十分困难的,因为草书的书写难以辨别,信息传递困难,若是以易于辨认为框架开展草书教学,就会失去“草书”的灵魂,或者是不能称之为草书教学了。历史上的草书笔体出现最早是为了宣泄情绪或自我讲述,是书写者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如怀素的《自叙帖》,就是因为怀素在书写中具有饱满激昂的情绪,因此书写速度十分地快,固有具备草书的特征,此时人们是否能够看懂其中所书写的内容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情感的宣泄与表达。因此,书法教学必须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呈现在学生的学习视野之中,书法教学与美术课程的融合,符合表现性美术理论,具有情感性的特征,让书法教学结合美术表现性的特征,不再局限于某一框架之中,这样才能让书法的情感表达更加自由。

(三)审美性

说明一个事物是否具备审美性,要看其是否带有吸引观看者对其欣赏与探索的特征,能够让观看者情不自禁地被这个事物的外表吸引住,并由外在到内在地探究其中所蕴含的奥秘。书法教学与美术课程的融合,可以提升美术教学以及书法教学的新颖感、神秘感,让书法教学与美术课程的融合,增加了各种不确定性的元素,让课堂教学增添了更多新奇的表现,学生可以在书法与美术的融合中,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发展审美情趣,促进学生在书法与美术融合的课堂中获得审美素养的提升,让审美教育悄无声息地渗透在美术书法教学中,这是传统课堂教学形式所无法达到的效果。

二、立足于审美共性视角,融合书法教学与小学美术教学

(一)书法与美术之间的审美共性关系

在中国书画史上,先有先秦诸子、南朝刘宋颜延、南宋谢赫等人著作的“河图洛书”“三图”“六法论”,后有唐代书画大家张彦远著作的《历代名画记》,都表明了在中华历史上“书”与“画”是同体的,“象制肇始而犹略,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可见书法与绘画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张彦远还提出了“以书入画”的理论,表明了“书法”与“国画”无论是在笔墨运行、线条节奏还是在意境的创造上,都有着十分相近之处,二者皆以笔墨纸砚为工具,以线条为艺术媒介,强调线条的美感,注重线条技巧的掌握。书法与美术绘画同样遵循美学的原理,是立足于美学原理下的审美表达,具有形式构成、审美内容相近的特点,因此,教师在书法与美术教学的融合中,可以立足于审美共性的视角,尝试融合书法教学与美术教学。

(二)基于审美共性视角下的欣赏课教学活动开展

每一个人在看待同一个事物的时候,其所欣赏的点以及对该事物的审美看法都是不同的,美术与书法的欣赏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审美过程,并没有决对的、唯一的答案,其书画的审美欣赏结果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因此在美术课教学中开展书法欣赏教学活动,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以书法的艺术特点为基点,利用美术欣赏的经验,学会从审美共性的视角去主动地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以带领小学生在小学美术书法欣赏学习活动参与中,更加真实地感受到书画之美,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增加对我国书画文化的了解程度,体会到书法与美术学习中的艺术魅力,获得审美素养的提升。

如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组织了“颜体楷书赏析”的教学活动,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在视频中展示了颜真卿楷书的代表作《颜勤礼碑》,向学生介绍了颜真卿的书法学习过程以及颜体的创造之路,让学生在课堂导入环节中通过书法情境,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并尝试利用美术学习中积累的审美经验,分析《颜勤礼碑》为什么会成为颜体楷书中的代表作,说一说自己的感受以及观察到的结果,为学生后续的审美体验对比奠定基础。接下来,教师组织学生美术、书法的两个视角,对《颜勤礼碑》的形式构成之美进行赏析,在对《颜勤礼碑》作品的欣赏中,学生们可以发现《颜勤礼碑》在书写上遵循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字与字之间看上去虽然比较紧密,但是卻丝毫不像凌乱,整幅作品给人一种端庄稳重的感觉。在对《颜勤礼碑》作品的赏析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美术绘画方法以及书法对字的形式处理上,让学生可以从中看到《颜勤礼碑》作品的书写形式构成处理上,看到书画作品中的和谐之美、章法布局错落之美。借助《颜勤礼碑》的欣赏课教学活动组织,可以让学生从书法作品的赏析中认识到用笔刚健、结构方正、错落有致,可以增加作品的美感。

