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中华优秀体育传统的时代价值取向

2022-12-25 19:15
关键词:体育运动人类体育

陈 放

体育对人类而言,是生活空间、时间和其身体与灵魂的紧密结合。体育不仅距离人类生命运动最近,是人类肉体生命的最高表现,同时也是人类精神生命的最高象征,这是因为体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主体运动。在中华文明思想体系中,体现“体育”的内容非常丰富。先秦时期,孔子提出以礼仁为核心的体育思想,道家老子的体育观则寓于道法自然的主张当中,庄子更是具有明显的体育保健养生思想。此外,宋钘、尹文之气功,墨子之尚力,兵家之技击与攻防,医家之健养,阴阳五行家之运动,以及在儒家“六艺”、《黄帝内经》《吕氏春秋》等命题与著作中,均含有富有东方特色的体育观与体育思想。

然而,尽管我国体育传统源远流长,但“体育”一词却是一个外来词语。19世纪80年代,伴随清末洋务运动的兴起,先是“体操”一词由欧洲翻译过来,意为身体操练,后来在20世纪初,被改译为“体育”。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状态中,国家整体实力羸弱,国民身体素质较低,不仅导致竞技体育水平很低,而且独立的体育文化不彰,以至被西方人蔑称为“东亚病夫”。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在社会民间,传统体育活动薪火相传,不绝如缕;另一方面,某些具有民主主义理念的先进人士开始倡导近代性质的体育运动思想,促使当代体育运动开始萌生。国弱民穷的现实反而激发中国人民认识到,体育兴则国兴、体育强则国强。从此以后,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当中,体育强国之梦成为其中极为鲜明的组成部分。新文化运动之后,近代体育观念愈发代替传统的体育思想,成为身体运动思想的主流。中国从国际奥林匹克运动边缘逐步进入到国际奥运大家庭。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都高度重视人民健康与体育运动。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体育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在党的历史上,还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史上,都具有重大意义。2021年,我国不仅参加了在东京举行的第32届夏季奥运会,而且还举办了第十四届全运会和第十一届残运会。特别是克服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在2022年成功举办了北京冬季奥运会。这些具有历史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体育事件,正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重要论述的实践结晶。

中国共产党对于体育的高度重视,具有鲜明的特点,那就是在坚持体育的人类共同价值的同时,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指导,同时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体育理论和思想,特别突出人民体育的价值维度,强调现代体育与中国古代体育的结合、民族体育与世界竞技体育的结合。如今,中国体育事业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思想的结合中,正在实现创造性转变和创新性发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系统阐述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体育思想、揭示中华优秀体育传统的内在理念及价值,对于进一步促进21世纪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华历史体育之道的哲学观照

唯物史观认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1)[德]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303页。体育同样是人类劳动的产物。从劳动的本源性出发,马克思主义将体育视为人类实践活动的组成部分,是人自身身体工具性的充分发挥与延长。由此出发,体育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中就具有了生产力及其衍生的生产关系的属性。

在人类最原始的劳动过程中,即包含着体育活动的内容与属性。一方面是劳动,另一方面是在劳动过程中从事体育运动。从猿到人,从手脚分工,直到语言产生、思维形成,劳动贯穿始终,体育运动即贯穿始终。当然,被迫而痛苦的劳动与自觉而愉快的体育运动,其区别是不言而喻的,但这并不能掩盖劳动对于体育的始源性与本根性。后世许多体育项目都来源于某些劳动,即说明了这一点。

