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愉
(常州大学阿里云大数据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0)
新时代我国国民话语宣传模式呈现多元化发展特征,并且,微博、微信等微媒体平台的崛起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新时代学生话语权的发展,学生可在微媒体平台自由发表情感与言论。鉴于此,高校应立足思政教育教学实际与教学模式研究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话语权自我重塑路径,提升新时代发展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话语权效能,强化思政教育在学生意识形态建设中的引领作用,筑牢学生思想防线。
高校是全方位培养人才的主阵地,学生价值观念正确与否是影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能否实现的关键。社会发展间接导致意识形态话语形式逐渐复杂化,高校思政教育面临“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重要课题,亟需牢牢掌握思政话语权与主动权,重塑高校思政教育话语体系,强化思政教师在学生群体中的号召力与引导力,推动学生自觉抵制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与侵蚀,大力弘扬社会主义科学价值观念,确保思政教育始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断推动学生形成完善、正确的价值体系,使其最终成长为术德兼修的优秀人才。
党和国家一直以来都对青年寄予了深切希望,并且认为未来属于青年,所以,推动学生成长成才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1]高校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坚定理想信念、放飞梦想的主要场所,是培养术德兼修人才的关键力量,思政教育作为充分发挥高校育人力量的重要载体与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主渠道,重塑高校思政教育话语权,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威力,是充分发挥思想理论与宣传实践正向集成效应的有效手段,可切实提升思政教育育人质量,唤醒学生在思政教育中的踊跃性,使其积极投身于思政知识学习中,对思政教师敞开心扉,明晰自身在思政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更好地激发学生内在驱动力,唤醒学生沉睡的能量,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思政教师是思政教育的实施主体与话语主体,提升其话语权力是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话语权自我重塑的核心要义。思政教师专业知识水平、理想信念、担当精神与课堂语言表达艺术均是影响思政教育话语权的重要因素,所以,高校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提升思政教师话语权力,夯实思政教师知识素养,增强思政教师人格魅力与语言魅力。
首先,推动思政教师扎实掌握专业知识。一方面,高校应组织思政教师定期参加“理论知识大讲堂”,在帮助思政教师深入探索思政理论知识深刻内涵的同时带领思政教师系统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与指导思想,确保思政教师能够全面把握思政教育内在逻辑。[2]另一方面,注重推动思政教师构建完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体系,为思政教师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夯实知识基础,进一步构建知识完整的思政理论知识框架。以此为依托全面提升思政教师知识素养,确保思政教师能够向学生准确传达思政理论知识与观点,借助思政教师高水平理论知识运用能力熏染学生,为学生树立学习榜样,用渊博知识折服学生,依托思政教师知识权利实现话语权力的提升。
其次,坚定思政教师理想信念。理想信念直接影响思政教师价值观念,并且,依托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与党的新思想、新理论武装学生头脑,推动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是思政教育主要内容,所以,高校亟需坚定思政教师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在思政教师传道于人之前自身先“明道、信道”,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依托自身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强化思政教师在学生群体中的威望与信誉,以此提升思政教师话语权力。
再次,培养思政教师担当精神。高校是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时代新人的主阵地,并且,思政教师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担当精神作为推动思政教师切实担负育人责任的基础,高校应着力培养思政教师担当精神。一方面,引导思政教师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关爱学生,热爱本职,将教育育人看作能够实现自身价值的伟大事业。[3]另一方面,思政教师应自觉树立正确教师观,真正做到为人师表,为学生树立榜样,在言传身教中引领学生成长为有进取之心与奉献精神的优秀人才。同时,在思政教育开展过程中,思政教师不应回避社会现实问题与矛盾,而应立足社会现实带领学生深入分析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坚定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将爱国情怀厚植于学生心中;在此过程中,思政教师还应坚守文化自信,传承红色基因,敢于直面问题,做到旗帜鲜明,将担当精神全方位融入个人修养中,依托自身价值力量熏染学生。
最后,提升思政教育课堂语言表达的艺术性。思政教师所表达的语言是文本内容与学生相连接的桥梁,将文本内容中蕴含的思想与价值观准确形象传达给学生是将书本世界与现实生活相衔接的有效手段,可切实推动理论内涵进入学生头脑中;所以,思政教师应将理论化较强的文本内容转化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并且极易被学生接受的话语;在此过程中,高校应引导思政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将国家发展现状、规划与马克思主义原理相结合,用中国故事阐明马克思主义;同时,思政教师应避免一味推演理论、论证逻辑,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叙述事情、讲明道理,将思政理论知识生动传授给学生。[4]除此之外,思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避免为迎合学生兴趣爱好将授课内容过度通俗化,导致授课内容与思政教育内容、目标相偏离,最终影响学生构建完整知识体系;所以,思政教师应合理把握语言表达艺术化的度,用语言的力量打动学生,使学生既能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又能将其内化为自身价值体系,将思政教育实效性最大化。
