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情绪“扩音”机制的网络舆情传播方略研究

2022-12-24 15:01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20期
关键词:舆情网民大众

陈 旭

网络舆情的传播是一种表达社会大众情绪的途径,当今社会的互联网技术可以借助网络舆情的传播方式来推动传播形态的丰富发展,同时可以为社会大众构建较为新颖的交友方式,进而从根本上增强信息传播在社会大众之间的影响力度。从一定层面来说,网络舆情与信息传播密不可分,网络舆情与信息传播方式一直以来都共用同一传播渠道,进而为社会大众呈现出一定的社会情绪“扩音”机制。

一、社会情绪“扩音”机制的模型

(一)社会情绪的传递需要一定条件。社会情绪在进行传递或者是聚集的过程中会包含三个层面,分别是事件、媒介以及个人或群体。

从“事件”这一层面来说,社会大众在网络环境中对于信息的选择是有自身独特的理解的。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正处于大爆炸时代,每一名社会大众在使用互联网的过程中都会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各种网络信息,这些信息的内容都存在一定差异,并且社会大众并不能对这些网络信息进行全面消化,而是在接收信息时会根据自身的利益需求进行选择性接受。与此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社会大众在使用网络时所接收到的信息并不完全符合他们的思想观念。人们最为普遍的特性便是会对与自身利益有关的信息进行深入思考,而对于那些与自己无关的信息则完全忽视。当社会大众在网上冲浪时遇到了与自身思想观念以及实际需求有关的事件,便会唤醒社会大众情感深处的讨论欲望,进而会在网络上根据自身的情绪发表言论。能触及社会大众根本利益的事件便可以最大程度地激发他们的社会情绪。

从“媒介”这一层面来说,事件在传播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规律。首先是有网络平台中的意见领袖对一些热点时事发表自身的看法,随后其他网民便会根据意见领袖的看法发表自身的言论,并且企图在一定范围内吸引其他网民的关注,最后对整个事件造成舆论影响。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热点事件若是在刚刚发生时并没有引起网民的注意力,或者是网民并不觉得某一件事触及自身利益时,便不会围绕该事件进行社会情绪的抒发。但若是有关政府部门以及新闻媒体对某一事件进行广泛传播,便会直接激发网民的讨论欲望,从根本上刺激网民的从众心理,并且会在一定程度上给予网民必须参与讨论的错觉。媒介的主要作用便是分散或者聚集网民对某一事件的关注程度,进而催化网民的社会情绪。

从“个体或群体”这一层面来说,个人永远都是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主体,但从严格意义上来看,并不是所有网民都可以成为传播主体。个人或者群体在网络中进行信息传播时,往往会存在以下几个动机,一是从众心理,也就是当大部分网民对一个信息进行广泛传播时,网民为了“不被时代遗忘”,进而选择对信息进行传播,纵使这些信息与网民自身的利益无关,也不会影响网民的传播意愿;二是网民的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当一些事件会威胁到网民的经济收益时,便会最大程度激发网民的信息传播欲望;三是出于自身情绪的宣泄,由于当今社会压力较大,许多网民在日常生活中没有合适的渠道进行情绪宣泄,若是网络中出现了触及网民压力事件,便会直接激发网民的内心情绪,进而形成网民情绪宣泄的导火索;四是为了吸引大众关注,对于一些在社会当中存在感较低的网民,在面对信息传播时会故意与大众持相反意见,目的就是吸引大众对自身的关注,进而在网络中寻找存在感。类似于上述的网民信息传播动机还有很多,归根结底网民对于信息的传播会直接受到网民情绪的影响。无论网民出于哪种动机进行信息传播,都会将自身的情绪传递给其他网民,进而使自身的情感能力得到升华。但随着个体或者是群体之间互动频率的增加,会直接导致社会情绪朝着更加汹涌的方向发展,最终容易导致公共舆论事件的爆发。

(二)社会情绪需要一定情绪能量的催化。在网络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往往需要信息污染以及群众期望等情感能量的转化来催化社会情绪。

从“信息污染”层面来说,信息污染是指一些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范围过于广泛进而对社会造成一定范围的影响。网络中的信息污染主要来自网络谣言以及网络流言,网络谣言是指在网络以及社会中出现并且被众人流传的言论,谣言可能会涉及一些公众人物、热点事件或者国际问题,甚至有专家学者认为网络谣言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社会情境,一旦有一部分人选择相信谣言,就会逐步增加谣言的“感染”范围,进而对部分社会功能造成影响。网络流言是指通过互联网技术或者一些数字网络平台进行传播,有关于特殊的人或者事物所存在的捕风捉影的内容,网络流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网民的思想进行误导,在影响网民情绪的同时对社会造成一定不良影响。