人类生存的劳动过程是加速人的进化、不断发展体育文明的过程。这是人类发展所体现的共同规律。赫胥黎的《天演论》提出,天演是自然界不变的法则,其中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为“生存竞争”,二为“自然选择”。世上各种事物无不受其制约,对于有生命的生物来说尤其如此。“生存竞争”是指万物在有限的同一环境下相互竞争,以求得本种属的生存及繁衍。在生物激烈竞争中,其中一些能够最终存活,说明其必然能够利用自身全部潜能,对周边环境资源及天时地利等因素相互协调,形成独有的作用合力,因而在竞争中占有优势,保全自身免于灭亡,最终在充满竞争的环境中占有一席之地。(2)[英]托马斯·赫胥黎:《天演论》,严复译,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年,第7页。人类生存(特别是早期人类)同样以这种自然力为基础,需要其善于开掘自身全部潜能,强身健体,提高生存本事。正如一位体育史专家所说:“人类最早认识体育并从事体育活动,是在其为了生存保护自己和寻求食物的活动中开始的。人的生理条件不如禽兽,没有禽的翅膀,不能高飞;没有兽的四足,不能快跑;没有鱼的鳍鰓,不能游水。人类在大自然环境中要得到生存的食物和抵御猛兽的侵袭,就必然要增强本身体质,掌握适应环境的技能,有与猛兽搏斗的力量,能追上四足兽的快跑,可以在江河自由往来游泳,才能够不受侵害而生存下来”。(3)刘秉果:《插图本中国体育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第3页。在自然禀赋不如动物的情况下,人类要战胜自然、胜过禽兽,除了依靠智力,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最大化地促进人体发展,而体育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手段与途径。古代各民族(如斯巴达)对于身体素质的高度重视,即蕴含了这一道理。

从求生存的被迫劳动到自觉而快乐的体育运动,体现了人类生产力的提高,显示出人类体育运动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轨迹。但是,即使在劳动力水平极为低下的历史阶段,也不能说不存在愉快的体育活动以及自觉的体育运动。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已经表明,原始人同样有他们的精神生活。特别是当人类的“两手教导头脑,随后聪明一些的头脑教导两手,以及聪明的两手再度更有力地促进头脑的发展的时候”。(4)袁珂:《中国古代神话》,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第2页。原始人的想象力发达起来,并且在想象中使周围世界布满超自然的存在物,即神灵和魔力。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及众多人类学家早已指明,在原始人设想的世界,自然万物、风雨雷电、日月星辰等均具有神性。在泛神论的世界中,面对生存困难,原始人一再用激情与振奋的调子唱出关于劳动和劳动英雄的颂歌。他们歌颂用斧子开天辟地的盘古,创造人类和熬炼五色石子补天的女娲,钻木取火的燧人,发现药草的神农,驯养动物的王亥,教导原始先民种庄稼的后稷,治理洪水的鲧和禹等等。进入阶级社会之后,“劳动的剥削者把群众的精力当作一种原料变成货币”。(5)袁珂:《中国古代神话》,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第2页。对于现实的苦难,被剥削的劳动者只能将解脱的期望寄予精神幻想。于是,不仅产生了原始宗教,而且创造了空中“飞毯”和“快靴”一类能够突破人类身体局限的神话。在我国的神话中,有长臂国的“长臂”、奇股国的“飞车”,有治水的禹变成熊去打通轩辕山、七仙女姊妹一夜织成十匹云锦,还有敢于战天斗地的夸父、刑天、共工等。这些丰富多彩、题材多样的神话传说,其中所蕴含的无一不是人间的道理,不仅表明“神话是从劳动中产生出来的”,(6)袁珂:《中国古代神话》,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第3页。而且证明劳动确实是体育之源。可以这样说,在中外的各类神话中,都蕴含着体育的精神。直到今天,神话作为浪漫主义题材之所以不断出现在重大体育赛事的艺术表演之中,即隐喻了这一点。

体育与神话的结合,强烈地蕴蓄着人类对于生命本质的探寻以及突破生命局限的渴望,因而反映出与宿命论抗战的精神指向。古罗马的马可·奥勒留等学派认为:“我猜想,你并不会因体重只有几十利特内(古代一种重量单位)不及300利特内而不满。那么你也不应因为自己只能活若干年不能太久而不满”。(7)[古罗马]马可·奥勒留:《沉思录》,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年,第44页。将人体好坏、生命长短归于天命,表示人类在天命面前只能消极地接受或承受。这可以说是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一种消极思想,而神话精神恰恰对此具有碾压的属性。因此,我们认为,先秦时期出现的“人定胜天”思想,其实具有中国神话的思想源头。

