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视角下高校体育服务地方全民健身的实践与探索

2022-12-24 15:01陈常增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20期
关键词:全民体育发展

陈常增

伴随着《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的有效实施,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建设的完成、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以及人民群众健身意识普遍增强,我国人民的身体素质逐步提高。国家《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要大力推进全民健身战略,将群众体育发展为我国的基础体育,提高我国人民的基本身体素质。为了推进全民健身运动高效有序进行,达成健康中国的新发展目标,高校体育运动要适当落地,发挥服务地方全民健身的作用,促进高校体育与全民健身运动协同发展。

一、高校体育服务地方全民健身的必然趋势

全民健身这项体育活动不仅关系到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而且也影响到我国人民的综合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是必须在全民参与的背景下落实到具体行动中。我国高校体育改革紧贴时代背景,在传统体育知识的传授中,以发展学生的运动技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重要目标,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运用健身的科学意识,普及健康意识和健身观念,促成全民健身的大好形势。

(一)普及科学健身方法的必要性。在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完备的条件下,科学的健身方法是身体锻炼的重要前提。高校体育运动模式是经过了世界范围内专家的研究后,依据本国人民的身体素质量身定制的,科学性和实用性都较强。另外,高校体育在传播上占据教学资源优势,拥有专业的体育教师和完善的体育设备,加之高校学生的广泛宣传,有助于在生活中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培养健身意识。各地高校体育运动在发展的过程中,要下沉到当地居民的生活实际中,为当地居民提供科学合理的健身理念,让他们科学有效地锻炼身体,掌握适当的运动技能。

(二)培养居民健身习惯的必要性。培养城乡居民的健身习惯是推行地方全民健身运动的实践目标。高校体育服务地方全民健身运动可以有效地培养居民的运动品质,促进健身意识和健身方法的深入发展。同时高校体育为地方健身运动提供理论和实际指导,促进技能和方法的推广应用,拓宽了全民健身运动的空间和时间,让当地居民对于健康运动表现出更多的价值认识和情感体验。如此,便让高校的体育不再局限于课堂或比赛,让地方居民逐渐养成健身的习惯,形成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高校的体育课堂融入全民健身中,以高校学生带动城乡居民的健身意识和健身行动,推进全民终身体育健身行为的实现。

二、高校体育与地方全民健身协同发展中的问题

(一)高校体育与地方全民健身之间缺乏协调性。

1.管理机构不同。众所周知,高校体育多为教育行政部门主管,以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和运动习惯的培养为主要目标,而地方全民健身运动的管理机构则多样,或者就是自行组织,不存在管理机构和体系。通过调查,发现地方全民健身运动大多是由街道居委会自行组织管理,管理方法和方式都比较随意。在这样缺乏协调性的管理机制下,高校体育要融入全民健身运动缺乏必要的沟通渠道,二者在接洽中存在诸多障碍。高校体育的发展得利于教育部的有力支持,而地方全民健身的发展也离不开政府和体育主管部门的扶持。但两者之间沟通机制的缺失使得双方在体育发展目标、体育设置项目、体育训练计划等诸多方面的关键环节的交流不畅通,进而造成地方全民健身运动发展不成体系或体系混乱,难以高效落实全民健身的核心宗旨和发展全民健身的科学发展观。

2.融合过程脱节。高校体育课程的发展受限于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以培养高校学生的健身意识为主要目标,全民健身开展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国民健身的意识,从这个层面上讲全民健身的任务量要明显高于高校体育课程。另外,高校体育课程的设置内容与地方实用健身技能的锻炼不同,前者以课业、学分的完成度计算,后者则更注重一种健身习惯的培养。基于以上两点,高校体育与地方全民健身在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脱节的现象。比如高校学生在学校中学到的体育技能基本不能应用在实际生活的全民健身运动中。另外,在部分高校的体育发展中过于强调竞技体育的重要性,而没有把重心放在地方全民健身上,使得学生对全民健身的概念理解较为薄弱,即存在“厚此薄彼”的倾向。这在无形中就阻断了青年一代对于健身运动重要性的认识,健身意识薄弱,也间接导致居民健身观念薄弱,在这种环境下,推动全民健身的普及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同时,也加大了全民健身事业与高校体育融合发展的难度。

