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体育院校花样跳绳运动队发展现状研究

2022-12-24 03:48:36刘秀峰马红茹
关键词:运动队体育院校花样

刘秀峰,马红茹

(1.新疆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830054;2.喀什大学 体育学院,新疆 喀什844000)

跳绳作为一项具有充分运动价值和开发潜力的运动项目,在我国历史上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属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校作为传承与发展的阵地,更需要将跳绳这一项目融入校园文化中。随着跳绳比赛被中国学生体育协会纳入年度常规比赛计划以及国家教育部学生体协跳绳分会的成立,各高校应重视跳绳运动队的建设发展,并以此提出一组有效合理的对策方案,以达到改善优化各高校跳绳运动队建设发展的目的,为其他综合或师范类院校提供一些建队思路以及队伍建设发展的建议,促进高校跳绳运动的发展。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文章以我国体育院校花样跳绳运动队的发展现状为研究对象,以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首都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南京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天津体育学院、山东体育学院等9所体育院校作为调查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在中国知网以及其他互联网以“跳绳”“花样跳绳”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并查阅,对高校运动队发展现状等方面的相关期刊与文献进行整理研究,阅读学校体育学、运动竞赛学、运动训练学等书籍,为文章的撰写提供合理有效的理论依据。

1.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需要,分别设计我国体育院校花样跳绳运动队发展现状运动员调查问卷和教练员调查问卷,由作者前往比赛现场,对教练员、运动员进行发放,并立即回收;还有部分进行网络线上发放并回收。共发放运动员问卷100份,回收94份,有效问卷90份,有效率90%;发放教练员问卷9份,回收9份,有效问卷9份,有效率100%.

1.2.3 访谈法

作者在参赛期间与体育院校部分运动员、教练员进行访谈交流,访谈内容主要围绕运动队的建设来进行探询,通过访谈得到了研究所需的真实资料。

1.2.4 数理统计法

文章的数据来自于投放并成功回收的调查问卷,通过SPSS 23.0以及Excel软件来完成数据统计工作,且在此基础上进行数理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体育院校花样跳绳运动队教练员现状

2.1.1 教练员的年龄

年龄能够反映出个体的生理机能,还可以体现个体自身拥有的人生阅历和经验积累,根据年龄的分布可以判断出某个项目的教练员是否成熟稳重。由图1可见,被调查的9名教练员中,教练员的年龄主要分布于25~35岁之间,从这一年龄结构特点来看,目前,体育院校花样跳绳运动队教练员整体而言比较偏向年轻。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花样跳绳属于新兴运动项目,而且起步较晚,从2014年才开始举办全国联赛,整个项目的各个团队成员都偏向于年轻化。

图1 体育院校花样跳绳运动队教练员年龄情况(N=9)

2.1.2 教练员的学历和职称

教练员的学历与职称所对应的正是教练员自身的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而教练员能否持续性提升自身的执教水平同样需要建立在自身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基础上。据了解,现阶段体育院校花样跳绳运动队教练员为硕士学历,学历水平比较合理。从图2中教练员的职称分布上可以看出,副教授、助教和讲师比例占比均衡,但教授人数比例则为0.00%,整个职称分布呈现均匀,这与教练的年龄也有一定的相关性。教练的职称能够体现出教练员自身的各项客观指标,例如,科研能力、花样跳绳教学等,所以进行队伍建设时,应当为教练员的职称晋升提供相应的推动力。

图2 体育院校花样跳绳运动队教练员职称情况(N=9)

2.1.3 教练员的执教年限

教练员经验的积累需要长年累月对知识技术的学习与钻研,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能照本宣科,需要结合教练员自身的经验,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使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更容易接受。

由图3可知,现阶段体育院校花样跳绳运动队教练员在经验积累上参差不齐。就目前我国花样跳绳竞技实力强的院校而言,例如,上海体育学院的教练执教经验极为丰富,伴随着执教年限的增长,在训练中更具有针对性,教练员总能掌握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法来处理队伍建设期间出现的问题,有利于队伍未来的规范化、科学化发展[1]。

