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星星
(贵州民族大学 数据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由于经济开发较晚,我国不少农村还保持着较为原始的乡村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在这里游客能领略和欣赏到优美恬静的田园风光,风光秀丽的山林水泊,清新自然的乡村生态,这些独特的景观风貌能给长期生活在城市高楼大厦中的居民以完全不同的感官体验和视觉享受,也对他们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也因此宁静、淳朴、绿色、安逸的乡村生态氛围变成了具备较高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在巨大的潜在市场需求推动下,我国不少地方开始了乡村旅游开发活动。乡村旅游是以旅游度假为宗旨,以村庄野外为空间,以人文无干扰、生态无破坏同时以游居和野行为特色的村野旅游形式。旅游开发为我国乡村经济注入了巨大的活力,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发的数据显示,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前的2019 年,我国乡村旅游总人次为30.9 亿次,旅游总收入1.81 万亿元。这充分显示出我国乡村旅游巨大的市场和发展潜力。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又不可避免地会给乡村生态环境带来多方面的影响,为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我国需要积极发扬乡村旅游对乡村生态环境的积极效益,同时抑制其负面效益。
近年来,不少学者开始关注旅游开发对乡村生态的“双刃剑”效应,也涌现出不少优秀的研究成果,2021 年2 月份刊登在《社会科学家》期刊上的《西南地区旅游经济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实证研究》一文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该文作者是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田里及其博士研究生柯又萌,作者从西南地区旅游经济与区域生态环境关系入手,通过多个衡量指标,借助用向量自回归模和灰色关联模型,在3 个衡量指标中两两建立了VAR 模型,实证研究发现:旅游经济对于生态环境有着明显的影响;政府重视环境保护,加大环保治理资金投入,改善生态环境能够强有力地推动旅游经济的发展。总体来看,该文的研究问题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数据来源科学权威,研究方法合理。此外,该文虽然是以西南地区为研究对象,但在研究指标选取、研究方法选择等方面对我国其他地区的相关研究也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和价值。
乡村原生态的自然生态环境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加速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是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路径,对推动我国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又不可避免地会对乡村原始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影响。显然,旅游开发会对乡村经济、乡村生态产生多面影响。具体来看,其中的正向影响主要包括:(1)帮助乡村居民逐渐树立环保意识。乡村旅游的发展可以极大地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而在这一过程中,农民能深刻地体会到优美的乡村生态环境带来的可观收入和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也能直观地认识到乡村生态环境的重要价值,促使农民进一步重视乡村生态环境,自觉参与到环境环保行动中来。可以说,乡村旅游将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与农民环保意识提升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三者互促共进良性发展。(2)能提升乡村基层政府的环保意识,激励其更好地发挥环保职能。乡村旅游在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能有效增加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在这一过程中,地方政府也能认识到优美乡村环境的重要性和经济价值,这能有效激励地方政府积极发挥自身的环保职能,为乡村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制定更合理的环境政策和更科学的战略规划,显然这对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具有积极意义。
在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也有一些地方政府因片面地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乡村环境承载力,使乡村环境遭受污染,生态遭到破坏。具体而言,旅游开发对乡村生态环境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增加新的环境污染源。旅游开发后,会有大量外来游客进入乡村,在交通、旅游接待等方面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气和生活垃圾,这些都会对乡村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影响。与此同时,我国不少乡村居民生态环保意识淡薄,环保基础设施长期短缺,突然增加的生活垃圾,必然会给乡村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和挑战。(2)因过度开发而破坏乡村自然风貌景观。优美的生态环境、秀丽的自然风光是农村旅游开发的重要前提,但是在旅游开发等商业活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原始风貌的乡村自然环境造成破坏。此外,有些地区由于旅游规划缺乏整体性,导致景区人工建筑与自然风光严重不协调,这实际上破坏了乡村自然景观的审美价值,对乡村旅游的后续发展产生不良影响。(3)危及乡村历史文化古迹。在我国乡村还保存着大量宗祠寺庙等历史文化古迹,这些古迹往往具有独特的结构形态,在乡村未被大量开发前,能较好地融入周边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中,形成统一、整体的景观。但在一些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新兴建筑如餐厅、酒店、娱乐设施等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这种统一的景观风格,容易形成“视觉污染”。此外,在旅游景区中,游客也会有一些不文明现象,如在古迹中违规攀爬、触摸、涂鸦等,这些不文明行为可能会加速古迹老化损毁,不利于乡村古迹保护。