活性的人体是发展体育运动与体育文化的第一物质前提,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基本观点。法国的乔治·维加埃罗主编的《身体的历史——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表明,人体对精神具有造反作用。有学者撰文提出,尼采“直言‘身体是唯一的准绳’。尼采点明了所谓思想、精神、灵魂都是身体的产物。身体是第一性的,尼采用身体夺回了灵魂的领导权,造了精神的反”。(8)倪为国:《关于身体的“造反有理”——读〈身体的历史〉》,《光明日报》2013年6月11日,第5版。作为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家,尼采这个观点的出发点与归结点,完全不同于马克思主义,但是作为身体对于精神的基础性、主导性乃至决定性而言,却是合乎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的。事实表明,身体的第一性,同样是自然物质世界组成部分的表现,它与运动的世界是统一的。英国比尔·布莱森对人体这个庞大工程做过假设性拆解,如果把人体的肺摊开,能覆盖一座网球场,肺里的呼吸道连接起来能从伦敦延伸到莫斯科。把人血管的长度加起来,可绕地球两圈半。意义最深远的是人的DNA。一个细胞中包含1米多长的DNA,如果把体内所有的DNA搓成一根细细的线,能延伸100亿英里,比地球到冥王星的距离还远。想一想这个拆解的连接,人体本身就足够离开太阳系了,所以说从字面意义来看,人体就是“宇宙”。(9)[英]比尔·布莱森:《人体简史》,闾佳译,上海:文汇出版社,2020年,第5页。人的活性身体就是“这个世界精彩奇迹的基因”。(10)[法]乔治·维加埃罗主编:《身体的历史》第1卷,赵济鸿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第10页。

人体本身就是世界的思想,既深刻又具有广泛的可阐释性。人体劳动创造世界,包括创造了自己。中华民族的体育运动形式,具有鲜明的创造人自身的特点。其中蕴含着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在中国体育史中,有导引、武术、蹴鞠、击剑、足球、马术、田径、游泳、冰上运动、举重、摔跤、技巧、团体操、骑射、戏车、投壶、捶丸、棋类、龙舟竞渡、弋射和毕捕等,民俗体育中则有拔河、斗兽、秋千、风筝、击攘、弹棋、木射、踢毽子、跳绳、散步等。这些运动项目,不仅是运动本身,而是具有人作为宇宙精灵的哲理内涵。

体育运动不是少数精英的运动,是以人民为主体的健身运动。其发展过程以精英者提高为手段,以普及大众全面健身为目的。毛泽东同志曾鲜明地提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这是中国共产党特有的体育观,即以人民为中心,将增强人民体质当作体育运动的最终落脚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曾担任中央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的贺龙元帅在谈及体育运动普及与提高的关系时,曾指出:“普及与提高是矛盾的统一。提高是为国家争取荣誉,同时也是为了指导普及……我们训练了6 000名运动员,他们在国际上是我们的战斗部队,在国内是宣传员、组织员、教练员,也是干部,应经常在各地巡回表演”。(11)贺晓明等编著:《共和国体育的奠基人——贺龙》,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14年,第57页。在新时代,将体育运动的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就是要实现全民健康,让全民享受身心健康的美好生活。

将体育运动的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是全民快乐的源泉,生命的财富。劳动人民是体育健康的创造者,劳动人民又是体育健康的享受者。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2016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把满足人民健身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育不以胜负论英雄,同时英雄就要敢于争先、敢于争第一。中华民族每个人都要有梦想,体育强国梦与中国梦紧密相连。体育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动力、凝聚力量。人是社会发展最活跃的因素,人民体育是保障人类社会发展根本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天人合一理念是中华传统体育思想的精华

体育运动是人体与人的思维精神的统一。随着人类对自身的深度研究,人体本身既是精神客体又是运动行为主体的思想已经成为共识。毛泽东指出:“体者,为知识之载而为道德之寓者也。”(12)毛泽东:《体育之研究》,北京:人民体育出报社,1979年,第3页。又指出,“体育者,人类自养其生之道,使身体平均发达,而有规则次序之可言者也。”(13)毛泽东:《毛泽东早期文稿》,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57页。这表明“体育者”不仅身体是载体,而且在主体精神指导下,让身体均衡发达,要既有规则又有秩序地养生与运动。“人体”是活性有机体,本身也有不受思维精神支配的运动,如心脏跳动、肺部呼吸,每秒钟身体可制造100万个红细胞,在周身飞驰,在血管中穿梭,维持活性的生命。(14)[英]比尔·布莱森:《人体简史》,闾佳译,上海:文汇出版社,2020年,第5页。毛泽东还指出:“一个人有动脉,静脉,通过心脏进行血液循环,还要通过肺部进行呼吸,呼出二氧化碳,吸进新鲜氧气,这就是吐故纳新。”(15)《毛主席语录》,《人民日报》1968年10月16日,第1版。这种运动是人自身不受思想意识支配的运动,也叫自身无意识支配的运动。

