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杨继刚
新东方火了。
这不仅是因为董宇辉老师才华横溢的双语带货,还因为新东方在几乎遭遇“团灭”的现实挑战下,选择用农产品直播带货的方式进行企业转型的“勇敢一跃”。
从某种角度而言,新东方转型东方甄选,与华为被制裁后的业务转型实践、万达在行业转向后的断臂求生、TCL在面临绝境时的“鹰的重生”等情况如出一辙,都是个体和组织在外部环境发生巨变下的探索。或主动,或被动,他们都没有选择躺平,都没有停止折腾(此处为创新探索之意)。所谓的持续增长与基业长青,从来都不是岁月静好的产物,拒绝躺平、不断折腾才是优秀企业生生不息的真相所在。
绝不躺平的典范,还应该包括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马斯克用自己的连续创业历程,告诉人们什么叫“人生就是不停地折腾”,什么叫“绝不躺平”。
为什么一些企业和个体将躺平作为当下的生存方式?躺平背后的真相到底是什么?该如何破解被躺平绑架的困局?
在很多人看来,躺平是妥协、放弃,但其实有时候是“用无所作为的方式反抗裹挟”。比如,一些人面对房价过高、升职无望、生活压力大,选择躺平;再比如,一些垄断型企业员工,外部无竞争压力,内部无考核之忧,如果再没有升职加薪的诉求,就会选择躺平。
这里有两个关键点:一是躺平作为内心的投射,是一种面对问题的态度;二是躺平被用来表达不满,是一种情绪宣泄和应对策略。在企业中,这种现象更加突出。比如,过去一段时间对“996”的争议,让很多人选择用躺平来表达内心的不满;再比如,在内卷越来越普遍的情况下,有些人厌倦了这种状态,转向躺平,暂时摆脱内卷带来的焦躁。个体躺平,短期内可能影响不大,毕竟在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只要有人选择不躺平,就会提高组织内的竞争门槛,产生所谓的“鲇鱼效应”。但长期来看,当群体的选择变成趋势时,就会影响市场和组织内部供求关系,继而让游戏规则发生改变。
最典型的莫过于近几年国内人口出生率下滑的问题。为什么出台了那么多鼓励生育的政策,出生率依然没有大的改观?从躺平的角度看,这是年轻人面对高房贷、生存压力大、职场内卷等的一种反应。从个体的选择(不婚不育)到群体的选择(形成某个趋势),直到影响供求关系,就会对整个社会带来巨大影响。如果生育率下滑成为长期趋势,包括就业、税收、社保、退休等政策就会随之发生变化,最终影响长期的公共政策。
第一,如果企业出现员工躺平的情况,先不要在道德上指责,而是要回到具体的问题层面,找到真正的原因所在,对症下药解决问题。如果出现了员工普遍性躺平现象,管理者就要全面审视企业现有的流程、机制与文化,找到深层次原因,从改变员工的躺平行为来倒逼企业内部变革。这何尝不是企业转型的一种路径与方式?
第二,效率低下、不创造客户价值、内部不公平公正、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盛行,是促使员工选择躺平的四大元凶。如果企业管理水平差、效率低,优秀员工无法发挥优势,平庸员工能浑水摸鱼,两者都可能选择躺平。如果企业不是以客户价值为导向,而是以权力为导向,那么拉关系、搞权谋就会替代才华和绩效,成为企业评价员工价值产出的标准;如果企业不能做到公平公正,到处都是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不躺平又能如何?