乡村旅游所依托的乡村生态环境是一种较为敏感、脆弱的资源,很容易受到不合理旅游开发的破坏。因此,我们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将其对生态环境的积极效应发挥至最大,负面效应控制至最小,实现乡村旅游、乡村生态与乡村经济的良性互动与可持续发展。具体而言,本文认为我国可以在以下方面采取措施:(1)增加乡村旅游目的地的环保设施建设。环保基础设施可以有效地集中处理农村污染物,这对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而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环保设施欠账较多,未来我国地方政府应加大农村环保投入,补齐环保设施欠账,特别是乡村旅游发展较好的地区,应考虑从旅游财政收入中拿出更多的资金用于农村环保工作,积极维护乡村生态环境,提升游客旅游体验。(2)政府要加强旅游规划的环保性、科学性。旅游规划和开发是影响乡村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科学合理的旅游规划与开发能实现乡村旅游与乡村生态的和谐发展,因此,我们需要特别注重乡村旅游的规划和开发环节。在这其中,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在进行旅游项目规划时,政府规划部门应树立牢固的环保意识和理念,科学规划旅游项目,摒弃为追求经济利益盲目规划的错误思想和行为。(3)制定乡村旅游行业标准,加强旅游行业管理。乡村地区缺乏环保设施,生态环境脆弱,旅游开发过程中难免会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因此,为防止旅游企业不科学、不环保的开发行为,应对乡村旅游开发行业设置相应的环保准入门槛,并在实际旅游开发过程中制定相应的环保标准。通过这些行业环保标准,最大限度地约束旅游开发企业,做好乡村生态保护工作。(4)加强环保执法,做好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保监督。我国地方环保部门应针对乡村旅游目的地和企业,建立必要的环保数据和台账,做好环保监督,主动发现旅游企业在旅游开发过程中的不合规甚至违法行为,加强环保执法,切实规范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活动。(5)做好乡村环境治理工作,共建美丽乡村。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依赖于乡村优美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更要求美丽的乡村内部环境。为此,我国地方政府应积极鼓励乡村居民做好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美化村容村貌,在提升乡村人居环境的同时,也能给游客以良好的感官体验。(6)积极探索乡村旅游与生态环保相兼容的新型农业经营模式。在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也应尝试考虑其他新的增加农民收入的渠道,如开发采摘水果项目,加大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等,这既能丰富乡村旅游的娱乐项目,也能增加农村旅游的特色收入,还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乡村生态环境。未来我国各地方应结合本地区特色,积极探索这种新型农业经营模式。(7)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工作,提升村民生态环保意识。农民是乡村旅游和乡村生态保护的实际获利者,也应在乡村环境保护工作中发挥主体作用。然而从我国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农村教育基础落后,村民的文化程度较低,生态环保意识淡薄,这导致在我国农村地区破坏环境的行为时有发生。为此,政府一方面应加强农村基础教育投入,积极培育年轻一代的环保意识;另一方面,也应借助多种渠道和平台,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提升我国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和环保素养。同时,还要设置相关奖惩措施,激励农民的环保行为,鼓励更多村民参与到乡村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中来。
乡村旅游是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契机,也为我国传统农业产业结构优化与发展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未来必将成为助力我国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我国居民的旅游消费习惯也发生了深刻的转变,目前“野外露营、短途出行、就地旅游”正成为新的旅游消费热潮和趋势,而乡村相对空旷、清新的自然环境,较低的出行成本和较短的出行距离又十分契合这种新的旅游趋势,未来必将迎来新的更大的发展机遇。乡村旅游是农业资源、生态资源和旅游资源有机结合的产物,未来我国应积极发展乡村旅游,最大限度地实现其应有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时对于其发展过程中可能对乡村环境产生的潜在危害,要提升环保意识,做好污染预防、环境修复和生态保护应急预案,推动乡村旅游、乡村生态和乡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