对这种内在的无意识运动,需要人的思维精神去认识、掌握,遵循它的内在运动规律,以便进行科学理性的体育锻炼,提高健康水平。毛泽东把这种遵循身体自身规律的体育运动以庖丁解牛的故事揭示为“依乎天理,因其固然”的健身形式。钱学森遵循人体规律认识,把我国千百年来流传不断的气功,分为硬气功和软气功。硬气功是徒手断石板,赤身抗刀斧,这种功夫是可以练出来的;而软气功是用神经系统去影响人身的技能,即“运气发功”。“这为人的心理能动性反映在调整人体内部活动方面提供新的认识。所以气功说明人还有一般所不认识,也因而未加利用的能力,这也是人的潜力。”(16)钱学森等:《论人体科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0年,第12页。这说明人体科学还需要不断地开掘和发展。

中国传统体育非常注重道法自然的养生健体之道,这是基于天人合一哲学理念的一种体育运动之道。马克思曾说:“无论是在人那里还是在动物那里,类生活从肉体方面来说就在于人(和动物一样)靠无机界生活,而人和动物相比越有普遍性,人赖以生存的无机界的范围就越广阔。从理论领域来说,植物、动物、石头、空气、光等等,一方面作为自然科学的对象,一方面作为艺术的对象,都是人的意识的一部分,是人的精神的无机界,是人必须事先进行加工以便享用和消化的精神食粮;同样,从实践领域来说,这些东西也是人的生活和人的活动的一部分。人在肉体上只有靠这些自然产品才能生活,不管这些产品是以食物、燃料、衣着的形式还是以住房等等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实践上,人的普遍性正是表现为这样的普遍性,它把整个自然界——首先作为人的直接的生活资料,其次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对象(材料)和工具——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处于持续不断的交互作用过程的、人的身体。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不外是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17)[德]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51-52页。马克思在这里的论述,非常契合中国传统的体育观,因为中国古代体育观的核心,就在于将人与自然界联系起来,将二者看作相融共感的统一体。

《黄帝内经》的基本立场与诸多论断,即鲜明地反映了这种契合性。《黄帝内经·六节脏象论》提出:“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其气九州、九窍,皆通乎天气。故其生五,其气三,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之,合则为九,九分九野,九野为九脏,故形脏四,神脏五,合为九脏以应之也。”(18)姚春鹏译注:《黄帝内经》(上),北京:中华书局,2018年,第93页。这里的天指自然界,天有三气:日、月、星;地有三气:水、火、风;人有三气:精、气、神。在天体运行中充满日、月、星的能量,表现在流动的大气层中的水、火、风和其中含有大量肉眼所看不到的无限量的粒子。通过人体九窍(耳鼻眼口前阴后阴两道为九窍)不断对大气中的一切物质进行吸纳过滤以及人皮肤的呼吸等诸多交互作用,形成人的精气神。古代体育养生是随日月运转,伴随每年的四季变换而实施运动。由于人体是精神与物质的结合体,人体决定思想,思想也反作用于人体。所以,人有顺天(顺应自然)的运动,也有逆天(违背自然规律)的运动。顺天是遵循自然节律去健体,逆天则类似违背自然节律而伤身。但“逆天”又具有辩证的属性。除负面属性外,就其正面属性而言,逆天主要体现人在精神指导下人体的内在强大,是精神的反作用力,能适应外界的压力,达到内在所具备的能量与外在的平衡,这实质上也是遵循自然规律。有哲学家曾说:“运动应当从它的反面即从静止方面找到它的量度。”(19)林青山:《新大众哲学》,北京:华龄出版社,1990年,第34页。正足以发。奥林匹克精神追求“更高、更快、更强”,其精神内涵正如科学家钱学森所说,在于不断开发人的潜能,挑战不可能为可能。“艺高人胆大”,胆大与艺高成正比,精神与体魄不断统一的强大体质与“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体育目标成正比。

