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可成为“书语者”

2022-12-23 13:58陈一芹
师道 2022年12期
关键词:米勒全班读书

陈一芹

老师带着学生一个学年下来至少要读40本书……带着惊奇,我阅读了美国教师唐娜琳·米勒《书语者——如何激发孩子的阅读潜能》一书。米勒是少见的书迷、书虫,是一名真正的“书语者”,她的读书经历、阅读主张和开展阅读教学的方法引发众多老师深思,“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和营造书香教室极有价值的指南”。

作者解决了一个语文教学中的关键问题——如何引领孩子爱上自主阅读。在笔者眼中,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米勒老师把自己作为终身读者的阅读体验与她在课堂上应用的阅读教学策略巧妙结合在一起;她启发教师怎样用自己的所知所学所感鼓励学生爱上阅读,引导教师思考怎样改变对阅读的认识和原有思维模式,认真思考阅读的本质是什么——既是为学生也是為你自己。

培养热忱的终身阅读者

米勒老师曾在美国多所小学担任过高年级社会课和语文课老师,曾入围“2010年度德州最佳小学教师奖”。在她眼里,每个人都是读者,只是所处阅读阶段不同。只要结合不同的兴趣点,进行大量阅读,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书语者”。阅读是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的,“总有一个时间,总有一个地点。”独立阅读和自由自主阅读,是米勒老师大力倡导、并在亲身实践中被证明是卓有成效的。她认为,学生只有体悟到阅读对其自身的意义,才会全身心投入,主动阅读。

米勒本人就是一位热忱的终身阅读者,所以她想要把她的学生也都变成热忱的阅读者。“一开始,阅读的时间是我硬性规定的”,“读着读着,学生就形成了一个读者群,他们读得越多,就越想读”,“随着教学步入正轨,我每天都会多留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在课上独立阅读。到了春季,90分钟的语文课,有30分钟是学生独立阅读的时间”,“自从独立阅读成为课堂教学的核心,我亲眼见证了学生成绩的进步,他们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大幅提高”。

由于阅读比任何教学活动更能影响学生的成绩,因此,安排阅读时间应该是老师设计教案过程中的首选项,而不是最后一项。事实说明,不管学生花多少时间参加阅读辅导,如果没有时间在真实的阅读情境中应用所学,就永远无法培养出作为读者应有的能力。如果不逐渐增加阅读时间,就无法培养出作为读者所必需的持续力。学生需要时间去阅读,需要时间成为真正的读者。“能够确保学生每天都阅读的唯一方式,就是在课堂上留出时间让他们读,看着他们在你面前阅读。”如果学生正在学校读一本书,那么回家后继续读这本书的可能性也更大。只有每天都读,才能将阅读变成一种终身习惯,才能提高阅读的能力。

“学生一旦爱上阅读,他们就主动想办法挤出时间阅读。”米勒主张“偷”时间来阅读,她的学生都是“偷”时间读书的高手,学生等车时间、家长接送时间、课间休息、坐在树下,都在读书。美国教育改革家贺拉斯·曼认为:“每天努力挤出一点时间阅读,哪怕只看一句也好。如果你每天都挤出15分钟来阅读,一年下来也会是不小的收获。”真正的读者只要掌握了随时随地阅读的艺术,在机场、公交地铁、上下班路上等场所都可以阅读。只要有恰当的书、恰当的阅读时间安排,任何环境都可能变成适宜的“阅读天堂”。米勒在本书中分享了可供借鉴的实用阅读教学方法,如建立班级图书馆、建立阅读工作坊、实践独立阅读、建立阅读小组、开展图书推介、促进读书交流、引导学生写书评……

“书语者”就是这样一群人,读书对他们而言,是有趣的、美妙的、可以触及灵魂的。教师是引领者,是教室里阅读能力最强、最资深的读者。作为“书语者”的教师能传递给孩子们的,不仅仅是阅读的习惯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对阅读的那种热爱。

