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党史,铸魂育人
——浅谈党史资源与思想政治课教学相融合

2022-12-24 08:23安徽武小东
教学考试(高考政治) 2022年1期
关键词:党史红色精神

安徽 武小东

党的百年奋斗史既是一本丰富生动的教科书,也是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具有很强的时代价值与课程价值,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因而,一线教师要善于发挥优势,充分挖掘党史资源,精准利用党史素材,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打造铸魂育人的思想政治课程。

一、讲好党史故事,坚持学科育人

在我们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发生了许多气壮山河、感人至深、催人奋进的生动故事。这些党史故事以真人、真事、真物为载体,真实反映历史原貌,穿越时空、历久弥新,彰显了我党百年来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成功密码,展现了共产党人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状态,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基本道理,容易使学生产生强烈的代入感和仪式感,是滋养青少年最好的“教科书”和“营养剂”。一线教师要怀着虔诚敬畏之心,讲好党史故事,把抽象原理转变为鲜活道理,为学科育人提供史料支撑,强化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使命自觉。

1.严格依据相关教学内容,遵循课程标准的教学提示,把握讲好党史故事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在认真研究教学内容要求和教学提示的基础上,讲好党史故事。必须尊重历史事实,尊重认知规律,在正确党史观和价值观的指引下,提高筛选、辨识、鉴别史料的能力,在全面、详尽占有党史资料的基础上厘清党史脉络、认清党史事实、把握历史脉搏,并且善于发现、提炼、表达故事中最具价值、最有意义、最能打动人的东西,增强党史故事的吸引力、感召力、影响力。讲好党史故事,必须直面学生认知误区和思想困惑,善于用大众化、通俗化、影像化、可视化的话语和方式将故事背后的理论知识和学科道理讲透、讲清、讲明,让学生愿意听、听得进、听得懂、懂得用,使故事接地气、聚人气、有活力。

讲好党史故事,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回望过去、观照现实、面向未来,用生动鲜活、内涵丰富的真实题材说服学生,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坐标。讲好党史故事,不是照本宣科,更不是理论说教,而是要把故事本身作为一种育人情境,将故事本身蕴含的思想、理论内隐于生动的情节、饱满的人物之中,针对学生思想认识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启迪思维、引发思考,引导学生从党史故事中找到解决自身问题的方法,增强教育教学效果。

讲好党史故事,不仅仅在于向学生传递历史的知识性和故事本身的趣味性,更在于围绕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针对学生学习需求,以历史为载体开展思想道德教育,从历史的角度释疑解惑,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引导学生崇真、向善、求美,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由此,让学生从循循善诱、娓娓道来中认识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党的发展壮大来之不易,祖国的今天来之不易,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更加珍惜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伟大成就,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

2.要立足课堂教学主阵地,探寻讲好党史故事的生动方式。讲好党史故事,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任务,做到讲之有据,善于运用准确真实的客观事实说服学生;言之有味,将趣味性和价值性统一起来,既接地气,又通人性;善于陈情,以情动人,以情育人,传递好价值情感态度,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放飞青春梦想,厚植家国情怀,力行社会担当。

可以将党史故事引入课堂教学,采用情境探究法、议题式教学法等,充分发挥史料素材的作用,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对议题进行分析和探究,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如通过1947 年中共中央撤离延安时毛泽东的“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十六字战略故事,帮助学生掌握辩证思维方法,促进学生增强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政治认同,彰显学科核心素养。

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采用学生合作的方式,以讲革命故事、话剧排练、情境表演、角色体验、诗歌朗诵等多种形式,定期开展“党史故事会”宣讲活动,讲述党史故事,感悟、了解党的历史发展脉络和辉煌历程,激发学生爱党爱国情感。可以创设动态化、数字化的情境,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开设党史故事大讲堂、推荐经典红色影片,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好党史故事,实现党史的可感化、可视化,拓展党史教育的广度和深度,使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真正落地、落实、落细。