体育技能是人体与自然界合一的产物。据《列子》载,孔子观览吕梁山三十仞的瀑布,看蹈水者在瀑布下出入翻滚胜过鱼和龟。孔子问蹈水者,蹈水者讲了三条经验:“始乎故,长乎性,成乎命”。始乎故,指一个人出生在山里而习惯,这是自然生成的素质,所以叫“故”;一个人成长在水边,习惯水性,这就是自身的本性,所以叫“性”。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游水,却自然而然地能游水,所以叫“命”。(20)[战国]列子:《列子全集》,北京:海潮出版社,2012年,第41页。这里所讲“命”,其实是指身体对于自然环境的天然适应,体现的是天人合一的体育之道。这种体育之道有两种态度,一种是消极的自然化,另一种是积极态度,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作为效法自然的体育之道就要把体育运动作为自强不息的永恒运动。

人虽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但人是自然界的思想者。人之能可与自然界相匹配。《荀子·天论》中说:“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思物而物之,孰与理物而勿失之也?愿于物之所以生,孰与有物之所以成?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21)方勇、李波译注:《荀子》,北京:中华书局,2015年,第274页。古人面对自然规律,对人类自身不断发问,因为人有天职,要尽其职能。就人类健身之道而言,人不能愧对自然;作为宇宙的精灵,首先要把精灵的载体“颤悠悠的温暖肉体”养好。身体的平均发达,这样才使身体“九窍”产生和谐作用,形成挑战不可能为可能的爆发力。这就需要依乎天理,有规则、有次序地养身健体,实现非有机体与有机体的天人合一,人与自然、人与经济社会共生共存共发展。

人的有机体与无机体,其实也是主客体的关系。人的主体可以不断创造和发展无机体,以不断满足和促进人的有机体的需要与发展。从体育产业而论,体育需要体育器材、体育用品、体育服装等生产,体现体育产业与体育消费,这本身既拉动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是事关民生的“幸福产业”。更重要的是体育运动所展现出来的拼搏精神,对国家各行各业发展产生无尽的精神力量。还有体育奖牌带来的一系列间接的经济效益(如第32届夏季奥运会首枚金牌得主的21岁女子气步枪运动员杨倩的“小黄鸭发卡”的畅销,又如法国沙木尼从山地运动到山地度假生活的火爆等),形成了体育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同体共振。这是历届奥运会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作用的结果,表现为经济学家所研究的那样,奥运奖牌榜和GDP的关系“二者之间的确有某种高度正向关联”。(22)江红:《山还是那座山,梁已不再是那道梁》,《新华每日电讯》2021年8月10日,第7版。从第32届夏季奥运会奖牌来看,进入奖牌榜前15名的国家,有12个是GDP在世界排名前15位的国家。这就在某种意义上体现出经济基础决定奖牌数。荀子把“天”释为“物质性的自然”,把物质基础作为一种无机物质,在一定意义上,物质基础得以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就随之提高,运动员与无机物质的统一就是一种天人合一。尊重天人合一之道,就是体育的强国之道。

体育的天人合一,也是忘我的自身超越。人是自然的产物,只有超越自己,才能与自然合一。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信祝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奥林匹克频道及其数字平台开播上线时强调:“希望你们守正创新,精彩呈现中国和世界各国冰雪健儿自强不息、超越自我的拼搏历程,深入阐释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全面展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精彩、非凡、卓越的奥林匹克新篇章。”(23)习近平:《全面展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精彩非凡卓越的奥林匹克新篇章 为推进中华体育强国建设作出贡献》,http://www.news.cn/mrdx/2021-10/26/c_1310270392.htm。体育包括体育竞技的天性是按自身规律运行的,如赛艇队员利用航天的“风洞”技术,游泳队员利用导航系统的“惯导”技术等,都是按自然规律运动的。它的“至公”在于一视同仁,在“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的精神指导下,运动员只有抛弃一切私心杂念,心无旁骛,才能发挥卓越技能。李贽的“童心说”所讲的童心,讲的就是自然化的心态。在第32届夏季奥运会上,中国体育健儿书写了一幕幕赛场传奇,14岁的全红婵的凌空一跃如滴水入海,5个动作3个满分——奥运会上史无前例。无独有偶,16岁小将管晨辰初登大赛就一鸣惊人,击败强大的体操女皇拜尔斯获得金牌。常言道:“初生牛犊不怕虎”,这“不怕”二字就是人生三境界之一的“至人无己”。“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一分。”(24)缘中源编著:《哲学经典名言的智慧》,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8年,第100页。只有不考虑自己,积极地去自然化,才能超越自己,达到天人合一的自然状态;才能不断地为人类健康共同体的美好未来作出贡献。

