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峰
(中央文献出版社 编辑部,北京100017)
2021年12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在《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中提出加强出版人才队伍建设,建设新时代出版人才矩阵,主题出版编辑人才是新时代出版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文献出版社作为主题出版的重要单位,承担着编辑出版党和国家领导人著作、党和国家重要文献选编、党和国家领导人年谱传记画册等职责。近年来,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了一大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著作、论述摘编和选编,例如《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等重点主题出版物,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重点主题出版物的编辑出版,离不开高素质的编辑人员。做好重点主题出版图书的编辑工作,加强编辑人才队伍建设,需要编辑人员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中央文献出版社在做好重点主题出版工作、提高编辑人才综合素质和能力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试对此进行初步总结,以期促进重点主题出版编辑人才综合素质的提升。
在编辑工作中,编辑人员要充分认识重点主题图书,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著作、党和国家重要文献选编等主题图书出版的重大政治意义,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理论修养,严格把控图书质量。
做好党史和文献工作,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和文献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把党的领袖人物宣传好、维护好,把党的文献编辑好、出版好,把党的历史和理论研究好、阐释好[1];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准确把握党史和文献工作的政治属性、重要作用、主要任务、正确方向、科学方法,更好发挥以史鉴今、资政育人作用,更好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2];同时,通过编、研、译、宣、审等形式,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阐释。通过文献汇编等形式编辑出版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著作,是这些职能的具体体现。这些著作的编辑出版,是肩负着重大使命的政治行为,承担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等重要职责,为全党和全国人民学习和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基本教材,为党史研究工作和理论研究提供资料。这些著作体现的精神,为实际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既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的一部分,也具有深厚的学术价值。例如,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提出的要求,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阐述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是当前依法治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中册),选编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党和国家有关重要文献,真实记录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这一时期奋力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的伟大历史进程,在治国理政各方面提出的重要思想、作出的重大决策、取得的重大成就、创造的新鲜经验。
为做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著作的编辑工作,编辑人员要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心怀“国之大者”,理解“两个确立”的重大意义,把“两个确立”转化为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时刻绷紧政治之弦,把讲政治摆在首位,保持敏锐的政治眼光,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做到政治上坚定和理论上清醒。
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著作等重点图书,在内容和形式上要满足两个基本要求:一是高质量,二是零差错。
在内容方面要做到“高质量”,所选辑的文稿,应当最能体现主题思想,充分展示编著图书的基本意图,例如宣传党的大政方针政策,对政策进行适当阐释,为实际工作提供指导等[3],从而保证著作在内容方面的高质量。
编辑人员在文稿的选择方面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例如是否充分表达意图,是否适合公开出版,是否适合在当前出版等等。需要编辑人员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素质和政治判断力等。从提高编校质量的角度,编辑人员对书稿进行深度审读,做到无编校错误,要实现“零差错”,“万万无一失”,否则就可能会“一失万万无”。编辑人员要充分认识主题出版重点图书编辑出版的重要意义,对编校过程的每个环节如履薄冰,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差错,切实保证图书编校质量。
在图书装帧和印制等方面,编辑人员也要与相关业务人员相互配合,保证图书质量。
编辑人员应当不断提升专业素质,提升关注现实的能力,提高学术研究能力,提高校对能力以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编辑技能。
首先,编辑人员要培养在党史和文献等领域的专业素养。