教师要成为阅读榜样

当前阅读教学为何不尽如人意,阅读危机的症结还在于缺乏阅读的榜样。米勒在书中说道,“学生信任我,愿意读我推荐的书,是因为他们看到我每天都在读书,还经常跟他们聊书”,“我大力提倡阅读,是因为阅读充满乐趣,使人生变得更丰富。当我的学生将来想起我时,我希望他们脑中浮现的是一个读者的形象,手中拿着书,嘴里还在推荐书。”米勒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更像是读者与读者的关系。她如此热爱阅读,如此乐于分享她的阅读经验,以至于学生完全被她的热忱所感染,也想亲身体验这份快乐,师生每天从早到晚都在讨论书,一直到放学前把晚上要看的书放进书包。

有证据表明,老师如何看待阅读,不仅影响学生对阅读的认知,还长期影响他们对阅读的兴趣。罗林布赖特的相互作用理论——通过读者解析文本的方式和阅读的目的把读者分为两大类:知识传授型读者和欣赏型读者。前者认为,阅读是为了获取知识,深入文本的目的是获取信息;后者将阅读视为情感体验和心智成长的旅程。前者不会与学生谈论对书的热爱与渴望,但会告诉学生,很好地应对学习和生活就需要良好的阅读能力;后者对学生的阅读动力和阅读兴趣影响最大,而且,相比前者把阅读当作技巧掌握的老师,持欣赏型阅读理念的老师更长期影响学生的阅读习惯。仅在课堂上,两种不同阅读理念实际运行的情况表明,更有教学优势的,应该是那些把阅读视为天赐的礼物而不是目标的老师。

在学习如何阅读各类作品的过程中,学生固然需要大量的示范和练习,但老师要示范给学生的,绝不仅仅是如何阅读。如果我们希望学生在今后的人生中持续阅读、享受阅读,那么就必须向他们展示一个真正的读者是怎样生活的。

米勒建议教师做“阅读自测”——“作为读者,你对自己有怎样的了解?”“找到你内心的读者。”学生还处在认同自己读者身份的过程中,需要有一个阅读榜样。教师应该与学生分享自己美妙的阅读经历,传递对阅读的热爱;也可分享教师自己在阅读道路上的种种磕磕绊绊,并告知学生你是如何克服障碍的;还可与学生分享你在阅读中遇到的困难,让学生在惊讶之余,增强阅读的自信。“藉由你所拥有的关于阅读和书的知识,跟学生建立心灵的联结,这是你每天带到课堂带给学生的重要资源。”教师需要制订阅读计划,比如:每天拿出一定的时间阅读;选你自己感兴趣的书去读;多读童书,保持旺盛的想象力,增强自己和身边爱看书的孩子的联系;听听学生的推荐;参考行业内推荐;创建自己的读书笔记;对阅读内容进行反思。

一个尺码无法适应所有人

本书对“共读一本书”“班级读书会”进行了深刻反思,提供了诸多颇有价值的做法,为学校阅读注入理性思考的力量,也为班级阅读提供了可选择可实践的多条路径,值得教师去思考、探究。作者从改变孩子及其家长的阅读观入手,梳理传统阅读方法的误区与弊病,并给出自己的领读策略。米勒认为,包括全班共读一本书、写读书报告、记读书日志、学生轮流朗读和“爆米花阅读”等传统阅读的方法,看似热闹,但因没有尊重儿童的阅读规律,没有把阅读的趣味放在第一位,更多的还是自上而下而非源于个体的阅读推广,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效果并不大,有时甚至起反作用。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不恰当方式给阅读附加了太多束缚,教师要想办法斩断束缚,寻求新的替代办法。

