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乡村振兴的路径及机制推动共同富裕的思考

2022-12-25 04:57郭雪芳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20期
关键词:共同富裕人才建设

郭雪芳

(中共吉林省委党校,吉林 长春 130012)

引言:实现共同富裕是我国发展奋斗的重要目标,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目前我国仍存在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促进我国乡村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改善乡村民生的重要手段,其具体实施路径与机制与我国共同富裕目标实现有重要联系。

1.以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的意义

乡村振兴是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共同富裕是实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我国不断发展进步的目标追求。在我国,农村发展历经一系列改革方案与发展历程,为我国发展提供坚实基础。然而,目前我国农村发展相对落后,无论经济发展抑或设施建设都有短板,乡村人口普遍收入较低,难以跟上城镇发展水平。共同富裕是我国全体人民富裕,大力发展乡村建设、实现乡村振兴是我国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的艰巨任务,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与必经之路。解决农村目前发展不平衡现状,促进我国乡村发展,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一目标的关键所在。

乡村振兴为我国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稳定保障。农村稳定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稳定作用。目前国内外形势较为严峻,尤其自疫情爆发以来,该形势愈加明显,此时,我国乡村对维护社会安定起到了重要作用。这是因为乡村是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区域,大力进行乡村建设,实现乡村振兴对维护我国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也对维护我国社会安定有重要影响。另外,农村地区土地资源丰富,促进乡村地区振兴发展,可以提供更多工作岗位,缓解生存压力,维持生活需求,极大程度上解决目前就业困难等问题,减少社会上不稳定因素,为维护我国社会稳定发展,早日实现共同富裕提供重要保障。

乡村振兴为我国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基本支撑。在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我国乡村地区进行现代化提供基础,而实现全面现代化建设是我国共同富裕的重要特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现代化产业建设是必要一环,可以极大提升乡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此外在乡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并推进网络设施建设也可以减少城乡基础设施差距,使公共服务均等化。而在乡村推进义务教育,扩大基础教育范围,提升乡村农民专业知识储备,培养专业人才,提升农村现代化建设,为共同富裕提供有力基础。

2.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城乡贫富差距大

目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贫富差距较大,城乡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目前面对的主要问题之一。减小贫富差距、消除贫困现象是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手段,也是共同富裕的目标之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长期脱贫攻坚战略的实施,使我国贫困人群不断减少,目前已经实现整体脱贫,但这并不意味着贫困现象彻底消除。另外,我国城乡之间贫富差距较大,居民收入相差两倍有余,分配不平衡的现象依然存在。与此同时,乡村返贫现象依然存在,较低的收入水平与不科学稳固的产业结构使乡村振兴存在困难与障碍。此外,我国城镇化建设飞速发展,城市内各项发展要素迅速聚集,城镇扩张与发展愈发迅速。与此相对,由于资金人口等生产要素从乡村向城市聚集,乡村发展受限,城乡发展不平衡、城乡贫富差距大的问题愈加严重。因此,想要促进我国共同富裕,缩减贫富差距、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是关键所在,在未来建设中需着重考量。

2.2 乡村整体发展水平低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发展一直是我国发展奋斗的根本与基石。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本质上是我国乡村地区农业发展水平不足。在当下,我国农业生产方式依然较为传统,使用现代化机械设备与技术进行生产的农民仍是少数,导致我国乡村地区生产效率与质量较低,无法适应当下市场需求,经济效益较低。另外,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我国乡村地区普遍基础薄弱。在交通方面,乡村地区存在道路铺设不全面,道路维护长期缺乏的现象,不利于乡村居民出行,也为乡村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在电力、水利与网络等方面,近年来虽有所改善,但较城市而言依旧相对落后,对乡村地区现代化建设产生制约,影响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在我国乡村,网络数字化等新型技术设备建设水平普遍较低,城乡之间存在数字鸿沟,这一问题随着信息技术发展数字化时代来临愈加明显。而乡村地区教育资源、社会保障等方面发展水平较低,甚至表现出明显劣势,人才不愿意向乡村流动等现象明显,使乡村发展缓慢。

