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美玲
通过多年的教学发现,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一味追求分数,却忽略了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是指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类型反映事物本质与规律的认识过程,在数学学习中具有很大影响,是学好数学必备的条件。教师需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对逻辑思维方面的教学足够重视。下面结合本人多年教学经验,对小学数学逻辑思维教学探究进行具体阐述。
对小学生而言,小学数学的学习大多是枯燥的,因此,学生学习兴趣低下,积极性也不高。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切忌只是单纯地教授课程知识内容。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来导入知识,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多媒体教学便是其中最合适的方式。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制作教学课件进行教学,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投入到情境中,使教学形象化、生动化、简单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1]。
例如,在《图形的运动》这一课的教学中,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教学前,教师提前制作好这一课时的教学课件。之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放映课件,播放一些简单的生活中常见的正在运动的物品,例如旋转的风扇、行驶的汽车轮子、骑车时自行车的转动轮子等。在观看课件PPT 时,让学生观察这些物品运动起来的图形,通过语言来描述这种运动。由于借助了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学生便能很快对此产生兴趣,从而容易理解抽象的概念。学生对旋转有了初步的认识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制作模型,通过更简化的方式让学生加深理解。
再例如,在《1 ~5 的认识》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动物园游玩的课堂情境帮助学生提高逻辑思考积极性。教师可以利用纸片为学生制作不同动物的模型让学生数一数不同的动物各有几个,或者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动物的图片,然后让学生回答在图片中看到了什么动物,这些动物分别有几只,既能够让学生在情境中更牢固地掌握这部分数学知识,也能在激发兴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使学生的逻辑思维积极性有所提升。
对小学生而言,数学的学习是有较大困难的。为了解决这种情况,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爱玩”的心理,创造趣味小游戏进行知识教学,引导小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课堂中。教游戏教学可以避免枯燥无味,能够让学生在玩中学习知识,并且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水平,构建趣味性与学习性相结合的教学课堂,实现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的统一[2]。
例如,在教学《观察物体》的时候,教师便可以利用趣味游戏进行教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在教学《读图识图》内容时,教师可以首先划分学习小组,结合教材中的图形通过小组形式组织游戏活动,随后让小学生描述教材图中的人物和数量。通过竞赛性的趣味游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从而爱上数学。教师还可以在平时教学中组织一些简单的数学游戏,例如算术比赛、知识竞赛、数独竞赛等,注重游戏的形式新颖有趣和内容的丰富多样,做到把数学运算能力和解题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数学综合素质。教师在游戏教学中还需注重实践,让学生亲身参与数学游戏,并全身心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再例如,对《三角形的认识》这部分的教学,教师想要让学生更加牢固地理解为什么三角形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这一定律时,就可以通过创设一些能够让学生亲身参与的趣味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在逻辑思维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数学知识。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准备三根长短相同或长短不同的木棒,在课堂上让学生尝试用三根木棒能围成几种形状的三角形,也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换木棒,尝试木棒长度变化对三角形形状的变化的影响。通过这样亲身参与的趣味活动,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使学生对知识的内在联系有更全面的把握。
各个学科都有其文化特色,小学数学也不例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数学文化的灌输及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拓展,使学生明白,数学并非只是枯燥无味的公式、定理,也具有贴近生活的部分,带领学生进入数学的殿堂。教师教学从数学建模、数学运算两个核心素养内涵方面,通过对学生讲授生活中的实例,带领学生感受数学的独特文化。
例如,在对《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三角板等教具,通过动手操作拼摆、翻转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首先,教师利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板,通过翻转把它拼接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让学生了解平行四边形和原来三角形的关系,从而可以推导三角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关系:同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 倍。由此通过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可以得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其次,教师引导学生拼接两个钝角三角形,形成平行四边形。最后,再次引导学生拼接两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会发现拼接成了长方形,引起学生思考直角三角形和长方形之间的关系,由此推导直角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和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区别。在此过程中,教师向学生渗透了转化、比较、推导等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通过对数学文化的了解拓展逻辑思维。对数学概念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不能只是单纯地对概念含义、定理进行枯燥讲解,而是要通过正反例证,组织学生对知识内容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让学生通过亲手操作实践拓展思维。