传统思政教育中,学生始终被动接收思政知识,不仅无法使其充分发挥自觉能动性,还并未在思政教育中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直接影响思政教育实效性与话语权自我重塑。鉴于此,高校应在思政教育中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唤醒学生自主意识。首先,激发学生话语意识。其一,使学生准确认识到自身在思政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话语意识。高校思政教育本质为学生与教师沟通交流,而非由思政教师单一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所以,高校应帮助学生明确自身在思政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唤醒学生的内在自觉,转变传统“说教式”思政教育模式,强化学生话语意识,为重塑思政教育话语权筑牢根基。其二,话语是学生与教师互动交流的重要载体,高校应使学生认识到话语的重要作用。高校应鼓励思政教师在思政教育中积极开展小组讨论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为学生创造可充分发挥自觉能动性的平台,使学生能够在思政教育中自由表达自身真实想法,推动学生切实参与到思政教育中,通过与思政教师沟通交流强化思政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力,进而为高校思政教育话语权自我重塑筑牢根基。其次,增强学生分辨信息优劣的能力。[5]传统思政教育中,思政教师通常将自己分辨出的正确信息系统、机械地输送给学生,长此以往间接导致学生信息分辩能力降低。在新时代背景下,思政教师应在思政教育中依托案例讲解、小组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信息分辨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在思政教育中的自觉能动性,推动学生深度参与到思政教育全过程中,掌握优劣信息分辨技巧与方法,树立正确价值观念,同时确保思政教师立足根本把握思政教育主动权,为思政教育话语权自我重塑注入新动力。
新时代背景下,思政教师与学生掌握的认识具有不确定性;思政教师应破除一味要求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思政教育思维,应积极与学生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关注度与参与度,使思政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索思政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一方面,高校应推动学生与思政教师建立师生关系。在思政教育中,思政教师与学生都应是思政教育话语的参与者,都应充分认识到自身在思政教育话语中的主体地位,都应主动发挥自身自觉能动性与主观追求,强化自身创造意识。在思政教学过程中,思政教师与学生应相互理解,充分尊重与认可对方在思政教育话语中的主体地位。同时,思政教师与学生应不断沟通交流,以此强化师生关系建设,为进一步巩固与发展师生关系夯实基础,使教与学动态平衡,促进教与学持续互动,消除思政教育中的话语霸权,深化思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6]另一方面,思政教师与学生应主动进行角色转化,立足对方角度与所处环境研究问题、思考问题。并且,在思政教育话语过程中,思政教师应充分展现自身在学生实践活动中的引导作用,以自身实际生活体验为出发点融合思想话语与现实感悟,由此打造内涵深刻、富有真情实感的细致饱满话语。除此之外,学生应主动领悟思政教师话语,并按照思政教师所提出的思政教育目的对思政教师话语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依照自身理解对思政教师话语进行重组与构建,将其内化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促进自身发展;同时,学生应对思政教师话语发展提出意见与建议,参与到思政教育话语自我重塑中。
新时代发展背景下,网络技术迎来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网络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各领域,对学生学习、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在此发展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话语权自我重塑同样离不开网络技术的支持。首先,高校应踊跃占据网络主阵地,积极开展网络思政教育。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微信、QQ、微博、贴吧等新媒体平台逐渐成为新时代学生发表言论看法、沟通交流、表达思想的主要社交平台。高校应积极建设校园官方微博账号与微信公共平台,并聘请专业运营人员在微博账号与微信公众平台推送信息;在此过程中,高校还应为运营人员搭建与思政教师沟通交流的平台,由思政教师与运营人员携手制定校园官方微博账号与微信公众平台中所推送的信息,使微博与微信公众平台在思政教育中充分发挥作用。[7]同时,高校应引导思政教师积极依托微信、QQ等社交平台与学生交流,并及时关注学生在社交平台中发布的动态,将思政教育逐步拓展到网络空间中,在确保高校思政教育顺应新时代发展潮流的同时拉近思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思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变化情况,为思政教师针对性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提供重要参考,为高校思政教育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为高校自我重塑思政教育话语权提供优质契机。其次,开展思政网络课堂。高校应积极将思政教育课堂教学延伸到网络空间中,为学生创造随时随地学习思政知识的条件,强化思政课堂趣味性;同时,高校应使网络思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并在网络思政课堂教学内容中融入真实案例,进一步丰富教育内容。除此之外,高校还应引导思政教师在网络思政课堂中利用新时代学生喜爱、常用的网络用语,提高学生对网络思政课堂的关注度,以此推动高校思政教育话语权自我重塑。
高校思政教育话语权自我重塑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在自我重塑过程中,高校应紧密把握新时代发展机遇,为思政教育话语权自我重塑注入新鲜血液。此过程中的高校应使学生在思政教育中充分彰显主体地位,强化思政教师话语权力,确保思政教师与学生能够相互理解语言符号,并在思政教育中加大网络技术应用力度,全方位推动思政教育话语权自我重塑,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筑牢学生思想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