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建设监理工作的探索
——对于“监理可用标准工时”使用的推荐

2022-12-25 07:29:33王晓强西安四方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陕西西安710018
建设监理 2022年8期
关键词:工时工作量工程师

王晓强,赵 永,舒 龙(西安四方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 西安 710018)

0 引 言

监理工作主要是围绕建设工程的管理工作进行的,监理企业属于轻资产服务型企业,与施工生产型企业不同,其产品质量不是由人、机、料、法、环等各方面因素所决定的。监理工作质量必须依靠人为因素把控,从业人员对其工作投入的工作量决定了其最终的工作质量。要想提高监理工作质量,首先要确定监理的工作量,在量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明确质的标准。没有工作量的保证,质的提升也就无从谈起。这个工作量并非指监理合同额的大小,而是指单个项目的具体工作投入。基于建设监理工作的量化,笔者建议在行业中采用“监理可用标准工时”,以监理工作投入的量来换取监理工作质的提升,并且谈谈个人的一些想法,供参考。

1 使用“监理可用标准工时”的必要性

一直以来,监理工作投入量没有实际有效的量化指标,导致监理工作没有形成统一的、可量化的、科学的衡量标准。没有可量化的投入量标准,工作质量的评定也就无从谈起,加之业主对于监理工作投入的理解不足,导致监理工作成果无法展示,出现了类似“治大病者出大名,治未病者无人知”的“扁鹊效应”。对“治未病者”的投入的不理解,导致市场不得不进行低价恶性竞争,而低价恶性竞争又导致可分配利润不断降低,监理行业的从业人员收入长期处于建筑行业的底端,低收入限制了监理企业引进高端人才,造成了现场实际的监理工作质量不断下滑的情况。这种情况不仅阻碍了监理行业的整体发展,还进入了一种不断下降的恶性循环状态。若不打破这种恶性循环,监理行业必将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逐渐被边缘化,最终被淘汰。打破现有状态,让“治未病者”出名,才能真正让监理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打破现状,首先要让监理工作投入透明化,明确监理工作投入标准。监理工作的本质是一种技术服务工作,而技术服务工作的工作量不像建筑施工企业那样可以用实体的工程量来计算。由于技术服务本身不生产具体的工程实体,但又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产生了很具体的工作量,如果不对类似工作进行量化计算的话,将会导致一些企业无下限地降低成本、扩大利润空间。

若简单地将工程实体量作为监理企业工作量的计算基础,以确定监理投入人员数量,将会存在很大的实际偏差。首先,监理投入人员数量、成本与施工周期有很大关系,而非工程的实体量。比如,施工企业的资金投入就是影响监理投入人员数量、成本的主要因素。在实际的监理工作中,项目实体进度往往受到施工企业资金投入的影响。假如项目的施工企业的资金投入合理,那么监理企业对该项目的实际投入工期也就比较合理;反之,监理企业将会承担巨大的延期投入成本。这是其一。其二,工程实体量的形成受到了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施工图纸提供不及时、项目劳务队伍的施工水平比较差、质量安全管理松懈等,都会造成项目本身对监理企业投入的需求不断增大,也必然需要监理企业加大对该项目的人员投入。上述种种原因,都会导致监理企业的利润降低,而这种利润的降低和工程实体量没有关系。部分企业为了确保自身的利润,也必然会控制对项目的投入,必然形成监理企业的投入与项目实际需求失衡的结果。这也是导致监理行业声誉下降的原因之一。因此说,技术服务性的行业是无法用工程实体来衡量具体的工作量的。

为了提高监理工作质量,笔者建议参考国外服务行业“可用工时”[1]的概念,在行业中采用“监理可用标准工时”作为计算监理工作的量化指标,即完成某项监理工作所需投入的工时数,以所投入的工时量反映监理工作的量。只有保证监理的工作量,才能结合其成果性文件的深度来科学实用地反映监理工作的质。

2 “监理可用标准工时”的作用

2.1 可以作为项目成本控制的主要依据

从实际的工作成果来看,监理企业对项目的投入主要体现在人员的投入;来自市场的业主需求反馈也大多针对人员投入的多少,而人员投入的实质就是人员工时的投入。因此,控制好人员工时的投入,也就控制好了监理企业对项目的成本投入。

人员工时投入的多与少,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监理工作质量的高低,人员工时投入越多,监理工作质量也就越高,监理工作的成果也就越明显。比如:具有相同学历的一名应届毕业生和一名有经验的监理工程师的差别,主要在于工作经验的积累,也就是前期工作工时的积累;这种工时的投入最终反映到人员工资上。再比如:一个项目上的安全监理工作投入更多的时间进行安全检查与仅仅只进行例行检查的效果,有着明显的差异。