调查研究发现,视觉刺激比听觉刺激更容易使人产生深刻印象。并且在小学数学过程中,数形结合也是数学教学中最常用且实用的方法,它能够让小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一个个形象具体的数学问题,由此探究数学课程内容的本质,提升学生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小学生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这种教学方法,在课程教学时用图形或者线段表示数,使数学的学习更加简明清晰。
例如,在学习《周长》时,如果教师只让学生记公式,只枯燥地讲解公式、定理,那么在实际解决问题的时候学生就会出现很多问题。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图形并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本质,做好小学数学逻辑思维方面的教学。再例如,教师在教学《认识物体和图形》时,教师需要在课前准备好生活中常见的几何体,如篮球、电视机、文具盒、笔记本、水杯、魔方等各种形状的物品,然后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摸一摸,观察物品的形状,感受物体的特征,初步形成表象,这时学生的直观思维便得到了培养。教师此时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揭示概念,告知学生这些物品形状的数学名称,再让学生通过名称进行自己的理解。例如,学生会把正方体理解为“方方正正的”,把长方体理解成是“方方长长的”,对于球体则会感觉是“圆圆的”,由此学生便学会了简单的逻辑思维思考能力。
数学来源于我们的生活,最终也将应用于实际生活。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注重数学教学成绩,而不注重生活应用,导致学生的思维也受到了教师课堂教学的影响,认为数学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关系不大。但实际上数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联系生活实际,选取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作为教学素材,这样势必能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的距离。数学应用思维也是十分重要的。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数学应用思维能力,将抽象的数学理论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而让小学生快速融入到数学学习之中。
例如,学习《千克、克、吨》内容,这些重量单位对学生来说较为抽象,但是可以从学生自身和身边的事物入手,如学生自身的体重为24 千克,由此可以很好地引入千克这个单位。同时在对《元、角、分》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模拟购物活动来进行教学,联系生活实际,注重生活中应用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掌握对元、角、分的认识及日常购物及货币支付方法。教师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师:(课件出示画面)小明妈妈准备做晚餐,发现没有酱油了,怎么办?生:去买。师:用什么买?生:钱。师:同学们说的钱也叫货币。英国的货币叫英镑,美国的货币叫美元,谁知道我国的货币叫什么?生:人民币。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人民币的知识,好不好?生:(齐)好。之后,教师带领学生进入到模拟购物的活动中。在活动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应用思维能力的培养,引领学生认识元、角、分,并学会应用。
再例如,在进行《分米的认识》这部分数学知识教学时,对这种抽象的长度概念很难直接让学生有深刻的理解。此时,教师就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拓展应用思维。教师可以在课堂引入时用这样一段话:老师今天早上晨跑完来到学校,看到已经有许多学生坐在座位上准备上课了,于是老师赶紧站到4 米高的讲台上开始讲课。同学们觉得老师这段话有问题吗?此时,许多学生肯定会说讲台没有4 米高。教师再询问学生那能否换成4 厘米,学生会回答4 厘米太低了。此时,教师引入分米的概念学生就会较为容易理解。而且,让学生参与分米这一概念的引出过程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学生的思维。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课堂上不难发现,成绩落后的学生其学习能力和基础较为薄弱,逻辑思维能力大多比较欠缺。为此,教师需对逻辑思维方面的教学重视起来,首先对学生整体的认知能力进行合理分析,使学生能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其基础薄弱和学习能力不足的问题,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和因材施教,重点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从培养逻辑思维入手,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对《简易方程》的内容进行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和学习能力进行不同的教学。在正式进入教学前,教师需引入主题,教师可以用一个情境问题导入主题:“王阿姨去市场上买水果,买了香蕉和苹果两种水果,一共花了15.6 元,其中香蕉每千克4.8 元,苹果每千克5.4 元,王阿姨买了1 千克香蕉,问王阿姨买了几千克的苹果?”根据这个情境,教师可以进行简易方程主题的教学,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回答问题。其中有学生采用列竖式的方式,有的学生直接思考,有一部分学生由于预习会尝试用方程进行解答,同时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完毕后每组派代表进行发言讲解,并说明原因。通过采用让学生直接思考的方式,让学生对以往学过的知识进行思考整理,增强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随后导入此节课程的教学,教师通过利用方程设王阿姨买了a 千克的苹果进行解答,列出方程式,解答出来。同时教师还需在课堂上严格遵循“三讲三不讲”原则,三讲:学生对基本概念、规律的理解和运用,出现错误或易混淆之处要讲;学生新旧知识断线之处要讲;学生解答不完整、知识抓不到要领、思路阻塞之处要讲;三不讲:学生已学懂的内容不讲;似懂非懂的内容不讲,通过组织讨论解决;没有熟练的技能技巧不讲,组织他们练习。重视逻辑思维培养,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逻辑思维是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最应该具备的能力。教师在教学时应对此方面进行重点教学,可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入手,通过趣味活动、数学文化、结合图形、联系生活实际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教师也应当注意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入手,着眼于本班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制定符合本班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策略与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