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瑞波
吴瑞波正在创作
潮州手拉朱泥壶,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因为社会是有前进性的,历史文化发展模式有所不同,一项技艺无法像人一样有自我的思想,及时地进行自我调整,其生存空间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应该要将诸如此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想方设法地顺应着时代的发展,从而将其保护传承下去,发扬光大,并且推向世界。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喜欢品茶,有做手拉壶之类的与茶艺有关的慢生活爱好,但是现代快节奏的生活,致使我们压根没有机会静下心来去体会这种乐趣,这是极为不对称的原因之一。
培养一个爱好,就必须要先让我们去熟悉这件事情,才会让我们对其有所认知,如果连熟悉都达不到的话,何谈培养爱好的事情,所以在平时生活中,我们应该更加要注意手拉壶的报道和宣传,让现在更多的年轻人能够接触到手拉壶这项艺术以及茶艺等此类的传统兴趣爱好,这样才能让我们现代的年轻人更加重视以及培养此类的兴趣爱好,接触的人数多了,才会有更多的人去关注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潮州手拉朱泥壶的文化历史悠久,是从唐高宗时期开始,而真正发扬光大的是在宋朝以后,潮州正式成为了陶器生产中心,手拉朱泥壶作为一个民间工艺产物,虽然一直在民间流传着,但是其作为高贵的艺术品,虽有着一定的实用性,但也有着普通民众无法攀及到的高度。这也是潮州手拉壶即使极为精美实用,却仍然无法普及的极大原因之一。这种问题也不仅仅存在于手拉壶之上,所有的商品都趋于此类的相同问题,成本问题永远是一个商品最根本的问题,而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本问题当中最严重的就是人工问题,由于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此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的多是血脉传承的手法进行普及,故而受众面是相对的狭窄,使得没有多少会此种手艺的人进行手拉壶的工作,所以成本费用偏高也成了必然,而成本费用的偏高也肯定致使了手拉壶此项艺术品的售价会更为昂贵,而昂贵的代价也必然是接触的平民百姓将会少很多,普及面就会狭隘,很多技艺也会有失传的风险。而解决此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血脉相承的手法相传应该改变。
我认为,会手拉壶手艺的师傅应该不仅仅考虑授艺给自己有血缘关系的子女,也应该考虑有天赋或者热爱艺术的各类人士来进行学习手拉壶的手艺。并且增加一些宣传手法,使得更多的年轻人能够通过更多的渠道,了解手拉壶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更多的年轻人爱上此项艺术。还要设立更多的手拉壶体验馆,让更多的年轻人在各种地方能够享受手拉壶这项艺术所带来的快乐。
而且我觉得不仅是潮州本地,在国内其他地方也应该设立相同的场所,让全国各地不同层面的老百姓,在不同的平台,不管在网络平台或者线下的平台,都能够感受到手拉壶带来的厚重历史气息,从而让此项手艺发扬光大,不致失传。这样不仅能够将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留下来,还能收获更多宝贵的财富,不仅有物质财富还有精神财富。
而我认为做好一把朱泥手拉壶,不仅仅是要有足够的技术,还要有足够的匠人精神。对于手拉壶,我们要倾注所有的爱来将它打造成我们人类最喜欢的艺术品。此类艺术品在当下社会生活中有着较大的升值空间和生存空间,但是由于人才培养的环节缺失导致的人才缺失,致使产业链脱节。我认为可以在大学学府里面开设此类的学习,安排本身学雕塑的艺术生有计划地学习此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样也更便于我们后续深耕手拉壶的传承和发扬。
不仅仅是手拉壶如此,每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有各自的特点,但是发展路径大致相同。我们应适应着时代发展,培养相应的人才,才能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能够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也能将其特有的价值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