三、立足于技法共性视角,融合书法教学与小学美术教学

(一)书法与美术之间的技法共性关系

随着书法的不断演变与发展,如今已经形成了多种书体,每一种书体都有着各自的技法特点,如字的点画、结体、笔势、章法布局、笔墨技巧等都属于书法技法的范围之内,书法的技法艺术主要从“书”与“法”两个方面得以表现,其中“书”不仅是书写者对文字的一般再现,同时也注入了书写者的所思所感,而“法”则是书写者在书法作品的创作中必须要遵循的法度,同时融入书写者的个性元素,以为书法作品注入灵魂。美术绘画中的技法表现则主要体现在绘画者对造型语言的应用行为上,绘画者会借用某些素材或媒介,通过色彩、线条以及形体上的表达,完成构图,以完成自然事物、心态的创作。书法以用笔“写”为法,“写”的技法需要注重用笔方法,如中锋、侧锋、露锋等,绘画同样需要以笔为工具,在绘画中同样需要遵循用笔的技巧,注重推墨、宿墨、涨墨等技法的运用,由此可见,书法与美术绘画在技巧运用上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因此,教师在书法与美术融合的教学中,可以在书法与美术用笔技法共性的方面下功夫,通过对书法与美术的用笔方法、章法布局分析中,让小学生掌握书法与美术用笔技法的要领,引领学生在对书画作品的观察、分析、对比中找到规律,促进学生书法功底与美术经验的融合,以提高学生对用笔技法的掌握程度,学会灵活地运用书法与美术技法,创造性地书写书法作品、绘制出具有个性化的美术作品。

(二)基于技法共性下的实践课教学活动开展

对书写与绘画的渴望不只是成年人世界的专利,当小学生能够在书法与美术的学习中感受到书法的艺术以及绘画的魅力的时候,他们会受到中外书画家的作品魅力吸引,产生想要书写、绘画的渴望。那么在书法与美术的融合教学中,教师则可利用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融入一些小学生比较好奇的、感兴趣的元素,开展实践性的学习活动,让小学生可以在兴趣的引领下通过书法与美术结合的实践性学习活动参与,掌握书法与绘画的笔法技巧,做到从一笔一画开始,学会如何起笔、行笔、收笔,力求灵活地控笔,能够在掌握与运用笔画技巧的情况下,获得书写能力以及绘画能力的提升。

教师组织学生从书画作品的技法分析中发现书法与美术的同源特征,让学生发现美术与书法在技法上的共同点,以促使学生在书法写作中融入美术绘画技巧,在美术绘画中运用书法的线条艺术形式,以实现书法与美术艺术的融合。比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展示“墨竹”的绘画作品以及楷书的两种短撇心态,引领学生发现墨竹在绘画手法上与书法用笔、造型上的异曲同工之处,认识到学好书法对于自身的美术学习有着积极的影响,同样,绘画技巧与方法的掌握也有助于小学生书法写作能力的提升,引领小学生树立“书画同体”的思想。书画比赛是实践性学习活动组织,为小学生书法与绘画学习的融合提供了開放、宽松的平台,在书画比赛中由教师设置比赛主题,学生可以根据比赛主题自行完成书画作品的创作,在比赛中评选出优秀的书画作品展示给全班学生欣赏,也可以自制展览角,将优秀的书画作品展示给其他班级的学生欣赏与品鉴,以此促进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运用书法的技巧,同时促进学生美术与书法技法运用能力的提升,实现绘画艺术、书法文化在小学教学中的传承与发展。

总之,书法教学与美术课程的融合,是新课改下的教学模式改革需求,符合多学科融合的教育观念,可以发挥出书法与美术教学的优势,促进学生在美术与书法学习的融合中,获得美术绘画技能以及书法技能的提升,引领学生从审美视角去规范书写与绘画艺术,主动地探索书法与绘画中的技巧共性,从而实现美术与书法教学的相互积极影响,为小学生在书画领域中的发展提供助力。

猜你喜欢
共性技法书法
喜欢在墙上画画是人类的共性吗?
艺术启蒙(2023年2期)2023-11-03 17:07:38
书法
大江南北(2022年9期)2022-09-07 13:13:48
书法欣赏
求知(2022年5期)2022-05-14 01:28:58
书法
娘子关(2022年1期)2022-03-02 08:18:42
共性
杂文月刊(2019年14期)2019-08-03 09:07:20
例析三角恒等变换的三种技法
书法欣赏
吐鲁番(2018年1期)2018-06-12 07:15:26
“数控一代”示范工程引领和推动共性使能技术在中小企业推广应用
精通拍摄技法
技法只是书法的一部分
丹青少年(2017年2期)2017-02-26 09: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