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发展中科技金融微观机制分析
——以长三角城市苏州为例

2022-12-24 09:52
对外经贸 2022年11期
关键词:苏州基金机制

李 敬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一、引言

创新驱动发展是当下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中国科技部2020 年发布《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推动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建设任务,目标2035 年将长三角地区建设成为全球顶尖的科创共同体。金融支持方面,《规划》提出要创新科技金融服务于科技创新的模式,推动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的联合授信机制,引导各金融机构开展各类科技创新金融产品,服务企业技术创新发展,在财政科技支出方面要求协同对重大科技项目投入,提高财政科技支持效率[1]。2014 年中国科技金融年会提出科技创新活动和金融资源配置会在一国经济发展到特定阶段后,向融合性、系统性和整体性制度方面演变,从而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对创新型国家建设意义重大[2]。就创新驱动发展过程中,苏州地区科技金融服务内含微观机制做调查分析,以期为长三角地区科技创新发展提供经验参考。

二、苏州科创发展与理论研究概要

苏州地处苏南,是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的核心地区,也是长三角地区科技创新共同体中的重要成员。在2021 年度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排名中,苏州市位列全国第八位,在江苏省位列第二位,仅次于南京。2021 年苏州市GDP 总量以22718 亿在长三角41个城市中排名第二,比排名第三的杭州高出4609 亿。苏州地区高新技术企业截至2020 年末为9000 多家,入库的科技型中小企业12000 多家,这两项数据在省内均排名第一。截至2020 年1 月苏州市具有28 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同样位居全省第一。数据表明,苏州地区的科创能力突出,其创新发展经验值得借鉴。

科技和金融的融合发展对于落实长三角地区创新驱动发展一体化战略具有重要意义(陈华和陈雨阳,2021)[3]。苏州市拥有丰富的科技和金融资源,其优良的科技金融生态对于本地区的创新驱动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钱燕和魏伟,2019)[4]。苏州为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在不断完善本地的科技金融生态圈(汪思冰,2021)[5]。苏州科技创新发展中,科技和金融的有效结合,得力于其政府规划了较为系统性科技金融政策;得力于其具备较强实力的地方投融资集团和具备较为完善的各种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以及苏州各类政府引导基金的高效布局(李敬,2018)[6]。这涉及的是在中观层面科技金融在地方创新驱动发展政策的前瞻性布局;产业引导基金和地方创投机构积极推动;科技金融相关平台推动信息、技术、创新金融工具、资金和科技人才等要素的高效流动等。同样,完善科技金融人才培养机制、科技金融平台机制和监管机制有助于地区创新驱动发展(俞丹丹等,2019)[7]。微观机制层面,有学者基于苏州的实践经验考查,提出科技创新发展中金融支持的多方风险共担机制,认为该机制是科技创新发展的必然需求,通过政府引导和其他机构的参与共同形成一种创新融资安排,通过多方的分担降低单一主体的风险,进而提高各机构参与科创过程的积极性(殷贵梅,2016)[8]。政府引导基金的运行机制同属微观机制,学者认为当前部分地区引导基金运作的市场化程度低,要对其投资模式、管理机制和退出机制进行相应调整,从而提高运营效率进而带动地区科创发展(孙菁菁,2018)[9]。在科技和金融的融合发展中,各种科技要素和金融要素需要一定的撮合,故需要特定的科技金融平台来撮合要素的信息沟通和配置,可称之为信息共享机制;另外因科技和金融的配置存在市场失灵现象,政府需要通过各种政策来激励和引导,可称之为激励机制。有学者归纳出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存在四个主要的微观机制:风险共担机制、股权引导机制、信息共享机制和激励机制,并对长三角中心城市泰州地区的科技金融微观机制做了客观分析,为地方如何完善这四大机制提供了较为详细的政策建议(李敬,2019)[10]。

理论研究表明,苏州在科技金融实践中具有典型性,地方政府在宏观层面要认识到科技金融的重要性,中观层面要合理引导和布局科技金融资源,具体科技金融政策的设计和实施涉及面颇多,是系统化任务,所以充分认识科技金融发展中的微观机制显得尤其重要。苏州目前已上线“科技金融生态圈平台”,其借助大数据实现了多元科技与金融要素的信息系统化集成,其已经是一个典型的科技金融信息化区域枢纽中心,生态圈的建成取决于苏州对科技金融微观机制的深刻认识。故对苏州科技金融微观机制的分析和借鉴,有助于长三角其他地区的创新驱动发展政策的设计和实施。科技金融微观机制的苏州实践便是本文探索的重点。