二、用好党史资源,落实立德树人

当今世界局势错综复杂,各种思潮激流涌动,对身处开放包容、价值多元背景下的高中生也产生了较大影响。在当今自媒体、全媒体时代,网络上不时出现历史虚无主义和新自由主义论调,以所谓重新评价为名,或肆意夸大党史上的失误和曲折,歪曲党的历史,或恶意污蔑、丑化抹黑甚至否定攻击党的英雄模范人物,或把党史故事娱乐化、庸俗化、低俗化,致使部分学生对党的历史和领导地位、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一度产生怀疑。高中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并定型的关键时期,在此背景下,思想政治学科教师必须积极主动出击,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用无从辩驳的党史资料、经过实践检验和证明的正确理论武装学生头脑,通过开展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坚决抵御负面信息的冲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夯实筑牢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阵地,帮助学生甄别各种思潮,树立正确的三观,对党情、国情、世情作出正确而清晰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引导其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牢坚定党的领导的政治意识。

高中思想政治课内容有一定的理论性,课堂上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地解释概念定义、阐释原理内容、讲述事实得出“结论”,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难让学生产生情感和思想的共鸣,教育教学效果可能会大打折扣。思想政治学科教师担负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使抽象的理论内容生动起来,通过探究活动使课堂丰富且鲜活。教师组织教学活动时适切选取和有效运用学生感兴趣的党史资源,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使教学具有历史厚度和政治深度。通过深入挖掘党史资源,用丰富、生动的党史素材充实课堂,把系统化的党史资源、具体学习内容与议题式教学有机结合,合理选择、精心选取党史资源设置情境教学活动和探究议题,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不断优化思想政治课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挖掘党史资源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并对其形成深刻认知。例如,在进行统编版新教材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六课“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教学时,通过设置“我们如何不负青春和时代”的总议题,巧用党史素材创设问题情境,开展“党史人物的人生选择与价值创造”“我的人生选择与价值实现”议学探究活动,组织指导学生分析、讨论、思考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培养学生责任担当意识,使其不断增强社会使命感,从思想上、认识上、情感上接受深刻的教育洗礼和党性淬炼。

三、弘扬党史文化,赓续精神血脉

百年党史,既是中华民族抗争史、求索史和奋斗史,亦是中国共产党红色文化的传承史、精神谱系的建构发展史。党史文化展示着深厚的民族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有效载体。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党史文化中孕育出的一系列伟大精神和先进模范、优秀人物的事迹,同时以议题探究式专题形式进行系列主题学习。例如,在学习统编版新教材必修4《哲学与文化》第七课“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内容时,可以设计以“红色精神代代传”为主题的探究式议题,让学生梳理百年党史中我们党形成了哪些红色精神,并概述这些红色精神背后的故事。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总结得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长期接续奋斗中,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的民族精神,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和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感悟共产党人所铸就的精神丰碑。这些精神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精神财富。特别是伟大抗疫精神,学生结合在抗击疫情中彰显出来的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中华民族的团结互助的守望精神,讲述了许多生动鲜活、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真实故事,从而对伟大抗疫精神有了更全面的理解,对中国共产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加坚定了学生继承和弘扬红色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强烈使命感。

开发利用红色资源,进行情境研讨,将红色文化嵌入思想政治课教学。以红色文化中蕴含的典型民族精神为切入点,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影响长久、渗透性强的特点,收集整理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革命史实和关键事件、红色故事、革命英雄人物及其事迹、革命文物、红色家书、遗址遗迹、纪念场馆等材料,将其加工制作成视频、影像和课件,把学生带进“红色情境”,进行情境研讨教学。以小组为单位,对每一种精神进行学习研讨,解读这种民族精神的内涵与实质,分析其产生的历史背景,联系社会现实阐述、传承、弘扬此精神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独立思考、探究讨论、深刻领悟、小组代表上台进行成果分享、交流、展示等方式进一步强化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认知和认同。通过弘扬和传承党史文化,引导学生认识到我国之所以能够由近代饱受屈辱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再到今天取得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就是靠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使学生树立为国家为民族而奋斗的信仰,把红色基因植入学生心灵,让革命传统发扬光大,将革命薪火代代相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

