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思政教学实例探索

2022-12-24 09:53蒋舟燕
对外经贸 2022年11期
关键词:国际贸易案例育人

蒋舟燕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舟山 316021)

一、明确课程思政定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 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明确提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为高校课程思政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明确了“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课程思政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国际贸易、报关与国际货运、港航管理、商务英语、物流管理等专业的专业平台课,是根据快速发展的贸易行业对毕业生能力培养要求而设置的,注重对学生分析思考实际问题、实际业务操作能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是课程首要设计理念和指导思想。对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毕业后选择从事国贸各岗位的学生,其专业特性和操作要求决定了必须重视打好专业基础。

二、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内涵

课程思政,即将理论知识、价值理念及精神追求等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到各课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行为举止、思想意识产生影响。其本质是一种教育,理念是协同育人,“育人”先“育德”,目的是实现立德树人,把育人育才、传道授业解惑有机统一。

课程思政立足于构绘“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的多元统一”育人蓝图,意味着教育结构立体多元的变化,通过深化改革课程目标、结构、内容、模式等,课程讲授中固有的知识体系、技能操作与人格养成等显性教学目标有机融合于充分发挥教书育人作用,全面发展学生专业能力与素养。

三、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思路

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构建的关键是人才培养方案、考核评价制度、课程标准。在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以进出口业务流程组织教学过程,采用教、学、做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具体如图1,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分“三步走”。

图1 构建专业知识、德育功能、价值引领三位一体的课程

根据职业岗位对理论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的要求,融合思政元素,设计部分教学模块如表1。

表1 内容标准(部分)

四、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实例探索

1.讲解国际贸易—遵纪守法

“爱国”思政目标应该系统体现在国际贸易实务丰富的教学内容讲授中。让学生明白:“爱国”不能只喊口号,要有强大理论、实践作基础,树立学生大国情怀、心怀天下意识。教学中引导。如:Trade terms 作为国际贸易授课必不可少内容,以往本模块讲解时注重强调让学生背默买卖双方责任、费用、风险在不同贸易术语下的异同点。但贸易术语的选择在不同微观条件下,对于企业会造成一定影响,树立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

2.不可抗力—讲诚信

教师结合当下实际案例讲解:国外买方拒收货物、拒付货款的风险正进一步上升。对此,企业如何应对?学生通过讨论思考,真正掌握“不可抗力”实际专业知识,理解了在国际贸易实践中,应积极采用有利的贸易惯例,推动外贸业务开展,当发生争议时,应尽力援引适当的贸易惯例,提出合理论据,争取有利裁决。

3.信用证结算—“信用”守法

当前跨国间货物交付数量巨大,买卖交割主要得益于国际贸易结算中较大比例的使用不可撤销跟单信用证(L/C),使跨国间互不相识的买卖双方消除相互不信任感,顺利实现商品与货币的交换。教师可结合外贸实践案例给学生介绍《UCP600》相关规则,与学生探讨L/C 案例。这个过程可以让学生了解国际贸易中“信用”的重要性,使其清楚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要维护好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

4.报关、报检—公平、爱国、敬业通关

学生熟练掌握进出口货物通关常识,“知其然”,理解“规范、程序”“公平、诚信、爱国、敬业”的专业通关素质要求,帮助学生更“知其所以然”。

5.职业道德培养

教师利用裁判文书网等引导学生上网查询职务侵占罪、侵犯商业秘密罪等真实案例,通过案例讲述,提升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和法制观念。

五、课程思政教学手段

围绕一个目的、一个课程体系、二个平台、三个基本环节和四种学习方式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考核评价制度,教师在教学中分析学生在日常学习所遇困惑和问题,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在优化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课程运用较多的四种教学方式:隐形浸润式、专题嵌入式、元素化合式、画龙点睛式,见图2。

图2 课程理念示意图

(一)隐形浸润式

隐形浸润式,意指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不知不觉而不生硬,达到“日学而不察”效果。将核心的思政教育内容、行业要求和职业精神在课程讲授中反复提起,点滴渗透、循环往复、不断强化、持之以恒,追求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比如,风险控制、成本优化是贸易企业的重点内容。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可以结合报价成本控制、贸易惯例选择、贸易运输、不可抗力等知识点,不断强化“关心家国利益、敬业爱岗”观点,达到“润物微浸”、提升专业水平的教育效果。

(二)专题嵌入式

专题嵌入式,意指将专题教学目标分解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与价值观目标,在教学中专题嵌入。以海上货物运输环节为例,在讲授时,教师先进行案例介绍、相关知识点输出,引导学生从承运人、外贸销售员等不同角色的角度分析讨论,营造专题案例讨论氛围,学生分组进行案例分析,鼓励学生间的争辩,避免教师纯粹说教,并在课堂上师生互动讲述,利用自然不留痕迹地分析和点评环节,得出案例启示,强化了课程思政教育内容,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这样,不但学生自我学习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且教师对学生的道德培育和价值引领也在“润物细无声”中完成。

(三)元素化合式、画龙点睛式

元素化合式即将专业课程元素、章节知识点元素、思政案例元素相契合。各个精心细化的知识元素融合思政元素,像盐溶于水,改变了以教师讲授为主要手段的原有路向,由此及彼,对知识点和技能点的画龙点睛式简明提示,落实全面协同育人于细微之处。

在一门课程中必须实施种教学手段,结合专业课程知识体系和教师执教特色选择搭配,力争达到“引人入胜中潜移默化,于无声处里恍然大悟”的课程思政效果。

六、课程思政教学的必要条件

(一)强化教师深度参与

“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是‘经师’和‘人师’的统一,既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课程思政建设改革不是简单的几个教学案例的讲述,需要形成系统化的培养体系,相关的教案、教学大纲都应进行相应的调整。要进行长期高效的思政建设改革,强调教师主体的深度参与。

(二)结合学校特色开展课程思政

围绕区域规划和行业发展需求,根据学院各专业特色和优势,结合人才培养定位,加大力度改革创新课程思政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情怀、人文素养、民族共同体等意识的培育,力争建成地域特色鲜明、类型丰富、全面覆盖、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学校、二级学院应积极“引进来”,邀请校内外优秀教师和行业专家,拓宽师资培训渠道,以线上线下教学观摩、专题报告、讲座辅导等形式相互学习交流,加强目标、内涵及原则的理解,指导专业教师科学有效深挖课程思政元素、深化案例讲授,提升课程思政建设能力。

(三)学生技能比赛有效融入课程思政理念

在专业建设发展中,提倡学校学院在学生各项技能比赛中积极融入课程思政“以赛促教”理念,引领学生塑造正确价值观。可通过课程“以赛促学”,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和道德规范,同时使学生的知识技能“以赛促练”中得到展示和提升。

猜你喜欢
国际贸易案例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你应该知道的国际贸易
警惕国际贸易欺诈
点扬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2015年《国际贸易》月刊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