一个尺码的鞋子无法适应所有的人,没有一本书可以满足所有读者的需要;全班共读一本书太费时间;分解式阅读削弱了对整本书的理解;全班共读,真正用来阅读的时间不够;“全班一书”忽略了学生的阅读偏好;“全班一书”还能使先前的阅读经验价值下降。首先,重新考量共读一本书的传统做法,采取一些折中做法:1.朗读给学生听;2.分享阅读;3.用批判性眼光审视各种技巧训练和拓展活动;4.不要就任何一本书讲太多的的文学概念和阅读技巧。其次,教读者而不是教书本。教师不妨这么做:1.选择学生应掌握的一个主题或概念,收集与之相关的多种阅读材料,并成立阅读小组;2.利用短篇小说、作品节选或诗歌来讲授文学概念或阅读技巧,并在学生独立阅读的书中应用所学。

不可否认,全班同读一本书,的确有它的好处:其一,老师讲授的技巧和知识都可以用这本书作范例;其二,学生拥有了一种共通的阅读经验,方便老师在日后的教学中建立连接点;其三,加强了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群体归属感。但“全班一书”不是在课堂上分享文学的最佳方式,因为这种做法会阻碍那些不能自主指定书籍或对这本书没兴趣的学生参与其中,所以,重要的是要找到平衡点,即寻找可以达到目标的其他做法,趋利避害,去除“全班一本书”对学生成长的不利因素。

而轮流朗读和爆米花朗读,看上去课堂气氛很活跃,但其实效果不理想。朗读能力弱的学生,磕磕绊绊地朗读,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揪心,这就是一种折磨。米勒建议尝试这样操作:为朗读做准备和练习,朗读前先预习,事先指定朗读的段落,然后给学生一些时间练习;采取朗读的其他方式,如让学生结伴成两人一组,一起朗读;使用朗读未删节版的有声磁带、光盘和播客。

阅读本身就是最好的礼物

好的老师就是引领学生将阅读作为终身习惯。只要学生成为终身读者,阅读本身就是最好的人生礼物。米勒通过阅读来改善教育生态,培育具有阅读力和创新力的人。她让学生阅读实现了课上与课下、课内与课外、学校与家庭、个体阅读与群体阅读的有机结合,让班级阅读蔚然成风,几乎所有学生都能一学年读40本书。米勒和学生一起聊书,给学生开书单,启发学生荐书、编写故事,她把教室布置成一座美丽的书之花园。教室里,学生如饥似渴地阅读着;走出教室,他们以书为友,成为热忱的读者;学生升学后,经常回到阅读教室跟她聊书,怀念那一方自由的空间里与米勒共读的时光。

“翻开,便会撞着漂洋过海而来的对书的热情;阅读,不禁感叹作者阅读教学中的一路风景;合上,定然跃跃欲试那激发儿童阅读潜能的策略和方法。” 作为一名获得广泛赞誉的教育实践者,米勒的獨立阅读、自主阅读和终身阅读等理念,对阅读教学具有借鉴意义,其“书语者”招数——“疯狂借书日”(去公共图书馆体验、玩换书游戏)、不求完美(重阅读本身)、尝试不同寻常的读书地点、做有效的阅读记录而不拘泥于“读书报告”等,让学生终身受益。

阅读对每个孩子的成长乃至未来的发展相当关键。阅读赋予学生以力量,使他们健全自己健全社会。我们不必成为米勒老师,重要的是成为“书语者”,唤醒每个孩子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成为热忱的终身阅读者。笔者希望自己每天都怀着对阅读的热爱站在学生面前,希望我的学生都能成为终身读者,认识到“阅读的回报就是阅读本身”“阅读本身就是最好的礼物”。

借美国作家哈珀·李的名言,与有志成为“书语者”的爱书人、与“双减”政策实施背景下的老师们共勉:“我从未觉得自己热爱阅读,直到我担心失去它,就如同一个人从不觉得自己爱着呼吸。”

(作者单位:广东深圳市南山实验教育集团党政中心)

责任编辑 黄佳锐

猜你喜欢
米勒全班读书
原因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凭什么第一是你的
下期主题 和米勒一起画乡村
全班都“疯”了
我们一起读书吧
为什么接电话
读书为了什么
为什么接电话