帅陆虎
(浙江农林大学经管学院,浙江 杭州 311300)
近年来,关于实践人才培养的研究逐渐增加,并呈多元化趋势。各高校的实践教育占学校教育的比重逐渐升高,在教学过程中更强调在实践中感知,在实践中感悟。国家也对高校提出了加强实践教育的现实要求,要求大学培养出的大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校要积极引导大学生进入乡村、田野,使得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更加了解乡村,增加对乡土人情的了解,增加大学生对乡村人民的感情。因此,部分农业大学对自身的教学安排做出了调整,将乡村振兴融入了自己的教学体系,在实践教育上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实施“产教融合”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目前乡村振兴大学生多元培养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问题,要想深层次地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提出具有实用性的大学生多元人才培养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9月5日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回信中,对涉农高校办学方向提出要求,要以强农兴农为己任,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矢志奋斗。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是关乎我国经济发展全局性的战略,也是我们“三农”工作的总指导。我们要更深层次地去理解这个重大战略,要将解决“三农”问题从始至终地进行下去,把“三农”问题作为日常工作中的核心问题,思路清晰,深刻认识,将乡村振兴的工作做好做优,尽快让农村的经济发展起来,使得农村居民的能力得到全方位地提高,促使我国的农业早日实现现代化。我们国家发展当前面临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也是我们的一个突破口,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也需要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关键是人才振兴,培养实践型人才对于乡村振兴工作具有较大的意义与作用。人才的培育离不开高校尤其是涉农高校的努力,因此研究出一套完整的青年大学生多元实践体系人才培养流程,为乡村源源不断输送人才,是现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与增长点。例如,浙江大学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点就是通过整合协调各种好的资源用于学生培养。浙江农林大学紧密对接为乡村振兴战略和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培养出的大学生投身于全国各地,促进了当地农业的发展,为当地早日实现现代化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乡村振兴关键在于农业是否实现了现代化,而农业的现代化必须依靠大量的科学技术才能实现,因为乡村振兴需要高校培养出一批会使用先进技术,敢于创新的高技术人才。
多元实践体系培养的大学生人才将科学技术带入乡村,科学技术与乡村产业相结合,提高了乡村科技水平,给乡村村民普及了现代化知识,对农业生产进行了创新,使乡村的生产要素被合理运用,解决了乡村的供给侧改革。我们需要的乡村振兴是持续性的,这就需要高校培养出的大学生愿意进入乡村,勇于实践,主动扎根农村,毫不保留地为农业发展付出。
在乡村振兴的视域下,带动乡村的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质量是一个重要的目标,通过多元实践体系的培养模式,可以让高校学生将自己所学的课堂知识和农村实际相结合,成为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的学生,不同的学科体系之间要加强联系,把学生培养成全方位的人才。在新的实践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形成完备的大学生多元实践体系,加快了乡村的科学技术、农业产业、生产资料的融合,进而带动乡村整体质量的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文化氛围的建设,决定着高校未来的发展方向,决定着我们的前途命运。学生应该长期深入农村,了解农村,关心农业,关爱农民,培养农林类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和“职业道德”的意识。大学生积极投身乡村振兴的建设潮流,将学校所学知识与乡村实际相结合,是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大学生进入乡村实践提升了自己的能力,也为乡村振兴奉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更为祖国的发展加了一把劲。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担当,自觉扛起乡村振兴的大旗,为了乡村振兴和全面实现现代化而不停奋斗和努力。
2021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我们国家消除了绝对贫困,但是我们还不能骄傲,目前还有相对贫困存在,共同富裕的实现离不开乡村振兴。乡村全面振兴让我们祖国的经济实力得到质的提升,只有农业实现了现代化,农村的生态环境变美,农民的钱包鼓起来,乡村才算真正振兴了,为此在2021年2月国务院正式成立了“国家乡村振兴局”。纵观最近几年大学生多元实践人才培养现状,虽然有政府政策和资金的帮助,但是大学生人才建设仍较少,原因有以下几点。
当今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乡村对人才质量的要求慢慢提升,除却专业能力的比拼,对学生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领导能力等实践能力的要求也逐渐严格,因此仅靠课堂教授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乡村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也不够强烈,乡村需要依靠吸引外来青年提高自己的人才储备,但是往往没有配套的政策,城市中的各种优惠政策使得大部分学生更愿意去城市工作,这就导致乡村的人才储备更加稀少。部分大学生在思想上对实践活动的参与不够重视,或是即使重视,也缺少付诸行动的勇气和毅力,缺乏自控力,沉迷网络或将大好时光浪费在玩乐中。当代大学生需要提升思想觉悟和文化素养,高校要培养学生“三农”情怀,以乡村振兴为己任的意识,为学生多多争取一些下乡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使得当代大学生成为擅于创新并且能够与乡村对接的人才。
许多高校的课程安排存在基础课程多、课程分散的问题,将知识体系分散为多门基础课程,但在每一门课程之间无法让学生把握课程间的联系,学习到大量零碎的知识碎片,无法形成统一,触类旁通。传统的教育仅仅是将书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通过老师的讲述来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学科,缺少实践性课程,也缺少对实践活动的宣传,以至于学生无法对实践的重要性产生认知,仍有很大数量的学生对实践活动采取敷衍态度,这种情况也在潜移默化中束缚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发展。