四、遵循党史足迹,重视实践教学

新课程标准强调:促进知行合一,凸显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实践性和参与性。思想政治学科教师要追寻党史足迹,立足学生真实生活体验,积极开展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其在一定的真实情境中不断加深体验,引导学生对党的百年历史和英雄模范人物的深刻理解和认同。

要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办法,打通课堂内外,打通理论与实践,打通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一方面可以“请进来”,邀请党史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革命先辈后代们、党史场馆相关人员和时代楷模、基层模范等各行各业的先进代表人物进校园、进思想政治课堂开展专题讲座,讲述自己和党的故事,重温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另一方面可以“走出去”,即充分利用周边革命旧址遗址、重要党史人物、珍贵党史资料等优质党史资源,构建社会实践资源库,建设社会大课堂实践基地,开展实践性党史教育活动,加强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可以在革命纪念馆、党史文物展览馆等相关单位支持下开展实践教学,让党史故事、新时代奋斗故事在实践中“动起来”“活起来”“潮起来”;可以组织学生参观革命历史纪念馆,在文物、图片、音像、文字等形式丰富的史料中,更好地感悟党史故事产生的历史背景;可以主动采访身边的优秀党员,在与他们的近距离接触中感受信仰的力量;可以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宣传党的扶贫政策等,坚持知识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红色研学”,重走红色路线,重游红色旧址,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触摸”历史,感受红色精神,接受思想洗礼。

开展党史教育系列主题活动,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演绎“党史”。着眼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活用党史资源,将党史教育融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在学生心里播下真善美的种子,点亮学生红色人生。如可以开展“党史故事我来讲”“英雄模范我学习”“党员先锋我致敬”等体验式党史学习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学党史、悟思想,激发学生情感共鸣,提升学生人生境界,切实感受使命担当,引领学生知党、爱党、跟党走,让红色基因代代传承;可以结合校园文化建设进行党史征文、知识竞赛、演讲活动、党史书画展、红色经典歌曲大合唱比赛等;可以举办“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时政小论文写作、“画”说百年——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 周年海报设计大赛等活动,可以让学生在选择素材、构思设计过程中学习党史、理解党史;可以举行“诵读红色家书,传承百年信仰”“传唱红色经典,致敬建党百年”等活动,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革命先烈的坚定信仰、炽热情怀,在歌唱中体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唱支山歌给党听》等歌曲中传递的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深情厚谊,从而厚植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可以举办“演绎佳剧 传承血脉”党史课本剧展演活动,传递主流意识形态,更能让学生在细致的揣摩和演绎中深化对党的历史和革命人物的理解和认同,提升育人的艺术品位。

基于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引导学生将党史资源融入社会生活实践。例如,笔者以“为什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议题,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网络、图书馆等渠道搜集整理有关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时期艰难曲折的探索和实践历程的资料,并对所在村、社区党组织带领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共同致富奔小康的事迹进行实地走访调查探究,开展项目化学习。围绕发现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在课堂上交流汇报展示,并对成果进行提炼后在学校橱窗展示或通过校报校刊进行宣传报道,使学生切身体会“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深厚的人民情怀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爱戴、拥护、敬仰之情。

综上所述,百年党史是思想政治学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学资源宝库。我们要齐心协力,共同开发建设优质党史素材资源库,多途径、全方位、立体化地将党史资源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充分发挥铸魂育人功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增强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朴素真挚情感,为培育“四有新人”注入强劲动力,汇成新时代奋进的磅礴力量。

猜你喜欢
党史红色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第一次学党史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红色是什么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红色在哪里?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