图3 体育院校花样跳绳运动队教练员执教年限情况(N=9)

2.1.4 教练员的运动经历和级别

从图4所显示的数据来看,目前,我国体育院校花样跳绳运动队教练员在运动经历上,专业体育院校居多,此类教练员的比例为88.89%.通过访谈得知,高校的花样跳绳教练员基本上都曾经参加过专业化、系统化的训练或竞赛,此类教练员的运动经历可以为花样跳绳教学工作提供更加规范化的指导。

图4 体育院校花样跳绳运动队教练员运动经历情况(N=9)

从图5所显示的数据来看,目前,我国体育院校花样跳绳运动队教练员在教练级别上,有44.44%的教练员处于初、中级教练水平,这对于一支高校运动队伍发展是不利的,越高级别的教练员意味着拥有更专业的花样跳绳理论知识,对花样跳绳的动作命名、规则变化以及发展趋势等方面具有更深刻的认识。其中,上海体育学院教练员的教练级别属于国际级,这对上海体育学院花样跳绳运动队的发展而言至关重要,也是其多年驰骋赛场、屡获佳绩的重要因素之一。教练员能够对花样跳绳竞赛规则运筹帷幄、了如指掌,能够为其任教的队伍取得优异的成绩奠定了基础。

图5 体育院校花样跳绳运动队教练员教练级别情况(N=9)

2.2 体育院校花样跳绳运动队运动员现状

2.2.1 运动员基本情况

如图6、7所示,在性别分布中,在体育院校花样跳绳运动队中男性占比54.44%,女性占比45.56%,男女比例相对均衡。在年级特征上,通过访谈了解到,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大多学校大一年级未正常开学,故招收纳新较少。数据中显示运动队运动员主要集中在大三年级,占比40%,属于中坚力量;其次是大二年级,占总人数的26.67%;大四年级由于实习原因,在队人数也较少。从年级分布来看,梯队建设,各年级阶段衔接都较好,没有出现断层的现象。

图6 学生性别分布(N=90)

图7 学生年级分布(N=90)

2.2.2 运动员等级及训练年限情况

运动等级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运动员的运动水平。图8所示,入队之前没有基础的运动员,在入运动队经过数年训练之后,运动等级均有不同幅度的提高,而进入运动队之前有初级水平的运动员在经过几年的训练之后,都有运动等级提升的趋势。从数据中也可以看出,在花样跳绳这一项目中,运动等级从零至初级,初级到中级的提升速度都较快,中级至高级、高级至精英级的上升速度都比较慢。

图8 运动员入队前后运动等级情况对比分析(N=90)

2.3 体育院校花样跳绳运动队的训练现状

2.3.1 训练频次与训练时间

(1)训练频次

如图9所示,在所调查的9支体育院校花样跳绳运动队中,就训练频次而言,选择一周三练的队伍最多,其比例为66.67%,选择一周五练的队伍比例约为22.22%,而选择每日一练的队伍,其比例是11.11%,说明大部分队伍都选择了一周三练的训练频次。就体育院校花样跳绳运动队运动员而言,一周三练的训练频次对运动员专项技能水平的提升非常有限,训练时间和训练频次作为训练的基本要求不能够被满足,这势必会影响到运动员的竞赛成绩,影响整个队伍的建设发展。

图9 体育院校花样跳绳运动队训练频次情况(N=9)

(2)训练时间

绝大多数情况下,高校运动队教练员通过调整训练时长来寻求训练的最大效益,以此达到水平提升的目的[2]。从图10所示,训练时间在1~2小时的运动队占比约为66.67%,而训练时间在2~3小时的占比约为33.33%.健美操世界冠军乔纳森认为:健美操运动员想要始终保持自身高水平的竞技状态应当将运动时间保持在每周15小时以上[3]。健美操和花样跳绳这两种运动项目均属于难美类项群的运动,且运动过程中包含了运动员之间配合、翻滚、步伐等技术性动作上的共性。就体育院校花样跳绳运动队而言,无论是每周的训练次数还是训练时间都远不及高水平健美操运动员。在和运动员进行访谈的过程中发现,备赛全国跳绳联赛期间,教练员会直接将训练时间调高。对于传统强队,就上海体育学院花样跳绳运动队而言,其最大的优势在于“基于课程、辅以院队”的专项训练,将课程体系中的专项课和业余时间的训练相结合,使其训练频率及时间都处于合理区间,满足运动队发展需要。