从“期望”层面来说,期望所表达的是一个人或者某一件事物对还未到来的事情所表现出的期许。若是群体或者是个人对于一些角色表现出极为特殊的或者带有一定特殊行为的期许,便被称为角色期望。举例来说,当一个人对社会当中的红十字组织产生行为期望后,并不是对红十字组织产生了单纯的行为组合,而是包含了这个人自身情感以及态度的复杂综合体。这可以从多方面反映出社会与大众之间的复杂关系,同时也包含着各种人类在社会当中的生存法则。角色期望会导致个体对自己所期望的角色产生一定的社会认知,并且会受到其自身情绪的影响。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当个体对一件事物产生期望时,便会与这个事物展开频繁的情感互动,进而增加情感转化,产生更加情绪化的行为表现。

(三)社会情绪“扩音”机制。综上所述,社会情绪“扩音”机制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分别是社会事实的输入、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网民社会情绪的不断输入。在社会情绪“扩音”机制模型当中,情感能量、信息污染、网络互动以及期望这四个部分会不断进行摩擦,进而相互影响。

第一,个体情感是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产生行为的根本动力,会随着自身情感的催化,在与其他网民的互动中产生。在进行网络活动的过程当中,个体情况可以通过传染或者共享的方式,在网络当中进行传播,并且网络传播具有速度性、范围广等特点,网民在进行互动的时候,可以很好地构建沟通的桥梁,形成相互理解的交流关系。也就是说,在网络当中民众的互动越多,越会增加信息的传播速率,进而使得个体情感的传染范围越来越广。当网民的情感能量不断增加时,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社会群众的集体情绪。

第二,个体很有可能出于自身对社会的某种期望,进而与网络中的其他民众进行交流,并且企图在交流当中调整自身对某一件事物的期望,个人做出一定社会行为最为主要的是满足自身的某种需求,也就是说,满足自己对某种需求所抱有的期望。期望是个体参与到互联网活动当中的最根本的动力,也是个体在互联网交流当中,对一定社会关系以及社会情境的认知会产生变化的过程,在此过程当中,个人会对自身的情感以及面对每一件事物的态度进行适当调整。

第三,个体期望在网络中无法得到实现,或者个人及组织并没有产生计划当中的角色,期望便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个体情绪,进而导致信息污染现象的发生,也就是说信息污染可以通过扭曲事实真相,对个体或者群体造成一定的思想误导,进而改变个体或群体的信息期望。在使用网络的过程当中,若是网民无法根据自身需求在网络当中获得满足时,便会根据自身的主观条件以及客观条件在网络当中抒发自己的社会情绪,当个体或者群体与其他网民产生思想方面的冲突时,网民很有可能会呈现出一种较为失望的心理。由于网络当中信息的传播具有一定的“匿名性”,进而会给予部分个体较为强烈的社会归属感,导致网民躲在电脑屏幕后对社会事件或者人物进行肆意妄为的评价,以此种方式发泄自己心中的情绪。当这样的情绪得到部分网民的关注之后,便会极大激发网民渴望得到关注的内心,进而让网络信息污染不断扩散,最终对社会造成恶劣影响。

第四,情感能量是网民进行行传播的最终动力,并且一些情感能量可能会导致网民针对一些事件制造谣言。在信息污染的大背景下,网民极有可能对一些客观事物做出带有自身主观思想的错误判断,进而激发个体或者是群体产生某种非正常的社会情绪。由于网民群体的情绪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且其自身没有良好的判断能力,可能在网络中时常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并且网民群体的整体智商往往低于网民个人,也就是在进行信息传播的过程中极易出现盲目追随大众思想的现象,进而十分容易做出错误的判断,产生错误的情感能量,最终加大信息污染力度。

二、网络舆情的传播来源

(一)传统媒体。在互联网技术没有获得广泛应用的时代,传统媒体便是网络舆情传播的唯一途径,传播媒体是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形成网络舆情以及社会舆情的最为主要的形态。在互联网技术得到蓬勃发展之后,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变成了网络舆情最为主要的来源。根据我国对于网络信息的管理办法来看,网络媒体所发布的新闻都需要从官方新闻媒体或者是报纸杂志当中进行转播,不可根据自身需求进行主观臆想。在进行现场记录以及信息传播的过程当中,传统媒体最为主要的传播功能便是对新闻事件的发生细节进行现场还原。从某些事件的传播过程来看,传统媒体对于新闻事实的报道是推动网络舆情演变的重要因素。

(二)网络媒体。网络媒体可以通过当今蓬勃发展的互联网技术,对传统媒体的信息进行整合,网络媒体在传播信息的过程当中,可以通过门户形式与传统媒体构建良好的合作关系,并且通过信息整合等方式将全部的新闻信息聚集到固定页面当中,为社会大众浏览提供较大的便利。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网络媒体可以为社会民众提供良好的新闻沟通平台,网民可以根据新闻事件进行随心所欲的讨论。网络媒体的存在可以引导网民形成对热点事件的讨论,进而形成一定的网络舆论。