三、中华优秀体育传统与奥林匹克精神在新时代创新性发展

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体育的作用是中华优秀体育传统与奥林匹克精神在新时代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过程。

人类体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史体现着体育文化不断发展和升华的历史。当人类把劳动从某种层面上升为体育文化时,体育文化就成为社会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就不再是单纯为满足人的生活必须物质及财富的需要的劳动,而是形成一种精神财富,成为供人们以精神上的享受和反作用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神力量。据史料记载,公元前1052年,齐国都城临淄曾开展盛大的体育运动会。项目有蹴鞠、射箭、田猎、赛车马、武术技击、角力、击剑、投石、超距、六博、围棋等,声势之浩大、气势之壮观,不亚于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会,极大地推进了齐国的文明发展,使先秦的春秋诸国中最弱小的齐国后来发展为“膏壤两千里”“粟如丘山”的东方“超级大国”。(25)亢建明:《阵痛:中国历代变革得失》,北京:新华出版社,2014年,第12页。

体育文化的发展也不断推动着历史的文明发展。相传黄帝发明了弓箭,夏代有羿射十日的传说。甲骨文中“侯”字写作“矦”。据学者研究,“侯”字像箭射向箭靶之形。上古崇尚勇武,体育运动以练武为主,在射箭的体育运动中,射中者得为首领,“这就是诸侯之侯的来历”。意味深长的是,儒家将弓箭当作礼乐教化工具,引导社会走向和平,这就是“射礼”,(26)彭林:《中国古代礼仪文明》,北京:中华书局,2015年,第150页。成为中华礼乐文明的一个重要标识。

从汉唐到隋朝时期,先秦礼乐文明转变为中华礼法文明,其间体育发展的内容愈加丰富。隋朝虽仅37年,但“是时天下凡有郡一百九十,县一千二百五十五,户八百九十万有奇。东西九千三百里,南北一万四千八百一十五里。隋氏之盛,极于此矣”。(27)亢建明:《阵痛:中国历代变革得失》,北京:新华出版社,2014年,第121页。在这个“国泰民安,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社会安逸,户口锐长,垦田速增,积蓄充盈,甲兵强锐,威动殊俗,幅员万里”的强大东方帝国,包括日本在内的东南亚、西北亚诸国曾对中国称臣朝贡。隋炀帝于大业二年(606年),在丝绸之路的古都张掖举办了由27国参加的商贸盛会。大会以体育竞技运动项目为内容,举行了百戏、角抵、马术、乐舞等比赛。类似这样的体育运动在那个历史时期不断开展,推进了社会的发展。到了唐朝时,通商交往的国家多达70余个,这是体育运动促进了经济的国际化发展。(28)孙麒麟等著:《从长安到雅典——丝绸之路古代体育文化》,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17年,第402页。

从中国体育发展的历史来看,体育运动从来都不是单纯为健身而健身,“体育强则国强,国家强则体育强”。体育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是同体共振的动态形式。体育在健身的同时去顺应每一历史时期社会的需要,体现社会发展不同时期的不同的历史发展过程。在古希腊,把体育的竞技比赛都安排在敬神节时举办。古希腊人把土地的肥沃,大地的丰收,供养人口的增长,增加人们的福祉都认为是诸神的馈赠。拜神节,是古希腊人对美好生活或政治人物为某种目的去拜神祈祷。是通过体育的一些竞技比赛来表达他们心情的。