图10 体育院校花样跳绳运动队单次训练时间情况(N=9)

2.3.2 训练计划

训练计划的制定对运动员的日常训练具有战略和现实的指导意义。从图11得知,教练员在训练计划制定的过程中,通常会分为年度训练计划、阶段或学期训练计划,还有课训练计划等。据了解,9所高校花样跳绳运动队教练员制定训练计划的依据主要是备战赛事任务需要,其次是表演需求、训练教学进度的需要。这样做到了因材施训和因赛施训,有利于花样跳绳运动队针对性训练和在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不同的训练计划会对训练过程与最终的训练效果造成不同的影响,合理有效的训练计划是提升竞技能力尤为关键的一步,这对于运动队训练结构的优化是不言而喻的。

图11 教练员的训练计划情况分析(N=9)

2.3.3 训练方法

训练方法是整个运动队阶段训练的核心部分,合理有效的训练方法在训练过程中具有战略性意义,不同的训练方法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训练效果[4]。如图12所示,9名体育院校花样跳绳运动队教练员整体在训练方法选用依据上大相径庭,其中选用教练员主观经验的比例占最高,依据运动员心理特点、伤病情况占比最低。从依据选择来分析,现阶段体育院校花样跳绳运动队教练员在训练方法在使用上较为全面,选择依据也较为合理、有效,但是教练员主观经验占比最高,也说明了在训练方法的采用上个人特色经验教学偏多,这也表明教练员使用训练方法的科学性仍需进一步优化。

图12 我国体育院校花样跳绳运动队教练员训练方法选择依据(N=9)

从图13问卷数据的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出,目前体育院校花样跳绳运动队对教练员训练方法满意度方面,呈现较为满意的状态,仅有5.55%的运动员认为教练员训练方法一般。

图13 运动员对教练员训练方法满意度调查分析(N=90)

2.4 体育院校花样跳绳运动队参赛现状

2.4.1 运动队参赛级别和频率

由图14可知,目前9所体育院校的花样跳绳运动队在国际级比赛中参与次数为0的占比最高,为66.67%,国家级比赛参与次数在1~2次的占比为66.67%,省级比赛参与次数在1~2次的占比为66.67%,也就是说,近两年我国体育院校平均每年参与竞赛次数为1~2次。每年举办大大小小的花样跳绳赛事有二十余次,显然,我国体育院校花样跳绳运动队的竞赛次数略少,主要考验方式处于一种“自娱自乐”的情况,这对于整支队伍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利的。参与竞赛是提高队伍建设发展的必备条件。相比较传统强队上海体育学院,每年参赛次数多达五次以上,而且也会参与到国际级赛事中,这对于运动队的打磨成长起正向作用。

图14 体育院校花样跳绳运动队近两年参赛级别及频率统计(N=9)

2.4.2 参赛花样自编套路创编

通过访谈可知,大部分运动员和教练员认为参赛花样跳绳自选套路的创编普遍陷入了固化思维,存在仅仅对成功的套路进行复制粘贴。缺乏创新且属于自己风格的问题,这也是我国花样跳绳套路创编方面存在的较为显著的问题。由竞赛结果可知,比赛套路的创新程度可以决定自身的竞赛名次,尤其在完全没有发生失误的基础上,越是新意十足的比赛套路,越能够拿到更高的竞赛评分[5]。只有不断地参加比赛,观看国内外赛事,汲取精华并创编属于自己风格的竞赛套路才能够有所创新。纵观花样跳绳经典套路的出现场景,《卷珠帘》出现在2018年世界交互绳大赛决赛中;这些构思巧妙、耳目一新的竞赛套路将武术、民族舞与跳绳完美融合,跳出了交互绳艺术美,其只会通过重大比赛的舞台进行登场亮相,如果教练员与运动员不能前往赛事现场亲眼目睹并学习此类优秀经典竞赛套路,各类套路创编灵感和素材更是无处可得,这给运动员参赛自选套路创新发展造成显著的负面影响。

