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阳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创新已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早在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下简称“双创”)的战略发展和“互联网+”行动计划,(1)《政府工作报告(全文)》,http://www.gov.cn/guowuyuan/2015-03/16/content_2835101.htm。此后全国各地政府和高校纷纷出台政策和发展机制支持“双创”的出台。然而,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浪潮席卷而来,“互联网+”被赋予了新定义、新概念,尤其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下,“双创”的时空格局被重新建构,从而激发了“双创”的新业态、新模式,也提出了新标准、新要求。大学生作为“双创”参与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知识储备量大、思维活跃度高、创造能力强、时间较充裕等优势,但也存在初始资金匮乏、人脉资源欠缺、实践能力不足、抗风险能力差等劣势,需要政府出台有针对性的创新创业政策进行支持和帮扶。尤其在2022年高校应届毕业生高达1 076万、(2)《教育部:2022届高校毕业生预计1 076万,创历史新高》,https://wap.yzwb.net/wap/news/1857852.html。就业形势异常严峻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十四五”开局之年牵动民心、关系民利的重要任务,因此有必要在“互联网+”背景下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体系进行研究,为更好地解决大学生创业问题、推动“双创”取得持续性进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我国社会经济的转型,一定比例的大学生群体在这样的历史进程中,为了实现人生价值,也为了促进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及实现我国创新型国家的建设需要,已经开始将创新创业作为毕业就业的一种选择。近些年来,由于各学者研究角度与侧重点不同,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范式的研究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因此,本文从创新创业概念和大学生创新创业相关研究两个层面,对研究大学生创新创业环境的文献进行回顾与梳理,对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体系优化提供理论支撑。
创新的概念最早由熊彼特提出,他认为创新就是将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应用到生产体系之中。(3)雷家骁:《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分析》,《中国青年科技》2007年第2期,第26-29页。后来学术界对这一概念不断补充完善,如彼得·德鲁克从创新要素应用的角度提出“创新是一种可以让资源变成财富的能力”,同时创新不只存在于创业的初始阶段,还贯穿于企业生命周期始终。(4)彼得·德鲁克:《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对于创业的概念,学术界尚未有统一定义,杰夫里·提蒙斯认为创业是一种集思考、推理、运气为一体的行为方式,需要具有机遇驱动和统筹协调的领导能力。(5)杰夫里·A·蒂蒙斯:《21世纪创业》,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年。关于创新创业,王占仁认为创业是对创新的内部应用,从而实现创新结果的商业化和市场化。(6)王占仁:《“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架构与理论价值》,《教育研究》2015年第5期,第56-63页。黎青青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十分必要,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思维和能力,从而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和生产力提升。(7)黎青青、王珍珍:《创新创业教育综述:内涵、模式、问题与解决路径》,《创新与创业教育》2019年第1期,第14-18页。
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定义,杜天宝等将其定义为在校或毕业时间在两年之内的大学生,通过把握市场机遇,创新运用各类手段成立新企业、新组织,从而获取新价值和经济利益的行为。(8)杜天宝、于纯洁、温卓:《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扶持体系优化研究》,《经济纵横》2019年第9期,第88-94页。关于“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时代特征,崔征等认为一是创业形式更加丰富多样,体现在互联网技术与传统行业的结合形式以及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运营模式;二是创业内容体现智慧劳动价值,强调提供了从虚拟服务向现实落地的转变,更新了技术成果;三是创业项目小而精,投资金额较少,回报率较高,服务定位和产品营销更加精准;四是更加注重知识应用与创造,具体体现在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知识商业化、市场化和规模化。(9)崔征、周娜:《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生创业政策扶持研究》,《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20年第2期,第79-81页。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于2015年首次成功举办,2022年将举办第八届赛事。过去七届的数据显示,共有603万个团队的2 533万名大学生参加了比赛,从第一届到第六届的400多个金奖项目就带动就业达50多万人。