古希腊文献曾记载,奥林匹亚这个地带土地肥沃,被视为天神宙斯的圣地。每四年古希腊每个城邦都派训练有素的运动员,参加奥林匹亚祭祀天神的体育运动。据有关学者于2014年研究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史料记载,“古代希腊曾举办293次,前后延续了1 000多年”。(29)[德] 沃尔夫冈·贝林格:《运动通史——从古希腊罗马到21世纪》,丁娜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23页。奥林匹克运动(作为地名称“奥林匹亚”,而作为体育运动会则叫“奥林匹克”,由于史料缺乏对这种区别称呼的记载,因此无法考究)。最终经历了“向希腊化时代的过渡和融入罗马大帝国”,经历了“从贵族文化向民主的过渡”。(30)[德]沃尔夫冈·贝林格:《运动通史——从古希腊罗马到21世纪》,丁娜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23页。体育运动不仅是人类体育事业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也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发展过程。在近代西方文艺复兴以降,更加彰显体育运动,特别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国际赛事对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体育事业是为人类的和谐共生服务的伟大事业。如20世纪初奥林匹克运动发起人法国体育活动家皮埃尔·德·顾拜旦就积极倡导和讴歌奥林匹克运动的和平、和谐、共生精神,他在1912年斯德哥尔摩奥运会上发表的《体育颂》讴歌:“体育,你就是和平!你在各民族间建立愉快的联系。你在有节制、有组织、有技艺的体力较量中产生,使全世界的青年学会相互尊重和学习,使不同民族特质成为高尚而公平竞赛的动力!”(31)高富贵、干春松:《传统文化与奥运精神的融合——以“射礼”为例》,《光明日报》2021年7月17日,第11版。这对古老的奥林匹克精神给予了进一步发扬光大。

顾拜旦倡导的体育文化精神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思想息息相通。中国由于古代丝绸之路的凿空,从长安到雅典的往来有了密切的体育文化交流,奥林匹克精神在历史上对中国影响深远,因此,奥林匹克运动也引起了中国人民的重视和积极参与。早在20世纪40年代,在经济社会极为落后的国情下,中国于1932年7月30日参加了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十届奥运会。虽然中国参加的人员只有1名教练宋君复和1名运动员刘长春,奖牌为零,但是贵在参与。在1936年柏林奥运会上,中国申报了近30个参赛项目,派出了140余人的代表团,奖牌为零。当时外国报刊发表了一幅漫画讽刺中国人:在奥运五环旗下,一群头蓄长辫、身穿长袍马褂、形容枯瘦的中国人,用担架抬着一个“大鸭蛋”,题为“东亚病夫”。(32)《[刘长春]“中国奥运第一人”途径新加坡,被当地报纸讽“东亚病夫”》,https://view.inews.qq.com/a/20220325A01NR000。

中国人通过不断斗争逐步觉醒,毛泽东曾于1917年写下《体育之研究》的重要文章,唤醒了中华民族对体育的觉醒。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成立大会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33)王东:《全民健身火热展开纪念“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题词七十周年》,《光明日报》2022年6月13日,第9版。贺龙元帅为第一任国家体委主任,当时提出发展体育运动“让中国人的平均身高增加一寸”。(34)贺晓明、谢武申、王鼎华:《共和国体育的奠基人——贺龙》,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14年,第159页。如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正走在不断强起来的征途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体育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个重要目标。”(35)人民日报社论:《书写奥运华章,创造新的辉煌》,《人民日报》2021年8月9日,第1版。

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中华民族以“使命在肩,奋斗有我”的铮铮誓言和务实精神,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中国不但积极参加奥运会,而且于2008年又成功举办了第29届夏季奥运会,并喊出了“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人类心声,为“单面人”向“全面人”的发展提供了最好的平台,这使马克思主义体育观有了新的发展。如今,在第32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得了38枚金牌、32枚银牌、18枚铜牌的优异成绩,同时也展示出从容自信的中华大国气质。中国体育健儿“能擎起千钧之重,也能笑得云淡风轻”“能为胜者欢呼,也能为败者喝彩”。(36)光明日报评论员:《从容自信,这才是大国气象——“透视奥运看中国”系列评论之一》,《光明日报》2021年8月10日,第1版。实现了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荣誉,中共中央、国务院致电祝贺。国运兴则体育兴。中国现在已成功地举办了2022年的冬季奥运会和冬季残奥会。这一切都证明了参与奥运、主办奥运和奥运奖牌的多少,在一定意义上是由国家综合国力所决定的。就奥运会而言,奖牌的数量来源于参赛运动员的素质。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性即人的本质属性,是在后天具体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人的素质以“发达的生产力为基础”。(37)[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232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根本任务”。(38)李明:《美好生活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光明日报》2021年7月19日,第15版。