2.5 体育院校花样跳绳运动队综合保障现状分析

2.5.1 体育院校花样跳绳运动队的训练设施

由图15可知,在参与调查访谈的9所院校花样跳绳运动队中对自身训练场地设施,持完全满意态度和不满意态度的比例均为33.33%,直观而言,高于50%的体育院校无法为运动员提供可靠的训练设施条件来开展日常训练活动,更难以满足其各项训练需求。就学校场馆的使用而言,如何保持学校正常的体育教学、学校课余体育活动与运动队专项训练活动之间的平衡,是决定各运动队能否满足训练需求的关键,若各运动队场馆的使用率始终能够保持较高水平,那么运动队的建设与发展将会受到持续性的正面影响[6]。

图15 体育学院花样跳绳运动队的训练设施满意度统计(N=9)

2.5.2 体育院校花样跳绳运动队的经费情况

由图16可知,各花样跳绳运动队的经费来源渠道中,71.43%的学校选择了学校的财政拨款,57.14%的高校有运动队自费现象,9.00%的高校利用了商业演出来补充经费,还有14.29%的学校只报销教练员的费用,运动员的费用则无法报销。可见,目前各大高校花样跳绳运动队的经费构成基本上都是由学校财务拨款提供的,再者就是运动队自费众筹,其他来源渠道较少。从竞技花样跳绳项目本身的经济需求来看,如果只需要满足基本阶段的训练,有其训练需要的各种类型跳绳即可,其费用在500~800元之间,高阶训练需要一些海绵垫或者是气垫之类的器材,用于练习力量和体操相关元素的动作练习,这些设备可借助于本校体操馆,或者运动队自行购买。同时,在基本训练器材购置完成的基础上,在参赛过程中的花销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根据2020年12月举办的“蒸烩煮杯”全国跳绳联赛总决赛文件显示,不论是个人项目还是团体项目各项目的报名费,每人每项均为60元,且参赛人员食宿费用共1000元/人。赛事项目的赛程前后大约要花费4天的时间,以及往返的路费开支,运动队需要至少准备10000元至20000元的预算用于参加一次竞赛,支出变化根据参赛人数的变化而变化。有众多院校花样跳绳运动队表现出了经费不足的情况。

图16 体育院校花样跳绳运动队的经费来源情况统计(N=9)

2.5.3 体育院校花样跳绳运动队的医疗保障情况

由图17所示,约有88.89%的运动员拥有所在运动队提供的医疗保险,若运动员受伤前往医疗单位接受治疗,将会由医疗保险负责部分报销相应费用,使其经济压力得到缓解。约有11.11%的运动队专门配有队医,在访谈调查期间了解到,此队队医跟进队伍的次数很少。再者,全部的花样跳绳运动队均未配备相应的医疗设备以及相应的保健康复措施。可见,目前各大院校的花样跳绳运动队对运动员的健康重视程度较低,大部分运动队都是以运动员自身的医疗保险为保障。就运动队发展的需求角度而言,虽然训练或参赛期间出现医疗事故的概率很小,但若是出现了便会给运动员带来无法弥补的严重伤害,所以当前医疗人员配置的欠缺,间接说明了大部分队伍都在医疗保障问题上抱有侥幸心理,将医疗事故的发生率低视作为完全不会发生医疗事故,这必然会给运动队相关人员的医疗保障埋下不小的潜在威胁,不利于体育院校花样跳绳运动队健康合理的规范化发展[7]。

图17 体育院校花样跳绳运动队医疗保障情况(N=9)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教练员的年龄主要在25~35岁之间、偏年轻化,其学历、职称水平有待提高,教练级别和执教年限参差不齐,缺乏专业性培训。