虽然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但2021年的第七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已有来自121个国家和地区的4 347所院校的228万余个项目和956万余人次报名参赛。(10)《逾900万人次报名第七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http://news.iqilu.com/china/gedi/2021/1009/4970950.shtml。李君彦认为,“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可以形成多主体参与的资源平台,有助于创新创业教育PPP模式的深化,大赛可以为创业教育改革的创新和深化做出贡献。(11)李君彦:《基于“互联网+”创业大赛视域下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初探》,《国际公关》2021年第4期,第87-88页。张海燕表示,“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可以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也可以借助大赛的力量,完善大赛管理和学分转换,建立系统的教育课程,并指出还需要加强孵化平台建设,创建精英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互联网创业课程和其他课程的质量,为大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创新和创业的环境。(12)张海燕:《“互联网+”大赛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研究》,《现代交际》2021年第23期,第75-77页。
伴随着人们的“互联网+”意识的不断提高,真正的“互联网+”时代已然到来,在“互联网+”时代以及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的影响之下,大学生自我创新创业的趋势逐渐上升,由“互联网+”浪潮推动的互联网创业模式已成为大学生创业主流。
由中国传媒大学联合多部门发布的《2021中国大学生创业报告》显示,(13)《2021中国大学生创业报告》,https://iep.xmut.edu.cn/info/1026/1455.htm。在受访的10 791名大学生中有96.1%的大学生有过创业的想法,14%的大学生已经创业或正在准备创业,35%的大学生以赚钱为目的而创业。在创业领域方面,大学生看好的创业领域排名前三位的是互联网/移动互联网领域(29.9%)、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22%)和大消费领域(12.4%),同时智能制造和大健康也逐渐成为创业的热门领域,这表明“互联网+”时代对大学生创业领域的选择具有重要影响。在创业融资方面,54.8%的受访者表示由于不太了解风险投资领域,所以更倾向于先工作积累资金再创业,仅有20.7%的受访者会选择风投机构进行融资,这表明我国创新创业融资政策对大学生群体的倾斜力度和宣传力度还不够,尚不能支持大学生创业项目的启动资金。在创业阻碍方面,排名第一的是创业核心团队出现矛盾,排名第二和第三的分别是所处行业不景气和融资困难;23.5%的受访者认为新冠肺炎疫情会降低大学生的创业意愿,19.8%的受访者认为新冠肺炎疫情会导致创业机会的减少,这表明我国创新创业政策在“后疫情时代”需要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解决大学生创业人脉、市场、资金难点和痛点。在创业支持方面,虽然高校会为学生提供创业孵化基地、举办创业大赛及筹建创业社团等,但83%的受访者仍更倾向于通过公众网络、媒体平台去了解创业知识,而非通过政府、高校等专业人士或创业课程进行了解,这表明我国的创业资源尚未完全打通“最后一公里”,政策力度执行情况有待进一步提高。
由《2021中国大学生创业报告》中大学生最看好的创业领域可以看出,互联网产业仍然是大学毕业生创业的首选领域,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高校对计算机学科的大规模设立,并且进入互联网领域的创业门槛也较低。目前,新媒体以及传媒专业也渗透进了各个行业之中,大学生较依赖的几款应用软件为微信、支付宝、淘宝、微博,即对社交、移动支付、电商及资讯的依赖。当下,新媒体的传播依旧是各个行业中非常必要的技术,传媒类的毕业生也是各个互联网大厂、创业公司纷纷争相抢夺的对象,借助互联网+媒介的加持,传媒领域的创新创业风口也越来越多。
自2015年提出“双创”以来,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大学生创业服务政策,重点集中在创业教育培训政策、创业融资政策、商业支持政策以及其他配套政策四类领域。第一,创业教育培训政策。2021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1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1-10/12/content_5642037.htm。要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打造一套具有创新特色的示范性创业课程,从而加强创新创业教师的教学能力,同时聘请各行业的优秀人才开展校外导师课程,也可以邀请大学生创业优秀案例毕业生在校园开展创业经验分享。通过开设创业课程和组织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加强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第二,采取措施为企业融资。2018年,财政部等三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创业担保贷款财政贴息工作的通知》,(15)《三部门:进一步做好创业担保贷款财政贴息工作》,http://www.gov.cn/xinwen/2018-04/02/content_5279189.htm。突出强调降低企业担保贷款申请条件,放宽企业和中小企业担保贷款贴息要求,完善服务和担保机制。此外,各省市还出台了相关措施,促进大学生创业。浙江为从事家政服务、养老护理和现代农业的大学生提供10万元的创业补贴,济南为首次取得营业执照并成功经营6个月以上的大学生提供1 000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第三,商业支持措施。这其中最重要的是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减少或免除相关税费。