我们要承认,躺平也是一种选择。在三种情况下,人们会选择躺平:
第一种情况,折腾多次没效果。比如,公司要开发新产品,拓展新业务,但创新谈何容易,可能是九次失败才会有一次成功。对企业而言,创新既是对成本的考验,也是对团队信心的挑战,如果总是没有成功,反而节节败退,那么躺平就会成为一种选择——别折腾了,没用。
第二种情况,躺平的人不但没损失,反而有回报。这一点很致命,会导致所谓的“劣币驱逐良币”——谁折腾,谁倒霉。想想看,在一个团队中,选择躺平的人居然比选择奋斗的人混得更好,那么谁还相信企业鼓励奋斗者?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企业的使命、愿景、价值观内容无比高大,却没有员工愿意相信并践行的根本原因。
第三种情况,有资格躺平,至少短期内没有挑战。那些具备竞争优势的企业,或者依靠长期积累获得行业领先地位的企业,短期内没有太大的竞争压力,如果企业家与高管团队并无长远的战略规划,又没有危机意识,那么企业就会不自觉进入躺平状态。有些员工在团队中具备明显的专业和绩效优势,其他员工在短期内很难追赶,如果团队管理者不能及时给这类员工设定挑战性目标,不能驱动这类员工进行业务创新和迭代,就会出现员工躺平现象。
第一,企业要有危机意识,要通过挑战性战略目标的牵引,持续驱动员工进化。在这方面,华为“以奋斗者为本,以客户为中心,长期坚持艰苦奋斗、批判与自我批评”的企业文化,以及“不让雷锋吃亏”、干部能上能下、股权激励、员工进化机制等,创造不躺平的管理体系,才是让华为保持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第二,企业要保持内部良性竞争,不要在内部制造“人为垄断”——不要论资排辈,而要论功行赏,多给新人机会,多让老人接受新挑战。企业保持优胜劣汰的绩效考核体系很重要,有助于员工持续进化,有助于企业竞争力的持续提升。
第三,企业要鼓励创新,要构建基于战略目标和竞争优势的创新体系,鼓励员工不断创新。企业不能吃老本,不能在优势业务上恋恋不舍,要提前规划企业增长第二曲线、第三曲线,看着碗里的(现金流业务),盯着盆里的(创新业务),想着田里的(未来种子业务),这不是贪婪,而是一种居安思危的表现。
与留恋过去相比,拒绝当下更符合躺平的气质。选择躺平,是对当下境况说不的一种表现。为什么?
首先,选择躺平的人,未必有多么美好的过去,只是对比当下,过去的痛苦指数低一点。比如,在企业的传统业务中,有些员工的绩效排名一般,但还不至于混不下去,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当企业切换到新业务模式时,这类员工的能力短板彻底暴露出来,又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提升能力,就采取躺平的方式拒绝当下。
其次,过去的已经发生,无论好坏都过去了,而当下的挑战和痛苦是现实的,为了减缓这种痛苦,就选择躺平。但痛苦不会因为暂时的逃避就消失不见,当下的小问题如果不能解决,就会随着时间积累变为大问题。这对于组织而言,是一种潜在危险。
还有,躺平在很多人看来,也是一种资格——正是有了过往的成绩,才会让一些员工觉得自己有了躺平的资格,或者至少保持一定的躺平姿势。因此,躺平的往往是老资格、有资历、有贡献的人,很少见到刚入职场就躺平的人。比如,在公司转型期,往往会有创业元老或核心骨干用躺平的方式对抗公司变革;再比如,在新业务推进期,原来的优秀员工不能适应新的业务模式,就选择躺平的方式来表达拒绝。
第一,逃避风险和不确定性是人性的一部分,管理者需要给予员工安全感。中高层管理者需要给团队以明确的方向和路径,需要以身作则并带领团队达成一个又一个小目标,需要将外部的不确定性转化为内部的确定性,需要从目标计划、过程管控、有效激励、结果复盘等层面,提升团队应对风险和不确定性的能力水平。员工能力提升了,安全感强了,拒绝当下的意愿就降低了。
第二,企业家和高管团队不能停留在过去的成就上,要保持团队进化,要带头从舒适区进入挑战区。对新模式、新业务、新机制,中高管要带头践行。管理者不断进化,才能带动员工持续进化。在这方面,俞敏洪老师和他的东方甄选,已经为我们作出了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