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 慧 杨 蓉 刘 唯
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产科,四川遂宁 629000
随着我国人民经济水平及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与质量也不断提升,这也促使医疗机构越来越重视个性化的医疗及护理服务[1]。在此大背景下,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应运而生[2]。该模式主要向产妇及婴儿提供个性化护理服务与支持,减少交叉感染[3],同时对产妇与家属进行科学性健康宣教,通过心理干预减轻产妇的焦虑感,避免产后抑郁的发生,以及提高母乳喂养率[4]。母婴床旁护理是一种新型的妇产科护理模式,其在护理过程中始终贯彻“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更加注重产妇的知情同意与选择,并不断鼓励产妇参与到对婴儿的高质量、专业化护理过程中去[5]。同时,该模式更为注重对产妇的合理化需求进行满足与实现,有效地体现人文关怀[6]。据此,本文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中文数据库近年内有关母婴床旁护理方面的文献进行数据挖掘,从而对该服务模式进行系统梳理与总结,明确该领域在我国的研究热点及发展方向,为相关医护人员提供参考。
检索的中文数据库主要为中国知网、维普网及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限定为建库至2021 年12 月。
检索词分别为:①母婴、②床旁、③护理。检索式为:①and②and③。
①文献类型:国内针对母婴床旁护理相关文献;②研究对象:自然分娩产妇及剖宫产产妇;③干预方式:对产妇及婴儿进行床旁护理;④可获取全文的文献。
①在各数据库中重复检出的文献;②在不同期刊重复发表的文献。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信息录入Excel 2010 软件中进行统计分析,并采用SPSS 26.0、CiteSpace V、中国知网文献可视化分析系统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并绘制柱状图及网络图。
目前我国关于母婴床旁护理方面的文献共计437 篇,2018—2019 年发文量呈递增趋势,并于2019 年达到峰值(59 篇),但自此之后发文量持续降低。见图1。
图1 发表趋势分析
我国刊登母婴床旁护理文献量前十期刊为《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中国医药指南》《基层医学论坛》《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齐鲁护理杂志》《人人健康》《大家健康(学术版)》《中外女性健康研究》《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见图2。
图2 发文量前十的期刊
刊载母婴床旁护理相关论文的期刊栏目大多数为“临床医学”栏目(433 篇),其次为“预防医学与卫生学”“妇产医学”“自然科学理论与方法”“医药卫生方针政策与法规”(各1 篇)。
我国发表母婴床旁护理相关论文数量前十的研究单位分别为山东省青岛市立医院(集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广东省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江苏省南通市妇幼保健院、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浙江省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南京市妇幼保健院、辽宁省锦州市妇婴医院、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人民医院、山东省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见图3。
图3 发文量前十单位
我国资助母婴床旁护理研究相关的基金仅有3 项,分别为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各1 篇)。
对所有纳入文献进行关键词共现网络图绘制后可见,共现频次前十的关键词分别为护理质量、对母(产妇)、知识的掌握、护理干预、满意度、临床护理、新生儿、一对一、母乳喂养、知识掌握程度。见图4。
图4 关键词共现网络图
对所有纳入文献进行被引共现网络图绘制后可见,我国母婴床旁护理相关文献中,被引次数最高的文献为2010 年刊登于《中华护理杂志》的《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的应用及其效果》。见图5。
图5 文献被引共现网络图
2018—2021 年,我国关于母婴床旁护理相关论文的发表量呈递增趋势,并于2019 年达到峰值,而发文量靠前的期刊均为普通期刊,非统计源期刊,亦非中文核心期刊,这提示该领域现阶段文献质量较差。而发文量较多的研究机构广泛分布于山东、北京、广东、江苏、浙江、辽宁等省市,既有三甲医院也有二级医院,既有妇幼专科医院也有综合性医院,这提示我国母婴床旁护理领域在各地区、各级医疗机构、专科与综合性医院之间发展水平均较为均一。本研究中,由各级科研基金进行资助的论文仅有3 篇,且无国家级基金进行资助,因此建议相关基金加强对此领域的资助力度,以促进我国母婴床旁护理的进一步发展。
对关键词共现网络中出现频次最高的前10 个关键词进行合并分析,可将母婴床旁护理研究重点分为如下3 个方面:
3.2.1 护理内容 前10 个关键词中,“护理质量”“护理干预”“临床护理”“母乳喂养”4 个关键词均反映的是母婴床旁护理的实质性内容:①对产妇进行新生儿护理教育,让产妇通过观摩与实践循序渐进地掌握新生儿护理能力[8-9],如在产后第一天新生儿对产妇乳头进行早接触、早吸吮[10-11],从而促进产妇乳头突出并泌乳[12-13];在产后第二天帮助产妇寻找自觉舒适的体位进行环抱式哺乳[14-15],从而有效控制婴儿头部及减轻产妇负担[16];产后第三天至出院前,帮助产妇掌握婴儿睡眠、进食、排便的规律,从而形成个性化护理方案[17]。②对产妇及婴儿的易感染部位进行清洁与消毒,从而有效避免交叉感染[18]。③对产妇进行心理疏导,使产妇具有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协助产妇建立母乳喂养及婴儿护理的信心与恒心[19]。
3.2.2 护理对象 前10 个关键词中,“对母(产妇)”“新生儿”及“一对一”3 个关键词均反映的是母婴床旁护理的对象。“对母(产妇)”及“新生儿”提示这部分文献认为,该领域的研究对象为产妇或新生儿[20-21]。“一对一”提示这部分文献认为,该领域的研究对象不限于产妇与婴儿,但强调的是进行一对一的个性化护理服务[22]。
3.2.3 护理质量评价指标 前10 个关键词中,“知识的掌握”“知识掌握程度”及“满意度”3 个关键词均反映的是母婴床旁护理质量的评价指标。“知识的掌握”“知识掌握程度”提示这部分文献认为,评价母婴床旁护理质量的优劣应依靠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23-24]。“满意度”提示这部分文献认为,评价母婴床旁护理质量的优劣应依靠产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25]。
文献被引频次分析显示,被引次数最高的文献为2010 年刊登于《中华护理杂志》的文章,距今已发表12 年,从侧面提示该领域在我国的发展进程较慢,需得到更多研究者的关注。
综上,本文系统分析了母婴床旁护理的文献刊载情况、关键词共现情况及文献被引情况,分析了目前该领域的研究重点与发展趋势,对相关医护人员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