为做好主题出版工作,编辑人员应当在经济、政治、文化、宣传、党建、法律等学科中,至少选择一门进行比较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现在的编辑人员一般都能做到术业有专攻,为编辑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是仍然需要在编辑工作实践中融会贯通,不断提高专业素养。编辑人员虽然不可能对各专业门门精通,但是经过几年或者更长时期的编辑业务锻炼,即使不能成为一个专家,也会有较深层次的专业积累,能够得心应手地处理各类稿件。
其次,编辑人员要与时俱进,不断扩大知识面。
做好主题出版重点图书的编辑工作,编辑人员除了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之外,还要对各门学科都有所涉猎,不断扩大知识面,建立广博的知识结构。目前对编辑人员应当成为“杂家”还是“专家”虽然不乏争论,但是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的确是做好编辑工作的迫切需要。
例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进行的理论创新[4]。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著作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事、科技等几乎无所不包,包含了大量的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习近平用典》一书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使用的297则典故[5]。编辑人员如果能够在中华传统文化知识方面有所涉猎和积累,无疑对编辑工作有很大的助力作用。
经济社会的发展也要求编辑人员不断扩大知识面。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这些方面的新情况不断进入党和国家的工作视野,体现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和政策文件之中,例如“PM2.5”“互联网+”“数字经济”“5G+工业物联网”等等。编辑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应当时时留心,注意了解学习相关知识,跟上时代步伐,促进编辑工作的开展。
编辑人员要培养关注现实、跟踪政策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讲话摘编、选编以及党和国家重要文献汇编,一般是在重要讲话发表之后和党和国家政策出台之后一段时间,有些甚至在几年之后才编辑出版(当然有时也会收录新近的文稿)。编辑人员要保持对文献的关注,不能等到即将编辑书稿才去查找和整理这些文献资料。编辑人员可以通过密切关注《人民日报》、新闻联播、《求是》等媒体和栏目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跟踪了解党和国家大政方针、重大政治热点事件等,分析相关意义,将这些重要的文献资料分门别类收藏、整理,乃至就某一主题进行专题研究或者综合研究。
书稿的内容要同党和国家的最新要求和提法保持一致,既不能提前,也不能滞后。编辑要跟踪掌握不同时间、不同场合的文稿,及时了解新的提法。例如,全国共产党员的数量,截至2021年7月1日超过9500万人,如果把这个数字说成2019年年底的数字“中国共产党是一个9100 万人的大党”就不够准确。又如,“四个自信”在2016年7月1日之前的文稿中只提到“三个自信”,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里提到的是“三个自信”,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才第一次明确提出坚持“四个自信”。
编辑人员要关注学术前沿的最新成果。例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不断发展的体系,其中的经济思想、生态文明思想、强军思想、外交思想等是逐步提出的,经历了不断发展和不断创新的过程。编辑人员应当对此保持密切的关注,培养对理论创新成果的敏锐识别能力,从而促进编辑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开展。
许多专家都有担任编辑的经历,成名的学者也有参与编辑工作的机会。著名文史学者周振甫先生,著有600万字的《周振甫文集》,他编辑钱钟书著作《谈艺录》《管锥编》的佳话广为传播,撰写的《管锥编》书稿审读报告附有38页的修改意见。毛泽东的秘书田家英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选集》的编辑出版殚精竭虑,他对毛泽东的文章钻研透彻,又具有较高的理论修养和深厚的古文功底,经他校核的毛泽东文稿、撰写的注释等深得毛泽东的认可。这说明,某一领域的专家更具备成为一个好编辑的条件。培养思考和研究问题的能力。编辑人员要在正确的编辑思想指导下,依据正确的编辑方针提高选稿能力。从编辑选稿的角度看,编辑要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充分理解文稿的丰富内涵;把握编著出版一本重点主题图书的基本意图,精选出最能体现主题思想的稿件。充分理解文稿和编辑图书意图,就需要编辑人员对相关文稿进行研究,了解该文稿发表(写作)的背景、主旨、受众(读者)对象(例如在什么范围内、对什么级别干部的讲话),是否已经公开发表等,从而更好地把握该文稿的主题思想和行文逻辑,确定该文稿是否含有暂时不宜公开发表的内容。将某一类别的稿件集中在一起,围绕一个中心问题进行思考和研究,从而更好、更全面地把握党和政府对该类问题秉持的基本态度、提出的解决途径以及这类问题发展蕴含的规律等。
研究的过程,既是编辑人员学习研究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也是不断提高编辑技能的过程。《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开篇《以科学理论指导全面依法治国各项工作》,是2020年11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讲话的要点,将《以科学理论指导全面依法治国各项工作》作为这部书的首篇,具有提纲挈领、统领全书的作用,书中其他各篇文稿都可以视为对这篇文稿思想的具体阐述和展开。类似的一篇文稿《必须长期坚持、不断丰富发展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论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一书中并没有放在篇首,因为《论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的主题是人民当家作主,该文稿是全书主要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编辑人员如果平时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的论述有一定的思考和研究,便能够很容易理解和把握《以科学理论指导全面依法治国各项工作》的内涵和重要意义,对于如何在不同的著作中编排这篇文稿的顺序心中有数。