除去聚焦引发网络舆情之外,网络媒体可以对网络舆情起到推进的作用。网络媒体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成了网络舆情的显性来源,这也是因为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对某篇文章的点击阅读数量进行统计,以此较为直观地看出民众对于新闻事件的关注度。并且根据网民在某一事件下发表的言论或者网民对于新闻事件的跟帖速度以及内容便可以看出网民对新闻事件的态度和立场。

(三)个体网民。网络舆情的形成往往是网民对某一热点事件所持有的态度,围观行为会对政府机构以及领导个人形象产生一定的审查式评价,也就是网民采用围观式的信息传播,这也是在互联网快速传播的基础上为网络舆情带来的全新形态。在微博这一社交平台得到大众喜爱之后,该平台当中的信息传播意见领袖被广大网民称为“大V”,这些“大V”的言论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网民的思想造成影响,并且对某一事件进行集体讨论。网络信息的传播速率远远高于传统媒体,并且比传统媒体还要复杂,这就需要政府部门与公众进行不断的磨合,进而形成民间舆论场。除此之外,一些网络舆情的当事人为了在社交媒体当中充分行使自身的自由表达权,对自身所遭遇的事件进行传播,会利用网络媒体使自身成为网络舆情的源头,并且引领着网络舆情的发展方向。

三、网络舆情的传播方略

(一)媒介形式渠道。网络信息与网络舆情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网络信息作为网民在传播信息过程中的媒体,自然可以成为网络舆情传播的主要方式。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网络舆情要想实现信息的不断传播以及演变,就必须借助于媒介渠道,同时新媒体媒介的介入,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媒介渠道自身的作用。

网络舆情最为主要的传播渠道便是网络新媒体,而网络新媒体也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从最开始的新闻论坛转变为现今的信息数据。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在改善社会群众生活条件的同时,形成了一定的大数据基础。与传统的媒介相比,网络媒介的传播效率更快,这也是利用媒介进行网络舆情传播的关键要素。虽然网络媒介是传播网络舆情的重要阵地,但在新闻事件的收集以及传播速率方面,传统媒体仍然略胜一筹。

在利用媒介进行网络舆情传播的过程中,相关媒体应当加快新闻事件的整合速率,争取在第一时间向社会网民传递新闻内容,尽可能地满足社会网民的求知心理。与此同时,社会当中的相关媒体部门要在传播网络舆情的过程中,时刻秉持正确的价值观念,对网民的思想以及态度做出积极的引导,尽可能避免网络舆情朝着非正常的方向发展。

(二)网民的心理情绪渠道。在传统的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家庭聚会或者公共饭桌便是舆论传播的主要场所,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舆情开始出现在论坛或者博客这种公共性极强的平台当中。在互联网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之后,网络舆情就越来越偏向于网民的个体情绪化,传统的舆情传播媒介在互联网这样的大环境中并不能主导舆情的发展方向。

网络媒体以及网络社交平台的不断普及使得信息的传播方式获得了崭新的途径,这也使得网络舆情与之前相比变得异常活跃。网络舆情的基础便是网民对于一些新闻事件的看法及评价,这其中往往会包含网民自身的情绪。这些较为明显的评价行为会通过网络吐槽等方式充分表达出网民的心理情绪。

网民的心理情绪渠道在传播网络舆情的过程中,不仅仅包含网民的态度,还包含了网民的情绪认知,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逐渐使得信息传播权利落到了个体网民的手中,大部分网民在传播网络舆情的过程中为了满足自身的言论自由,便不会对评价内容进行过多考量,也就是网民完全凭借心理情绪对网络舆情进行传播。但许多中国网民在浏览网络新闻事件的过程中,大多存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非正常心理情绪,这样的心态会直接影响网络舆情的传播。有一部分网民在对新闻事件或者公众人物进行评价时,由于这样的心理情绪而将自身在社会当中遇到的不公平待遇发泄到网络之中,甚至有一部分网民为了在网络当中寻找存在感,故意对新闻事件的主人公进行诋毁,严重者会直接影响网络舆情的走向。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对网民的心理情绪进行干预,引导网民利用自身的积极情绪对网络舆论进行无形传播。

四、结语

在社会情绪“扩音”机制下对网络舆情进行传播不仅仅需要选择较为合适的传播媒介,还需要由相关部门通过多重手段对网络舆情的发展方向进行引导。同时,在新媒体时代网民需要对自身的言论进行约束,在传播网络舆情的过程中实现自我监督,尽可能地减少网络舆情的传播危机,促进网络舆情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舆情网民大众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大众ID.4
上汽大众
数字舆情
数字舆情
消费舆情
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网民心理与风险沟通
有感“网民节”
2.9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