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 俏,解 皓,李 洋
(东北大学江河建筑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0)
公园绿地城市居民闲暇时间的主要户外活动场所,也是城市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在实际的综合公园规划布局中往往简单以服务半径的覆盖范围为依据,忽视了市民对综合公园的实际使用要求,实际建成后并不能满足全市或区域内的居民使用。
本文选取上海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大宁灵石公园作为实证调研案例。现状公园绿地情况主要通过GoogleEarth 卫星遥感图与现场调研集合的方式获得。实证调研数据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
在公园绿地的界定中,参照《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 85—2017)中的建议,将规模10hm2以上的公园绿地界定为综合公园。上海市总体规划中提出“公园分为三个等级,市级公园绿地面积10hm2以上,服务半径2000m 左右,区级公园绿地面积4hm2以上,服务半径1000m 左右,街道公园绿地1hm2以上,服务半径500m左右”的规划要求。其中市级公园绿地相当于本文中综合公园的界定[1]。
通过综合公园2000m 的服务半径覆盖情况可以看出公园布局的合理性。具体评价指标包括服务面积覆盖率(服务半径覆盖总面积/中心城区总面积)、服务人口覆盖率(服务半径覆盖总人口数/中心城区总人口)、服务面积重叠率(服务半径覆盖重叠总面积/中心城区总面积)等,图1 为上海市中心城区综合公园2000m 服务半径覆盖情况。
图1 上海市中心城区综合公园2000m 服务半径覆盖情况
将上海市中心城区建设现状中面积大于10hm2的综合公园按照2000m 半径的缓冲区进行统计,得出服务半径覆盖总面积37301.92hm2,服务面积覆盖率为56.2%,在西北、东南等片区存在较多的服务盲区。服务半径覆盖总人口数729.66 万,服务人口覆盖率为66.7%,高于服务半径覆盖率,但仍然不满足规划的要求。服务面积重叠率29.0%,整体的服务效率较高,不存在过多的资源重复与浪费。
利用大宁灵石公园游客问卷调查表中所收集的数据,可以通过交通方式与出行时间来推算游客出行距离的大致范围。对所有问卷逐一进行数据计算,所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
所有100 名受访者的平均出行距离为8393m。其中,距离500 以下的有9 人,距离500~1000m 的有9人,距离1000~2000m 的有7 人,距离2000m 以上的有75 人。可见大宁灵石公园的游客有很大比例都是长距离出行,其服务范围覆盖了全市。
而在出行距离的构成方面,本市户籍人群、中老年人群、女性人群出行距离在500m 以下的比例更高,而非本市户籍人群、青少年人群、男性人群出行距离在2000m 以上的比例更高。不同户籍、年龄、性别的游客在平均出行距离上没有大的区别,可见公园对各类人群的服务均辐射到了全市[2]。出行距离推算统计如表1所示。
表1 出行距离推算统计
问卷调查表同时也对游客到公园的出发地点进行了相应调查,由于部分被调查者并未确切填写其到公园的出发地点,故这一项分析数据的有效问卷的数量相应减小,经整理,有效回答问卷数共84 份,标示其出发点位置,如图2 所示。
图2 受访者来园出发点
由图2 可以看出,84 个受访者中,来园出发点分布在公园2000m 缓冲区以内的共有38 个,近占总体的45.2%。出发点分布在2000m 以外的共有46 个,其中5个分布在中心城区以外的地区。可见大宁灵石公园吸引了全市各地区的游客,起到了其作为综合公园服务覆盖全市的作用。在公园的约4000m 缓冲区内为游客分布点的密集区域,可以覆盖到游客总数的77%左右,可以认为是大宁灵石公园的核心服务圈层。
将不同户籍、年龄、性别的人群的来园出发点分别进行统计,在2000m 缓冲区以内的游客中,青少年和女性的比例更高,而在2000m 以外中心城区以内的游客中,本市户籍和男性的比例更高。整体上不同类型人群的出发点位置分布的区别不明显,对于各类型人群大宁灵石公园都起到了服务全市的作用[3]。
问卷调查表中还对游客一年内去过的其他综合公园进行了调查,同时统计了游客对于综合公园的可接受最长交通时间、公园偏好考虑的主要因素,可以进一步分析其他综合公园的服务情况,同时可以对未来综合公园的规划与评价提供参考。