在社会实践活动方面,部分高校对社会实践活动重结果、轻过程,导致学生虽参与实践,却没有真正有效地提升自身能力。主要问题在于社会实践活动项目繁多但缺乏持续性,无法深入开展,仍然停留在表面上。大部分学生都是盲目参与学校的实践活动,他们并不了解该实践活动的真正意义,为了完成学校的实践任务,学生多会采取应付的态度来完成任务。活动结束进行评价大多数都用照片、视频和实践报告等方式,这些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实践情况,大多都是形式主义。
部分高校的社会实践活动内容仍然停留在传统的社会调查、教学支持或志愿者活动上,在社会实践中很少用到自己的专业知识,学校的很多实践活动面向的都是全体学生,大部分学生并不了解自己所参加的实践活动,导致实践活动缺乏针对性,无法对自身专业带来有用的帮助。因此研究一套完整的有针对性、科学性的实践人才培养模式,从思维引导到能力培养,全方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尤为重要的。
多元实践体系人才培养模式从课程思政、社会实践、创新创业比赛、项目孵化四个过程由浅入深,形成一套完整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一步步进行思维引导和能力培养,提升学生实践综合素质,通过项目实践更深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学校给学生安排深入农村田野的课程,让学生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打造具有创新性的“课程思政”工作平台和机制,打造一批具有推广价值的“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联系,让各高校发展自己的特色教育,使高校出现新的局面:一校多品。给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乡村振兴观点,把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始终将教书育人当作自己的责任。打造高政治素养、高道德情操、高教学水平的教师队伍。新时代高校要将“乡村振兴”战略加入到学校的课程体系,不断加强大学生为乡村服务的思想意识,让大学生由被动进入乡村变为主动奉献,愿意扎根农村。
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对乡村的感情,增加自己的奉献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提升了日后解决乡村实际问题的能力。
大学并不是完全封闭的,也不是全部开放的社会,大学生可以通过平时的寒暑假以及小长假进入乡村实践,实践活动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接触乡村现象,了解社会情况,提升自己综合能力的契机。大学生利用自己课堂所学的知识进入乡村为乡村谋福利,一方面可以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另一方面在工作过程中发现自己的问题并解决,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在实践的过程中大学生也会发现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样就可以进行针对性学习,为以后在社会中发展做好准备。当然,深入乡村的社会实践为大学生价值观的构建与个性塑造提供了正确的导向,社会实践可以验证青年学生的学习成果,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来实现自己个人价值的同时也为社会发展付出了自己的力量。学生可以从中体会劳动的价值,乡村振兴的重要,对学生以后的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
当代青年大学生充满了对新事物探索的好奇心,会向传统的理念和传统的事物提出挑战,创新精神成为了当代大学生创业的动力,也成为了他们创业的精神支柱。因此高校要加强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牢牢把握核心价值观,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多的人才,乡村振兴的实现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劳动力能力的提升,以及管理创新的转变。
“创新创业”比赛人才培养的四个阶段,当代大学生必备的能力就是创新能力,高校应该加大创新创业的资金投入,提供相应的政策,早日将创行创业和教育融为一体,培养出的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目前,高等教育进步的突破口就是创新创业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第二课堂教学实践中,在项目孵化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学科竞赛的形式促进了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孵化以提升创新创业综合能力为宗旨,对培养乡村振兴多元实践体系下的人才培养,深入挖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潜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从创新项目考虑,通过圆桌会、头脑风暴可让学生更深入挖掘探索创新点,以“淘汰制”的形式优中选优创新项目。从创业项目考虑,由于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刚刚进入社会没有人脉,得不到雄厚财力的帮助,更加没有实体经营的经验,因此大学生项目孵化是为了帮助当代大学生降低创业风险,提高企业生产能力,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将创新精神和项目孵化相结合,更好地增加了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自信,也可以将创新创业和教学教育真正融合起来。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们要加速形成青年大学生多元实践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多元的人才培养体系也多元 地培养了一批有理想、有抱负,愿意扎根农村,为乡村振兴奋斗终生的大学生。当代大学生在造福家乡,为人民谋福利的过程中实现了自我价值。体现自身的价值,扛起时代的重担,助力乡村未来的建设与发展。这种充满乡土情怀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大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乡村振兴观,为乡村培养出一批心中热爱乡村,为乡村振兴奋斗终生的好青年,也为进一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交了一份新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