2.2 可以作为监理取费的参考依据

监理费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员工工资,工资的组成来源也是对于员工工作经验和专业知识学习等方面的积累,这两个方面一般都是以工时为计算单位的。因此,对单个项目的监理工作可投入工时决定着监理费用计取的高低;用工时作为计算监理费用的依据,更加精细和准确,也能够为监理企业带来合理的利润空间。任何一家企业的利润来源都是对员工工时效率的提升,技术服务类型企业的利润也是如此。

监理企业的成本通常表现在工资和人员数量两个方面。一般情况下,业主会在招标文件或者监理合同中明确监理人员的数量;在有人员限制的情况下,部分监理企业就会采取调整人员结构或者缩短人员投入周期的方法,来确保利润空间。这种情况一方面对于监理企业本身来说存在一定的违规风险,导致业主对监理企业的信用度下降,形成“橘子市场效应”;另一方面还会导致监理工作质量的下降,业主因而不得不再委托其他企业对监理工作进行监督,或者由政府监督部门加强对监理企业的管理,最终导致监理企业的利润空间并未得到良性的提升。“监理可用标准工时”投入的可计量化,能够明确代表监理成本的高低,能够使业主清晰地了解到监理企业对项目所投入的资源。在合同签订阶段就可以明确约定监理固定工时,使监理企业的利润空间有所得到保证,不会因为其他因素影响而导致监理企业利润降低,如此也就更能保证业主的权益。

2.3 可以作为监理企业提质增效的主要控制工具

监理企业对项目的投入主要是人员投入,使用“监理可用标准工时”可以使监理企业将工作重点放到具体的监理工作时效上,以提高项目人员的工作效率,而不是为了获得合同和市场,在其他工作上投入无效工时导致成本浪费。在单位工时内完成更多的监理工作任务并且达到预期的监理工作成效,提高项目的管理水平,才是监理企业真正的生存之道。

工时可定义为一位合格的劳动者完成该项工作所需要的时间,包括准备阶段、实际投入阶段和收尾整理阶段。“监理可用标准工时”可定义为在任意工作周期内,工时资源的最大可支配总量。

对于具体的监理工作的量化指标计算,应当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

(1)将民用建筑单位工程作为基本计量单位;

(2)细化监理工作的各阶段工作清单,形成相对独立的单项监理工作目录;

(3)将合格的从业者完成单项监理工作的时间作为参考标准;

(4)工作成果深度和质量必须符合规范规定和业主的相关实际需求。

3 “监理可用标准工时”实例示范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监理可用标准工时”的意义,笔者以实例进行示范说明。笔者以一年工期的普通民建住宅楼项目为参考模型,按中国建设监理协会颁布的《监理人员职业标准(试行)》所规定的职责,对监理工作工时进行了初步的统计分析计算;其中的工作频率按通用项目所包含的所有分部工程进行统计。项目设置了总理工程师、土建专业监理工程师、安装专业监理工程师、造价监理工程师、监理员和资料员岗位,其工时综合考虑了相应交通、准备、收尾资料整理等时间。统计结果显示:总监理工程师需2 241工时,是国家法定每年工作时间的112%;土建专业监理工程师178工时,是国家法定年工作时间的234%;安装专业监理工程师需4 152工时,是国家法定年工作时间的207%;造价监理工程师需933工时,是国家法定工作时间的46%;监理员需5 529工时,是国家法定工时的275%;资料员需1 326工时,为国家法定工时66% 。这基本符合现在市场上监理部人员高峰期配置的情况,即一个项目配置有总监理工程师1人,土建专业监理工程师2人,安装专业监理工程师2人,监理员2~3人,造价专业监理工程师为跨项目兼任,资料员由其他岗位兼任。

4 结 语

综上所述,监理工作质量的本质在于从业人员,而人员的工作时长是影响其工作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用“监理可用标准工时”来衡量监理的工作量,是比较实际和贴切的做法,也更具有可操作性。希望各监理企业及上级主管部门、协会能对该方法予以重视,并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工时工作量工程师
《机械工程师》征订启事
Kenoteq的工程师研发环保砖块
英语文摘(2021年10期)2021-11-22 08:02:40
浅析国有企业如何推行标准工时管理
应用地表覆盖数据估算LiDAR内业工作量的方法研究
青年工程师
安徽建筑(2020年4期)2020-05-23 01:37:12
特殊工时制不能成为企业“变相剥削”的工具
一个兼顾教学科研的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模型及其应用
思科发布云计算市场发展报告
网上互动教学工作量管理的困境及对策
工程师变成“资本家”
创业家(2015年7期)2015-02-27 07:5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