2018年11月,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和众创空间税收政策的通知》,(16)《四部委发文明确关于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和众创空间税收政策》,https://www.sohu.com/a/276806589_676545。规定国家和省级科技孵化器对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和政府授权的众创空间免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对孵化器提供的孵化服务收入免征增值税,向初创企业提供的孵化服务的收入免征增值税,向在孵企业提供的孵化服务的收入免征增值税。2019年2月,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和促进重点群体创业就业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17)《四部门发布进一步支持和促进重点群体创业就业有关税收政策》,http://m.xinhuanet.com/2019-02/03/c_1124081559.htm。其中规定,如果毕业生在毕业当年持就业或创业证书自谋职业3年(36个月),以当年实际支付的金额为基础(按每户每年12 000元为限额),依次扣减当年实际应缴纳的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第四,其他支持措施。2022年3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2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宣传月活动的通知》,(18)《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2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宣传月活动的通知》,http://www.moe.gov.cn/srcsite/A15/s3265/202204/t20220406_614120.html。取消了编制限制,允许大学毕业生在其创业地设立企业,以及免费获得公共专业和人力资源服务组织提供的创业咨询服务,要求高校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灵活的学习制度并合理放宽学生的修业年限。
通过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体系进行梳理,本文研究发现当前政策体系存在政策缺乏完备性、政策系统性不足、政策宣传不到位和政策执行监督力欠缺四点突出问题。
当前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体系不完备,难以适应现阶段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要求,同时部分配套政策尚未出台,削弱了创新创业政策的扶持力度。首先,从政策目标角度,我国创新创业政策的出台,主要以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提高高校毕业率为目标,没有较为长远的目标定位,难以满足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的要求。其次,从政策内容角度,创业教育培训政策多以全职任课老师为主,缺乏引进具备创业实战经验的企业家,同时上课形式也多以线下理论学习为主,线上创业沙盘模拟及线下应用实践形式较少;创业融资政策效果不佳,由于大学生信用信息有限、抗风险能力较弱,担保机构为大学生提供的资金支持额度有限,产业资金申请的门槛较高、程序复杂,政策资金的时效性不足,资金使用时间难以覆盖整个创业项目生命周期,难以满足当前大学生的融资需求;商务支持政策覆盖面窄,一方面放宽公司注册条件不够到位,注册资本金分期缴纳缓冲期过短,另一方面税收优惠项目范围不够精准,当前主要集中在增值税、房产税优惠,有必要把税种和金额范围扩大至个人所得税方面。同时,缺乏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失败的兜底帮扶政策,创业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较高,创业存在一定的失败风险。
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体系涉及多区域、多主体、多领域、多部门,需要各个环节的系统筹划和整体配合,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体系中各个扶持政策模块的结构性和系统性不强,缺乏政策之间的整合和优化。首先,从政策出台主体角度来看,目前出台扶持政策的发文部门主要集中在人社部、财政局、发改委等机构,各政策制定主体存在职权范围和分工领域的限制,而其他部门参与度不高,实际执行层面的高校缺乏政策制定上的话语权,使得政策制定难以避免产生矛盾之处。同时,中央与地方的创新创业政策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补助金额存在差异,扶持范围过于笼统,没有结合大学生偏向的北、上、广、深和东部沿海地区以及服务业、零售业、计算机软件业等行业特征,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造成大学生了解和实操的难度增加。其次,从政策长效性角度而言,我国现有的扶持政策以降低创业准入门槛为主,多是针对大学生创业初期,而且采用一次性直接补贴的形式,尚未考虑到创业项目的周期性和阶段性,对创业项目的成长性估计不足,使得创业存活率较低,难逃民营企业存活周期3-5年的魔咒。同时,从政策灵活性角度而言,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重创,各级政府、企业和高校缺乏应对突发应急事件的创新创业指导性文件,难以解决当前大学生创业面对这一问题的难点和痛点。
当前现有创新创业政策宣传不够到位,没有畅通信息宣传渠道。一方面高校教师对政府制定的政策缺乏系统梳理,造成宣传内容存在漏洞或相互矛盾。另一方面,由于政策宣传渠道单一、宣传时间不足以及宣传连续性存在断层等问题,难以打通政策宣传贯彻的“最后一公里”,造成大学生对于政策不够了解,难以准确科学地结合政策内容判断自身创业的基础条件,使大学生选择创业的比例大幅降低,也无法达成政府制定政策的效果目标。即使一些政策进行了一定的宣传,但由于对大学生的宣传策略存在宣传方式单一、宣传周期较短、宣传缺乏持续跟进性、宣传方式吸引度不足等问题也导致效果事倍功半。与此同时,大学生利用政策资源意识不到位,缺少相应简洁、方便、快速、精准的平台供其查阅相关政策信息,导致高校学生获取政策信息的动力不足。