中央文献出版社在促进编研结合方面,采取多种措施鼓励编辑人员开展科研工作,支持编辑人员申请各类科研项目、课题,鼓励编辑人员向报刊投稿等,一些编辑申请并且完成了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和其他机构的科研课题。当然,提倡编研结合,首要的还是做好编辑工作,编辑工作始终是处于第一位的。
从提高编辑人员素质的角度来说,编辑人员还应当具备一定的语言文字能力。具备一定的语言文字能力,这是编辑尤其是社科人文类编辑应当具备的基本功,其重要性自不待言,不再赘述。
校对工作在重点主题图书编辑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校对工作虽然应当由专职校对人员承担,但是编辑人员在某种程度上也承担着一定的校对职责,核校书稿不出差错或者少出差错是编辑的基本职责所在。对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选的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摘编、选编等重点主题图书来说,校对工作更加重要。这类著作影响面广,如果出现文字等方面的差错,产生的不良后果是难以想象的。编辑人员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校对工作,敬畏校对工作,提高校对能力,与时俱进认真做好校对工作。
在信息化时代,编辑出版的各个环节都越来越信息化、自动化,变得高效便捷,唯独校对岗位无法完全用信息化手段替代,而且要求变得更高,难度变得更大。用电脑代替手写输入、各种输入法的使用、扫描设备的采用等,导致产生同音错、形近错等,对校对工作提出了新挑战。“原稿”有时候不能够作为校对的标准,使校对工作从一般的“校异同”变成“校是非”。编辑人员要熟练使用校对软件,但是不宜完全依赖软件。编辑人员遇到校对软件识别出的“错误”如“陶知行(陶行知)”,不应直接判定为错误,更不能直接删改,要从其他方面进行验证。编辑人员要与时俱进更新积累的经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编辑人员要提高“校是非”的深层次能力。从简单的“校正误”到“校是非”,发现各种隐藏较“深”的错误,是编辑人员的基本功。编辑人员要通过总结自己的经验和学习其他编辑人员的经验,不断提高“校是非”的深层次能力。编辑人员对编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可以用书面报告的形式记录下来,为每次编辑工作留档和积累编校资料。
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对现代出版业产生了重要影响,对编辑人员素质也提出新的要求。编辑人员应当紧跟行业发展趋势。
1.提高掌握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编辑和排版等技术有了长足进步,改变了出版业的业态,为编校工作提供了多种便利。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编辑人员除了提高传统意义上的“素质”之外,还要掌握与新出版形态相适应的新技能,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对出版工作的促进作用。
2.充分利用专门的信息数据库
数据库的推广使用,例如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数据库、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资源数据库等,为编校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从编辑、研究工作需要出发,编辑人员需要熟练掌握资料存储、检索等基本技能。
3.建立属于出版社的数据库
根据出版社日常编研工作的需要,收集各类文稿进行归类,建立适合本单位业务需要的文献资料数据库。
编辑人员要保持开放的学习心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过程,既是编辑不断成长的过程,也是不断学习和深化的过程。为此,编辑人员不能固步自封,而要保持学习的状态,提高学习的能力,不断提高综合素质,适应新时代编辑业务的发展需要。
为提高编辑人才综合素质,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建立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的重点主题出版编辑人才队伍,中央文献出版社在“党社姓党”“政治家办社”思想指导下,树立“人才兴社”“编辑是出版社核心竞争力”理念,完善人才素质提升、人才成长的体制机制,为人才发展提供平台,使编辑人员在业务实践中得到锻炼,在锻炼中成长。
在体制机制上下功夫,为人才成长提供平台。完善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待遇留人的激励机制。结合实际,针对唯学历、唯职称、唯资历、唯身份和论资排辈等选人、用人机制上的弊端,中央文献出版社不断进行改革,创新人才培养、使用机制,探索新的人才发展激励机制。
编辑人员需要在实际业务训练中不断提高专业素质。
首先,编辑人员应当掌握一定的编辑学理论。
其次,选择适当的训练方式,根据编辑个人的具体情况,比如采取“广而博”的方式,即通过各种类型的文稿,例如地方党史著作、回忆录、地方党史文献汇编等进行训练;还可以通过大量审校同一类型的文稿总结编辑规律、提高编辑技能。
再次,业务练习要实现由“量”到“质”的转变。编辑业务训练需要通过大量的业务练习来取得比较好的效果,例如审读几百万字以上的文稿,才可能打下扎实的编辑技能基础,真正掌握和提高编辑技能。
中央文献出版社按照老中青的年龄结构,做好人才梯队建设,形成层次分明、次序递进的人才结构。充分发挥老编辑经验丰富,中年编辑年富力强,年轻编辑知识结构全面、干劲足等各自长处,建立以社长(总编辑)为领导小组的“传、帮、带”工作机制,通过老编辑对新编辑之间的“传、帮、带”把积累的优秀编辑经验传承下去,促进编辑工作的良性循环;同时,培养项目带头人和领军人才,突出骨干人才、青年人才,筑牢人才队伍基础。
人才培训与继续教育是不断提升编辑人才素质的重要渠道。中央文献出版社优化编辑人才培训机制,按照主管部门的要求和部署,做好在职培训、脱产培训,利用网络继续教育等职业技能提升机会,不断提高编辑人才综合素质。
总之,做好重点主题出版工作,不断提升编辑人才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在重点主题出版编辑人才综合素质方面,应当按照新时代对编辑人才的要求,根据《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完善编辑人才素质提升的体制机制,不断提升编辑人才政治素质、政治理论修养、专业素养和编辑技能等方面的综合素质,促进“十四五”时期重点主题出版工作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