2.3 劳动力数量与质量不足

劳动力与人才是实现振兴发展的基础。但在我国发展过程中,乡村地区人口方面呈现出明显劣势,阻碍乡村发展与振兴。尽管近年来,我国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开展脱贫攻坚事业,使目前我国乡村环境有极大改善,发展方向也极为有利,但总体来说,我国乡村地区劳动力不足与高素质高水平人才缺乏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在表现形式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乡村地区劳动力向城镇流动的现象依然明显。由于近年来我国城镇地区普遍发展迅速,我国许多乡村居民选择外出务工,乡村地区留守人员不多。而在这些外出务工人员当中,青壮年劳动力占据较大比例。其二,老龄化现象愈发严重。我国老龄化问题本就有加重趋势,在乡村地区,人口老龄化现象愈加明显。另外大量青壮年涌入城镇,使乡村地区老龄化现象更加明显,严重影响乡村振兴建设,劳动力存在明显短板。其三,农村地区高水平技术人员普遍缺乏。我国乡村地区基础设施并不完善,大量人才流失,同时,高校人才也不愿意来乡村进行基础建设,使乡村地区生产发展缺乏科学指导,乡村振兴进程发展缓慢。

3.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推进乡村振兴的路径及机制

3.1 大力发展乡村产业,推动乡村经济发展

在我国,推动农业产业振兴与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推进乡村经济增长、提高我国乡村居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在此过程中,要积极促进乡村地区产业转型,扭转以往传统劳作方式,促进我国乡村地区农业产业向现代化、规模化、专业化、生态化方向发展。乡村发展要结合生产需要,节约并保护耕地,保障乡村地区粮食产出安全,同时要注意结合产业链的形成与发展,最终形成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在生产环节要注意作物规模化、科学化种植,积极使用先进技术,大规模进行生产管理。要加大力度进行农业生产创新,加强作物培育,生产期间依据作物特性,针对性进行照料,在生产阶段保障产品品质,同时也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在加工方面,要注意把握产品质量,最终形成有资源与产业聚集优势的产业结构,促进乡村产业升级。从整体布局来看,要优化当前乡村地区产业结构,就要使生产的产品符合市场需要,依靠高质量促使市场消费,催化乡村地区的投资与发展,使乡村地区焕发经济活力。在此基础上,在进行乡村产业结构转型过程中,要注意品牌形象的管理,联合附近村落进行生产经营,建设特色品牌,形成品牌效应,使乡村农产品竞争力上升,提高经济效益。此外,还需注意产业结构转型过程中的衔接问题,适度发展新型农业经营模式,培养职业农民,提升农民的专业能力与生产能力。产业结构升级也应注重可持续发展,结合当地特色,保护生态环境,并以此为依托开展旅游业等产业,促使农业、手工业、服务业融合发展,推动产业振兴,提升经济效益,推进共同富裕。

3.2 重视乡村脱贫攻坚,促进乡村共同富裕

我国脱贫攻坚虽已产生明显效果,但脱贫成果仍需进行巩固。并且,由于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时间并不长,部分贫困地区刚刚脱贫,在发展时存在较多不利影响,因此,要加强成果巩固,并通过政策等手段,推动贫困地区发展。在贫困帮扶方面,政府要加强控制,及时对贫困地区人口进行观测,一旦出现大规模返贫或致贫征兆,政府要及时干预,杜绝此类现象发生,以便为贫困地区后续经济发展奠定基础。在设施建设方面,政府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满足贫困地区居民需要,减小城乡生活水平差距。另外,在乡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时,要重视乡村文化对村民的正向作用。相关部门要依据当地民俗特色,鼓励乡村居民形成良好价值观念,大力发扬勤劳致富的精神,激发居民干劲,促进乡村村民踏实肯干劳动致富。另外,要弘扬文明、淳朴风尚,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最终做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纲领,推动当地文化建设,提供文化服务,满足乡村居民精神文化需求。此外,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经济发展过程中,要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结合,发展绿色产业,改善人居环境,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3.3 提高乡村社会保障,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就目前而言,乡村地区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建设不足是普遍问题,社会保障不全面也是乡村地区经常出现的问题之一。面对这一情况,要加速推进城乡之间资源流通,推进城乡结合发展,从而保障乡村各项设施建设。在我国城镇与乡村发展进程中,乡村资源源源不断流向城市,而城市却没有及时反哺,使乡村公共设施资源匮乏。因此,在进行乡村建设时,地方政府应积极采取各种政策,破除城乡资源流动壁垒,将城市资源回流到乡村建设中。政府可以积极发布有利政策,吸引企业到乡村进行创业,通过企业投资解决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中资金问题。另外,政府部门要在资金分配方面进行优化,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解决教育医疗等问题,减小城乡之间公共服务差距。在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高乡村教育资源,合理建设职业技能教育学校,提高乡村地区教育能力。在医疗方面,逐渐加大相关设施与设备投入,提升医护人员医疗水平。积极利用政策引来城镇投资,改善乡村环境。在乡村振兴评价机制与体系方面,应结合当地情况,对有条件的地区提出更高要求,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性开展,将公共服务建设纳入评价指标内。另外,要将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推进情况作为考察重点,设立专门机构负责相关事宜,坚决落实相关工作,建立完善奖惩制度,推动城乡之间资源流通,全面促进乡村现代化建设,促使乡村居民便捷生活。