问卷调查中对于上海市中心城区共14 个综合公园一年内的游客数进行了统计。100 名受访者中,50%在一年内去过世纪公园,是所有综合公园中游客最多的公园。30%以上的游客去过世纪公园、上海动物园、长风公园、共青森林公园与人民公园,都是规模较大、主题性特征性较强的公园。而游客少于10%的公园为世博公园、延中绿地、杨浦公园、新虹桥中心花园、金桥花园,这些公园的游园人数较低的原因可能有规模较小、主题性不强、区位较差等。
问卷还调查了受访者对于综合公园最大交通时间的接受度,经统计,受访者对于步行至综合公园能接受的最大交通时间平均值为22.3min,对于乘坐公交车或地铁至综合公园能接受的最大交通时间平均值为39.5min,对于自驾车或乘坐出租车至综合公园能接受的最大交通时间平均值为36.2min。根据各种交通方式的一般速度推算,受访者能接受的到达综合公园的最长交通距离分别为步行1487m,公交车或地铁10533m,自驾车或出租车18100m。由此可见,综合公园对于以步行到达为主的周边居民的服务半径应在1500m 左右,而综合公园大部分游客是使用公共交通或自驾车、出租车等交通方式到达的,其最大服务范围可辐射至18000m 左右,不应局限于2000m 的常规服务半径范围。
对于游客选择综合公园所考虑的主要因素,问卷对于距离近、离公交或地铁站点近、自驾交通方便,有停车场、不收门票、生态环境好、设施齐全有活动场地几项原因进行了多项选择的调查。经统计,对于100 名受访者的选择综合公园各项考虑因素中,生态环境好、距离近的选择人数超过了50%,是游客考虑的主要因素。而对于设施齐全有活动场、离公交或地铁站点近、自驾交通方便有停车场3 项因素的选择人数均在30%以上,也是游客选择的重要因素[4]。对于不收门票的选择人数最少,仅为16%,可见综合公园的门票不是影响游客的主要因素。游客在选择综合公园时,更多考虑的是公园的区位以及公园本身的规模、环境、设施与活动场地、是否有独特性等方面。
在中心城区的服务半径覆盖情况分析中,根据综合公园的2000m 服务半径得出整体的服务效果并不好。大宁灵石公园周围2000m 服务半径之外的北侧、西侧、南侧都存在服务盲区。而通过问卷调查、实证定点等方法的分析,得出大宁灵石公园及周边地区总体来看可达性较好,公园的实际服务范围远远不止于一般的2000m 半径,而是辐射全市各地区,起到了其综合公园的作用。而根据受访者对于其他综合公园的出行情况可以看出,对于综合公园,人们对长距离的接受度较高,而更多关心是公园的区位以及公园本身的规模、环境、设施与活动场地、是否有独特性等方面,因此在未来对综合公园的规划与评价中,不应仅以2000m 的服务半径覆盖情况来评价综合公园的分布与实施情况,而应关注综合公园是否具有吸引全市游客的能力。
不同等级公园的使用性质不同,其适应的服务范围也不同。社区公园中,10min 生活圈的公园主要为邻里居民提供日常的游憩、休闲、运动或交往场所,或为老人、家庭主妇以及幼儿白天提供休息去处,建议其服务半径500m;15min 生活圈的公园主要为地区居民提供日常游憩的场所,如居民下班、放学或周末假日游憩、运动、交往之用,建议其服务半径1000m。而城市综合公园主要为全市居民提供周末假日的运动、游憩、聚会等活动场所,并不受服务距离的限制,可不设服务半径,综合考虑其服务范围的划定。
根据上文研究分析,可以得知不同户籍情况、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游客的行为特征是有区别的,不同的行为特征体现了不同人群对于公园需求的不同,因此各类性质的公园应针对所服务的不同类型人群提供差异化服务[5]。
城市综合公园作为全市性服务的公园绿地,其选址与布局应综合考虑城市规模、性质、用地条件等因素,选择自然条件优越、人文景观丰富的地段,适当兼顾服务范围覆盖的均衡性,而不应简单以服务半径为依据[6]。
城市综合公园应注重自身的规模、环境、活动内容、服务设施、日常管理、独特性等,同时关注与公交或地铁站点的关系以及停车场的配置等方面,提升公园的服务水平,吸引更广泛的居民,将综合公园的服务范围扩大到更大的区域。
公园绿地是城市建设用地、城市绿地系统和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表示城市整体环境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综合公园的服务对象应为全市或市内区一定区域的居民,在未来综合公园的规划中应充分考虑不同等级公园的使用性质与不同人群的差异化需求,科学合理地对城市综合公园进行布局优化与服务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