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执行不到位,难以有效发挥政策扶持作用。打通政策宣传“最后一公里”是很多创新创业政策落实的难点。同时,高校大学生由于普遍缺乏相应的社会实践经验,很少与政策相关职能部门沟通,欠缺对政策实施流程的认知,因此存在政策执行环节受阻、审批流程烦琐、资金支持到位缓慢、孵化空间难以落地等主要问题。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的执行是涉及各部门协作的系统工程,各相关部门政策实行的着力点和效果间会相互产生影响,一旦信息沟通不对称,将会导致政策难以执行落地。各地在制定相关具体制度的过程中,仅存在对文件细则的制定,没有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做出相适应的调整,导致难以实现政策初衷。同时,政策执行监督机制不够完善,缺乏较为科学合理的政策绩效监督考核体系,使资金审核和效果监测流于形式、浮于表面。此外,当前尚未畅通创新创业政策的反馈机制,难以对政策信息及时更新完善,降低了创新创业政策的执行效果。
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体系存在问题的研究与分析,可从提高政策体系完备性、建立政策长效机制、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完善政策监督考核机制方面着力,具体建议如下:
创新创业目前在我国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为了不让学生对创业资金或者在创业方向有所顾虑,政府一直在对政策进行更新完善,支持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的意愿,但在此过程中无法避免有一些促进创业的政策过于笼统、不全面、不充分、不规范,没有可操作性。为了提高政策体系的全面性,首先需要对出台的各种促进创新创业的政策文件进行认真梳理,明确规定落实的可行性。其次,为了提高创业政策的完备性,各市各地区都需要结合当地情况以及配套设施,给出具体的创业实施建议,适时制定符合地方经济特色的相关创业措施,从而搭建起科学、合理、完善的创业就业实施机构。鼓励毕业生到城乡结合部或者中西部偏远地区创业,积极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均衡创业资源利用。最后,需要加强对创业的支持,强化创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多元化投资,进一步促进市场准入,提供低成本的空间众包,利用政府的引导基金,进一步提供多样化的税收优惠。要积极推动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政策与国家战略相结合,引导高校学生创业项目与“一带一路”倡议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相衔接,重点关注工业化、信息化、低碳技术等战略性新兴领域,通过创业项目、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提升高校学生的创业精神。通过创业项目,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创业精神,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团队合作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贡献。
创新创业政策内容应以大学生需求为导向,更具针对性和时效性。优化创业教育政策,在“互联网+”背景下积极利用数字新兴技术,基于线上平台,以直播授课、沙盘模拟、创业大赛的形式传播创业知识,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平台与传统行业结合,提升课堂互动性和授课效果;优化创业融资政策,利用“互联网+”技术打造适用于大学生的资金扶持和投融资平台,推出创业融资金融产品,打造资金流入快速通道,缩短审批流程和拨付周期;优化商务支持政策,出台针对高校小而精创业项目的合理避税政策,扩大个人所得税税收优惠范围,延长公司注册资本分期缴纳期限,同时商务政策的使用年限拓展为毕业6年之内。此外,为最大限度地降低创业风险,政府应建立创业失败保障基金平台,一旦创业失败,基金平台可维持创业失败者的基本生活,减轻创业者的后顾之忧,鼓励其重新再就业或再创业。
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体系在执行过程中会涉及多个区域以及多级主体,甚至多个政府部门以及全社会部门。目前,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体系中,各个政策机制模块处于较为分散的状态,缺乏整体合作以及整体优化。所以想要建立起长效系统性机制政策,首先要针对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存在的跨区域、跨部门、跨领域不连贯、不协调、多头管理的现状,强化顶层设计,加强主体间协同合作,坚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原则,利用互联网政策服务平台梳理现有政策条目,避免职能部门之间的政策矛盾。其次,建立创业团队孵化运营的长效机制。一方面创业项目的孵化需要历经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政策制定也应区分阶段性和重点性,对大学生创业项目的扶持政策要贯穿始终,利用大数据技术和互联网平台对创业项目所处阶段进行追踪,筛选出符合条件的项目,分阶段、分领域进行扶持。另一方面,加强创业项目配套政策的长期性和稳定性。例如,建立校外导师库,对创业项目进行全流程的指导和帮扶;“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不仅关注项目前期创意筛选,还应注重对创业项目中后期的流量曝光和市场化运作。同时,创新创业政策体系还应注重灵活性,对外部影响能及时出台鼓励大学生转向信息行业创业的政策文件,协调中央和地方的教育资源,运用“互联网+”授课方式,开发并共享受到外部影响时的创新创业课程或讲座视频,帮助大学生获取可靠的创业资源,更新创业理念,顺应时代趋势。