三、创新驱动发展中科技金融的微观机制

(一)间接融资下的多方风险共担机制

苏州“信保贷”便是非常典型的风险共担机制下的金融创新产品之一。苏州2015 年推出“信保贷”产品后,至2022 年3 月,共惠及9700 多家成长型轻资产类的科创企业,金额700 多亿。按照信保基金初始10 亿规模算,财政资金杠杆效应接近70 倍。《苏州市金融支持企业自主创新行动计划(2015—2020)》和《苏州市金融支持企业自主创新行动计划实施细则》文件中指出:信保贷包含三方的风险分担,分别是财政出资10亿元形成的信用保证基金、担保公司(或保险公司)和商业银行三个参与主体,目的是为有成长性、轻资产的科技型企业提供增信。违约情况下,信保基金、银行和担保(或保险)的承担比例是15:4:3。财政资金兜底比例较大占65%(2019 年苏州《关于实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融资畅通工程的意见》对此处比例限定做调整,最低65%,最高可达80%)。参与信保贷的商业银行信贷必须是无抵押和担保,担保无反担保条件,这对轻资产的科创企业是有利的。此信用保证基金组织机构,信保基金主管方组建基金监管委员会并委托苏州再担保(2020 年改名为苏州市融资再担保有限公司)作为管理方,负责具体运营。信保贷的业务运行和风险共担机制如下,在银行放款前必须进行两个方面的确认,第一,尽职调查和合规性审查,这两个工作由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和担保公司(或者保险)开展;第二,确认该科技型企业信保贷业务可使用的额度;第三,银行放款与向苏州市信用再担保备案;第四,在对方违约确认后由银行向苏州信用再担保公司(后简称苏再担保)提交《代偿申请书》,经过第三方对银行尽调后由监管委员会决定是否代偿,同意情况下由担保公司(或保险)按80%向经办银行履行代偿义务后再向苏再担保索偿未尝贷款的65%;若银行未达尽调要求,再担保不同意情况下,担保公司或保险只需要按15%的比例向银行承担未偿贷款。此外,苏州为缓解银行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在不同孵化链上贷款产生的风险,针对银行对不同销售额科技型企业贷款不良后给予差别化的资金补偿,这是苏州市政府设立的信贷风险专项补偿资金下政府加银行的风险共担机制。同时保险和银行也会形成风险共担机制,中国人保苏州科技支公司联合保险公司与交行苏州分行组成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贷款保证保险共同体,为交行相应额度内科技贷款提供信用履约保证保险,这种创新的征信模式,形成在共保体内共同风险分担机制。从苏州看风险共担机制,主要是政府、(政策)银行、政策性(再)担保、保险四个方面,政府设立补偿资金撬动金融资源,由(再)担保或保险提供增信,合作银行提供放款的模式。

(二)地方政府股权投资引导机制

政府对科技企业的股权投资一般有三种不同运行机制,分别是直接股权投资模式、间接股权投资模式和FOF(Fund of Funds,母基金或称为基金的基金)股权投资模式。政府资金直接股权投资是指政府资金通过委托名义出资人按照政府的投资意愿以股权直投科技企业,北京市海淀区战略新兴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就是直投模式,该模式不具有直接的杠杆效果。间接股权投资是指政府资金先与社会资本共同设立股权投资基金,再由PE(Private Equity,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或VC(Venture Capital,风险投资基金或称为创业投资基金)按照当地政策意愿投资于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科技创新领域,如地方政府的创业投资或产业转型升级引导基金等。FOF 股权投资引导机制如图1,母基金LP(Limited Partner,指投资基金有限合伙人即为投资基金的出资人)主要是政府和其他国有金融企业,比如社保、养老基金、保险公司等,他们作为LP 和GP(General Partner,投资基金普通合伙人即为投资基金管理人)以公司制或有限合伙方式成立母基金,FOF 再通过GP 参股各类精通不同产业创新领域的子基金即PE 或VC,最后再由子基金投资到相应地区内的高新技术类企业,从而带动地区的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FOF 下的股权投资引导机制同样具有杠杆效果,而且在组织形式上要比单纯的引导基金更加高级化。资金的杠杆效果主要来自两个层面,第一是国有机构母基金LP 的出资,第二是各个子基金管理团队在募集子基金时所吸引的社会机构或个人的出资。规模较大的江苏省政府投资基金,其采用的是有限合伙形式,通过母—子基金投资机制,综合运用股权投资、债权投资等方式,重点支持本省确定的重大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江苏范围内FOF 运作模式最早最为成熟的地区是苏州地区,2006 年国开行和中新创投合作设立园区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该基金是较早的FOF 之一,2010 年国家级国创母基金(一共四期)设立分为PE(管理人国开开元)和VC(管理人元禾资本)两块,PE 和VC 板首期合计130 亿。政府投资基金和国有创投机构的合作是推动金融资本和科技创新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的重要资本支持。