(2)运动员主要集中在大三年级,梯队建设和各年级阶段衔接没有出现断层的现象;入队前零基础运动员占比较高但参与动机自主性较强,且入队后运动水平提高普遍较快。

(3)运动队大部分是一周三练,训练频次和时间不足,对运动员专项技能水平的提升非常有限,训练方法的科学性仍需优化。

(4)教练员制定训练计划的依据主要是备战赛事任务需要、表演需求、训练教学的需要,这样做到了因材施训和因赛施训,教练员在训练方法上采用个人特色经验教学,训练方法的科学性仍需进一步优化。

(5)近两年,多数院校花样跳绳运动队整体参赛次数少、级别低,自选套路的创编仅限于对获奖套路的借鉴和复制、缺乏创新;场馆设施欠缺,医疗保障不足,经费渠道少且支配金额有限。

(6)被调查院校保持领先的优势是:①教练级别是国际级,其在执教经验上极为丰富,在训练中更具有针对性;②该队每年参赛次数多达五次以上,这对于运动队的打磨成长起正向作用;③“基于课程、辅以院队”的专项训练,将课程体系中的专项课和业余时间的训练相结合,使其训练频率及时间都处于合理区间,满足运动队发展需要。

3.2 建议

3.2.1 增强培训进修,提升教练员执教能力

从教练员自身层面来看,主动参与相关项目的培训,提升教练员级别水平,及时更新自己的专项理论知识、加强科研能力[8];从学校层面来看,要从各个角度鼓励教练员参与高层次的培训进修,例如,相关政策、资金注入、考核等多方面的扶持;从社会层面来看,多举办一些全国性的高校花样跳绳教练员相关培训与交流会,为教练员提供更多互相交流学习的机会,通过经验传授与交流实现良好的“传、帮、带”机制。

3.2.2 优化训练结构,合理安排训练时间

建议:一方面加强训练频率和时间,教练员对现有的训练理念和方法实施动态化创新改进,不能仅仅依靠其主观经验去组织训练,同时应结合运动员的训练特点来准备各项相适宜的训练计划内容,突出训练重点,协同各方共同提升运动队训练质量[9];另一方面优化教练员训练奖励机制结构,使其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运动队训练中。

3.2.3 提高领导重视程度,完善综合保障体系

第一,设立花样跳绳运动队综合保障负责人,可由所在部门的相关领导进行担任。第二,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花样跳绳运动队的训练需求进行场馆设施的优化,提高场馆设施利用效率,可使用体操房进行相关训练,构建场馆设施的资源共享机制,综合各方利益,统筹发展。第三,提高对运动损伤的重视程度,增加医务人员的注入,为运动员购买个人意外伤害险,提供一些训练前后放松及恢复手段。第四,院校财政在能力范围内提供更多的经费注入,还可以拓宽经费渠道,为其提供更多展演平台,以此寻求赞助或商业演出的机会,来缓解运动队经费支出压力。

3.2.4 优化参赛保障,提高参赛效率

一方面,学校应以培养人才和提高专项技能作为参赛主要目标,提高参赛频率和参赛级别,为花样跳绳运动队训练与学习创造更好的环境。另一方面,参赛期间运动员、教练员多观看一些优秀创编套路,汲取其优秀之处,为自己的创意编排、灵感迸发积累素材,减少一味模仿,融入自身特点,也可进行线上创意编排学习,加强交流,实现多元融合,才能在比赛中获得更优异的成绩。

猜你喜欢
运动队体育院校花样
花样童年
洁齿的花样
学生天地(2020年26期)2020-06-01 02:17:40
体育院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构建与探索
冰雪运动(2019年5期)2019-08-24 08:04:54
中学创办二线运动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内蒙古高校运动队培训机制研究
冬奥会视域下体育院校加强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冰雪运动(2016年4期)2016-04-16 05:55:06
集体性项目运动队的集体效能及其培养
体育科技(2016年2期)2016-02-28 17:05:59
绽放花样
母子健康(2015年8期)2015-12-12 08:22:55
山西省高校健美操运动队现状及发展研究
3月,花样春天
37°女人(2014年3期)2014-05-25 00:2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