高校需要解放思想,改变观念。在大学生的入学教育中需要加入关于创新创业的主题讲座,这可以鼓励大学生在校期间创新和创业,同时通过创新创业优秀学生的项目成果宣传及学科竞赛的获奖荣誉展示,树立创新创业优秀学生的榜样,可以给更多的在校生以创新创业的全新认知和正确引导。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的传播内容和传播渠道也需要突破创新。一方面,加强对政策宣传贯彻者的政策培训深度和广度。政府可以邀请政策制定者、业界专家、企业管理层等采用线上或线下方式进行政策解读,直面政策理解难点、“堵点”,简明、及时、准确地传播政策核心要义,提升政策宣传效果。另一方面,利用公众号、短视频、微博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社交媒体平台,提高创新创业政策宣传贯彻方式的创新性、持续性和针对性,借助新媒体平台传播创业成功优秀案例,举办集投资机构、企业管理层、高校教师、创业者于一体的线上大学生创业大赛,营造创新创业氛围,提升创业项目成熟度,提高创业项目转化率。通过对相关扶持政策和典型经验的宣传,有效引导舆论,在扩大政策落地影响,使大学生了解政策的同时,正确认识并解除社会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误解。因此,有必要加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强调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迅速组织推广不同地区、不同高校的优秀经验和做法,科学选择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成功模式,改进推广形式,弘扬勇于创新的文化,营造包容失败的环境和有利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社会发展氛围。
一些地方高校没有根据实际情况执行国家颁布的方针、纲领性文件,导致学生的创新意见不能及时与实际情况对应。普通高等院校未能深入研判和思考创业教育,对于科学地实施创业教育制度改革进度较为滞后,难以激发高校生创新创业才干,同时高校在人力资源开发体系中对于培养高水平人才的地位倾斜不够。作为连接学生和社会的桥梁,高等院校要切实扩大对创新创业的资金支持,加强对高校创业竞赛获奖指导教师的职称评价倾斜力度,拓宽创新创业资金渠道(包括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的资金),全面落实政府促进创业的政策,有效利用中央财政提供的资金,为学生创造优良的创业条件,为创业项目提供系统、有针对性的培训引导,提供优秀创业项目启动资金,积极发展创业实践中心,为创业提供资金支持。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创业配套设施,紧跟创业潮流,为学生提供及时准确的创业市场信息咨询,积极促使优质创业项目建立,从根本上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
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有必要对各类创新创业政策进行归类整合,建设数字化、智能化、产业化的综合性信息服务平台。政府端,对中央及地方出台的创新创业政策进行梳理归纳,通过搜索关键词即可查找对应的扶持政策;高校端,注重对政策落地执行情况进行整合,如资金补助情况、创业空间建设情况、成熟项目市场化情况等;创业团队端,其核心内容主要为成果转化和应用信息,如资金投融资、参赛状况、科研成果、落地需求等。此外,综合性信息服务平台将政府、社会、高校和创业团队有效连接起来,加快信息流、资金流、人流、物流的流动,畅通意见建议反馈渠道,共同打造具有智能化、高效性和灵活性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向纵深发展,是深化创新导向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大学生是这场创业浪潮中的主力军。在“互联网+”背景下,应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的高效性、便捷性和透明性,建立完善智能化政策监督考核机制,搭建电子监督考核平台,由过去消耗大量人力、物力、精力的人工督办考核模式转变为线上全程监督考核模式,同时将政策监督考核机制与政府绩效考评挂钩,并在系统内进行公示。电子监督考核平台不仅可以按照政策发布-政策执行-效果考核-监督审核-电子归档的流程对监督考核工作进行全流程追踪,而且具有问题投诉和信息反馈功能,监督部门能够有效地对政策执行合规性、公正度和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并及时对得到的意见建议进行反馈。可构建由中央统一领导、各地政府及教育部门成立专门督查小组负责协调、相关政策执行部门共同推进的创新创业政策督查新格局,开展创新创业制度环境专项督查工作,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落地效果和政府公信力。
在“互联网+”的大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作为创新创业的重要参与主体,需要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通过多样化的方式来提高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创新创业政策体系的优化完善,不仅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了创业机会以及项目支持的平台,还给大学生创业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选择适合自身的创业模式是大学生创业的关键。在高校政策支持的基础上,需要培养学生准确分析“互联网+”大时代的创业现状,从而优化自己的创业模式,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概率。创新创业政策体系的优化还可以推动教育理论教学的创新,提高学生的创业竞争能力,从而形成创新人才的创业优势。创新创业是推进一国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完善的创新创业政策体系对于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短期来看,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将有利于增加社会就业、促进经济增长;从长期而言,则有利于为国家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然而,高校大学生因存在群体性特征,抗风险意识较差,缺少项目相应启动资金和技术储备,缺乏对社会创业政策环境的了解,极易创业失败。因此,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优化对于推进我国“双创”战略取得进一步发展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