3.4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解决乡村劳力问题

人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同样,乡村振兴建设、实现共同富裕也离不开人才。因此,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要注意乡村地区人才振兴,汇集优秀人才,实现共同富裕。而要解决人才不足的问题,实现乡村人才合理使用,相关政府要有充足人才信息及人才储备。要依据乡村发展需要,组织相关部门进行人才登记工作,依据不同人才特长进行分类记录,使相关部门可以全面了解当地人才情况,并合理引进与使用。在人才培养方面,要依据乡村建设具体要求,培养新时代职业农民,使农民具备专业素养与专业技能。另外,要加大人才培训过程中资金投入,建设培训学校,开阔培训方式,全面提升农民专业技能,促进科学化、专业化农业生产的落实。此外,政府也需要建立一系列激励制度,促使人才扎根于乡村。在大力推动乡村发展和扩大就业范围使人才投身于乡村振兴事业的同时,政府要积极改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改善生态环境,在环境方面促使人才流入。在以上条件之外,当地政府应积极制定补助、税收优惠、教育补贴等优惠政策,激励人才留在乡村进行建设,并将劳动力留在乡村,减少劳动力流失,甚至吸引劳动力流入,解决乡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对于一些特殊性人才或在乡村建设工作中有特殊贡献的人才,政府应积极给予奖励,激发员工积极性,提高乡村建设效率与质量。

3.5 完善乡村分配制度,调节村民财富格局

在乡村建设、减缩城乡贫富差距的同时,也应注意乡村内部贫富差别,进而实现共同富裕。在“富裕”方面,相关政府要采取措施,提升乡村内部生产效率与效益。乡村地区要积极利用科技创新技术,提高乡村地区生产力水平,提升生产效率。在作物种植方面,要加强对种子的重视,提升种子质量,提高培育技术推动生产效率提升。在“共同”方面,乡村分配时要注意公平。在进行分配时,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共同发展。具体到个人时,要坚持按劳分配,积极发挥分配制度的激励作用,提升乡村地区农民积极性,提高报酬比重,促使乡村建设高效发展。另外,政府要完善乡村地区税务、补贴、社保等调节机制,建立合理有效政策,通过再分配调节贫富差距,使分配制度更加合理。对农业发展实行补贴政策,加大支持力度,促进农民收入增长。除此之外,相关政府要重视社会公益事业,鼓励企业等单位秉承自愿原则,为乡村振兴建设提供理论基础、生产要素、就业岗位等。在这一过程中,相关部门要积极了解农民生活现状,保护农民在生产经营中产生的合法收入,促使更多农民生活富裕,缩减贫富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

4.结论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重大战略,符合我国当前社会发展需要。目前,我国已经在该战略引导下,积极发布政策,推进我国乡村发展,通过各种手段提高农民收入,改善乡村生活质量,促使我国贫富差距减小,为我国实现共同富裕这一目标早日实现提供可能。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人才建设
共同富裕的中国模式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人才云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