图1 苏州FOF 形式政府引导基金运行机制

(三)科技和金融信息共享机制

数字化网络平台就是信息的重要枢纽。就目前各地区科技金融平台建设的实践来看,行业内部各种规模企业拥有的科技创新成果和产业化前景与金融资源部门在信息沟通上存在的不对称问题阻碍科技和金融有效融合,建立合理的网络科技金融信息共享平台和建立线下的金融与其他服务类中介的联合办公机制是有效解决不对称问题的手段之一,也是地方推动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苏州有两类综合服务型金融信息平台,第一是2015 年启动建设的苏州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目的就是破解金融机构与企业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截至2022 年3 月,该平台入驻金融机构72 家,注册企业22 万家,解决资金需求1 万多亿。该金融服务平台目前已经嵌入苏州地方企业征信平台、苏州股权融资服务平台和苏州企业自主创新金融支持中心这三大平台。平台下信息流主要是企业与银行、担保和保险之间的信息流,融资主要是以 银行放款为主的短期间接融资。第二个平台是苏州科技金融超市,该超市已经升级为数字化“苏州市科技金融生态圈平台”。为促进科技类企业融资和促进产业升级,苏市科技局设立了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并推动该平台的数字化转型。其以通过实体和线上平台相结合的方式形成了信息和业务互通,见图2,实现科技创新类企业和各种孵化型机构或平台、政府、金融、其他服务中介这四大主体的有效信息以及业务互通。科技类企业主要向线上提供企业信息和融资需求以对接融资的供给侧;政府主要向线上提供政策和财政资金支持;金融部门主要向线上提供创新型金融产品,中介主要向线上提供中介服务,包括会计服务、资产估价、资信评价和法律等。截至2019 年2 月,该平台目前已经累计服务于5294 家,融资额达817 亿,成功对接率达78%,成果显著。各类信息平台的建设,目前苏南主要还是政府部门组建,这类平台以财政资金为引导,能够有效融合各类科技要素信息,集合各类相关金融机构入驻,这里的金融机构不单单指传统的银行和担保等,还包括VC、PE 等股权投资机构,能便利中小科技型企业寻找符合自己发展阶段的融资品种和政策支持,政府也能从平台中的信息反馈来调整自己的科技金融支持政策,从而有效解决一个地区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信息沟通问题,在实体平台的联合办公途径下又能将线上重大的项目落实到实处,在科技项目评估和实地调查后进行有效投融资决策,帮助科技型企业解决发展中的资金瓶颈。

图2 苏州科技金融平台的信息共享机制

(四)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下的激励机制

为促进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推动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各地政府为鼓励创新金融产品开发和使用,吸引知名的股权投资机构等金融企业和相关金融科技人才,均设置了大量的激励性质财政资金,主要目的是为科技创新型企业带来金融活水,加速地区的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从苏州当前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下的激励性项目看,激励性资金授予对象主要有创新金融产品的金融机构、使用创新金融产品或成功上市交易的科技型企业、参与科技型企业股权投资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风险投资基金和天使投资基金、参与创业团队辅导的创业导师等。如苏州市围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知识产权保险和知识产权质押担保三类创新金融支持产品,分别是对银行、科技型企业和担保公司给予补贴性奖励;对天使投资基金的奖励是按照其投资额的一定比例给予财政补贴;对被市级天使投资引导基金阶段参股的子基金的激励同样是按其投资额给予一定比例的补贴;对创新和使用科技保险类产品的激励是按照保费比例给予补贴;对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直接给予资金补贴;对首保(担)和首贷超过一定家数的金融机构直接给予现金奖励和财政存款支持。2018 年《苏州市独角兽企业培育计划(2018~2022 年)的通知》中对独角兽类科技型企业直接债权融资和担保都给与了较大的政策性资金支持,目标是加快形成以独角兽企业为代表的标志性产业,进一步激发全社会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活力。纵观其激励性政策,重点的激励实施着落点是在其各大工业园区和金融机构的集聚区,比如在苏州高新区和各业园区都有明确的股权投资、科技保险和担保类等支持激励措施,以保障苏州产业转型升级核心地带的金融支持和创新发展力度。

四、总结

理论与经验研究表明在创新驱动发展过程中,科技金融的融合在目前还不能脱离政府的合理政策性引导。间接融资层面,需要地方政府搭建合理的多方风险共担机制,为科创企业提供担保和增信;在直接融资层面,地方政府需要积极参与和引导股权投资,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投资基金的设立,为初创期和成长期科创企业提供直接融资。信息共享机制和激励机制的构建,推动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在供给和需求之间形成良好的信息通道,可以加速科技和金融的融合。政府如何谋划本地的科技金融生态,不仅依赖中观层面的设计,还需要对其内在机制有深刻认识。在具体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如何进行风险的分担,如何构建高效的科技金融服务数字化平台,如何吸引各类型投资基金参投本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如何合理制定激励措施等等问题都需要仔细斟酌。科技金融微观机制的苏州模式值得长三角其他地区参考和借鉴,以尽快融入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的建设路径上来,在科技和金融资源方面实现共建共享,进而优化长三角地区科技和金融等创新要素的资源配置,促进长三角区域发展一体化战略的实施。

猜你喜欢
苏州基金机制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苏州一光
苏州十二忆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
说个好苏州
私募基金近1个月回报前后50名
私募基金近1个月回报前后5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