今天,对于中国参加东京奥运赛事和北京成功举办的冬奥盛会,所获取的每一枚奖牌都是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速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综合国力在运动员身上的某种程度的体现。每一位中国运动员都是“住在中国的人类”。(39)郜元宝解读:《鲁迅一百句》,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21页。中国运动员对奥运奖牌的感受不但是中国的光荣而且是人类的光荣。中国正在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稳步迈进。据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2021年7月29日发表的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格雷厄姆·艾利森教授题为《地缘政治奥运会:中国能赢得奖牌吗?》的文章中指出:“在奥运会这样的赛事中,赢得最多奖牌事关国家自豪感,但在地缘政治核心竞争中,包括GDP潜在冲突领域的相对军事实力、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的领先地位等方面,如果中国在我们常拿金牌的项目中暂获金牌,那将对美国经济、安全及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40)[美] 格雷厄姆·艾利森:《中国能赢“地缘政治奥运”金牌吗?》,《环球时报》2021年7月31日,第6版。文章针对东京奥运会竞技赛事,明确说:“中国并不只是在崛起。它已崛起到在地缘政治、经济、科技、军事、外交和政治上颠覆后冷战时代地缘秩序的程度。华盛顿官员继续竭力从后视镜中看中国,坚称其不过是‘近乎旗鼓相当的竞争者’。但现实并非如此,是时候承认中国是美国的全面竞争者了”。(41)[美] 格雷厄姆·艾利森:《中国能赢“地缘政治奥运”金牌吗?》,《环球时报》2021年7月31日,第6版。中国是奥林匹克精神的弘扬者,是《奥林匹克宪章》规则的维护者,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支持者和积极参与者。中国从参加奥运会只有1名教练员、1名运动员到大军团777人参加的第32届夏季奥运会和第24届精彩、非凡、卓越、无与伦比的冬奥盛会,奥运奖牌数从零到名列全球前位,这就是中国从体育弱国走向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的集中体现。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历经7年艰辛努力,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胜利举办,举国关注,举世瞩目。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一道,克服各种困难挑战,再一次共创了一场载入史册的奥运盛会,再一次共享奥林匹克的荣光。”(42)习近平:《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隆重举行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光明日报》2022年4月9日,第1版。站在新起点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中国人民有意愿、有决心为促进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促进世界人民团结友谊作出贡献,而且有能力、有热情继续作出更大的贡献!”(43)《习近平: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http://www.news.cn/politics/leaders/2022-04/08/c_1128544078.htm。

奥林匹克精神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目标,东京奥运会又增加了一个“更团结”的口号。这里所体现的奥运会是友谊的赛事,是人类在相互依存中推动人类体质的不断提高与发展,“是人类自养其生之道”,(44)毛泽东:《体育之研究》,北京:人民体育出报社,1979年,第3页。是“全人类共有的一种身体行为和文化”,是人类共同追求的无止境的目标,是对有抱负的人类共同体提供了施翮起高翔的浩浩天宇。

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弘扬的是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的精神,而不用“最”作限定语,说明任何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都是过程,不可能发展到“最顶峰”。我们现在所参加的一切体育赛事,之所以要坚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戒骄戒躁,是因为任何体育赛事,都不是体育的终点。践行奥林匹克精神,没有最高,只有更高;没有最快,只有更快;没有最强,只有更强;没有最团结,只有更团结。任何体育赛事与其对经济社会等诸多的影响,只是现实的,不能代表未来。人类体育事业的发展作用于经济社会的文明进步与其逐梦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征途上的奋斗“一切都是中间物”。(45)郜元宝解读:《鲁迅一百句》,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76页。面对体育赛事的输赢要拿得起放得下,正如瑞士洛桑奥林匹克博物馆中对奥林匹克格言的解读:“‘更快、更高、更强’是对卓越的表达,而不是对表现或胜利的称颂。它指的是在体育场或是生活中倾尽一个人的所有,在每一天向着完美不断进步的过程”。(46)谢军:《体育,能教会我们很多》,《光明日报》2021年8月10日,第13版。

坚信今天所做出的一切努力都是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中国北京作为“双奥之城”,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到2022年冬季奥运会和冬季残奥会的“一起向未来”与“绿色、共享、开放、廉洁”四大办奥理念,进一步丰富了国际奥运发展的思想内涵。人类体育事业与人类社会文明将永远在创新发展的道路上迅跑!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人类体育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体育运动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人类第一杀手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我们的“体育梦”
呆呆和朵朵(13)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