(二)高校体育和地方全民健身普遍存在引导支持不足的现象。只有拥有丰富的建设资金和必要的健身场地,地方全民健身运动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普及。尽管近几年,政府提倡健康中国战略之全民健身,对体育项目的资金、人力等投入力度都大规模增加,地方的健身设施和场地安排不断完备。但于地方健身运动的发展却是不尽人意,究其根本原因是高校体育与地方健身运用的融合发展中缺乏有效的引导机制。致使高校体育成为高悬在象牙塔的精深理论,无法与现实生活中的健身模式相融合,完备的体育基础设施和充足的场地也只能束之高阁,无法发挥其预想中的价值。因此,在高校体育与地方健身运动相融合的过程中,如何使得高校体育服务于地方全民健身就显得尤为重要,高校体育怎样才能摆脱象牙塔上的高姿态,以体育基础理论和技能为全民健身运动提供可亲、可用的服务,这需要对这两者之间融和的引导机制深入研究和探索,通过实践来点滴汲取经验、运用经验,为高校体育和地方全民健身的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三、推动高校体育与地方全民健身共同发展的策略

(一)构建组织管理机构。高校和地方全民健身运动的管理机构是不同的,要促进两者的融合发展,就应该积极构建一个统一的组织管理机构,在二者协同时由这个统一的机构来负责两者的人力、物力等方面资源的调配。在这个机构中,高校的学校行政人员、地方社区负责人员、地方体育部门行政人员等组成的协调组织机构,专门负责高校服务地方全民健身运动过程中的人才培养、资源整合、资金分配等的工作。与此同时,这个组织机构也具备完善的指挥体系,强化高校和地方之间的沟通,使得高校能够清晰地知晓地方健身运动中所稀缺的体育人才,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具有针对性,有的放矢;也能在二者之间协调整个过程中的经费问题,比如可以将其所需经费按来源分为:政府拨款、地方企业赞助以及高校体育项目经费三种,其中以政府拨款为主,地方企业赞助为辅,高校体育项目经费为补充。除此之外,开展体育项目培训的方式也可以调动高职体育服务地方体育的热情,比如邀请高校学生对城乡居民进行体育技能指导和服务等来增加高校参与全民体育的机会。

(二)建设引导制度体系。为了促进高校体育与地方健身运动之间的良性互动,政府应当积极地投入建设资金并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鼓励高校体育服务地方全民健身运动,真正实现高校体育与全民健身运动的资源共享。政府主管部门要结合当地地方特色,在各高校的体育发展过程中鼓励高校体育的下沉,使高校体育走出校园,走进实际生活,与全民健身运动有较好的互动,提升高校体育的亲切感。在鼓励号召高校体育积极参与全民健身运动的流程中,政府等主管部门一方面可以畅通渠道,为全民健身运动提供充足的基础设施支撑,将地方上搁置不用的体育设施和场地进行有效整合和合理规划,增设参与性强的体育项目,发展全民健身事业;另一方面,政府应当重视高校体育人才的作用,并将他们引进到地方体育人力资源,填补地方全民健身运动中指导性人才的不足,实现高校体育与全民健身从体育设施到专业人才全方位的输出与服务。除此之外,也可以通过加强高校与地方体育运动的沟通,畅通高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的渠道,设置必要的规章制度来规范,院校和地方要对制度进行充分的通过,对相应的资源进行合理的调配以减少场地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三)加强体育活动交流。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是加强高校体育服务地方全民健身运动的重要手段,也是检验高校体育服务地方全民健身运动发展成果的试金石。对于体育活动的形式,当地要综合考虑高校体育发展和地方全民健身运动的需求,开展形式多样、内涵丰富、可以满足不同年龄群体对体育的活动需求。体育活动的形式要多样,既可以建立常规的竞赛规则,也要兼顾体育比赛的娱乐性和观赏性。例如可以组建成年人的俱乐部、青少年的专项体育训练场,以及老年人的体育休闲馆等。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以常见的方式,例如,组织学生参与比赛类型的体育活动,以激发学生锻炼身体的热情,从而为专业体育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除此之外,高校可以利用自身的教学资源开设与体育、健康相关的公共课程,定期向地方居民免费开放,培养全民健身意识。

猜你喜欢
全民体育发展
全民·爱·阅读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全民阅读 让师生遇见更好的自己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一场全民答题狂欢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我们的“体育梦”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